第147章 崇禎自縊
告訴崇禎,沒銀子我還剿個錘子! 作者:知音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自保,此時王應熊也顧不了太多,直接信口雌黃地說道:“皇上,昨晚吳三桂已經率領幾萬關寧鐵騎南下,明日即可到達京城。”
“是呀,是呀,陛下放我等迴家,組織家丁,聯合錦衣衛,死守北京九門,必能守住,堅持到吳總兵的到來。”
“陛下此時我大明還未到達山窮水盡之時,皇上千萬不要胡思亂想。”
一眾大臣,也急忙忽悠崇禎放他們離開,組織家丁協助守城。
崇禎聽完,眼色略帶疑惑,雖然看清了他們的賊臉,不過不到山窮水盡,誰又願意舉家自焚。
“是呀父皇,吳總兵的關寧鐵騎,驍勇善戰,隻要撐到後天京城之圍必解。”
“父皇,呃呃呃額額……”
“皇上臣妾可以死,然依萍公主才五歲,求求皇上放過她吧。”
看了看幾名公主,崇禎總算從瘋癲狀態,迴過幾分理智。
“那就在等等吧,陸千戶,看見闖軍進來,即刻放火。”
王應熊著急地說道:“陛下還是讓我們迴去召集家丁吧,不然錦衣衛守不住的。”
“是呀,是呀,我等都是大明的忠臣,貪生怕死的昨天晚上就跑了,陛下一定要相信我們。”
崇禎冷冷地看著這群大臣,麵無表情地說道:“不必了,諸位留在這裏給大明留個體麵的死法,就是最大的忠臣了。”
殿下的群臣聽完,都快罵娘了,一個個氣急敗壞地跺腳,心中即是被死亡的恐懼嚇得膽戰心驚,又是氣氛崇禎居然是都要拉他們陪葬,一個個吹胡子瞪眼,煩躁地走來走去。
北京外城,
午時,北京九門,闖軍火炮齊鳴,震天動地午時,闖軍軍開始攻城,
朱由檢聽著城外的炮火聲,開始猶豫不決猶豫不決,究竟能不能等到吳三桂的援兵。
大順軍架起早已準備好的雲梯,伴隨著呐喊聲,如同潮水般湧上城牆,前赴後繼,持續發動攻擊。
午時,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相繼失守,國丈周奎無奈之下,打開了彰義門投降。
至申時,外城已經全部落入敵手。
這一切,崇禎皇帝坐在金鑾殿之內,聽聞到了附近的傳令。
然而,他無法等到任何前來救援的援軍,其實他明白所謂的吳三桂勤王,隻是百官為了保命忽悠他的,不過此時隻是他心中殘存的僥幸而已,不過現在也如同泡沫般消散。
欲戰而不能,欲和而又不願,他隻能坐等死亡的到來。
在明朝的皇帝中,崇禎皇帝可算是運氣最差的一位。
原本皇位與他無關,他的父親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時間短,政績乏善可陳;
他的哥哥朱由校在位期間沉迷玩樂,縱容宦官魏忠賢弄權,使得國家陷入混亂。
接連不斷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他成為了悲劇的主角。迴到乾清宮的崇禎皇帝,吩咐王承恩稍作休息,等候他的召喚。
他需要為即將到來的命運做好安排,讓自己走得無牽無掛。
崇禎皇帝走進最後看了太子、永王、定王一眼,為他們換上便裝,悄悄送出宮去。
他對三個兒子說,我治理天下十七年,恭敬天地,遵從祖製,勤勉敬業,無愧於一代明君。
然而朝中眾臣誤我,誤國,導致今日之禍。倘若你們能活下來,將來定要為我等報仇雪恨,重振祖宗基業。
送走兒子,他看了看殿下瑟瑟發抖的,田貴妃等美人,長歎一聲,
對田貴妃說道“愛妃,如今大勢已去,我等該準備後事吧!皇後已走,愛妃你帶個頭,別逼朕幫你們體麵。”
田貴妃聽完,淚流滿麵說道“臣妾這就走,在下麵給陛下開路。”
田貴妃說完一轉身,自縊而亡。
袁貴妃瑟瑟發抖的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既不敢求饒,也不敢自盡,但崇禎皇帝直接揮刀砍了下去,她也倒下。
