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眾人如何搭建柳條棚子,當天下午,老高足足接收了兩波家眷,在吃過飯不久,就有百多人的家眷隊伍,又從南邊走過來了,而且陸陸續續,近處得到口訊的家眷,都攜家帶口來到了米家莊的這處打穀場,眾人又是一番忙活,等全部安置停當,太陽早已經落山了。


    因為事務繁多,所以當天的例會在完成了人數統計之後,就草草散了,其實當下最重要的是怎麽樣把來到這裏的人口安置好,讓所有人的勞動力合理地得到利用,所以在集體會議散去之後,三個大男人又湊在了一起,商談到了很晚。


    於是在第二天,除了按部就班地繼續施工之外,就是對新來的家眷進行重新登記和分工了,這次的登記就顯得更細致了一些,尤其是家眷們所掌握的技藝,也成為登記當中的一項重要訊息,最終,各個大小隊中,全部齊裝滿員,更是成立了縫紉隊,用來提前預備各種所需的衣物之類。


    阿桂這個供需官,這幾天簡直忙到要炸裂了,在當鋪中,一天也難得接待幾個客戶,可是在這裏,每天都有無數的東西需要采買,好在阿桂是本鄉本土的人,知道哪裏能夠買到什麽,可即便是這樣,也把阿桂忙到頭搗蒜。


    看著配給自己的三個副手,阿桂也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要把這三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年輕人帶出來,還得一段時間,但好在,自己終於不是單打獨鬥了,當即吩咐其中一人道:“李阿牛,去找米支隊長,讓他過來一趟。”


    那李阿牛是經過登記之後的某個職工的家人之一,是一個大概十五六歲的後生,這個時候老高籌劃的學校還沒有眉目,所以也隻能把這些老高準備送入速成職業學校培訓的孩子,先送到各處,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先有活幹,這麽多的職工家屬和親族,如果不能有效地組織起來,那可是非常難辦的一件事情。


    即便是如此,吳俊也已經來找過老高幾次了,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保衛力量在大量人口湧入之後,顯得捉襟見肘,已經無法滿足使用了,有了人力的老高大手一揮,直接把保安隊擴編了五倍,達到了近百人的規模。


    在老高的心目當中,這支保安隊,可不僅僅是據點的保安這麽簡單,而是未來保衛據點的軍事力量,所以對於保衛隊,老高基本上是有求必應,不僅供應優先,而且在進行任命之時,就大方地給了吳俊二十張所謂的“空白告身”。


    當然,據點當前既沒有成立正式的組織,又沒有公開的任何官方和半官方的身份,充其量也隻能是個有組織的農莊而已,作為私人力量,在這個官府已經拋棄了的地方,有一兩百人的武裝力量,已經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了。


    吳俊對老高的意思心知肚明,所以在保安隊還沒有擴充之前,每天都數吳俊起得最早,然後召集他手下的保安員每日都進行早操訓練,因為保安員不完全脫產,所以在完成早訓之後,還要參加半天的勞作,因此雖然進行了一定的訓練,但是正經的戰鬥力,那是談不上的,所以在人力極大豐富之後,目前已經保持了近百人規模的保安員隊伍,其中有一半的人手,就完全脫產了。


    人口一多,治安的問題就出來了,就在今天下午,就發生了一起惡性事件,一名職工親族在參觀越野車的時候,用手掰不動的情況下,居然想乘人不備,把越野車的後視鏡用石頭砸下來,幸虧被發現得早,不然可就真砸壞了。


    在發生這樣的事情之後,意識到人心複雜的老高,就安排了連續執勤和一般的保安員脫產巡邏,以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而且也和吳俊做了交代,等堿湖迴來之後,就保證一百人的全脫產保安隊,並且對普通職工也要進行一定的軍事訓練。


    目前據點的財產和保衛目標還算少的,就已經如此了,要是將來據點的財產和保衛目標增加,加上集市這些比較重要的地方,所需要的保衛力量那就更多了,所以這個時候早一點培養人才,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桂供需官,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隻有五掛牛車,現在一天隻能跑兩趟縣城,您得和高先生他們說說,至少得增加到二十掛車才行。”


    正在訴苦的是米老兒家的米老幺,作為陸上運輸隊的隊長,在當上隊長之前,他隻趕了一掛牛車,在當上隊長之後,已經動員了米家莊的所有運輸力量了。


    “實在不行,就那雞公車,哦,獨輪車,給我們運輸隊配上十幾輛,我們人腿勤快點,一天也能跑上兩三趟縣城,那獨輪車裝好了,四輛車也能頂一掛牛車用。”


    “哦,米隊長,你這裏的難處我自然是知道的,但你也看到了,來了這麽多的人,如果運不來糧食,這麽多人吃啥?到時候沒糧食吃,高賓客可不得把你我宰了給人吃麽?”


    “糧店不是給送糧食麽?”米老幺奇道。


    “那糧店的糧食,以次充好不說,還貴得出奇,一兩次買賣些沒事,但這裏要從秋到冬都要買糧,如何讓那些奸商得利?”


    阿桂的計劃是在縣城搞個糧食收購點,自己從百姓手裏收糧食,這樣一來,糧食方麵的支出,能節省大概五分之一,長期下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而且這些人裏麵,就數阿桂對老高他們的財務狀況最清楚,雖然老高他們還有奇珍異寶打底,不怕沒錢,但是,作為預備掌櫃的阿桂,替東家打算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


    “反正都是收糧,不如就把收糧點先設在米家莊,家父正在商議派人去四下裏散播招收學子的消息,何不一並把收糧的消息散播出去,總有人會過來賣糧的,豈不比去縣城收糧便利?”


    “哦,如此一來,倒是點醒了阿桂,此刻的阿桂,被慣性思維限製,隻是覺得鄉民會把糧食送去城裏換錢,還真沒有考慮過讓鄉民把糧食送來米家莊這裏。”


    “米顧問官真要去散布消息?”


    “豈能有假,家父盛讚高先生他們仁義,此刻正在召集村裏腿腳快的後生,準備去周邊四下裏散播消息呢!”


    “好,太好了!”阿桂一拍大腿,思維打開之後,他馬上就有了比米老幺更好的主意。


    這些鄉民要在送學生來之前,總要先來探聽一番消息,來的時候總不能白來吧,既然這裏可以賣糧,那順便扛袋糧食,牽頭豬羊牛驢來這裏,到了之後,那賣了糧食牲畜,難道不再采買些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