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反對胡濙監國,襄王關心侄子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閣對朱祁鈺的奏折很頭疼,朱祁鈺推薦襄王監國很好理解,畢竟朱祁鈺身體不好。
朱祁鈺推薦大宗伯禮部尚書胡濙暫時主持朝政就讓人想不通了。
郕王對皇上和胡濙的鬥爭一點都不了解嗎?
可以說土木堡之變就是由皇上與胡濙的鬥爭造成的。
皇上有現在身陷敵營,六十個人大臣幾乎死了,朝廷一下子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大臣。
京營為主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朝中勳貴全部戰死。
這麽悲慘的結果雖然大家都很默契的推給到王振頭上,但其中的有緣朝中大臣都知道。
陳循很頭疼,內閣首輔曹鼐和閣臣張益戰死土木堡,他好不容易有了出頭的機會。
如今又要被顧命大臣胡濙搶去了,胡濙要是再臨時主持朝政,那就會一舉超越自己成為內閣首輔。
“諸位對郕王所奏如何看?”
盡管很不情願,但陳循還是要問其他的意義。
“郕王身體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苗衷歎息,一個半月前,朱祁鈺是栽了一跟頭,昏迷了三天三夜。
不過醒來後還是能走的,怎麽就藩趕路一個月後就不行了。
郕王可是把長陵、獻陵、景陵,皇陵、孝陵和祖陵都祭拜了一遍,得到了祖宗十八代的保佑了啊。
“應該是真的,淮安知府楊理也上書說過這事。
可惜了!
要是郕王也能進京的話,二王建國,朝廷很快就會恢複穩定。
胡尚書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郕王推薦他臨時主持朝政也沒問題。”
高穀覺得可惜,皇上眼下表現太糟糕,已經不能再做再做皇帝了,最適合接班的人就是朱祁鈺。
朱祁鈺來不了,就隻能讓襄王朱瞻墡繼位了。
胡濙乃是宣德帝留給皇上的五個顧命大臣之一,現在另外四個顧命大臣都死了,朝堂上就屬他資格最老。
高穀這麽說也是想討好胡濙,胡濙可是文官的老大。
之前該有內閣首輔曹鼐與英國公張輔抗衡,現在沒有人可以抗衡他了。
“郕王的建議很好,不過我覺得還要問一下太後的意思。”
彭時也不想得罪胡濙,如果襄王繼位,必然會拉攏胡濙,到時候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好過。
但現在朝堂所有重大事情都要經過太後的同意,郕王此舉就是讓胡濙暫時監國。
這可不符合祖製,需要太後定奪。
“郕王可能是擔心朝堂長時間停擺對大明不好,不得已而為之。
胡尚書有這個資格,隻是如此的話有違祖製。
大明曆經六朝,從未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我認為不可!”
商輅覺得不妥,大明從朱元璋開始至今已有六朝,但監國的事隻能太子或親王可以,大臣是不可以的。
“於侍郎呢?”
陳循看向兵部左侍郎於謙,內閣與六部交織,內閣閣臣與六部尚書經常在一起討論事情。
兵部尚書鄺野已經戰死土木堡,兵部現在是於謙主事。
“我覺得郕王此舉不妥,大明建國曆來都是太子或親王,從未有過大臣監國。”
於謙的不同意朱祁鈺的建議,這不符合祖製。
“胡尚書,你自己什麽意見?”
陳循看向胡濙,事關監國,胡濙作為禮部尚書也得發言。
“我也覺得不妥!”
胡濙這時候可不敢露頭,隻能反對。
實際上他心裏還是希望監國的,雖然隻是暫時的。
但之前他搞得太狠了,讓皇上多次空手而歸,氣得皇上要以鎮壓也先來威懾自己。
“我也覺得不可,祖訓不可破。”
陳循堅決不同意胡濙暫時監國,先不說為製的問題。
這次土木堡直白就是因為胡濙而起的,不問他罪已經算好了,怎麽可以再委以重任。
內閣和六部多數人的意見都是不同意,如此陳循就放心了。
“既如此,我會內閣和六部的意見馬上稟報太後。
其他事情等襄王進京後再說當然,我等也不能幹等著。
糧食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守城的準備,器械物資再次檢查,工部該造的全力以赴造。
京師周圍要盡快堅壁清野。”
陳循繼續安排,朱瞻墡應該已經出發了,但到京城還需要一些時日,京師該做的準備要全部做好。
仁壽宮,陳循求見孫太後。
“臣陳循拜見太後,太後安好!”
陳循跪地行禮問好。
“免禮,陳閣老有何事?”
孫太後讓陳循起身,問他找自己幹嘛。
“啟稟太後,郕王八百裏加急上奏,因身體不能行動,故而不能進京挑起重擔。
郕王對此深感愧疚!
