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爐鐵之後的據點,可以說處處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飛躍,在陳飛忙著改進鐵工坊的時候,按照他的圖紙,使用夯土和土坯相結合的方式,終於完成了一個小型磚窯的施工,這個完全就是被逼出來的工程了。
陳飛按照夯土土坯的強度做了一定的試驗,覺得可以一試,就把夯土牆和土坯牆增厚了,還把一開始設計的輪轉磚窯變窄變長了,因為有了鐵件的配合,夯砌的磚窯很快完成了合龍和封頂,頂部添加燃料的投料孔也由兩排變成了一排。
陳飛設計的磚窯是直接使用煤炭做燃料的,從開始製作夯土磚到現在,已經積累了很大一片,具體也沒有進行過計數,現在既然最大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對於磚頭的需要也進入到了非用不可的程度,那就也算是因陋就簡了。
這座寬度僅僅隻有四米多的磚窯,長度達到了驚人的二百米,首尾相連,輪轉磚窯的特點被完美地發揮了出來,可以通過不斷裝入磚坯和不斷出磚的製度,實現全年高強度運行,按照陳飛的設計,這座幾乎全靠人力完成的磚窯,一年能夠生產紅磚近千萬塊,也不知道夠用不夠用。
因為磚窯麵臨著點火,陳飛和老白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到這裏做技術指導,還是同樣的做法,一樣的配方,和高爐點火的過程相似,第一爐仍然得使用木柴引火,在完成引火之後,就使用從礦場拉迴來的質量差一點的煤炭就可以了。
進入碼好了磚坯的窯爐當中查看了一下,見沒有什麽紕漏,於是指揮工匠封好窯口,留下點火孔,也沒有搞什麽儀式之類的,就簡單宣布了點火。
雖然磚窯的建設比較簡易,陳飛心中也不太有底,但是通過一個多時辰的觀察之後,陳飛馬上就放下了心,因為無論是投料還是從煙囪中冒出的煙氣來看,這座使用煤炭做燃料的磚窯,運行得非常穩定。
至於磚坯在磚窯當中燒製的時間,這個非得進行多次試驗才行,從開始的五個時辰開始慢慢縮減,每出一個批次的紅磚,都要進行觀察,並進行強度試驗,直到找到一個最合理的燒製時間,並就此穩定下來。
“阿飛你準備把這個夯土磚燒到什麽時候?”老白問。
陳飛明白老白的意思,那就是簡易的製磚機其實技術並不複雜,如果采用河灣裏沉澱的河泥作為原料,就在碼頭上麵不遠處的那處河灣,就可以建設一條水力為動力的製磚機。
因為這個已經經過了探討,陳飛和老白就其中的技術細節也做了推演,認為難度並不大。
“太忙了,暫時先人工湊合著吧,這麽一堆夯土磚,燒完差不多能夠騰出手來吧。”陳飛無奈答道。
除了這勉強開工運行的磚窯之外,陳飛手頭還有造紙廠的項目在抓緊推進,老白已經把造紙廠的水輪動力解決了,接下來就差製漿機了,這個雖然算不得精密儀器,但從來沒有見到過實物的老白,一下還真沒辦法想象出什麽來。
相應的造紙設備正在進行鐵作加工,之後配合木作就能夠進行裝配了,陳飛采用了原料粗粉碎、細粉碎、加堿泡製,磨漿的方式,所使用的原料,就是組織人工沿河砍伐的蘆葦和紅柳條。
這些紅柳條完全不怕砍伐,今年砍過之後,明年會生長得更旺盛,按照老高的說法,據此不遠處的戈壁上,有一片巨大的沙灘地,前些天采石頭的時候,曾經去那裏觀察過,如果能利用水車把灌溉水抽上去,就能在那裏建設一處沙柳基地。
沙柳的生長十分迅速,而且木質稍軟,很容易製漿,是優良的造紙原料,生產出來的紙張堅韌細膩,但是目前既然還有那麽多的人手和紅柳蘆葦可用,那就不用客氣了,況且等小船造好之後,隻需組織一支打撈隊,用著黃河裏的浮木造紙,那真是不缺原料的。
