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誌挑著擔子,沿著井字形街道的外沿,朝著家的方向走去,臨近中午,來不及去地裏了,等迴家吃了午飯,歇一歇再去地裏追肥吧。


    蕎麥雖說馬上就要收獲了,但那十幾畝的豆子長勢正好,等撒了蚯蚓糞,馬上就能澆第三遍水了,說不得今年能多收兩石豆子。


    高大豐去大農場學習了,等學了新莊稼的種法,那自家的糧食,可不得多得吃也吃不完那,得快快張羅著給老三娶媳婦了,家裏添了丁口之後,這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家呢。


    高大娘站在自家的院門口,和對麵的孫三娘正聊得起勁,抬眼就看到了自家男人正挑了擔子從街口轉了過來,當下止了聲,朝著高有誌迎了過去。


    高大娘的身體原本在長期的饑餓當中幾乎垮掉了,但經過了這幾個月的調養之後,竟然漸漸見好,尤其是得了傳音道長的幾付藥,讓高大娘覺得自己的身子骨恢複到十年之前的模樣了。


    進了家門,把挑子放在房簷下的陰涼處,高大娘已經拿著拂塵出來,給高有誌全身上上下下拂了一遍,之後虎娃端著一盆清水,高有誌樂嗬嗬地洗漱完畢,一家人就坐在堂屋的桌前,開始吃飯了。


    午飯仍然是糧磚,高大豐走後,他那份糧並沒有取消,這種糧磚存儲時間長,因此高家的糧食還存下了很多。


    高大娘從豆子地裏摘了豆苗,加了小魚幹熬的豆苗湯,除此之外,每人還有一個菜團子。


    菜團子就是用野菜焯水後擠去水分做成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能在人的腸胃中停留很久,因此比較耐饑,屯戶家這些天,除了每天定額的糧磚之外,因為做農活體力的增加,不足的糧食都是依靠野菜頂著的。


    高大娘除了學習養雞之外,閑暇時候就帶著虎娃的姐姐妞妞,在大草灘四處找野菜,野菜的采收也是有時間的,這個時節,正是野菜幼嫩的時候,等過了五月,野菜都會變柴,莖葉纖維化之後,吃野菜和吃草就沒有任何區別了。


    高大娘采來的野菜,不但夠全家人吃菜團子的,有多餘的全部焯水後在柳席上晾曬著,晾幹後的野菜可以長期保存,到了冬季,浸泡之後再吃,和剛剛焯過水之後的菜團子風味很相似。


    “他爹,屯長早間來過,說馬上要收蕎麥了,讓晚間去公所院裏商議收割的事情哩。”


    “哦,是時候了,這蕎麥收了後,得好好晾曬,不然存著容易發黴。”


    “他爹,怎麽還沒有三娃的訊息呢?三娃走時說了,會定期捎信迴來,咋快兩個月了音訊全無哩。”


    “大豐走的時候,我已經給大豐安頓了,讓大豐有時間去路建出問一問,按說是該有訊息傳迴來的。”


    “對門的三娘家的俊妮子十七了,三娘的意思是,等三娃迴來兩家見見麵,結個親。”


    “哦,俊妮子麽?倒也不錯哩。”


    兩人說的是對門的孫三娘家,孫三娘失了丈夫,一人帶著一雙兒女,大女俊妮子十七,小兒子長生才剛剛十歲。


    孫三在京畿的時候就被搶糧的饑民打死了,孫三娘無法,隻好隨著人流,來到了興漢鎮,好在終於熬出了頭,孫三娘母子三人有三十畝地,因為勞力不夠,隻種了一半,另一半高有誌看不慣地荒著,牛閑著的時候幫忙耕了,也撒上了蕎麥,但距離收獲還早。


    “他爹,我剛剛去後院牛棚,看咱家牛可能要生了。”


    “哦,道長走時說的月末,橫豎就是這兩天了,我去看看。”


    高有誌轉到後院牛棚,就看到自家的大母牛臥在日光下有限地曬著太陽,金黃的牛毛油光水滑,似乎黃亮的緞子一般。


    見到主人前來,大母牛把牛頭轉過來,用一雙銅鈴般的大眼睛看著高有誌,一人一牛近兩個月的相處,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高有誌每天迴家,沒事都會來牛棚,如果不是要迴去睡覺,陪大母牛的時間比陪高大娘的時間還久呢。


    高有誌摸了摸大母牛的牛頭,拍了拍牛脖,朝著母牛的屁股後麵一看,果然,母牛的外陰部位能看得出已經發紅,這明顯就是要馬上分娩了的狀況。


    高有誌匆匆去了前院,安頓自己婆子用大鍋熬些粟米粥,之後快步朝著公所走去,他是來公所找吳屯長的,吳本懂得獸醫,讓他來看一看,也能更穩妥一些。


    吳本屯長不在公所,高有誌進了公所,就看到自家媳婦梅香正在吃飯,問了才得知屯長去渠尾碼頭了,今日是郵船要來的日子,二泉堡第一次通郵,吳本去碼頭接船了,高有誌支應一聲,就匆匆朝著碼頭而去。


    興漢鎮雖然早已經完成了郵路建設,但以往通郵的,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百屯建設時成熟的屯堡,而惠民墾區一切剛剛開頭,因此對於郵路的需求有限,直到現在才算是通郵了。


    通郵對於屯堡來說是大事件,雖然各屯堡都通了有線電報,但有線電報針對的是兩邊都通了電報間的通訊,一般用於緊急事務,而屯戶平日裏的通訊,依然得靠著郵路上的信件往來。


    高有誌到達碼頭的時候,果然看到一艘被油漆成赤紅色的船隻,剛剛停靠在碼頭上,一名身著紅馬甲的人,正把一個紅色的牛皮郵袋交遞到吳本的手中。


    吳本接了郵袋,簽了收據,兩人互相行了一禮,郵件交遞就算是完成了。


    來往屯堡的郵船每五天前來一次,等到冬季封凍時節,就會換成郵遞馬車,通常是外麵的來件多,本屯郵遞的信件較少。


    郵袋鼓鼓囊囊的,感覺很是有些份量,因為有郵政紀律,吳本也並未打開來看,郵件拿迴公所之後,需要交給電訊員,由電訊員進行最終的派遞。


    “高大哥,有事麽?”


    看到匆匆而來的高有誌,吳本主動招唿道。


    “屯長,我家母牛生產在即,想請屯長前去相看。”


    “哦,待我把郵件拿迴公所,一同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