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再給你們一個機會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朱祁鈺收到消息後也不免後悔。
他的目的是為了從海上給予江南豪紳狠狠一擊,所以立即命令運糧隊出發。
可卻忘了運糧隊準備不充分,根本沒達到可以出海的標準。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運糧隊剛出海,就因為不適應海上的環境而大麵積生病,從而喪失戰鬥力。
在江南豪紳的襲擊下,一下子就潰敗了,差點全軍覆沒。
不過也有讓朱祁鈺驚喜的地方。
水師雖然已經不受朝堂重視了一二十年,不過戰鬥力依舊在。
隻是水師派出的一小部分艦隊,很快就把江南豪紳的船隊擊潰了,解救了運糧隊。
如此來看,隻要給水師提供船隻和糧餉,戰力就能很快恢複。
隻不過,如今的水師內部也是亂糟糟一片,勾心鬥角,沒幾個人想好好發展水師。
也就是說,要把水師發展起來,得換掉不少人才行。
否則,朝堂投入的錢隻會飽了那些蛀蟲的腰包 。
朱祁鈺打擊江南豪紳的事情不會停下來,同時給水師下了兩道聖旨。
一道時給已經救下王越他們的那支水師,讓他們與運糧隊一道運送物資去瓊州。
另一道則是讓水師再派出兩支船隊,清理海盜和倭寇。
朱祁鈺要水師的大多數人都行動起來,檢驗一下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能用。
這也是給沒出海的那些人一個機會,給朕去鎮壓海盜和倭寇,恢複海上的安寧。
這次命令之下,還有人龜縮不出,那麽就不能再留在水師了。
水師未來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海上貿易的安全,還是要靠水師來保障。
隻有這樣,朝廷收商稅才能收得更多。
朱祁鈺不想朝廷完全承擔與世界各國的貿易,那樣會導致士紳大族的不滿。
這也是永樂之後,大臣們不支持朝廷下西洋的原因。
好的生意都被朝廷吃了,士紳大族連口湯都喝不上。
如果隻是這樣,士紳大族還是能夠忍的。
可永樂帝把他們手中的銀子都換走了,讓他們手裏的銀子越來越少。
可永樂帝是裝瘋賣傻住豬圈,從侄子手裏搶皇位,數次北擊漠北的狠人,根本沒人敢說三道四。
而且,這時期的海上,沒有一支力量能與朝廷的水師抗衡。
就連南洋諸國,都隻能俯首稱臣,安南更是被直接納入大明版圖。
士紳大族自認,他們的實力跟南洋諸國沒辦法比。
所以隻能一邊偃旗息鼓,一邊從內部想辦法。
然後,洪熙帝登基之後,效果就出來了,朝廷放棄了繼續下西洋的決定。
宣德時期,宣德帝雖然準備恢複永樂時期的盛世,但奈何能力不及永樂。
不僅放棄了安南,就連北邊和遼東也放棄了很多地方。
準備了幾次下西洋,但都未成功。
到了正統時期,朝廷就徹底放棄了下西洋,海上也就沒有了水師的身影。
隻有沿海的衛所防禦倭寇的襲擊。
朱祁鈺知道皇帝也不是國家的事情都能他一個人決定,很多地方也需要妥協的。
之前,隻不過是眾人沒想到他這個懦弱的廢物王爺會如此狠辣和強勢。
導致士紳大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王越和餘子俊率領的運糧隊在最虛弱的時候差點被消滅,就是江南豪紳的精準打擊。
而陸地上,征收部隊也遇到了強烈抵抗,不像之前那般,很順利就擊潰敵人。
不過,征收部隊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得了朱祁鈺的命令,凡是抵抗之人,通通處死。
反正,各地時不時會有一些人出來造反,倒不如趁此機會徹底解決這些隱患,讓朝廷可以安穩幾年。
眼下,江南豪紳能夠依仗的也就是那些山賊匪寇,花大價錢讓他們辦事。
另外就是拿錢找那些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讓他們造反,給朝廷添亂。
