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襄王是忠臣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隔多日,早朝又進行了。
“啟稟殿下,南方和西南的消息因為也先大軍囤兵於外,沒辦法送進來。
已經耽擱了很多。
臣建議讓他們先送到南京六部,由南京六部暫行處理。”
高穀先把政務的問題提出來,現在的六部,已經開始閑了。
因為奏折送不進來,也送不出去,消息被阻斷了。
這也是也先的一個計謀,光圍困了京城怎麽行。
京城糧草充足,要是他們一直不出來,可以撐到明年十月。
但偌大個大明是等不了那麽久的,隻要超過一個月政務不通,各地就會受到影響。
南方和西南及西方那些人,就會出來繼續作亂。
要是三個月政務不通,大明各地就會覺得京城沒救了。
各地就會動亂。
如此一來,隻要自己圍困京城的時間一長,等戰事結束。
明廷即便贏了,也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來處理政務。
派遣更多的兵力鎮壓各地的動亂。
“是啊,殿下,京城這邊一時半會沒有結果。
若是絕大部分政務都由京城處理,隻會影響了各地的安穩。”
王直也覺得高穀說得有道理,驛站已經積壓了很多奏折和書信。
要是不能及時出來,必然會耽擱給各地的要緊事。
隻要南京六部把事情處理了,各地依舊會安安穩穩。
京城更好地擊退也先。
“臣附議!”
陳循也讚同這個意見,南京六部雖然也是完整的規製,但這些年來不過是一個擺設。
當初太宗皇帝設立兩套班子,一方麵是為了不讓南京皇宮作廢。
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止北京城被攻破後大明沒有都城。
隻要南京皇宮在,老朱家子孫逃到南京還可以卷土重來。
“臣附議!”
“臣附議!”
於謙和周忱也讚同,這也是為了保住大明江山安穩。
“臣等附議!”
其他人也紛紛出來附和。
“可!”
現在是非常時期,隻能把備用的南京六部利用起來。
大明十三省兩京,除了遼東和北直隸,南京都可以接受地方的奏書。
“如今,皇上越來越危險,前天的事情諸卿都知道了。
瓦剌已經不再善待皇上,本王擔心,繼續下去,皇上危在旦夕。
今天的朝會,重點就是商議如何救皇上。”
朱瞻墡直接定下調子,那就是討論如何救皇上。
給太後一點麵子,讓她稍微好受點。
因為,一會她就不會好受了。
朱祁鎮最大的威脅莫過於被斬首,但也先不會這麽便宜朱祁鎮。
脫脫不花肯定也想再過幾把癮,遛大明的皇上,還是在北京城城牆下。
這種事情,即便老祖宗成吉思汗鐵木真和大元帝國的開創者忽必烈也做不到。
從某種角度說,他此舉超越了老祖宗。
反正他已經被也先推出來吸引火力了,倒不如痛快一點。
而也先會榨幹朱祁鎮的最後價值,過幾天,其他城門下,脫脫不花定然又要帶著朱祁鎮再次跳牽羊舞。
至於殺朱祁鎮,那是最後的選擇。
現在的朱祁鎮,活著的價值比死去了的價值高。
朱瞻墡這麽是說,表麵上是為了皇上安危和太後考慮,實際上是在推波助瀾。
朝臣們已經徹底對朱祁鎮失望了,也先要麽讓朱祁鎮繼續跳舞,要麽殺了朱祁鎮。
事到如今 他們已經管不了朱祁鎮死活了。
這是他自找的,怪不得別人。
現在,即便沒有偽造的聖旨,他們也要請襄王登基。
三請三讓,隻差最後一次了。
本來,陳循等人是準備讓嶽謙帶聖旨迴來,可嶽謙他們不知道什麽原因,遲遲沒有歸來。
以至於,他們想溫柔地行廢立之舉都困難了。
“啟稟太後,殿下!如今的情況,想救迴皇上恐怕不行。
嶽謙和季鐸的使團未歸,楊善的使團也沒有任何消息。
