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你們的態度讓朕很不爽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璞的看法朱祁鈺很滿意,這是這幾年以來石璞說的唯一讓朱祁鈺滿意的一次。
大明現在最大的危機還是草原上的瓦剌,至於東邊的蒙古暫時是不用管的。
隻要做好遼東的邊防,不讓他們突破遼東京師就無恙。
但朱祁鈺讓內閣和工部尚書石璞與刑部尚書金濂來不是要他們反對,而是讓他們對遼東設省出一個計劃。
遼東設省勢在必行,朱祁鈺不想放著遼河平原不利用。
而且遼東的開發是擴張東北的基礎,遼東的人口不夠,想擴張也沒辦法。
“啟稟皇上,臣以為遼東設省需仔細研究,然後做詳細的計劃後方可實行,切不可一時興起。
瓊州設省可以快速進行,主要是因為海南沒有太高的山,容易開墾。
氣候炎熱,是整個大明氣候最熱的地方。
瓊州的稻穀甚至可以一年兩三季,大量種植占城稻的話其一個省的產量就相當於江南兩三個省的產量。
遼東如果設省,當先解決糧食種植的問題的,至於開荒,隻要有百姓,讓他們開荒就行了,朝廷不必擔心他們不開荒。”
苗衷覺得應該先解決種子的問題,朝廷必須先找到一種適合寒冷的遼東種植的糧食。
朝廷可以提供一段時間糧食,但不可能一直提供,最後還是要靠遼東百姓自己。
對遼東的糧食種子,朱祁鈺其實不怎麽擔心,除了馬鈴薯和花生,玉米、小麥、黃豆和稻穀都是現成的。
這些東西在後世在東北的產量可是非常高的,雖然現在種植產量會少很多,但起碼有了幾種可種植的作物,雖然隻能種一季。
“啟稟皇上,臣以為遼東可以設省,但需要朝廷投入一定的錢糧,然後移民幾十萬,再慢慢開發。
遼東想要成為兩京十三省那樣的富饒需要十年八年。
不過,隻要消除女真和東邊蒙古人的威脅,十年八年之後,遼東將會是大明的又一個富饒的省。”
彭時是支持遼東設省的,那麽遼東就會增加很多官員,那麽自己或許可以再上一步,擢升正三品。
畢竟自己現在才從三品,比商輅低了半品。
就算自己不能擢升,也可以安排自己的人去遼東任職。
畢竟在中樞,下麵得有自己人。
而要有自己人,必須能為他們提升官職,否則別人不會投靠你。
“啟稟皇上,臣以為朝廷應該以攻打琉球為由做出兵準備麻痹也先和阿刺知院,然後悄悄在宣府和大同準備兵馬和糧草。
趁瓦剌也先和阿刺知院不備悄然出兵,分兵擊破,解決草原危機。
然後再出兵琉球,拿下琉球之後一邊建設琉球一邊建設遼東。
遼東乃京師在東北的屏障,當成為東北地區的中心,設省之後當擺脫對山東的依賴。
當然,不是說徹底擺脫對山東的依賴,而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過於依賴。
至於糧食,遼東因為氣候原因隻能種植一季,但遼東百姓經過這些年也自己摸索出一些適合遼東種植的作物。
朝廷可以用別的地方的糧食換取他們手中的糧食作為種子,供遷移過去的百姓種植。
至於移民,臣覺得可以跟海南一樣,先移民五十萬,然後再分兩次移民兩百萬。
因為遼東之外還有奴兒幹都司的廣大地盤,朝廷可以讓遼東百姓開荒完遼東土地後向奴兒幹都司的地盤開荒。
朝廷以保護百姓為由派出軍隊,逐步占據奴兒幹都司的地盤。
至於女真人,願意加入遼東的可以接納,不願意的就往外趕,讓他們跟也女真人搶地盤。
在這過程中,肯定會有女真人反抗,朝廷對此應該強勢鎮壓,不可仁慈。
因為一時心慈放過他們可能會給朝廷帶來更大的麻煩。
當任,最好的辦法是一次出兵消滅掉女真部落,但這樣擴張太快,不利於治理。
逐步蠶食才是對朝廷最有利的。
當遼東擴張到一定程度,可以把遼東一分為二,變成遼東和遼西兩個省。
這樣更有利於治理東北地區。
若朝廷把整個奴兒幹都司都徹底拿下了,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省,將東北地區變成三個省。”
