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所說的找礦隊,就是第一批隨著民事人員抵達甘州之後,在騎兵的護送下,四處轉悠的那幾個人,而這些人,都是在陳飛親自培養之下,已經具備了初步找礦和探礦能力的專工人員。


    “消息尚未完全傳迴,但預計也就是這兩天了,天氣越發寒冷,已經越來越不適合野外作業了。”


    “嗯,甘州那邊的氣候,可能還要更寒冷些,你那裏也無需催促。”


    陳飛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完全是因為他手中有後世的電子地圖的緣故,這幅被白天不知道什麽時候離線在平板當中的電子地圖,詳細標注到了村鎮一級的主要建築物了,因此,陳飛花了兩天的時間,認真核實了這些地名,而後對照一些資料,在大致的區域標注出來了礦種,而那些被派出去的找礦人員,其實也就是拿著這份地圖,具體確定能夠開采的規模而已。


    一些礦種,可能會被厚厚的地層所掩蓋,目前的興漢鎮並不具備這樣的開采能力,因此,找礦人員進行仔細核對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些地表有露頭的礦點,將會在野外作業之後,隨之進行詳細的標注,形成一份新的礦產分布圖。


    而這份礦產分布圖,將會決定甘州工坊的位置,一些類似鐵礦之類的礦種,如果運輸距離過遠,就會導致太多的運力被浪費在路途中,這也是陳飛借鑒後世地圖當中的地名找礦的關竅所在,一些礦種,因為冶煉加工不能距離采礦點太遠的關係,都會采用就地開采冶煉加工的方式,來避免過長的運輸距離,因此會形成比較有特色的地名。


    比如地圖上標注的“白灰溝”“炭窯溝”“鐵山窪”之類的地名,很可能附近就有石灰石、煤炭和鐵礦分布,而恰恰是這些礦石,在原礦狀態的重量和加工成粗產品的質量,有著極大的縮減,而經過粗加工之後再次形成的原料,就能夠成為甘州工坊群當中精細加工的原料了。


    “甘州的工坊建設,一定要合理進行設計,尤其是對地利的選擇上,一定要尊重當地的客觀條件,千萬不能拍腦門。”


    對於這一點,陳飛可是怨念頗深,現在正值冬季,刺史府的工坊區,尤其是鐵工坊和木工坊所在的區域,一方麵距離刺史府要員居住的窯洞過近,另一方麵,鐵工坊的煉焦爐、石灰窯和土高爐,正處於窯洞的上風側。


    每天迴家,陳飛就能感覺到充斥在窯洞當中的各種異味,而喜歡晚起的陳飛,基本上每一天都是被木工坊的巨大噪音所驚醒的,因此,陳飛已經提出了,到明年一定要把這兩個工業區搬遷到更下遊的地方去,他甚至抽空連地點都已經物色好了。


    “陳司馬,這點務請放心,我們的設計人員都是經過實地考察的,和周圍的鄉民也是做過調查的,絕對不會出現罔顧事實,隻埋頭設計的情況的。”


    “好,初級加工工坊的建設,等後續圖紙傳迴再說,但甘州城周邊的工坊區建設圖紙,最晚節後就要拿出來,甘州那邊還在等著咱們的圖紙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