崇禎皇帝心如死灰,來到嬪妃們麵前,瘋狂地砍殺那些平日寵愛的美人。
然而當他揮劍向長平公主時,心中一軟。
他怒斥女兒為何生在我家。然而劍鋒偏移,隻砍掉公主一條胳膊。
小女兒昭仁公主驚恐萬分,看著兩個女兒死去,崇禎皇帝狠下心來,一劍揮下,結束了小女兒的生命。
殺完親人之後,他喊來王承恩,提筆寫下最後的遺書。
崇禎看了看身旁惶恐的宮女說道,“來人給我倒杯酒。”
宮女瑟瑟發抖的拿起嵌金絲雙龍銀壺為他斟滿酒杯,又命太監從偏殿的暖閣中搬來一把椅子,取來一隻瓷酒杯。
望著王承恩,他讓他坐在對麵。這一刻,他徹底絕望了,孤寂和悲痛充滿了他的內心。
王承恩一臉惶恐地說道:“皇上,奴婢不敢僭越!自古以來,皇宮內侍雖各有職位,但在皇上麵前,我們都是他的家奴,絕無賜坐之理!”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時間緊迫,朕讓你坐下,這是特殊之恩,是賞賜你的忠誠。但你仍惶恐地跪在地上,不肯接受。”
崇禎皇帝不再堅持,示意宮女為王承恩倒一杯酒。幾杯下肚後,他沉默不語,麵露苦笑,眼神示意宮女再替他斟滿金杯。
王承恩知道他平日很少飲酒,怕他喝醉,斟滿金杯後小聲勸道:“皇上,反賊已經攻入城中,請少飲一杯,以免誤了大事。”
此時崇禎皇帝神色鎮靜,神情從容。對於他來說,生命已經走到盡頭,一切已成定局。
他心中所想的隻是無盡的亡國遺恨,其他的都無所謂了。
王承恩催促道:“皇上,據我估計,反賊正在向紫禁城奔來,大庖廚院中堆有許多幹柴,應該下旨火燒三大殿了,再不下旨就來不及了。”
崇禎皇帝搖頭道:“北京城這麽大,他們不可能這麽快就進宮。”
隻有王承恩明白皇上無意在宮殿自焚,他看見皇上衣襟裏邊藏有遺詔。他雖然不知道遺詔內容,但他明白皇上要穿著衣服自盡,斷不會舉火自焚。
至於具體是吞金、服毒、自縊、自刎還是投水,他不清楚。
崇禎皇帝突然起身,對王承恩說:“我們去媒山吧!”
又對金鑾殿的錦衣衛陸千戶說道:“你們在這裏守著,賊寇來了後,立馬焚燒金鑾殿。”
“狗皇帝,說好了一起殉國,你這是打算去哪裏?”
“昏君,臣早就說了,組織家丁協助守城,你非要困住我們。”
“崇禎,朱由檢,你個無情無義的狗皇帝。”
此時大殿內的百官再也坐捺不住了,都開始破口大罵。
崇禎冷眼看了他們一眼,冷笑道“你們以為朕和你們一樣?”
說完,崇禎皇帝帶著王承恩走出了金鑾殿。
外麵天已經微微亮起,永巷的兩邊都是高聳的紅牆,宮殿林立。
平日裏皇上出行,總是乘著華貴的步輦,太監宮女簇擁而行。
而今天卻頭一迴看見他落魄出宮,許多宮女和太監都忍不住哭泣起來。
玄武門城樓上,報曉的鼓聲已經停止,內城各門大開,迎接大順軍的到來。
他們出了玄武門,來到北上門,經過石橋,走過一條冷清的大路,來到煤山。
樹木蔥蘢,一隻梅花鹿從草叢中驚起,消失在密林中。
許多白鶴剛剛從黎明的殘夢中醒來,在鬆柏枝頭乍然睜眼,看見兩個散發死亡氣息的人上來,感到驚訝,猶豫片刻後展翅起飛,空中傳來幾聲悲鳴。
天色仍然昏暗,微雨飄落。涼風忽起,鬆濤洶湧。崇禎皇帝腳下一滑,幸好旁邊的王承恩扶住他,沒有摔倒。
他們的頭發更加淩亂。繼續往上爬,他感到腳底疼痛,才發現一隻舊靴子丟失了。
煤山有五峰,峰各有亭。
他們來到中間主峰,這是煤山的最高處,也是全北京城的最高處。
站在山頂的壽皇亭,崇禎皇帝放眼望去,隻見北京城火光衝天,殺聲不斷。
東方剛剛露出一抹晨曦,紫禁城中的各處宮殿仿佛瓊樓玉宇,人間再無二處,從此不再屬於他了。
忽然,崇文門內偏東的地方冒出了火光。他全身一震,喉嚨裏發出一聲驚唿,定睛望去。