商輅沒有一上來就對遼東設省發表意見,而是對朱祁鈺出兵琉球做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出兵琉球目前來說不容易,畢竟大明的水師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
而且,朝廷也沒有足夠的船隻運兵。
再者,海上還有海盜和倭寇的威脅,朝廷需要掃清這些障礙後才能順利出兵琉球。
但這恰好可以蒙蔽瓦剌,以為大明暫時不會找他們麻煩。
想來也先內心是非常焦急的。
永寧帝不打他不代表皇上不會打他,永寧帝有孫太後牽製,皇上可沒有孫太後牽製。
打掉瓦剌,草原上暫時就沒有危機了。
至於東邊的蒙古人,朝廷可以過兩年再出兵征討。
出兵瓦剌有兩個理由,一是消除草原上的威脅,一是替正統帝報仇。
沒了草原危機,皇上的功績就又多了一分。
加上消滅也先,給正統帝報了仇,讓天下百姓更加認可皇上。
畢竟一個敢給先帝報仇的新君才是百姓和大臣們希望看到的。
而遼東設省是又一個開疆擴土,雖然奴兒幹都司之前是大明的。
但宣德帝戰略性後撤把奴兒幹都司放棄了。
皇上此舉就是為了將奴兒幹都司徹底變為大明的疆土。
遼東位於大明的東北,遼東加上奴兒幹都司就是整個東北地區。
大量出兵一次性征服奴兒幹都司不是不行,但治理起來很費勁。
所以 先把遼東建設成一個像樣的省,再把像樣的遼東省變成富饒的遼東省。
在這過程中逐步蠶食奴兒幹都司的地盤,一點點朝外擴張。
“諸位愛卿的想法朕都聽了,但總體來說朕很不滿意。
爾等大部分都是要反對遼東設省,反對朕的意見。
朕不是不容大臣反對,但朕不容什麽都反對的大臣。
沒錯,爾等上次征稅是出了不少力,起了帶頭作用。
可朕並沒有多收爾等背後家族一分錢,這隻是一年的誰。
若是朕往前推十年呢?
朕要出兵南洋爾等不反對,因為爾等背後家族可以借此獲得很多好處。
錢爾等背後家族賺了,讓朕推頭土臉的迴來,還把朝廷的家底掏空了。
別以為爾等過去手段朕不知道!”
大明現在最大的危機還是草原上的瓦剌,至於東邊的蒙古暫時是不用管的。
隻要做好遼東的邊防,不讓他們突破遼東京師就無恙。
但朱祁鈺讓內閣和工部尚書石璞與刑部尚書金濂來不是要他們反對,而是讓他們對遼東設省出一個計劃。
遼東設省勢在必行,朱祁鈺不想放著遼河平原不利用。
而且遼東的開發是擴張東北的基礎,遼東的人口不夠,想擴張也沒辦法。
“啟稟皇上,臣以為遼東設省需仔細研究,然後做詳細的計劃後方可實行,切不可一時興起。
瓊州設省可以快速進行,主要是因為海南沒有太高的山,容易開墾。
氣候炎熱,是整個大明氣候最熱的地方。
瓊州的稻穀甚至可以一年兩三季,大量種植占城稻的話其一個省的產量就相當於江南兩三個省的產量。
遼東如果設省,當先解決糧食種植的問題的,至於開荒,隻要有百姓,讓他們開荒就行了,朝廷不必擔心他們不開荒。”
苗衷覺得應該先解決種子的問題,朝廷必須先找到一種適合寒冷的遼東種植的糧食。
朝廷可以提供一段時間糧食,但不可能一直提供,最後還是要靠遼東百姓自己。
對遼東的糧食種子,朱祁鈺其實不怎麽擔心,除了馬鈴薯和花生,玉米、小麥、黃豆和稻穀都是現成的。
這些東西在後世在東北的產量可是非常高的,雖然現在種植產量會少很多,但起碼有了幾種可種植的作物,雖然隻能種一季。
“啟稟皇上,臣以為遼東可以設省,但需要朝廷投入一定的錢糧,然後移民幾十萬,再慢慢開發。
遼東想要成為兩京十三省那樣的富饒需要十年八年。
不過,隻要消除女真和東邊蒙古人的威脅,十年八年之後,遼東將會是大明的又一個富饒的省。”
彭時是支持遼東設省的,那麽遼東就會增加很多官員,那麽自己或許可以再上一步,擢升正三品。
畢竟自己現在才從三品,比商輅低了半品。
就算自己不能擢升,也可以安排自己的人去遼東任職。