另外,郕王推薦襄王監國,推薦禮部尚書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陳循把奏折遞給孫太後,等她吩咐。
“郕王竟然病成這個地步了?!”
孫太後翻開奏折,眉頭緊皺,朱祁鈺這廢物真的跟他說的一樣,命不久矣?
“迴太後,淮安知府楊理上奏,確實如此。
興公公和王尚書應該也見到了,臣到時候再跟他確認一下。”
陳循表示下麵反映上來的情況就是。
“郕王不能弄,推薦襄王,襄王有過兩次監國的經曆,於眼下而言,非常合適。
郕王推薦胡濙暫時主持朝政,六部和內閣是什麽意見?”
雖然胡濙支持太子繼位,孫太後也不敢同意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大明曆經六朝,還沒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她不能開這個口子。
“迴太後,內閣和六部覺得不妥,胡尚書也是這麽認為的。”
陳循把六部和內閣的意見說了一下,重點說了胡濙自己也是這個意思。
“哀家也覺得不妥,大明沒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不過,胡濙乃先帝留給皇帝的顧命大臣,可以讓他與你一道協助襄王。”
孫太後也不同意,但又不能太搏了胡濙的麵子,萬一到時候他不支持太子繼位就麻煩了。
讓胡濙與陳循一道協助襄王,等於把陳循提到了首輔的位置,把胡濙提到了內閣次輔。
不過胡濙不是內閣輔臣,進入內閣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為次輔。
“朝堂的事,陳閣老要多費心!”
現在的朝堂幾乎是內閣在處理,孫太後不希望朝堂有事。
“老臣遵命!”
淮安,王直帶著一行人坐船南下,前往長江邊迎接朱瞻墡。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直在入口處遇到了朱瞻墡一行的船隻。
王直讓人把船靠過去,然後登上了朱瞻墡的船。
“臣吏部尚書王直拜見襄王,襄王安好!”
王直行禮問好,讓其他人調轉船頭跟在後麵。
“殿下一路辛苦了,臣迎駕來遲,還請殿下恕罪!”
王直擺正態度,朱祁鈺不肯跟他進京,那以後皇位就是襄王的了。
就算再不願意,眼下也沒有辦法了,現在要與朱瞻墡搞好關係。
“王尚書辛苦了,大老遠來接孤!”
朱瞻墡也客氣,他此去京城監國,還需要朝中大臣支持。
“朝廷處於危急時刻,事物繁多,諸公一時半會沒反應過來。
興公公出發後,經太後提示,諸公托臣前來迎接襄王和郕王。
臣本該到長沙襄王府登門迎接殿下的,奈何路途耽擱,隻能在此迎接殿下了,請殿下恕罪!”
王直解釋了一下為什麽他比興安慢了一步。
“有勞王尚書了,朝堂事情要緊,孤有興安接就行了。
孤聽興安說,郕王病未痊愈,反而有愈加嚴重之勢,孤很擔心。
王尚書可進過淮安城,郕王是否好些?”
朱瞻墡對朱祁鈺也很關心,畢竟是朱祁鈺身體不好,才把機會讓給了他。
還親自寫信懇請他進京監國,挽救大明社稷江山。
“迴殿下,臣已去淮安城見過郕王殿下,郕王身體未有好轉。
本來太後和朝堂諸公的意思是先讓郕王進京總理朝政。
可臣到了淮安城,見到郕王後,臣才發現郕王病得很嚴重。
郕王對自己不能進京勇挑重擔深感愧疚,讓臣速速來長江上接殿下。
郕王說,興公公已前往長沙多日,殿下心係京師,定會即刻出發。
郕王早已上奏朝廷,請襄王監國。
另外,郕王考慮到襄王進京需要一些時日,推薦大宗伯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王直把朱祁鈺的身體情況和給朝廷的奏書說了一下。
“郕王為大明社稷憂慮,孤深感欣慰。”
朱瞻墡也聽出了王直話裏的意思,侄兒朱祁鈺不僅推薦了自己,還推薦了顧命大臣胡濙,讓朝廷和太後選擇。
“讓船夫加速,孤要去淮安城看望一下郕王。”
朱瞻墡讓船夫加速,提前趕到淮安,作為皇叔,他理應去關心一下朱祁鈺。
“王尚書,孤耽擱半日,郕王如此情況,作為叔叔,孤不去看望一下過意不去。
後麵的路程,多安排一行人趕路吧。”
朱瞻墡此舉也是為了獲得船夫的好感。
朱祁鈺他是要見麵的,耽擱也隻是耽擱半天,後麵的路程抓緊趕路就行了。
“好的,殿下!”