我們完全不知道也先要的是什麽,大明能不能支付得起。”
王直率先開出列,他也不希望朱祁鎮迴來。
正統十一年的時候,王直曾經因為戶部侍郎奈亨攻擊政敵被牽連,而被關進了監獄。
後來經過三法司會審,奈亨被殺,王直是被判了流放的,皇上“念舊情”保了他才安然無恙。
實際上,這一次是皇上想將吏部掌控在自己手裏,結果鬥不過大臣們。
但也是開啟了皇上與大臣們的鬥爭,隻不過,皇上一直都沒有抓住把柄。
直到貢馬事件,皇上才抓住了胡濙的把柄,可胡濙也不是好與的。
直言禮部接的旨意就是如此,他們也不過是按旨意辦事。
但貢馬事件卻引起了也先的不滿,借口大明毀約出兵攻打大同等地。
在襄王的有意引導下,胡濙已經被嚇得暈倒了,不敢再迴到禮部。
“王尚書說得對,俗話說討價劃價,現在也先討價了我們還價了,卻沒了下文。
所以,今天議營救皇上臣覺得不妥。
臣請襄王殿下登基,以保全皇上最後的名聲。”
於謙出列,他知道襄王不過是想安撫太後的心罷了。
但對朝廷而言,現在最主要的事情不是營救皇上,而是廢了皇上。
隻有襄王登基,遵皇上為太上皇,皇上才沒了利用價值。
實際上,到了如今這個時候,皇上的價值已經沒了。
都被脫脫不花拉到永定門前跳牽羊舞了,還有何尊嚴可講。
北宋的宋徽宗趙佶與宋欽宗趙桓受到的最大羞辱也不過是牽羊舞。
皇上比他們倆好一點的地方,不過是妃子沒有被抓去糟蹋而已。
“臣附議!”
周忱、陳循等人紛紛附和,請求襄王登基。
“感謝諸卿的厚愛,可沒有皇上的旨意,本王萬不敢當此。
除非本王見到皇上親筆書寫的聖旨,並且蓋了玉璽。
現在,我們還是議營救皇上的事情。”
朱瞻墡示意大臣們安靜,並說出自己的條件。
要是他應了大臣們的請求登基,他就會有得位不正的危險。
既然要做皇帝,朱祁鎮如今又下作到這種樣子,那必然要名正言順的登基。
大臣的請求加太後的懿旨根本不行,隻會留下後患。
“啟稟殿下,南方和西南的消息因為也先大軍囤兵於外,沒辦法送進來。
已經耽擱了很多。
臣建議讓他們先送到南京六部,由南京六部暫行處理。”
高穀先把政務的問題提出來,現在的六部,已經開始閑了。
因為奏折送不進來,也送不出去,消息被阻斷了。
這也是也先的一個計謀,光圍困了京城怎麽行。
京城糧草充足,要是他們一直不出來,可以撐到明年十月。
但偌大個大明是等不了那麽久的,隻要超過一個月政務不通,各地就會受到影響。
南方和西南及西方那些人,就會出來繼續作亂。
要是三個月政務不通,大明各地就會覺得京城沒救了。
各地就會動亂。
如此一來,隻要自己圍困京城的時間一長,等戰事結束。
明廷即便贏了,也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來處理政務。
派遣更多的兵力鎮壓各地的動亂。
“是啊,殿下,京城這邊一時半會沒有結果。
若是絕大部分政務都由京城處理,隻會影響了各地的安穩。”
王直也覺得高穀說得有道理,驛站已經積壓了很多奏折和書信。
要是不能及時出來,必然會耽擱給各地的要緊事。
隻要南京六部把事情處理了,各地依舊會安安穩穩。
京城更好地擊退也先。
“臣附議!”
陳循也讚同這個意見,南京六部雖然也是完整的規製,但這些年來不過是一個擺設。
當初太宗皇帝設立兩套班子,一方麵是為了不讓南京皇宮作廢。
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止北京城被攻破後大明沒有都城。
隻要南京皇宮在,老朱家子孫逃到南京還可以卷土重來。
“臣附議!”
“臣附議!”
於謙和周忱也讚同,這也是為了保住大明江山安穩。
“臣等附議!”
其他人也紛紛出來附和。
“可!”