畢竟在中樞,下麵得有自己人。
而要有自己人,必須能為他們提升官職,否則別人不會投靠你。
“啟稟皇上,臣以為朝廷應該以攻打琉球為由做出兵準備麻痹也先和阿刺知院,然後悄悄在宣府和大同準備兵馬和糧草。
趁瓦剌也先和阿刺知院不備悄然出兵,分兵擊破,解決草原危機。
然後再出兵琉球,拿下琉球之後一邊建設琉球一邊建設遼東。
遼東乃京師在東北的屏障,當成為東北地區的中心,設省之後當擺脫對山東的依賴。
當然,不是說徹底擺脫對山東的依賴,而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過於依賴。
至於糧食,遼東因為氣候原因隻能種植一季,但遼東百姓經過這些年也自己摸索出一些適合遼東種植的作物。
朝廷可以用別的地方的糧食換取他們手中的糧食作為種子,供遷移過去的百姓種植。
至於移民,臣覺得可以跟海南一樣,先移民五十萬,然後再分兩次移民兩百萬。
因為遼東之外還有奴兒幹都司的廣大地盤,朝廷可以讓遼東百姓開荒完遼東土地後向奴兒幹都司的地盤開荒。
朝廷以保護百姓為由派出軍隊,逐步占據奴兒幹都司的地盤。
至於女真人,願意加入遼東的可以接納,不願意的就往外趕,讓他們跟也女真人搶地盤。
在這過程中,肯定會有女真人反抗,朝廷對此應該強勢鎮壓,不可仁慈。
因為一時心慈放過他們可能會給朝廷帶來更大的麻煩。
當任,最好的辦法是一次出兵消滅掉女真部落,但這樣擴張太快,不利於治理。
逐步蠶食才是對朝廷最有利的。
當遼東擴張到一定程度,可以把遼東一分為二,變成遼東和遼西兩個省。
這樣更有利於治理東北地區。
若朝廷把整個奴兒幹都司都徹底拿下了,還可以再增加一個省,將東北地區變成三個省。”
商輅沒有一上來就對遼東設省發表意見,而是對朱祁鈺出兵琉球做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出兵琉球目前來說不容易,畢竟大明的水師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
而且,朝廷也沒有足夠的船隻運兵。
再者,海上還有海盜和倭寇的威脅,朝廷需要掃清這些障礙後才能順利出兵琉球。
但這恰好可以蒙蔽瓦剌,以為大明暫時不會找他們麻煩。
想來也先內心是非常焦急的。
永寧帝不打他不代表皇上不會打他,永寧帝有孫太後牽製,皇上可沒有孫太後牽製。
打掉瓦剌,草原上暫時就沒有危機了。
至於東邊的蒙古人,朝廷可以過兩年再出兵征討。
出兵瓦剌有兩個理由,一是消除草原上的威脅,一是替正統帝報仇。
沒了草原危機,皇上的功績就又多了一分。
加上消滅也先,給正統帝報了仇,讓天下百姓更加認可皇上。
畢竟一個敢給先帝報仇的新君才是百姓和大臣們希望看到的。
而遼東設省是又一個開疆擴土,雖然奴兒幹都司之前是大明的。
但宣德帝戰略性後撤把奴兒幹都司放棄了。
皇上此舉就是為了將奴兒幹都司徹底變為大明的疆土。
遼東位於大明的東北,遼東加上奴兒幹都司就是整個東北地區。
大量出兵一次性征服奴兒幹都司不是不行,但治理起來很費勁。
所以 先把遼東建設成一個像樣的省,再把像樣的遼東省變成富饒的遼東省。
在這過程中逐步蠶食奴兒幹都司的地盤,一點點朝外擴張。
“諸位愛卿的想法朕都聽了,但總體來說朕很不滿意。
爾等大部分都是要反對遼東設省,反對朕的意見。
朕不是不容大臣反對,但朕不容什麽都反對的大臣。
沒錯,爾等上次征稅是出了不少力,起了帶頭作用。
可朕並沒有多收爾等背後家族一分錢,這隻是一年的誰。
若是朕往前推十年呢?
朕要出兵南洋爾等不反對,因為爾等背後家族可以借此獲得很多好處。
錢爾等背後家族賺了,讓朕推頭土臉的迴來,還把朝廷的家底掏空了。
別以為爾等過去手段朕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