在陳飛的設計當中,造紙廠隻生產兩種紙張,一種是毛紙,也就是人工抄紙生產出來的紙張,這樣的紙張可以用來作為包裝紙和書寫用紙,稍白一些、柔韌性好的,可以作為生活用紙,另一種就是印刷用紙張,這個需要在完成抄紙環節之後,多一道碾壓的程序,對於抄紙的工藝也比較講究,單張紙使用的紙張稍多,紙張克數要大一倍以上。
造紙廠所需的設備,完全和鐵作沒法比,所以在裝配調試的第三天,所有的設備都開始了正常運轉,陳飛的工作重點就是培養人才了,造紙和鐵作不一樣,憑借一把子力氣,很多事情都能夠做好,但這造紙可完全不同,這裏麵需要很多技能和技巧,都是需要長期的操作當中,才能掌握得到的。
看著自己製造的那台常壓鍋爐當中不斷把蒸汽通過鑄鐵管壓入池水當中,受熱的含有堿液的池水不斷翻卷,這一步蒸煮的程序,其實還帶有很大的脫色要求,把造紙原料當中的顏色,通過堿液和加熱的過程當中去除掉一部分,讓紙張更顯潔白。
燒堿已經運迴來了一船,按照母錢的用量,也夠用很長一段時間了,在蒸汽的加熱當中,這一池已經經過泡製的木屑,終於可以用來磨漿了,用笊籬把蒸煮好的木屑瀝水倒入磨漿機當中,最關鍵的製漿工序開始了。
製漿機的原理很簡單,那就是通過旋轉的輥子不斷施壓,讓已經經過堿水泡發蒸煮的木質素進一步分解,變成纖維狀,製漿的過程並不快,但好在製漿機的容量很大,在等待的過程中,陳飛拿起的人工抄紙的細木簾認真檢查。
本來這抄紙用細竹簾是最好的,但這裏沒有竹子,也隻能由木工坊當中的巧匠,用幹燥的紅柳條,一根根加工而成,木簾的幅麵並不大,用兩隻手剛好拿得起來,為了防止腰部肌肉勞損,陳飛把木簾的一端固定在木架上,這樣隻需要操作另一側就可以了。
用笊籬從製漿機當中撈出了一點紙漿查看,見還不夠均勻,就又倒入了製漿機,又過了半個時辰,終於從取樣當中觀察到了紙漿已經完全呈現出了纖維化狀態,下一步就是放漿,也就是把磨好的紙漿放入抄紙池當中,正式的抄紙就開始了。
“好好觀察技術要領”陳飛對那幾位從職工當中挑揀出來的手臂較長的工人吩咐,然後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把細木簾緩緩浸入飄滿了木匠的水中,然後緩緩地讓紙漿水在木簾子上流動,就如同攤煎餅一樣,讓紙漿均勻地留在木簾上。
陳飛按照夯土土坯的強度做了一定的試驗,覺得可以一試,就把夯土牆和土坯牆增厚了,還把一開始設計的輪轉磚窯變窄變長了,因為有了鐵件的配合,夯砌的磚窯很快完成了合龍和封頂,頂部添加燃料的投料孔也由兩排變成了一排。
陳飛設計的磚窯是直接使用煤炭做燃料的,從開始製作夯土磚到現在,已經積累了很大一片,具體也沒有進行過計數,現在既然最大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對於磚頭的需要也進入到了非用不可的程度,那就也算是因陋就簡了。
這座寬度僅僅隻有四米多的磚窯,長度達到了驚人的二百米,首尾相連,輪轉磚窯的特點被完美地發揮了出來,可以通過不斷裝入磚坯和不斷出磚的製度,實現全年高強度運行,按照陳飛的設計,這座幾乎全靠人力完成的磚窯,一年能夠生產紅磚近千萬塊,也不知道夠用不夠用。
因為磚窯麵臨著點火,陳飛和老白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到這裏做技術指導,還是同樣的做法,一樣的配方,和高爐點火的過程相似,第一爐仍然得使用木柴引火,在完成引火之後,就使用從礦場拉迴來的質量差一點的煤炭就可以了。
進入碼好了磚坯的窯爐當中查看了一下,見沒有什麽紕漏,於是指揮工匠封好窯口,留下點火孔,也沒有搞什麽儀式之類的,就簡單宣布了點火。
雖然磚窯的建設比較簡易,陳飛心中也不太有底,但是通過一個多時辰的觀察之後,陳飛馬上就放下了心,因為無論是投料還是從煙囪中冒出的煙氣來看,這座使用煤炭做燃料的磚窯,運行得非常穩定。
至於磚坯在磚窯當中燒製的時間,這個非得進行多次試驗才行,從開始的五個時辰開始慢慢縮減,每出一個批次的紅磚,都要進行觀察,並進行強度試驗,直到找到一個最合理的燒製時間,並就此穩定下來。
