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給周忱畫大餅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如此,朕就當你不知道。”
朱祁鈺並不是要揪著不放,隻是敲打一下周忱。
“謝陛下!”
周忱鬆了口氣,皇上不追究就是萬幸了。
“鎮聽聞你在江南巡撫的時候,搞錢很有一套,把江南收不上來的稅都收上來了。
朕要你明年的時候,把朝廷的稅收翻一番。”
朱祁鈺開始提要求,明年就是景泰元年,朱祁鈺希望景泰元年的大明財政收入翻一倍。
“請皇上恕罪,臣辦不到!”
周忱剛放鬆的心又緊張起來,開玩笑,將稅收翻一番,那就是把兩百六十萬兩白銀變成五百二十萬兩白銀。
看起來能夠辦到,實際上辦不到。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要征收那些士紳的田賦,士紳們就不是掛在藩王郡王府名下,而是直接“賣”給藩王郡王府了。
到時候朝廷拿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
“不要一來就說做不到,你先試過之後再說,你不試試怎麽知道你辦不到。
想來你在朝堂上也並不還過,你是楊閣老的人,楊閣老已經去世多年,你已經沒有依靠了。
先帝在時,先帝賞識你,但其他大臣也不見得把你當自己人。
現朕當皇帝了,也沒見他們拉攏你,你的處境並不比朕好多少。
而且,朕既然敢說,就有辦法辦到。
宗室中無論是藩王,還是郡王,還是鎮國將軍等,他們的田產是有數的。
超過朝廷封賞的一律征收田賦,如此一來,那一半沒交稅的田產的田賦就可以交上來了。
這一塊不就有近兩百萬兩白銀了嗎?
然後是商稅,朕跟你說過,按照士紳的實際情況,按三十取一就有上百萬兩白銀了。
加起來不就有三百萬兩了,比朕要求的還多了四十萬兩。
這多的四十萬兩就是朕給你的浮動餘地。”
朱祁鈺是有辦法把這些稅收收上來的,都不用改變收取比例。
士紳有很多人不用交稅,但不是所有人都不用交稅,隻要限定不用交稅的份額,剩下的強製征收就是了。
朱祁鈺可不想苦一苦百姓,百姓苦多了就會造反,然後讓一些士紳得利。
按照朱祁鈺的想法,宗室除了朝廷封賞的,其他的無論是田地還是產業都要征稅。
士紳也是,手裏有那麽多田地不交稅怎麽能行。
還有朝中這些大臣,你們家做生意也得給老子交稅。
而且,商稅的比例提高到十取三,不交就抄家,誅九族。
這樣一來,稅收不要說翻一倍,翻十倍都有可能。
朱祁鈺覺得重農抑商的政策應該改變,重農肯定是要的,沒人種地糧食哪裏來。
但抑商就沒必要,隻會肥了士紳,窮了朝廷。
另外要降低田賦,讓百姓願意種地。
當然,不是說朝廷下了指令,這些稅就能收上來了。
必須要有專門收稅的人,朱祁鈺準備專門成立一支稅務軍,專門負責征收稅費。
到時候隻需要告訴他們,手上來的稅,分他們一成,他們絕對使勁收。
當然,到時候士紳肯定會反抗,直接強力鎮壓,把他們的家產全部沒收。
“臣盡力!”
周忱隻能無奈地表示盡力去做,不是沒人想過要增加稅收,但都實行不下去,阻力太大。
“朕不要你盡力,朕要你全力以赴!
你不想進內閣?”
朱祁鈺誘惑周忱,大明的官員以成為六部尚書,進入內閣成為首輔為最佳榮譽。
朱祁鈺不相信周忱不心動。
“你若能把將大明的稅收增加到每年上千萬兩,朕給你封三公加爵,福蔭子孫。”
朱祁開始鈺畫大餅,明朝的三公可是很難得的,即便你是首輔也不一定成為三公。
而且,文官獲得爵位目前位置隻有帶兵打仗獲得赫赫戰功才可以,就像原來的兵部尚書王冀一樣。
福蔭子孫即子孫可以繼承爵位,這是多麽大的恩賜。
“臣定當全力以赴。”
周忱心動了,完成收稅翻一番進內閣,他就是朝堂上有實力的人。
因為他這個戶部尚書是實職,不是虛銜。
既然皇上把稅收目標定位一年一千萬兩白銀,那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實習,那自己就可以多個三公的官銜,官品也從從一品變成正一品。
還有爵位,至少是個伯,還是可以代代傳承的爵位,值得一拚。
“你先弄個章程出來!”