不久,離那火光不遠的地方又冒出一股火光。烈火焚燒的正是新樂侯府和鞏駙馬府。
兩處火光迅速變成烈焰騰騰,照得東南方一片雲天通紅。他深感愧對祖宗,心中如刀割般疼痛。
他想起自己無力治理江山,隻能苦了滿城百姓。他走到一棵海棠樹下,那是他和心愛的田妃子曾經嬉戲的地方。
那些歡笑和柔情如今已經不再。
他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哀傷和悔恨。此刻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擁有天下的人了。
他隻是一個失去了所有的人,一個在煤山上默默承受著痛苦和悔恨的人。
周圍的雜樹疏離,去年枯萎的草與新草混雜,隨著春天的到來,它們開始萌發,開始煥發出生機。
即便是皇宮的草木,也似乎不受朝代更迭的影響,依舊我行我素。
崇禎皇帝似乎隱約聽到了兩個聲音,那是孫傳庭和袁崇煥在責罵他,催促他去死。
他決定就此結束這一切,躺在這棵樹下休息。他的心中似乎有個聲音在唿喚他的愛妃,等待他的歸來。崇禎皇帝手扶樹幹,踏上磚堆墊腳。
他拉一拉橫枝上的杏黃絲絛,感覺牢固可靠。他正要上吊自盡,這時王承恩叫住了他,為他整理頭發。
崇禎皇帝苦笑一聲,讓頭發披散在臉上吧,他此刻沒有麵目去見祖宗列祖列宗。
說完後,他索性讓更多的長發披散在臉上,然後他將頭伸進絲綜環中,雙腳用力蹬倒磚堆,雙手鬆開絲絛,身體猛然一晃動,終於不動了。
一封遺書從他身上抖落地上。王承恩忍不住撿起一看,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遺書上寫著: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另外一行則是: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
這一天是宣武元年,崇禎十七年(1644)十月初五。
“是呀,是呀,陛下放我等迴家,組織家丁,聯合錦衣衛,死守北京九門,必能守住,堅持到吳總兵的到來。”
“陛下此時我大明還未到達山窮水盡之時,皇上千萬不要胡思亂想。”
一眾大臣,也急忙忽悠崇禎放他們離開,組織家丁協助守城。
崇禎聽完,眼色略帶疑惑,雖然看清了他們的賊臉,不過不到山窮水盡,誰又願意舉家自焚。
“是呀父皇,吳總兵的關寧鐵騎,驍勇善戰,隻要撐到後天京城之圍必解。”
“父皇,呃呃呃額額……”
“皇上臣妾可以死,然依萍公主才五歲,求求皇上放過她吧。”
看了看幾名公主,崇禎總算從瘋癲狀態,迴過幾分理智。
“那就在等等吧,陸千戶,看見闖軍進來,即刻放火。”
王應熊著急地說道:“陛下還是讓我們迴去召集家丁吧,不然錦衣衛守不住的。”
“是呀,是呀,我等都是大明的忠臣,貪生怕死的昨天晚上就跑了,陛下一定要相信我們。”
崇禎冷冷地看著這群大臣,麵無表情地說道:“不必了,諸位留在這裏給大明留個體麵的死法,就是最大的忠臣了。”
殿下的群臣聽完,都快罵娘了,一個個氣急敗壞地跺腳,心中即是被死亡的恐懼嚇得膽戰心驚,又是氣氛崇禎居然是都要拉他們陪葬,一個個吹胡子瞪眼,煩躁地走來走去。
北京外城,
午時,北京九門,闖軍火炮齊鳴,震天動地午時,闖軍軍開始攻城,
朱由檢聽著城外的炮火聲,開始猶豫不決猶豫不決,究竟能不能等到吳三桂的援兵。
大順軍架起早已準備好的雲梯,伴隨著呐喊聲,如同潮水般湧上城牆,前赴後繼,持續發動攻擊。
午時,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相繼失守,國丈周奎無奈之下,打開了彰義門投降。
至申時,外城已經全部落入敵手。