王直沒有拒絕,朱瞻墡見進淮安城看望朱祁鈺最多耽擱半天一夜。
大不了過了黃河,騎馬進京城。
朱祁鈺推薦大宗伯禮部尚書胡濙暫時主持朝政就讓人想不通了。
郕王對皇上和胡濙的鬥爭一點都不了解嗎?
可以說土木堡之變就是由皇上與胡濙的鬥爭造成的。
皇上有現在身陷敵營,六十個人大臣幾乎死了,朝廷一下子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大臣。
京營為主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朝中勳貴全部戰死。
這麽悲慘的結果雖然大家都很默契的推給到王振頭上,但其中的有緣朝中大臣都知道。
陳循很頭疼,內閣首輔曹鼐和閣臣張益戰死土木堡,他好不容易有了出頭的機會。
如今又要被顧命大臣胡濙搶去了,胡濙要是再臨時主持朝政,那就會一舉超越自己成為內閣首輔。
“諸位對郕王所奏如何看?”
盡管很不情願,但陳循還是要問其他的意義。
“郕王身體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苗衷歎息,一個半月前,朱祁鈺是栽了一跟頭,昏迷了三天三夜。
不過醒來後還是能走的,怎麽就藩趕路一個月後就不行了。
郕王可是把長陵、獻陵、景陵,皇陵、孝陵和祖陵都祭拜了一遍,得到了祖宗十八代的保佑了啊。
“應該是真的,淮安知府楊理也上書說過這事。
可惜了!
要是郕王也能進京的話,二王建國,朝廷很快就會恢複穩定。
胡尚書是先帝留下的顧命大臣,郕王推薦他臨時主持朝政也沒問題。”
高穀覺得可惜,皇上眼下表現太糟糕,已經不能再做再做皇帝了,最適合接班的人就是朱祁鈺。
朱祁鈺來不了,就隻能讓襄王朱瞻墡繼位了。
胡濙乃是宣德帝留給皇上的五個顧命大臣之一,現在另外四個顧命大臣都死了,朝堂上就屬他資格最老。
高穀這麽說也是想討好胡濙,胡濙可是文官的老大。
之前該有內閣首輔曹鼐與英國公張輔抗衡,現在沒有人可以抗衡他了。
“郕王的建議很好,不過我覺得還要問一下太後的意思。”
彭時也不想得罪胡濙,如果襄王繼位,必然會拉攏胡濙,到時候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好過。
但現在朝堂所有重大事情都要經過太後的同意,郕王此舉就是讓胡濙暫時監國。
這可不符合祖製,需要太後定奪。
“郕王可能是擔心朝堂長時間停擺對大明不好,不得已而為之。
胡尚書有這個資格,隻是如此的話有違祖製。
大明曆經六朝,從未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我認為不可!”
商輅覺得不妥,大明從朱元璋開始至今已有六朝,但監國的事隻能太子或親王可以,大臣是不可以的。
“於侍郎呢?”
陳循看向兵部左侍郎於謙,內閣與六部交織,內閣閣臣與六部尚書經常在一起討論事情。
兵部尚書鄺野已經戰死土木堡,兵部現在是於謙主事。
“我覺得郕王此舉不妥,大明建國曆來都是太子或親王,從未有過大臣監國。”
於謙的不同意朱祁鈺的建議,這不符合祖製。
“胡尚書,你自己什麽意見?”
陳循看向胡濙,事關監國,胡濙作為禮部尚書也得發言。
“我也覺得不妥!”
胡濙這時候可不敢露頭,隻能反對。
實際上他心裏還是希望監國的,雖然隻是暫時的。
但之前他搞得太狠了,讓皇上多次空手而歸,氣得皇上要以鎮壓也先來威懾自己。
“我也覺得不可,祖訓不可破。”
陳循堅決不同意胡濙暫時監國,先不說為製的問題。
這次土木堡直白就是因為胡濙而起的,不問他罪已經算好了,怎麽可以再委以重任。
內閣和六部多數人的意見都是不同意,如此陳循就放心了。
“既如此,我會內閣和六部的意見馬上稟報太後。
其他事情等襄王進京後再說當然,我等也不能幹等著。
糧食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守城的準備,器械物資再次檢查,工部該造的全力以赴造。
京師周圍要盡快堅壁清野。”
陳循繼續安排,朱瞻墡應該已經出發了,但到京城還需要一些時日,京師該做的準備要全部做好。
仁壽宮,陳循求見孫太後。
“臣陳循拜見太後,太後安好!”
陳循跪地行禮問好。
“免禮,陳閣老有何事?”
孫太後讓陳循起身,問他找自己幹嘛。
“啟稟太後,郕王八百裏加急上奏,因身體不能行動,故而不能進京挑起重擔。
郕王對此深感愧疚!