朱祁鈺不忍心傷害大明的百姓,但他們既然受到江南豪紳收買起來造反,也隻能忍痛鎮壓。
一旦這次心軟了,那江南豪紳就會肆無忌憚地用錢收買那些窮苦百姓。
那樣一來,很多地方就會陷入動亂之中,不僅百姓無法安寧生活,朝堂也收不到稅,還要往裏搭錢。
好不容易有了一點家底,朱祁鈺可是要拿來治理北直隸水患,將北直隸變成千裏沃土的。
除此之外,海南和遼東的開發也需要不少錢,特別是遼東,苦寒之地,需要的銀子更多。
朱祁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收商稅,讓朝堂富裕起來。
隻有朝堂富裕了,各級官員的俸祿才能逐漸達到太祖定下的標準,讓他們的日子稍微好過一些。
同時,也才有精力對外擴張。
他計劃拿下整個東北,拿下草原,拿下南洋諸國,都需要無數的錢糧。
而且,作為藩王繼位的皇帝,實際上根基是不穩定的。
手下沒有得力幹將,做什麽事情都不踏實。
萬一哪天士紳大族不忍了,給他來個落水,再給他搞幾顆紅丸補一下,自己的一生就會匆忙結束。
士紳大族要的是一個聽話的皇帝,能夠讓他們利益最大化的皇帝,而不是強勢狠辣的皇帝。
特別是,朱祁鈺這種沒有根基的強勢狠辣的皇帝。
朱祁鈺每天提心吊膽,不是當了皇帝就萬無一失。
所以,之前的征稅,給了周忱他們想要的三公和三孤。
而這一次,也是要給周忱一個爵位,之前就答應過他,隻不過被胡濙和王直及於謙他們分了功勞。
武將方麵,也要培養幾個國公和侯伯,到時候讓他們鎮守海南和遼東及草原。
等拿下南洋諸國後,再派一些功勳去鎮守。
甚至皇子也可以封幾個去那。
隻要坐鎮幾百年,那就算後麵大明被取代了,南洋諸國就還是中華的國土。
除了南洋,還有澳洲,那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島嶼,到時候封幾個皇子過去,派幾個功勳去鎮守。
還有南北美洲,與其等將來西洋人開發,不如讓漢人去開發。
以後,有野心的皇子都給他一些人和船隻,告訴他此地朕封給你了,你去征服吧。
他的目的是為了從海上給予江南豪紳狠狠一擊,所以立即命令運糧隊出發。
可卻忘了運糧隊準備不充分,根本沒達到可以出海的標準。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運糧隊剛出海,就因為不適應海上的環境而大麵積生病,從而喪失戰鬥力。
在江南豪紳的襲擊下,一下子就潰敗了,差點全軍覆沒。
不過也有讓朱祁鈺驚喜的地方。
水師雖然已經不受朝堂重視了一二十年,不過戰鬥力依舊在。
隻是水師派出的一小部分艦隊,很快就把江南豪紳的船隊擊潰了,解救了運糧隊。
如此來看,隻要給水師提供船隻和糧餉,戰力就能很快恢複。
隻不過,如今的水師內部也是亂糟糟一片,勾心鬥角,沒幾個人想好好發展水師。
也就是說,要把水師發展起來,得換掉不少人才行。
否則,朝堂投入的錢隻會飽了那些蛀蟲的腰包 。
朱祁鈺打擊江南豪紳的事情不會停下來,同時給水師下了兩道聖旨。
一道時給已經救下王越他們的那支水師,讓他們與運糧隊一道運送物資去瓊州。
另一道則是讓水師再派出兩支船隊,清理海盜和倭寇。
朱祁鈺要水師的大多數人都行動起來,檢驗一下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能用。
這也是給沒出海的那些人一個機會,給朕去鎮壓海盜和倭寇,恢複海上的安寧。
這次命令之下,還有人龜縮不出,那麽就不能再留在水師了。
水師未來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海上貿易的安全,還是要靠水師來保障。
隻有這樣,朝廷收商稅才能收得更多。
朱祁鈺不想朝廷完全承擔與世界各國的貿易,那樣會導致士紳大族的不滿。
這也是永樂之後,大臣們不支持朝廷下西洋的原因。
好的生意都被朝廷吃了,士紳大族連口湯都喝不上。
