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江淵的建議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了,朕讓你研製的水力壓鑄有沒有什麽眉目?”
這塊朱祁鈺雖沒有抱太大希望,雖然原理他早就說了,但工部石璞這邊遲遲沒有進展。
“啟稟皇上,臣這邊暫時還沒有什麽進展,請皇上責罰!”
楊理如實匯報,這方麵他進行了很多嚐試,但始終不得門竅。
“問題主要出現在哪?”
朱祁鈺非常關心這個問題,這關係到朝廷鑄幣的速度。
鑄幣速度跟不上會嚴重影響朝廷貨幣改革。
“迴皇上,目前臣遇到有幾個問題,一是水力不足,導致水輪轉動的速度較慢。
二是連杆不耐用,容易磨損和開裂。
三是連杆產生的壓力小,而且位置不固定,導致壓鑄不全,壓不出想要的樣子。
四是壓鑄台不耐用,這塊馬上可以解決。
五是模具不耐用,磨損嚴重。
……”
楊理把遇到的主要問題都詳細說了一下。
“混凝土已經研製成功,水壩和水渠的修築應該不是問題了。
水輪也簡單,動力不足可以將水壩修在比較高的地方。
然後開個水渠,將水引到低處再衝擊水輪,使其轉動。
水輪不是非得放在河中。
另外,水輪的主軸要是不耐用,可以換成鐵,甚至輪葉都可以換成鐵。
也就是整個水輪都用鐵製作。
連杆同樣換成鐵,然後將其周圍清空,並連接其他連杆。
其他連杆固定在鐵筒裏,使其可以在來迴。
此連杆上就可以接上一半模具……”
朱祁鈺一邊解答楊理的問題,一邊用手比劃。
“如此,是不是就成功了?”
朱祁鈺覺得,經過他剛才的解答水力壓鑄已經解決了。
“謝陛下教誨!”
楊理激動不已,在他看來十分困難的事情,皇上竟然輕鬆就給他解答了。
還好皇上是帝王,不然這些東西根本輪不到他來做。
“剛才朕說的隻是基本的方法,實際使用中你們要根據需要再改進。
比如連杆,兩根不夠用三根,三根不夠用一根。
不耐用問題,一段連杆可以用兩根,橫向壓鑄可以變成縱向壓鑄,這樣壓鑄起來更加方便。
你們不要限製於朕剛才說的,你們要在朕說這些基礎上進行開拓。
水力壓鑄除了鑄幣,也可以製作器械和武器,可以省去很多人力,提高製作速度。”
朱祁鈺又補充了一下,他擔心楊理他們畏懼天子威嚴不敢大膽研發,大膽開拓。
“不要擔心你們研製出來的東西超越朕說的,朕不會怪罪你們。
相反,若是研製出來的東西超過朕的期望,朕會很高興,並且重重獎賞你們。
記住,工藝就是要不斷突破,不斷超越。”
朱祁鈺拍了拍楊理的肩膀,讓他放心大膽地去幹,去嚐試。
“臣遵旨!”
待在滿心激動,楊理告退了。
“王誠,命人去工部看看,鑄幣進行得怎麽樣了!”
朱祁鈺每天關注征收江南豪紳十年商稅的事情,沒精力出去走動。
當然,要是朱祁鈺準備去看工部的鑄幣進展,也不是不行。
主要是石璞他們實在太差勁了,加上石璞原來做過的事情,朱祁鈺不想去工部看。
楊理雖然也是工部的人,但他做的事都是在城外秘密進行的。
“奴婢遵旨!”