“阿飛你準備把這個夯土磚燒到什麽時候?”老白問。
陳飛明白老白的意思,那就是簡易的製磚機其實技術並不複雜,如果采用河灣裏沉澱的河泥作為原料,就在碼頭上麵不遠處的那處河灣,就可以建設一條水力為動力的製磚機。
因為這個已經經過了探討,陳飛和老白就其中的技術細節也做了推演,認為難度並不大。
“太忙了,暫時先人工湊合著吧,這麽一堆夯土磚,燒完差不多能夠騰出手來吧。”陳飛無奈答道。
除了這勉強開工運行的磚窯之外,陳飛手頭還有造紙廠的項目在抓緊推進,老白已經把造紙廠的水輪動力解決了,接下來就差製漿機了,這個雖然算不得精密儀器,但從來沒有見到過實物的老白,一下還真沒辦法想象出什麽來。
相應的造紙設備正在進行鐵作加工,之後配合木作就能夠進行裝配了,陳飛采用了原料粗粉碎、細粉碎、加堿泡製,磨漿的方式,所使用的原料,就是組織人工沿河砍伐的蘆葦和紅柳條。
這些紅柳條完全不怕砍伐,今年砍過之後,明年會生長得更旺盛,按照老高的說法,據此不遠處的戈壁上,有一片巨大的沙灘地,前些天采石頭的時候,曾經去那裏觀察過,如果能利用水車把灌溉水抽上去,就能在那裏建設一處沙柳基地。
沙柳的生長十分迅速,而且木質稍軟,很容易製漿,是優良的造紙原料,生產出來的紙張堅韌細膩,但是目前既然還有那麽多的人手和紅柳蘆葦可用,那就不用客氣了,況且等小船造好之後,隻需組織一支打撈隊,用著黃河裏的浮木造紙,那真是不缺原料的。
在陳飛的設計當中,造紙廠隻生產兩種紙張,一種是毛紙,也就是人工抄紙生產出來的紙張,這樣的紙張可以用來作為包裝紙和書寫用紙,稍白一些、柔韌性好的,可以作為生活用紙,另一種就是印刷用紙張,這個需要在完成抄紙環節之後,多一道碾壓的程序,對於抄紙的工藝也比較講究,單張紙使用的紙張稍多,紙張克數要大一倍以上。
造紙廠所需的設備,完全和鐵作沒法比,所以在裝配調試的第三天,所有的設備都開始了正常運轉,陳飛的工作重點就是培養人才了,造紙和鐵作不一樣,憑借一把子力氣,很多事情都能夠做好,但這造紙可完全不同,這裏麵需要很多技能和技巧,都是需要長期的操作當中,才能掌握得到的。
看著自己製造的那台常壓鍋爐當中不斷把蒸汽通過鑄鐵管壓入池水當中,受熱的含有堿液的池水不斷翻卷,這一步蒸煮的程序,其實還帶有很大的脫色要求,把造紙原料當中的顏色,通過堿液和加熱的過程當中去除掉一部分,讓紙張更顯潔白。
燒堿已經運迴來了一船,按照母錢的用量,也夠用很長一段時間了,在蒸汽的加熱當中,這一池已經經過泡製的木屑,終於可以用來磨漿了,用笊籬把蒸煮好的木屑瀝水倒入磨漿機當中,最關鍵的製漿工序開始了。
製漿機的原理很簡單,那就是通過旋轉的輥子不斷施壓,讓已經經過堿水泡發蒸煮的木質素進一步分解,變成纖維狀,製漿的過程並不快,但好在製漿機的容量很大,在等待的過程中,陳飛拿起的人工抄紙的細木簾認真檢查。
本來這抄紙用細竹簾是最好的,但這裏沒有竹子,也隻能由木工坊當中的巧匠,用幹燥的紅柳條,一根根加工而成,木簾的幅麵並不大,用兩隻手剛好拿得起來,為了防止腰部肌肉勞損,陳飛把木簾的一端固定在木架上,這樣隻需要操作另一側就可以了。
用笊籬從製漿機當中撈出了一點紙漿查看,見還不夠均勻,就又倒入了製漿機,又過了半個時辰,終於從取樣當中觀察到了紙漿已經完全呈現出了纖維化狀態,下一步就是放漿,也就是把磨好的紙漿放入抄紙池當中,正式的抄紙就開始了。
“好好觀察技術要領”陳飛對那幾位從職工當中挑揀出來的手臂較長的工人吩咐,然後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下,把細木簾緩緩浸入飄滿了木匠的水中,然後緩緩地讓紙漿水在木簾子上流動,就如同攤煎餅一樣,讓紙漿均勻地留在木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