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等想要殿下登基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作者:穀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直這是要又當又立嗎?
隻是,朱祁鈺不會讓他如願,王要是不說明,朱祁鈺準備叫王誠進來了。
反正著急的是王直,不是朱祁鈺。
爾等欲意何為?
王直噎住了,朱祁鈺難道真的病傻了不成?
看著也不像啊,就比如他之前說了皇上那麽多壞話,朱祁鈺幾乎都是在替皇上開脫。
朱祁鈺是真的維護皇上的名聲嗎?
不見得。
說不定此時此刻,朱祁鈺心裏已經把皇上罵了個狗血淋頭。
再看朱祁鈺,除了不能下身不能行動和咳嗽不斷之外,看不出一點傻了的樣子。
那隻能說明一點,一直以來,朝中大臣都看走眼了。
朱祁鈺不像他們想的那般忠厚老實,朱祁鈺在跟他裝傻充愣。
王直不確定朱祁鈺到底是真心維護皇上還是在跟他麵前裝傻,決定繼續試探。
他們要的是個聽話的傀儡,而不是心思深沉的皇帝。
“啟稟殿下,賊酋也先欲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皇上叩關,宣府守將楊洪、朱謙、羅亨信、範廣這些宣府守將以國為重,避而不見,拒絕給皇上開門。
可他們不給皇上開門就是抗旨不遵,是要滿門抄斬的。
若是遵旨,那邊關就形同虛設,瓦剌大軍將長驅直入,很快就會近逼京師。
大同守將雖然沒給皇上開門,但卻見了皇上,按照皇上旨意給瓦剌送錢送物。
但是後麵的居庸關、紫荊關呢?”
王直再次跪地,訴說自己的擔心,也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擔憂。
居庸關距離京城不遠,紫荊關更近,過了紫荊關就是京師。
皇上就算叩不開關,也會讓瓦剌大軍的糧草豐裕起來。
咳咳,咳咳
“王大人,別動不動就跪地,孤不是皇上,你用著動不動就跪孤。
你說的這些都存在,但那是你們這些大臣該考慮的,王大人要知道遠水救不了近火。
朝中大臣應該做的是準備好守城物資,調兵遣將,準備迎接也先大軍的進犯。
而且,孤已經上奏朝廷,請大宗伯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待皇叔進京後協助皇叔。”
朱祁鈺拋出他上奏朝廷,讓禮部尚書胡濙暫時監國的事。
王直出發的時候,奏書還在路上,他看不到,自然就不知道此事。
實際上,就連襄王也不知道此事,興安沒跟他提。
郕王這是要幹嘛?!
跪在地上的王直懵了,朱祁鈺不僅推薦襄王還推薦了胡濙。
胡濙可是先帝和皇上的心腹近臣,太後頂著壓力立皇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胡濙要是監國了,會不會直接推太子繼位?
這可是太後最希望看到的,有朱祁鈺這個親王推薦,朝廷也不好拒絕。
到時候胡濙就直接超越次輔陳循了,畢竟內閣首輔和次輔都沒有監國大,雖然胡濙隻是暫時監國。
一旦胡濙監國,太後真有可能不顧朝中大臣阻攔讓太子繼位。
而胡濙也樂意如此,太子繼位,那就要選幾個大臣輔政,胡濙必然在列。
為防止文臣勢大,襄王還會繼續監國,直到太子到十多歲。
當然,朝中大臣是不希望太子繼位的,至少現在不行。
那麽會不會推襄王上位呢?
襄王和太後可是關係匪淺,朝中不少大臣與襄王也關係匪淺。
而且,襄王年長經驗豐富,不需要太過倚重他們。
如此一來,皇權又會壯大,幾代文臣的努力又白費了。
要知道,在太宗時期,太宗說什麽就是什麽,沒人敢反駁。
到了仁宗和宣宗時,楊士奇、楊榮和楊溥為首的文臣才一拳一拳的將皇權關進籠子。
才讓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變成現實,他們可不想迴到永樂帝那樣的狀態。
大臣隻有執行的份,沒有說話的份。
王直有個疑問,朱祁鈺真的對皇位不感興趣嗎?!
“殿下,大明曆經六朝,從未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殿下此舉有違祖訓,甚為不妥!”
王直急了,朱祁鈺這不是自掘牆腳嗎?
太祖定下的一係列規矩不就是為了防止文臣做大嗎?