想要一下子把稅收翻一倍,還是需要好好計劃一番的。
不能想到就去做,那樣就跟戰神一樣了。
“臣遵旨!”
周忱下去後,朱祁鈺依舊在想增加收稅的事情。
大明稅收低的主要原因還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稅收收得太少了。
他的出發點是讓百姓們沒有太多負擔,但實際情況是負擔都壓到百姓頭上去了。
為了防止官員貪腐,朱元璋給官員們定的俸祿太低了,根本就不夠一家人生活。
朱元璋時期是夠的,後來就不夠了。
朱祁鈺覺得要給官員漲俸祿,一點好處都不給官員們,自己想要增加稅收隻會半途而廢,搞幾年就搞不下去。
朱祁鈺計劃把俸祿分成幾部分,官員的俸祿一部分為基礎俸祿,這部分隻要你不被查辦就能全部領取,夠官員基本生活。
一部分是業績,每年製定計劃分配任務,完成多少給多少,定出比例。
若是治下出現重大事情,則扣除一部分,獎懲都有。
最後是養廉,考核完後沒有貪腐就給你這筆錢。
當然,在這之前要勘定田地與人口數量,重新造冊。
你轄區有多少田地和人口,該納多少稅全部定好,完成你就有業績,拿高俸祿,完不成就少拿錢。
並且,完不成的降職。
另外就是降低宗室開支,明朝後期的財政壓力,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宗室的。
說是把宗室當豬養,但宗室一邊拿著朝廷給的錢,一邊購置田產,一邊與人做生意。
他們並不缺錢。
朱祁鈺覺得朝廷不能一直養著,要讓他們學會自力更生。
允許他們經商,但禁止他們購置田產。
朱祁鈺並不是要揪著不放,隻是敲打一下周忱。
“謝陛下!”
周忱鬆了口氣,皇上不追究就是萬幸了。
“鎮聽聞你在江南巡撫的時候,搞錢很有一套,把江南收不上來的稅都收上來了。
朕要你明年的時候,把朝廷的稅收翻一番。”
朱祁鈺開始提要求,明年就是景泰元年,朱祁鈺希望景泰元年的大明財政收入翻一倍。
“請皇上恕罪,臣辦不到!”
周忱剛放鬆的心又緊張起來,開玩笑,將稅收翻一番,那就是把兩百六十萬兩白銀變成五百二十萬兩白銀。
看起來能夠辦到,實際上辦不到。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要征收那些士紳的田賦,士紳們就不是掛在藩王郡王府名下,而是直接“賣”給藩王郡王府了。
到時候朝廷拿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
“不要一來就說做不到,你先試過之後再說,你不試試怎麽知道你辦不到。
想來你在朝堂上也並不還過,你是楊閣老的人,楊閣老已經去世多年,你已經沒有依靠了。
先帝在時,先帝賞識你,但其他大臣也不見得把你當自己人。
現朕當皇帝了,也沒見他們拉攏你,你的處境並不比朕好多少。
而且,朕既然敢說,就有辦法辦到。
宗室中無論是藩王,還是郡王,還是鎮國將軍等,他們的田產是有數的。
超過朝廷封賞的一律征收田賦,如此一來,那一半沒交稅的田產的田賦就可以交上來了。
這一塊不就有近兩百萬兩白銀了嗎?