另外,郕王推薦襄王監國,推薦禮部尚書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陳循把奏折遞給孫太後,等她吩咐。
“郕王竟然病成這個地步了?!”
孫太後翻開奏折,眉頭緊皺,朱祁鈺這廢物真的跟他說的一樣,命不久矣?
“迴太後,淮安知府楊理上奏,確實如此。
興公公和王尚書應該也見到了,臣到時候再跟他確認一下。”
陳循表示下麵反映上來的情況就是。
“郕王不能弄,推薦襄王,襄王有過兩次監國的經曆,於眼下而言,非常合適。
郕王推薦胡濙暫時主持朝政,六部和內閣是什麽意見?”
雖然胡濙支持太子繼位,孫太後也不敢同意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大明曆經六朝,還沒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她不能開這個口子。
“迴太後,內閣和六部覺得不妥,胡尚書也是這麽認為的。”
陳循把六部和內閣的意見說了一下,重點說了胡濙自己也是這個意思。
“哀家也覺得不妥,大明沒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不過,胡濙乃先帝留給皇帝的顧命大臣,可以讓他與你一道協助襄王。”
孫太後也不同意,但又不能太搏了胡濙的麵子,萬一到時候他不支持太子繼位就麻煩了。
讓胡濙與陳循一道協助襄王,等於把陳循提到了首輔的位置,把胡濙提到了內閣次輔。
不過胡濙不是內閣輔臣,進入內閣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為次輔。
“朝堂的事,陳閣老要多費心!”
現在的朝堂幾乎是內閣在處理,孫太後不希望朝堂有事。
“老臣遵命!”
淮安,王直帶著一行人坐船南下,前往長江邊迎接朱瞻墡。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直在入口處遇到了朱瞻墡一行的船隻。
王直讓人把船靠過去,然後登上了朱瞻墡的船。
“臣吏部尚書王直拜見襄王,襄王安好!”
王直行禮問好,讓其他人調轉船頭跟在後麵。
“殿下一路辛苦了,臣迎駕來遲,還請殿下恕罪!”
王直擺正態度,朱祁鈺不肯跟他進京,那以後皇位就是襄王的了。
就算再不願意,眼下也沒有辦法了,現在要與朱瞻墡搞好關係。
“王尚書辛苦了,大老遠來接孤!”
朱瞻墡也客氣,他此去京城監國,還需要朝中大臣支持。
“朝廷處於危急時刻,事物繁多,諸公一時半會沒反應過來。
興公公出發後,經太後提示,諸公托臣前來迎接襄王和郕王。
臣本該到長沙襄王府登門迎接殿下的,奈何路途耽擱,隻能在此迎接殿下了,請殿下恕罪!”
王直解釋了一下為什麽他比興安慢了一步。
“有勞王尚書了,朝堂事情要緊,孤有興安接就行了。
孤聽興安說,郕王病未痊愈,反而有愈加嚴重之勢,孤很擔心。
王尚書可進過淮安城,郕王是否好些?”
朱瞻墡對朱祁鈺也很關心,畢竟是朱祁鈺身體不好,才把機會讓給了他。
還親自寫信懇請他進京監國,挽救大明社稷江山。
“迴殿下,臣已去淮安城見過郕王殿下,郕王身體未有好轉。
本來太後和朝堂諸公的意思是先讓郕王進京總理朝政。
可臣到了淮安城,見到郕王後,臣才發現郕王病得很嚴重。
郕王對自己不能進京勇挑重擔深感愧疚,讓臣速速來長江上接殿下。
郕王說,興公公已前往長沙多日,殿下心係京師,定會即刻出發。
郕王早已上奏朝廷,請襄王監國。
另外,郕王考慮到襄王進京需要一些時日,推薦大宗伯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王直把朱祁鈺的身體情況和給朝廷的奏書說了一下。
“郕王為大明社稷憂慮,孤深感欣慰。”
朱瞻墡也聽出了王直話裏的意思,侄兒朱祁鈺不僅推薦了自己,還推薦了顧命大臣胡濙,讓朝廷和太後選擇。
“讓船夫加速,孤要去淮安城看望一下郕王。”
朱瞻墡讓船夫加速,提前趕到淮安,作為皇叔,他理應去關心一下朱祁鈺。
“王尚書,孤耽擱半日,郕王如此情況,作為叔叔,孤不去看望一下過意不去。
後麵的路程,多安排一行人趕路吧。”
朱瞻墡此舉也是為了獲得船夫的好感。
朱祁鈺他是要見麵的,耽擱也隻是耽擱半天,後麵的路程抓緊趕路就行了。
“好的,殿下!”
王直沒有拒絕,朱瞻墡見進淮安城看望朱祁鈺最多耽擱半天一夜。
大不了過了黃河,騎馬進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