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剛才說過,遼東最大的問題還是氣候原因導致糧食比較深。


    對於建州和海西來說,也是同樣如此。


    遼東現在唯一大量種族的糧食隻有稻穀和小麥,而且隻能在春季耕種,秋季收割。


    到了冬季,遼東、建州和海西這些地方是沒辦法種植的,那裏全是冰天雪地。


    朝廷應該多尋找一些適合遼東、建州和海西種植的作物。


    另外就是保暖問題。


    遼東、建州和海西乃苦寒之地,冬天特別冷。


    沒有厚厚的衣服,百姓很難在遼東、建州和海西生活。


    漢人不像女真人那樣,擅長打獵。


    所以,朝廷要試著在遼東種植棉花,同時加大其他地方的棉花種族。


    否則,即便朝廷遷移百萬百姓去遼東、建州和海西生活,百姓也會因受不了寒冷而逃跑。”


    商輅說了兩方麵的建議,一個糧食,一個是衣服。


    而且,這兩個問題都能解決,隻不過比較困難。


    而商輅考慮地也是遼東、建州和海西將來的安危問題。


    沒有百姓朝廷可以遷移,但遷移百姓過去後,百姓的吃飯和衣服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百姓在那邊就可以安穩生活。


    “另外,對遼東、建州和海西的移民,我覺得可以不用那麽多。


    朝廷可以做遼東、建州和海西以及將來的海東出一個專門的政策。


    鼓勵百姓們生孩子,每生一個孩子,朝廷給予一定的獎勵。


    這樣一來,要不了二十年,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的百姓就會迅速增加。


    除此之外,對現有的遼東百姓,鼓勵他們到建州和海西生活。”


    商輅覺得直接從兩京十三省遷移百姓過去還要要一段時間適用。


    但遼東百姓早已適應苦寒的環境,讓他們先去開發建州和海西效果會更好。


    這也是商輅提議鼓勵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百姓生育的原因。


    “同時,加大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跟關內的物資交流。


    遼參和皮毛都是好東西,給予大量拿到關內來賣。


    關內的東西也可以大量拿到遼東、建州和海西及海東賣。”


    商輅繼續,東北地區人多了以後,商業自然也要跟上。


    大明現在的稅收重點就是商稅,隻有商業發達了,朝廷的稅收才會增多。


    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的治理需要不少銀子,朝廷不可能一直輸血,要讓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自給自足。


    “賞學士說的不錯,遼東、建州、海西和海東幾地,朝廷不可能一直輸血。


    人口發展最好還是以現有遼東百姓為主。


    除了百姓還有軍戶。


    遼東二十五衛,其衛所除軍事功能外,還兼理民政。


    遼東的人口,絕大部分是軍隊及其家屬、幫丁等。


    我們不能把這部分人給忘了。


    太祖定下軍戶製,是為了給朝廷省錢。


    軍戶因奉命自給自足,士兵及其家屬便終日忙於耕織,無暇訓練。


    到了如今,各衛所的兵額中隻有五分之一能執勤從事軍務,五分之四用於勞作。


    才能勉強養活本所人員,如此算來全國平時可用之兵非常少。


    出現緊急軍情時各衛所調動隻擅長農耕的兵員充數,結果多屬戰鬥力極差的烏合之眾。


    土木堡隻一戰就全部潰敗,正統皇帝被俘,也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軍官負責監管勞作,難免要占用產品,士兵實際成了他們的農奴。


    加上衛所多處荒涼之地,軍戶紛紛逃亡,留下的人也難以調動征戰。


    因此,我覺得應該把遼東的軍戶從衛所分離出來,充實遼東的百姓。


    或者讓這些軍戶去開發建州和海西,這樣可以加快。”


    江淵讚同商輅的說法,糧食和衣服及巫物資的交易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江淵提議取消遼東的軍戶,也是發現軍戶已經不能擔起供養遼東邊軍的重任。


    太祖皇帝設立衛所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軍隊給朝廷造成負擔,平時耕作、戰時打仗。


    畢竟供養軍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隨著時間推移,衛所的毛病不斷出現,很多衛所已經不能自給自足,要朝廷調撥糧餉。


    特別是遼東,因為氣候寒冷,衛所根本沒辦法自給自足,是軍戶出逃最多的地方。


    既然軍戶在遼東已經起不到該有的作用,那就讓他們變成百姓,好好耕種就好了。


    至於軍隊,由朝廷負擔軍餉和糧草就行了。


    不過,如此一來,朝廷的開支就會增加許多。


    “江侍郎這個提議有些魯莽了,軍戶乃太祖定下的製度,我等不能妄議。”


    高穀開口,你江淵又不是皇上,怎麽能妄議大明的開國皇帝定下的製度。


    皇上那是無法無天,剛登基就把太祖皇帝定下的重農抑商給全盤推翻了。


    更是對宣德帝放棄奴兒幹都司地區頗有微詞。


    可誰叫人家是皇帝呢,沒有誰規定過,皇帝不能否接前麵皇帝的決策。


    “江侍郎說的問題值得關注,軍戶的缺陷日益增長,已經嚴重影響到衛所的軍隊戰鬥力了。


    朝廷可以借著這次機會,在遼東試驗一下,成功了就可以全麵改革。


    我們這不交魯莽,也不是妄議太祖皇帝的定下的策略。


    而是根據時代需要做出的合理改正。”


    於謙對衛所的問題最清楚,當即就同意了江淵的提議。


    “可是,軍戶會接受嗎?


    軍戶可不用交稅,要是變成百姓,他們是要交稅的。”


    石璞提出反對意見,為什麽大家要讀書做官,入伍當兵,不會就是為了不交稅嘛。


    “田賦並沒有多少,隻要當地官員不亂收,百姓並沒有多大負擔。


    而且,遼東情況特殊,前三年肯定是免田賦的,後三年也會減半。


    這之後才會如實收取田賦。


    我想,經過六年時間的發展,遼東、海西、建州和海東的百姓應該負擔的起田賦了。”


    江淵補充,他可不是亂說的,海南那邊就是這麽實行的,隻不過是前兩年免田賦,後兩年減半,然後才如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禾並收藏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