為此,太祖把丞相製度廢除了,另立機構代替,直到成祖時期才形成如今的內閣。
在大明,監國必須是太子或親王,從未有過文臣監國的先例。
朱祁鈺這麽一搞,直接把這個規矩壞了。
雖然胡濙隻是暫時主持朝政,沒正式監國,但也是開了口子。
同時也可能開啟後宮幹政的先例,一旦讓胡濙暫時主持朝政,胡濙必然會提議太子繼位。
一旦太子真的繼位了,太後不放心,就會經常過問朝政。
太後可不像張太後那樣,張太後不會過多過問朝政。
在宣宗時期,張太後根本不過問朝中的事,即便皇上繼位後也隻是叮囑朝臣要輔佐好皇上。
同時對皇上的一些錯誤及時糾正,提出批評。
可太後不一樣啊,宣宗後期,她就幫著宣宗批閱奏折。
皇上繼位後因為張太後壓著,她不敢亂來。
張太後去世後,皇上也長大了,又叛逆,太後管不住。
可太子不一樣啊,太後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皇上一時半會迴不來,太後最疼的就是太子,打著關心太子的名義插手政務也不是不可能。
朱祁鈺瘋了不成?
咳咳,咳咳
“如果沒有太子,孤此舉確實不妥。
不過,孤覺得,朝廷應該已經立了太子。
有了太子,隻要不給大宗伯確定監國之名,孤此舉也不算違法反祖訓。”
朱祁鈺直接把太子扯出來,他很生氣,王直拿他當傻子。
朝廷都立太子了,還不跟我說,你們的誠意在哪呢?
王直愣在當場,朱祁鈺竟然知道了朝廷立太子的事情。
難道朱祁鈺在京城有眼線?
“迴殿下,朝廷確實已經立了皇長子朱見深為東宮太子。
太後下的懿旨,大臣們沒有反對。”
王直無奈,這些事他不想現在就告訴朱祁鈺。
朱祁鈺知道了太多反而會有顧慮,什麽都不知道就進京比較好。
咳咳,咳咳
“王大人啊,你看你,朝廷立皇長子朱見深為東宮太子這麽大的事情,你都不跟孤說。
孤如何知道你們請孤進京是不是真的為了社稷?”
朱祁鈺沉著臉,一副對王直很不滿的樣子。
“啟稟殿下,臣等為大明社稷著想,欲推殿下坐大寶。
皇上繼續留在皇位上,隻會讓賊酋不斷侵害大明!”
王直顫抖著說出他們想要廢了皇上讓朱祁鈺登基,繼承皇位。
隻是,朱祁鈺不會讓他如願,王要是不說明,朱祁鈺準備叫王誠進來了。
反正著急的是王直,不是朱祁鈺。
爾等欲意何為?
王直噎住了,朱祁鈺難道真的病傻了不成?
看著也不像啊,就比如他之前說了皇上那麽多壞話,朱祁鈺幾乎都是在替皇上開脫。
朱祁鈺是真的維護皇上的名聲嗎?
不見得。
說不定此時此刻,朱祁鈺心裏已經把皇上罵了個狗血淋頭。
再看朱祁鈺,除了不能下身不能行動和咳嗽不斷之外,看不出一點傻了的樣子。
那隻能說明一點,一直以來,朝中大臣都看走眼了。
朱祁鈺不像他們想的那般忠厚老實,朱祁鈺在跟他裝傻充愣。
王直不確定朱祁鈺到底是真心維護皇上還是在跟他麵前裝傻,決定繼續試探。
他們要的是個聽話的傀儡,而不是心思深沉的皇帝。
“啟稟殿下,賊酋也先欲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皇上叩關,宣府守將楊洪、朱謙、羅亨信、範廣這些宣府守將以國為重,避而不見,拒絕給皇上開門。
可他們不給皇上開門就是抗旨不遵,是要滿門抄斬的。
若是遵旨,那邊關就形同虛設,瓦剌大軍將長驅直入,很快就會近逼京師。
大同守將雖然沒給皇上開門,但卻見了皇上,按照皇上旨意給瓦剌送錢送物。
但是後麵的居庸關、紫荊關呢?”
王直再次跪地,訴說自己的擔心,也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擔憂。
居庸關距離京城不遠,紫荊關更近,過了紫荊關就是京師。
皇上就算叩不開關,也會讓瓦剌大軍的糧草豐裕起來。
咳咳,咳咳
“王大人,別動不動就跪地,孤不是皇上,你用著動不動就跪孤。
你說的這些都存在,但那是你們這些大臣該考慮的,王大人要知道遠水救不了近火。
朝中大臣應該做的是準備好守城物資,調兵遣將,準備迎接也先大軍的進犯。
而且,孤已經上奏朝廷,請大宗伯胡濙暫時主持朝政。
待皇叔進京後協助皇叔。”
朱祁鈺拋出他上奏朝廷,讓禮部尚書胡濙暫時監國的事。
王直出發的時候,奏書還在路上,他看不到,自然就不知道此事。
實際上,就連襄王也不知道此事,興安沒跟他提。
郕王這是要幹嘛?!