這一切,崇禎皇帝坐在金鑾殿之內,聽聞到了附近的傳令。
然而,他無法等到任何前來救援的援軍,其實他明白所謂的吳三桂勤王,隻是百官為了保命忽悠他的,不過此時隻是他心中殘存的僥幸而已,不過現在也如同泡沫般消散。
欲戰而不能,欲和而又不願,他隻能坐等死亡的到來。
在明朝的皇帝中,崇禎皇帝可算是運氣最差的一位。
原本皇位與他無關,他的父親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時間短,政績乏善可陳;
他的哥哥朱由校在位期間沉迷玩樂,縱容宦官魏忠賢弄權,使得國家陷入混亂。
接連不斷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他成為了悲劇的主角。迴到乾清宮的崇禎皇帝,吩咐王承恩稍作休息,等候他的召喚。
他需要為即將到來的命運做好安排,讓自己走得無牽無掛。
崇禎皇帝走進最後看了太子、永王、定王一眼,為他們換上便裝,悄悄送出宮去。
他對三個兒子說,我治理天下十七年,恭敬天地,遵從祖製,勤勉敬業,無愧於一代明君。
然而朝中眾臣誤我,誤國,導致今日之禍。倘若你們能活下來,將來定要為我等報仇雪恨,重振祖宗基業。
送走兒子,他看了看殿下瑟瑟發抖的,田貴妃等美人,長歎一聲,
對田貴妃說道“愛妃,如今大勢已去,我等該準備後事吧!皇後已走,愛妃你帶個頭,別逼朕幫你們體麵。”
田貴妃聽完,淚流滿麵說道“臣妾這就走,在下麵給陛下開路。”
田貴妃說完一轉身,自縊而亡。
袁貴妃瑟瑟發抖的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既不敢求饒,也不敢自盡,但崇禎皇帝直接揮刀砍了下去,她也倒下。
崇禎皇帝心如死灰,來到嬪妃們麵前,瘋狂地砍殺那些平日寵愛的美人。
然而當他揮劍向長平公主時,心中一軟。
他怒斥女兒為何生在我家。然而劍鋒偏移,隻砍掉公主一條胳膊。
小女兒昭仁公主驚恐萬分,看著兩個女兒死去,崇禎皇帝狠下心來,一劍揮下,結束了小女兒的生命。
殺完親人之後,他喊來王承恩,提筆寫下最後的遺書。
崇禎看了看身旁惶恐的宮女說道,“來人給我倒杯酒。”
宮女瑟瑟發抖的拿起嵌金絲雙龍銀壺為他斟滿酒杯,又命太監從偏殿的暖閣中搬來一把椅子,取來一隻瓷酒杯。
望著王承恩,他讓他坐在對麵。這一刻,他徹底絕望了,孤寂和悲痛充滿了他的內心。
王承恩一臉惶恐地說道:“皇上,奴婢不敢僭越!自古以來,皇宮內侍雖各有職位,但在皇上麵前,我們都是他的家奴,絕無賜坐之理!”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時間緊迫,朕讓你坐下,這是特殊之恩,是賞賜你的忠誠。但你仍惶恐地跪在地上,不肯接受。”
崇禎皇帝不再堅持,示意宮女為王承恩倒一杯酒。幾杯下肚後,他沉默不語,麵露苦笑,眼神示意宮女再替他斟滿金杯。
王承恩知道他平日很少飲酒,怕他喝醉,斟滿金杯後小聲勸道:“皇上,反賊已經攻入城中,請少飲一杯,以免誤了大事。”
此時崇禎皇帝神色鎮靜,神情從容。對於他來說,生命已經走到盡頭,一切已成定局。
他心中所想的隻是無盡的亡國遺恨,其他的都無所謂了。
王承恩催促道:“皇上,據我估計,反賊正在向紫禁城奔來,大庖廚院中堆有許多幹柴,應該下旨火燒三大殿了,再不下旨就來不及了。”
崇禎皇帝搖頭道:“北京城這麽大,他們不可能這麽快就進宮。”
隻有王承恩明白皇上無意在宮殿自焚,他看見皇上衣襟裏邊藏有遺詔。他雖然不知道遺詔內容,但他明白皇上要穿著衣服自盡,斷不會舉火自焚。
至於具體是吞金、服毒、自縊、自刎還是投水,他不清楚。
崇禎皇帝突然起身,對王承恩說:“我們去媒山吧!”