如果隻是這樣,士紳大族還是能夠忍的。
可永樂帝把他們手中的銀子都換走了,讓他們手裏的銀子越來越少。
可永樂帝是裝瘋賣傻住豬圈,從侄子手裏搶皇位,數次北擊漠北的狠人,根本沒人敢說三道四。
而且,這時期的海上,沒有一支力量能與朝廷的水師抗衡。
就連南洋諸國,都隻能俯首稱臣,安南更是被直接納入大明版圖。
士紳大族自認,他們的實力跟南洋諸國沒辦法比。
所以隻能一邊偃旗息鼓,一邊從內部想辦法。
然後,洪熙帝登基之後,效果就出來了,朝廷放棄了繼續下西洋的決定。
宣德時期,宣德帝雖然準備恢複永樂時期的盛世,但奈何能力不及永樂。
不僅放棄了安南,就連北邊和遼東也放棄了很多地方。
準備了幾次下西洋,但都未成功。
到了正統時期,朝廷就徹底放棄了下西洋,海上也就沒有了水師的身影。
隻有沿海的衛所防禦倭寇的襲擊。
朱祁鈺知道皇帝也不是國家的事情都能他一個人決定,很多地方也需要妥協的。
之前,隻不過是眾人沒想到他這個懦弱的廢物王爺會如此狠辣和強勢。
導致士紳大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王越和餘子俊率領的運糧隊在最虛弱的時候差點被消滅,就是江南豪紳的精準打擊。
而陸地上,征收部隊也遇到了強烈抵抗,不像之前那般,很順利就擊潰敵人。
不過,征收部隊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得了朱祁鈺的命令,凡是抵抗之人,通通處死。
反正,各地時不時會有一些人出來造反,倒不如趁此機會徹底解決這些隱患,讓朝廷可以安穩幾年。
眼下,江南豪紳能夠依仗的也就是那些山賊匪寇,花大價錢讓他們辦事。
另外就是拿錢找那些日子過不下去的百姓,讓他們造反,給朝廷添亂。
朱祁鈺不忍心傷害大明的百姓,但他們既然受到江南豪紳收買起來造反,也隻能忍痛鎮壓。
一旦這次心軟了,那江南豪紳就會肆無忌憚地用錢收買那些窮苦百姓。
那樣一來,很多地方就會陷入動亂之中,不僅百姓無法安寧生活,朝堂也收不到稅,還要往裏搭錢。
好不容易有了一點家底,朱祁鈺可是要拿來治理北直隸水患,將北直隸變成千裏沃土的。
除此之外,海南和遼東的開發也需要不少錢,特別是遼東,苦寒之地,需要的銀子更多。
朱祁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收商稅,讓朝堂富裕起來。
隻有朝堂富裕了,各級官員的俸祿才能逐漸達到太祖定下的標準,讓他們的日子稍微好過一些。
同時,也才有精力對外擴張。
他計劃拿下整個東北,拿下草原,拿下南洋諸國,都需要無數的錢糧。
而且,作為藩王繼位的皇帝,實際上根基是不穩定的。
手下沒有得力幹將,做什麽事情都不踏實。
萬一哪天士紳大族不忍了,給他來個落水,再給他搞幾顆紅丸補一下,自己的一生就會匆忙結束。
士紳大族要的是一個聽話的皇帝,能夠讓他們利益最大化的皇帝,而不是強勢狠辣的皇帝。
特別是,朱祁鈺這種沒有根基的強勢狠辣的皇帝。
朱祁鈺每天提心吊膽,不是當了皇帝就萬無一失。
所以,之前的征稅,給了周忱他們想要的三公和三孤。
而這一次,也是要給周忱一個爵位,之前就答應過他,隻不過被胡濙和王直及於謙他們分了功勞。
武將方麵,也要培養幾個國公和侯伯,到時候讓他們鎮守海南和遼東及草原。
等拿下南洋諸國後,再派一些功勳去鎮守。
甚至皇子也可以封幾個去那。
隻要坐鎮幾百年,那就算後麵大明被取代了,南洋諸國就還是中華的國土。
除了南洋,還有澳洲,那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島嶼,到時候封幾個皇子過去,派幾個功勳去鎮守。
還有南北美洲,與其等將來西洋人開發,不如讓漢人去開發。
以後,有野心的皇子都給他一些人和船隻,告訴他此地朕封給你了,你去征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