然後是商稅,朕跟你說過,按照士紳的實際情況,按三十取一就有上百萬兩白銀了。
加起來不就有三百萬兩了,比朕要求的還多了四十萬兩。
這多的四十萬兩就是朕給你的浮動餘地。”
朱祁鈺是有辦法把這些稅收收上來的,都不用改變收取比例。
士紳有很多人不用交稅,但不是所有人都不用交稅,隻要限定不用交稅的份額,剩下的強製征收就是了。
朱祁鈺可不想苦一苦百姓,百姓苦多了就會造反,然後讓一些士紳得利。
按照朱祁鈺的想法,宗室除了朝廷封賞的,其他的無論是田地還是產業都要征稅。
士紳也是,手裏有那麽多田地不交稅怎麽能行。
還有朝中這些大臣,你們家做生意也得給老子交稅。
而且,商稅的比例提高到十取三,不交就抄家,誅九族。
這樣一來,稅收不要說翻一倍,翻十倍都有可能。
朱祁鈺覺得重農抑商的政策應該改變,重農肯定是要的,沒人種地糧食哪裏來。
但抑商就沒必要,隻會肥了士紳,窮了朝廷。
另外要降低田賦,讓百姓願意種地。
當然,不是說朝廷下了指令,這些稅就能收上來了。
必須要有專門收稅的人,朱祁鈺準備專門成立一支稅務軍,專門負責征收稅費。
到時候隻需要告訴他們,手上來的稅,分他們一成,他們絕對使勁收。
當然,到時候士紳肯定會反抗,直接強力鎮壓,把他們的家產全部沒收。
“臣盡力!”
周忱隻能無奈地表示盡力去做,不是沒人想過要增加稅收,但都實行不下去,阻力太大。
“朕不要你盡力,朕要你全力以赴!
你不想進內閣?”
朱祁鈺誘惑周忱,大明的官員以成為六部尚書,進入內閣成為首輔為最佳榮譽。
朱祁鈺不相信周忱不心動。
“你若能把將大明的稅收增加到每年上千萬兩,朕給你封三公加爵,福蔭子孫。”
朱祁開始鈺畫大餅,明朝的三公可是很難得的,即便你是首輔也不一定成為三公。
而且,文官獲得爵位目前位置隻有帶兵打仗獲得赫赫戰功才可以,就像原來的兵部尚書王冀一樣。
福蔭子孫即子孫可以繼承爵位,這是多麽大的恩賜。
“臣定當全力以赴。”
周忱心動了,完成收稅翻一番進內閣,他就是朝堂上有實力的人。
因為他這個戶部尚書是實職,不是虛銜。
既然皇上把稅收目標定位一年一千萬兩白銀,那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實習,那自己就可以多個三公的官銜,官品也從從一品變成正一品。
還有爵位,至少是個伯,還是可以代代傳承的爵位,值得一拚。
“你先弄個章程出來!”
想要一下子把稅收翻一倍,還是需要好好計劃一番的。
不能想到就去做,那樣就跟戰神一樣了。
“臣遵旨!”
周忱下去後,朱祁鈺依舊在想增加收稅的事情。
大明稅收低的主要原因還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稅收收得太少了。
他的出發點是讓百姓們沒有太多負擔,但實際情況是負擔都壓到百姓頭上去了。
為了防止官員貪腐,朱元璋給官員們定的俸祿太低了,根本就不夠一家人生活。
朱元璋時期是夠的,後來就不夠了。
朱祁鈺覺得要給官員漲俸祿,一點好處都不給官員們,自己想要增加稅收隻會半途而廢,搞幾年就搞不下去。
朱祁鈺計劃把俸祿分成幾部分,官員的俸祿一部分為基礎俸祿,這部分隻要你不被查辦就能全部領取,夠官員基本生活。
一部分是業績,每年製定計劃分配任務,完成多少給多少,定出比例。
若是治下出現重大事情,則扣除一部分,獎懲都有。
最後是養廉,考核完後沒有貪腐就給你這筆錢。
當然,在這之前要勘定田地與人口數量,重新造冊。
你轄區有多少田地和人口,該納多少稅全部定好,完成你就有業績,拿高俸祿,完不成就少拿錢。
並且,完不成的降職。
另外就是降低宗室開支,明朝後期的財政壓力,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宗室的。
說是把宗室當豬養,但宗室一邊拿著朝廷給的錢,一邊購置田產,一邊與人做生意。
他們並不缺錢。
朱祁鈺覺得朝廷不能一直養著,要讓他們學會自力更生。
允許他們經商,但禁止他們購置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