現在是非常時期,隻能把備用的南京六部利用起來。
大明十三省兩京,除了遼東和北直隸,南京都可以接受地方的奏書。
“如今,皇上越來越危險,前天的事情諸卿都知道了。
瓦剌已經不再善待皇上,本王擔心,繼續下去,皇上危在旦夕。
今天的朝會,重點就是商議如何救皇上。”
朱瞻墡直接定下調子,那就是討論如何救皇上。
給太後一點麵子,讓她稍微好受點。
因為,一會她就不會好受了。
朱祁鎮最大的威脅莫過於被斬首,但也先不會這麽便宜朱祁鎮。
脫脫不花肯定也想再過幾把癮,遛大明的皇上,還是在北京城城牆下。
這種事情,即便老祖宗成吉思汗鐵木真和大元帝國的開創者忽必烈也做不到。
從某種角度說,他此舉超越了老祖宗。
反正他已經被也先推出來吸引火力了,倒不如痛快一點。
而也先會榨幹朱祁鎮的最後價值,過幾天,其他城門下,脫脫不花定然又要帶著朱祁鎮再次跳牽羊舞。
至於殺朱祁鎮,那是最後的選擇。
現在的朱祁鎮,活著的價值比死去了的價值高。
朱瞻墡這麽是說,表麵上是為了皇上安危和太後考慮,實際上是在推波助瀾。
朝臣們已經徹底對朱祁鎮失望了,也先要麽讓朱祁鎮繼續跳舞,要麽殺了朱祁鎮。
事到如今 他們已經管不了朱祁鎮死活了。
這是他自找的,怪不得別人。
現在,即便沒有偽造的聖旨,他們也要請襄王登基。
三請三讓,隻差最後一次了。
本來,陳循等人是準備讓嶽謙帶聖旨迴來,可嶽謙他們不知道什麽原因,遲遲沒有歸來。
以至於,他們想溫柔地行廢立之舉都困難了。
“啟稟太後,殿下!如今的情況,想救迴皇上恐怕不行。
嶽謙和季鐸的使團未歸,楊善的使團也沒有任何消息。
我們完全不知道也先要的是什麽,大明能不能支付得起。”
王直率先開出列,他也不希望朱祁鎮迴來。
正統十一年的時候,王直曾經因為戶部侍郎奈亨攻擊政敵被牽連,而被關進了監獄。
後來經過三法司會審,奈亨被殺,王直是被判了流放的,皇上“念舊情”保了他才安然無恙。
實際上,這一次是皇上想將吏部掌控在自己手裏,結果鬥不過大臣們。
但也是開啟了皇上與大臣們的鬥爭,隻不過,皇上一直都沒有抓住把柄。
直到貢馬事件,皇上才抓住了胡濙的把柄,可胡濙也不是好與的。
直言禮部接的旨意就是如此,他們也不過是按旨意辦事。
但貢馬事件卻引起了也先的不滿,借口大明毀約出兵攻打大同等地。
在襄王的有意引導下,胡濙已經被嚇得暈倒了,不敢再迴到禮部。
“王尚書說得對,俗話說討價劃價,現在也先討價了我們還價了,卻沒了下文。
所以,今天議營救皇上臣覺得不妥。
臣請襄王殿下登基,以保全皇上最後的名聲。”
於謙出列,他知道襄王不過是想安撫太後的心罷了。
但對朝廷而言,現在最主要的事情不是營救皇上,而是廢了皇上。
隻有襄王登基,遵皇上為太上皇,皇上才沒了利用價值。
實際上,到了如今這個時候,皇上的價值已經沒了。
都被脫脫不花拉到永定門前跳牽羊舞了,還有何尊嚴可講。
北宋的宋徽宗趙佶與宋欽宗趙桓受到的最大羞辱也不過是牽羊舞。
皇上比他們倆好一點的地方,不過是妃子沒有被抓去糟蹋而已。
“臣附議!”
周忱、陳循等人紛紛附和,請求襄王登基。
“感謝諸卿的厚愛,可沒有皇上的旨意,本王萬不敢當此。
除非本王見到皇上親筆書寫的聖旨,並且蓋了玉璽。
現在,我們還是議營救皇上的事情。”
朱瞻墡示意大臣們安靜,並說出自己的條件。
要是他應了大臣們的請求登基,他就會有得位不正的危險。
既然要做皇帝,朱祁鎮如今又下作到這種樣子,那必然要名正言順的登基。
大臣的請求加太後的懿旨根本不行,隻會留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