又對金鑾殿的錦衣衛陸千戶說道:“你們在這裏守著,賊寇來了後,立馬焚燒金鑾殿。”
“狗皇帝,說好了一起殉國,你這是打算去哪裏?”
“昏君,臣早就說了,組織家丁協助守城,你非要困住我們。”
“崇禎,朱由檢,你個無情無義的狗皇帝。”
此時大殿內的百官再也坐捺不住了,都開始破口大罵。
崇禎冷眼看了他們一眼,冷笑道“你們以為朕和你們一樣?”
說完,崇禎皇帝帶著王承恩走出了金鑾殿。
外麵天已經微微亮起,永巷的兩邊都是高聳的紅牆,宮殿林立。
平日裏皇上出行,總是乘著華貴的步輦,太監宮女簇擁而行。
而今天卻頭一迴看見他落魄出宮,許多宮女和太監都忍不住哭泣起來。
玄武門城樓上,報曉的鼓聲已經停止,內城各門大開,迎接大順軍的到來。
他們出了玄武門,來到北上門,經過石橋,走過一條冷清的大路,來到煤山。
樹木蔥蘢,一隻梅花鹿從草叢中驚起,消失在密林中。
許多白鶴剛剛從黎明的殘夢中醒來,在鬆柏枝頭乍然睜眼,看見兩個散發死亡氣息的人上來,感到驚訝,猶豫片刻後展翅起飛,空中傳來幾聲悲鳴。
天色仍然昏暗,微雨飄落。涼風忽起,鬆濤洶湧。崇禎皇帝腳下一滑,幸好旁邊的王承恩扶住他,沒有摔倒。
他們的頭發更加淩亂。繼續往上爬,他感到腳底疼痛,才發現一隻舊靴子丟失了。
煤山有五峰,峰各有亭。
他們來到中間主峰,這是煤山的最高處,也是全北京城的最高處。
站在山頂的壽皇亭,崇禎皇帝放眼望去,隻見北京城火光衝天,殺聲不斷。
東方剛剛露出一抹晨曦,紫禁城中的各處宮殿仿佛瓊樓玉宇,人間再無二處,從此不再屬於他了。
忽然,崇文門內偏東的地方冒出了火光。他全身一震,喉嚨裏發出一聲驚唿,定睛望去。
不久,離那火光不遠的地方又冒出一股火光。烈火焚燒的正是新樂侯府和鞏駙馬府。
兩處火光迅速變成烈焰騰騰,照得東南方一片雲天通紅。他深感愧對祖宗,心中如刀割般疼痛。
他想起自己無力治理江山,隻能苦了滿城百姓。他走到一棵海棠樹下,那是他和心愛的田妃子曾經嬉戲的地方。
那些歡笑和柔情如今已經不再。
他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哀傷和悔恨。此刻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擁有天下的人了。
他隻是一個失去了所有的人,一個在煤山上默默承受著痛苦和悔恨的人。
周圍的雜樹疏離,去年枯萎的草與新草混雜,隨著春天的到來,它們開始萌發,開始煥發出生機。
即便是皇宮的草木,也似乎不受朝代更迭的影響,依舊我行我素。
崇禎皇帝似乎隱約聽到了兩個聲音,那是孫傳庭和袁崇煥在責罵他,催促他去死。
他決定就此結束這一切,躺在這棵樹下休息。他的心中似乎有個聲音在唿喚他的愛妃,等待他的歸來。崇禎皇帝手扶樹幹,踏上磚堆墊腳。
他拉一拉橫枝上的杏黃絲絛,感覺牢固可靠。他正要上吊自盡,這時王承恩叫住了他,為他整理頭發。
崇禎皇帝苦笑一聲,讓頭發披散在臉上吧,他此刻沒有麵目去見祖宗列祖列宗。
說完後,他索性讓更多的長發披散在臉上,然後他將頭伸進絲綜環中,雙腳用力蹬倒磚堆,雙手鬆開絲絛,身體猛然一晃動,終於不動了。
一封遺書從他身上抖落地上。王承恩忍不住撿起一看,淚水模糊了他的視線。
遺書上寫著: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另外一行則是: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是亡國之臣。
這一天是宣武元年,崇禎十七年(1644)十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