王誠說罷立即退了出去,找來兩個小太監,讓他們去工部查看鑄幣進展。
內閣,除了周忱,六部尚書都來了。
“之前皇上讓我等製定的遼東設省計劃,皇上已經基本同意了。
但鑒於遼目前的情況,需調查探測清楚之後才能進行一下步。
現在我給諸位說一下皇上不滿意的地方,一個是定遼,一個縣太少了。
一個是道路和準備遷移過去的百姓的安置問題。
第三是糧食,前期以小麥和稻穀為主。
雖然朝廷計劃養遷移過去的百姓兩三年,但他們能自給自足也可以給朝廷省一些銀子。
第四是遼東巡撫改為遼東總督,總領遼東三司。”
陳循首先說了一下遼東設省計劃,雖然大家都知道了,但還是得拿出來重新提一下。
“第二件事是今年的科舉,皇上的意思是遼東設省,需要不少官員,從今年的科舉中選拔。
當然,不是把考中的都安排去遼東,會從其他地方調一些為官好幾年的人,新舊結合。
第三件事是北直隸水患治理,皇上早已提過這件事。
北直隸水患一直是曆朝曆代的大患,皇上決心治理。
之前是苦於沒有銀子,如今這個問題不用擔心了。
這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將名傳千古。
我等一定要將這件事情做好。
第四件事是出兵瓦剌,土木堡之恥、京城之恥必須要報。
下麵,我們就來議一下後麵三件事吧。”
陳循把科考、北直隸水患治理和北伐的事情都介紹了一下,讓其他人開始議論。
“遼東乃苦寒之地,那些學子考中進士不見得願意去。
即便是那些已經入朝為官多年的人,也不一定願意去。
因此,準備安排去遼東的官員,無論新舊,應該以落魄士族和平民學子為主。
以免影響遼東的開發。”
戶部右侍郎江淵見其他人都不說話就站了出來。
他是代表戶部來內閣議事的,戶部尚書和左侍郎都出京城收稅去了。
作為留守戶部的右侍郎,朝廷的需要戶部處理的事都由他來負責。
江淵擔心那些考中進士的學子不願意去遼東,畢竟遼東苦寒,日子艱苦。
能夠考中進士的大都是士族子弟,這些人大都不願意去疾苦之地。
而落魄士族和平民子弟為了能夠入仕為官,願意到疾苦之地。
這樣一來,朝廷開發遼東才能順利進行。
畢竟要先安排好官員做好準備之後才能進行移民。
否則,幾十萬百姓遷移過去沒有人管,就會造成暴亂,形成流民。
那樣隻會讓遼東變得混亂,給朝廷增加麻煩。
還有一個人問題,即便這些士族出身的子弟願意去遼東。
但去了一段時間,吃不了苦,撂挑子不幹了也會給朝廷造成很大的麻煩。
這塊朱祁鈺雖沒有抱太大希望,雖然原理他早就說了,但工部石璞這邊遲遲沒有進展。
“啟稟皇上,臣這邊暫時還沒有什麽進展,請皇上責罰!”
楊理如實匯報,這方麵他進行了很多嚐試,但始終不得門竅。
“問題主要出現在哪?”
朱祁鈺非常關心這個問題,這關係到朝廷鑄幣的速度。
鑄幣速度跟不上會嚴重影響朝廷貨幣改革。
“迴皇上,目前臣遇到有幾個問題,一是水力不足,導致水輪轉動的速度較慢。
二是連杆不耐用,容易磨損和開裂。
三是連杆產生的壓力小,而且位置不固定,導致壓鑄不全,壓不出想要的樣子。
四是壓鑄台不耐用,這塊馬上可以解決。
五是模具不耐用,磨損嚴重。
……”
楊理把遇到的主要問題都詳細說了一下。
“混凝土已經研製成功,水壩和水渠的修築應該不是問題了。
水輪也簡單,動力不足可以將水壩修在比較高的地方。
然後開個水渠,將水引到低處再衝擊水輪,使其轉動。
水輪不是非得放在河中。
另外,水輪的主軸要是不耐用,可以換成鐵,甚至輪葉都可以換成鐵。
也就是整個水輪都用鐵製作。
連杆同樣換成鐵,然後將其周圍清空,並連接其他連杆。
其他連杆固定在鐵筒裏,使其可以在來迴。
此連杆上就可以接上一半模具……”
朱祁鈺一邊解答楊理的問題,一邊用手比劃。
“如此,是不是就成功了?”
朱祁鈺覺得,經過他剛才的解答水力壓鑄已經解決了。
“謝陛下教誨!”
