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這幾日忙著與戶部一起接收糧草。


    通惠河通了以後,由兵部和錦衣衛監督,船隻通行很順利。


    一船又一船的糧食從通州運抵京城,金濂負責讓人把糧食搬到城中倉庫。


    隨著通州糧食的到來,京城糧價迅速迴落。


    每天都有京兆府的人及錦衣衛盯著各家糧店,隻要一漲價,就會被全部抓走下召獄,滿門抄斬。


    看著漸漸堆滿的糧倉,商輅很開心,如此一來,京師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也先大軍在厲害,也不可能一直屯兵在城外不斷進攻。


    再過一兩個月就入冬了,到時候人吃馬嚼的,也先沒有那麽多糧草隻能退去。


    另一邊,禮部尚書胡濙被孫太後叫到了宮裏。


    大臣們要朝廷派大員去請郕王朱祁鈺和襄王朱瞻墡,給了她莫大的危機。


    皇帝的糟糕表現讓朝中大臣失去了信心,不可能再讓他繼續做皇帝。


    本仁殿中,很多大臣都同意王直的提議。


    隻有極少數沒說話,其中就包括禮部尚書胡濙。


    而且,胡濙是先帝心腹近臣,很可靠。


    “臣胡濙拜見太後,太後萬安!”


    跟隨小太監來到仁壽宮,胡濙跪地行禮問好。


    “免禮。”


    孫太後示意胡濙起身。


    “不知太後召喚老臣所為何事?”


    胡濙不知道太後突然讓人找他來幹什麽。


    “哀家找你是想跟你說說前麵本仁殿上的事,你對吏部尚書王直的提議怎麽看?”


    孫太後直入主題,對於忠心耿耿的人,她不會拐彎抹角。


    “迴太後,王大人此舉沒有什麽不妥,隻不過,老臣覺得王大人提的晚了一點。


    這個時候,興安公公應該已經到達淮安見到郕王殿下了。


    王大人再去雖然是彰顯朝廷的重視,但他到達淮安的時候,興公公應該已經帶著襄王殿下返迴了。


    此舉可能會傷了襄王殿下的心。”


    胡濙認為應該在土木堡之變傳迴來的時候就派個大臣跟興安一起去請郕王和襄王。


    現在搞成一前一後,顯得朝廷不夠重視。


    “嗯,那你對朝中大臣大部分都讚同王者的提議怎麽看?他們這是準備幹嘛?”


    孫太後繼續問,她現在有點懷疑胡濙的忠誠度了。


    “迴太後,老臣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他們應該是準備行廢立之事。”


    胡濙硬著頭皮說出這話,他知道孫太後不想聽這話。


    “皇帝隻是暫困敵營他們就那麽迫不及待?


    他們還是大明的忠臣嗎?”


    孫太後突然提高聲音,嚇得胡濙差點跪地,額頭冷汗直冒。


    旁邊的徐賓更是瑟瑟發抖。


    “迴太後,諸公也是被迫無奈,陛下接連叩門邊關,給賊寇帶路,這不是一個君王該做的。


    縱然有也先的脅迫,可北宋末年宋徽宗和宋欽宗,屢受羞辱酷刑之下,也沒陛下這般。


    太祖和太宗留下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陛下如今的行為,已經壞了這個規矩。


    所以,怪不得朝中諸公。”


    胡濙也讚同廢了朱祁鎮,他實在太丟臉了。


    至於他為什麽沒有當場讚同,是給孫太後留麵子。


    孫太後聽完麵色如水,不知所措,難道胡濙也叛變了?


    是啊,她隻想著兒子安危。


    卻沒有考慮到兒子的行為沒有下限,丟盡了大明的臉,丟盡了祖宗的臉。


    廢立已經勢在必然,大臣們肯定會選擇郕王朱祁鈺或襄王朱瞻墡繼位,她要做的是如何不讓大寶旁落。


    “那你說該怎麽辦?”


    孫太後沒招了,朱祁鎮繼位的時候也小,但已經九歲了,已經明事理了。


    還有張太後和三楊等人支持,沒人敢欺負朱祁鎮。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太子朱見深才兩歲,什麽都不懂,她和皇後又不可能垂簾聽政。


    “迴太後,讓太子繼位,可保太後無憂。”


    孫太後擔心的不就是大寶旁落嗎?讓太子繼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孫太後擔心一旦郕王朱祁鈺或襄王朱瞻墡繼位,他們就會不管朱祁鎮。


    之前的朱祁鎮還有救,畢竟他隻是兵敗了,身陷敵營。


    但現在的朱祁鎮沒救了,他太沒有骨氣了。


    為了活命竟然甘願被也先挾持,一邊讓朝廷給也先超規格的賞賜,一邊叩關宣府和大同。


    如此情形,朝中很多大臣都會管他死活了。


    “可是,太子年幼,主少國疑啊!”


    孫太後早就想到讓朱見深繼位,所以她才會第一時間頒布懿旨立朱見深為太子。


    有了國儲,就不會出現爭繼承人的情況。


    現在尷尬的是朱見深太小了,他去朝堂上不僅不能處理好朝政,還會時不時搗亂。


    “迴太後,命幾個大臣輔佐太子即可!”


    胡濙覺得太子幼小不是問題,有大臣輔佐就行。


    “哀家擔心大臣輔政時間久了會有別的心思。”


    孫太後覺得胡濙的辦法不妥,容易出現權臣,就像西漢時的霍光。


    “太後不必擔心,可以讓襄王和郕王多監國一段時間。


    讓輔政大臣和監國親王互相牽製。”


    胡濙覺得那不是問題,大明不像漢朝,不會出現哪個大臣權傾朝野的情況。


    襄王和郕王監國是必然的,太子要繼位也是打退也先之後。


    到時候讓太子繼位,讓朱祁鈺和朱瞻墡繼續監國。


    同時給太子選幾個輔政大臣,就萬事無憂了。


    “那就依你所言,你迴去後聯合一些大臣,到時候在朝堂上提出來。”


    孫太後接受了胡濙的建議,到時候隻要提議的人多,太子就能順利繼位。


    她擔心的還是朝中大臣阻撓,太子不能順利繼位。


    “老臣遵命!”


    胡濙領命後退出去了,他提這個辦法也是有自己的心思。


    他雖然深得宣德帝信任,在朱祁鎮繼位後也進入了內閣,但隻是內閣成員。


    在大明為官,最大的榮譽莫過於成為內閣首輔。


    如果他來促成太子繼位,到時候太子就記得他的功勞,讓他成為次輔,過幾年在做首輔。


    淮安,朱祁鈺讓成敬一直留意朝廷的動態。


    他要隨時知道京師的情況,方便自己後續安排。


    當然,這個安排朱祁鈺不會讓成敬去執行。


    成敬是宮中老人,朱祁鈺還是擔心他是堡宗的人。


    誰也不敢保證,宣德帝在臨終前有沒有把成敬這條線交給了朱祁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穀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穀禾並收藏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