跪在地上的王直懵了,朱祁鈺不僅推薦襄王還推薦了胡濙。
胡濙可是先帝和皇上的心腹近臣,太後頂著壓力立皇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胡濙要是監國了,會不會直接推太子繼位?
這可是太後最希望看到的,有朱祁鈺這個親王推薦,朝廷也不好拒絕。
到時候胡濙就直接超越次輔陳循了,畢竟內閣首輔和次輔都沒有監國大,雖然胡濙隻是暫時監國。
一旦胡濙監國,太後真有可能不顧朝中大臣阻攔讓太子繼位。
而胡濙也樂意如此,太子繼位,那就要選幾個大臣輔政,胡濙必然在列。
為防止文臣勢大,襄王還會繼續監國,直到太子到十多歲。
當然,朝中大臣是不希望太子繼位的,至少現在不行。
那麽會不會推襄王上位呢?
襄王和太後可是關係匪淺,朝中不少大臣與襄王也關係匪淺。
而且,襄王年長經驗豐富,不需要太過倚重他們。
如此一來,皇權又會壯大,幾代文臣的努力又白費了。
要知道,在太宗時期,太宗說什麽就是什麽,沒人敢反駁。
到了仁宗和宣宗時,楊士奇、楊榮和楊溥為首的文臣才一拳一拳的將皇權關進籠子。
才讓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變成現實,他們可不想迴到永樂帝那樣的狀態。
大臣隻有執行的份,沒有說話的份。
王直有個疑問,朱祁鈺真的對皇位不感興趣嗎?!
“殿下,大明曆經六朝,從未有過大臣監國的先例。
殿下此舉有違祖訓,甚為不妥!”
王直急了,朱祁鈺這不是自掘牆腳嗎?
太祖定下的一係列規矩不就是為了防止文臣做大嗎?
為此,太祖把丞相製度廢除了,另立機構代替,直到成祖時期才形成如今的內閣。
在大明,監國必須是太子或親王,從未有過文臣監國的先例。
朱祁鈺這麽一搞,直接把這個規矩壞了。
雖然胡濙隻是暫時主持朝政,沒正式監國,但也是開了口子。
同時也可能開啟後宮幹政的先例,一旦讓胡濙暫時主持朝政,胡濙必然會提議太子繼位。
一旦太子真的繼位了,太後不放心,就會經常過問朝政。
太後可不像張太後那樣,張太後不會過多過問朝政。
在宣宗時期,張太後根本不過問朝中的事,即便皇上繼位後也隻是叮囑朝臣要輔佐好皇上。
同時對皇上的一些錯誤及時糾正,提出批評。
可太後不一樣啊,宣宗後期,她就幫著宣宗批閱奏折。
皇上繼位後因為張太後壓著,她不敢亂來。
張太後去世後,皇上也長大了,又叛逆,太後管不住。
可太子不一樣啊,太後就是他最大的依仗。
皇上一時半會迴不來,太後最疼的就是太子,打著關心太子的名義插手政務也不是不可能。
朱祁鈺瘋了不成?
咳咳,咳咳
“如果沒有太子,孤此舉確實不妥。
不過,孤覺得,朝廷應該已經立了太子。
有了太子,隻要不給大宗伯確定監國之名,孤此舉也不算違法反祖訓。”
朱祁鈺直接把太子扯出來,他很生氣,王直拿他當傻子。
朝廷都立太子了,還不跟我說,你們的誠意在哪呢?
王直愣在當場,朱祁鈺竟然知道了朝廷立太子的事情。
難道朱祁鈺在京城有眼線?
“迴殿下,朝廷確實已經立了皇長子朱見深為東宮太子。
太後下的懿旨,大臣們沒有反對。”
王直無奈,這些事他不想現在就告訴朱祁鈺。
朱祁鈺知道了太多反而會有顧慮,什麽都不知道就進京比較好。
咳咳,咳咳
“王大人啊,你看你,朝廷立皇長子朱見深為東宮太子這麽大的事情,你都不跟孤說。
孤如何知道你們請孤進京是不是真的為了社稷?”
朱祁鈺沉著臉,一副對王直很不滿的樣子。
“啟稟殿下,臣等為大明社稷著想,欲推殿下坐大寶。
皇上繼續留在皇位上,隻會讓賊酋不斷侵害大明!”
王直顫抖著說出他們想要廢了皇上讓朱祁鈺登基,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