楊理激動不已,在他看來十分困難的事情,皇上竟然輕鬆就給他解答了。
還好皇上是帝王,不然這些東西根本輪不到他來做。
“剛才朕說的隻是基本的方法,實際使用中你們要根據需要再改進。
比如連杆,兩根不夠用三根,三根不夠用一根。
不耐用問題,一段連杆可以用兩根,橫向壓鑄可以變成縱向壓鑄,這樣壓鑄起來更加方便。
你們不要限製於朕剛才說的,你們要在朕說這些基礎上進行開拓。
水力壓鑄除了鑄幣,也可以製作器械和武器,可以省去很多人力,提高製作速度。”
朱祁鈺又補充了一下,他擔心楊理他們畏懼天子威嚴不敢大膽研發,大膽開拓。
“不要擔心你們研製出來的東西超越朕說的,朕不會怪罪你們。
相反,若是研製出來的東西超過朕的期望,朕會很高興,並且重重獎賞你們。
記住,工藝就是要不斷突破,不斷超越。”
朱祁鈺拍了拍楊理的肩膀,讓他放心大膽地去幹,去嚐試。
“臣遵旨!”
待在滿心激動,楊理告退了。
“王誠,命人去工部看看,鑄幣進行得怎麽樣了!”
朱祁鈺每天關注征收江南豪紳十年商稅的事情,沒精力出去走動。
當然,要是朱祁鈺準備去看工部的鑄幣進展,也不是不行。
主要是石璞他們實在太差勁了,加上石璞原來做過的事情,朱祁鈺不想去工部看。
楊理雖然也是工部的人,但他做的事都是在城外秘密進行的。
“奴婢遵旨!”
王誠說罷立即退了出去,找來兩個小太監,讓他們去工部查看鑄幣進展。
內閣,除了周忱,六部尚書都來了。
“之前皇上讓我等製定的遼東設省計劃,皇上已經基本同意了。
但鑒於遼目前的情況,需調查探測清楚之後才能進行一下步。
現在我給諸位說一下皇上不滿意的地方,一個是定遼,一個縣太少了。
一個是道路和準備遷移過去的百姓的安置問題。
第三是糧食,前期以小麥和稻穀為主。
雖然朝廷計劃養遷移過去的百姓兩三年,但他們能自給自足也可以給朝廷省一些銀子。
第四是遼東巡撫改為遼東總督,總領遼東三司。”
陳循首先說了一下遼東設省計劃,雖然大家都知道了,但還是得拿出來重新提一下。
“第二件事是今年的科舉,皇上的意思是遼東設省,需要不少官員,從今年的科舉中選拔。
當然,不是把考中的都安排去遼東,會從其他地方調一些為官好幾年的人,新舊結合。
第三件事是北直隸水患治理,皇上早已提過這件事。
北直隸水患一直是曆朝曆代的大患,皇上決心治理。
之前是苦於沒有銀子,如今這個問題不用擔心了。
這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事,將名傳千古。
我等一定要將這件事情做好。
第四件事是出兵瓦剌,土木堡之恥、京城之恥必須要報。
下麵,我們就來議一下後麵三件事吧。”
陳循把科考、北直隸水患治理和北伐的事情都介紹了一下,讓其他人開始議論。
“遼東乃苦寒之地,那些學子考中進士不見得願意去。
即便是那些已經入朝為官多年的人,也不一定願意去。
因此,準備安排去遼東的官員,無論新舊,應該以落魄士族和平民學子為主。
以免影響遼東的開發。”
戶部右侍郎江淵見其他人都不說話就站了出來。
他是代表戶部來內閣議事的,戶部尚書和左侍郎都出京城收稅去了。
作為留守戶部的右侍郎,朝廷的需要戶部處理的事都由他來負責。
江淵擔心那些考中進士的學子不願意去遼東,畢竟遼東苦寒,日子艱苦。
能夠考中進士的大都是士族子弟,這些人大都不願意去疾苦之地。
而落魄士族和平民子弟為了能夠入仕為官,願意到疾苦之地。
這樣一來,朝廷開發遼東才能順利進行。
畢竟要先安排好官員做好準備之後才能進行移民。
否則,幾十萬百姓遷移過去沒有人管,就會造成暴亂,形成流民。
那樣隻會讓遼東變得混亂,給朝廷增加麻煩。
還有一個人問題,即便這些士族出身的子弟願意去遼東。
但去了一段時間,吃不了苦,撂挑子不幹了也會給朝廷造成很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