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不知道你們要去哪裏?”


    “哦,一直向南,大概要到上郡吧!”米山是米家族老,看到這個渾身花花綠綠的人,雖然口音奇怪,但所言所語當中,也是帶著陝音,方才答道。


    “敢問老人家,今年是哪一年,是哪位皇帝坐朝?”


    “今是天風二年,自然是我新朝攝皇帝坐朝。”


    還好對於曆史並不是小白的老高,略一思索,便立即明白了他們並不是穿越到了平行時空,而是居然一下子穿越到了王莽時期。


    天鳳是王莽的第二個年號,大概用了五六年的樣子,今年是天鳳二年,看來王莽和他的新朝還算是鼎盛著,還沒有到地皇年間民怨沸騰的那種地步。


    “那老人家你們為何要向南走?”


    “唉,壯士啊,誰願意背井離鄉,想我米族,來沃野已三代,若非官民逃歸,吾等何至於要放棄家業?”


    老高馬上想起王莽中後期,北地民眾見機會難得,新移民紛紛逃往關中的事情。這米家應該是別人都跑了,看著自家孤單,沒辦法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單獨存活,因此才扶老攜幼一路望南。


    對了,沃野,嗯,這不就是煤城的舊城嗎?


    “老人家,這沃野縣治所距此地多遠?”


    “沿河往北百三十裏。”那米老漢繼續答道。


    “多謝老人家,打擾了。”


    “應當的,敢問壯士何來?”


    “我是河西人士,從河西渡河而來”老高馬上打定了編造從河西而來身份的打算。


    “可是越過大漠?”沒想到這米老漢卻是見識不凡,居然還知道大漠。


    “的確是越過大漠”老高答道。


    卻不料那米老漢後退一步,接著躬身一禮,倒是把老高嚇了一跳。


    “老人家,這是何故?”


    “我米家曾得河西之人搭救,所以來自河西之人,皆是米族恩人。壯士貴姓?可有同行”


    原來如此,“老人家不必如此”“鄙姓高,同行七人,尚有婦孺四人在河西。”


    既然這米家並無惡意,還是老老實實迴答問題吧。


    那米老漢招唿一聲,隨即向旁邊一位中年人叮囑幾句,於是老高就見這米家居然就有了就地紮營的打算了。


    不一會,就見方才那中年人扛著一具木架子,跟著兩個年輕人,居然帶了十幾個羊皮筒子。


    這不就是羊皮筏子麽,老高一陣高興,看來不但是聯係上了,而且還能夠得到協助,這米家受河西人恩惠的事看來不假。想到此處,向著老白藏身處打了個暗號。


    接到暗號的老白兩人,隨即從藏身之處顯露出來,看到一般裝束的三人,頓時又是引得米家族人一陣嘀嘀咕咕。


    六個人很快抵達渡河點,想到對岸還有車輛沒法安置,更無法渡河,於是就向那中年人道:“對岸婦孺不明情形,需我等先過去兩人安撫。”


    那中年人自無不可。於是臨時決定陳飛和老白當即乘坐羊皮筏子過河,老高繼續和那米家族老商議其他事宜,三人計議已畢,就向著對岸發出信號。


    對岸一直關注著這邊動向的人,看到發出的信號,很快拽動繩索,拉著羊皮筏子向河對岸而去。


    “老人家今年高壽?”


    大概是第一次有人這樣問起,那米老兒略略思索,方才明白了老高的問話。


    “小老二今年六十又四。”


    一聽這個歲數,老高就有些牙疼,自己馬上到了退休的年齡了,這老兒看著老態龍鍾的,其實比自己也大不了幾歲啊。看來雖然是族老,平日的勞作應該是少不了,加上這年月普遍的營養不均衡,顯老也算是正常的。


    做完心理建設,兩人繼續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相隔兩千年的兩位老鄉,居然奇跡般地沒有多少對話的阻礙,大概這也算是鄉土的作用吧。


    等到聊到米家祖上,老高方才得知,這老米家已經在這片被稱為沃野的地方生存了四代人了,米老兒算得上是二代當中碩果僅存的一位了,所以是現今米家的話事人。


    “如此走法,到上郡需多少時日?”老高繼續發問。


    “我等婦孺隨行,拖慢了行程,約摸四十來天也就到了!”


    上郡大致就是後世的陝境了,老高從心裏過了一下數,大概每天三四十裏的樣子,按照步行的距離來看,也算得上中規中矩了。


    這個時候,河對岸的老白,卻為怎樣處置車輛犯了難,最後商議得出的結論是,找個略低的地方,挖溝把車先埋了,以後再看情況。


    幾人一起行動,一個小時不到,就在一個沙坑裏挖出了足夠埋下兩輛車的溝槽出來,從車上拿了一些必需品,裝好了七八個背包,用露營帳篷把車苫蓋固定了一下,上麵薄薄覆蓋了一層細沙。


    在一張草圖上大致標定了方位,幾人朝著河邊走去,羊皮筏子雖說不小,但是一下子乘坐這麽多人和物品,還是有些不保險,於是決定老白先帶三個人過去,然後拉過來筏子,之後陳飛再渡剩餘的人過去。


    老高這邊一邊留意渡河的情況,一邊繼續和米老兒聊天,這一會的工夫,老高也大致摸清了米家的情況,得知了這個小家族裏的人口財產狀況。


    米家在沃野縣北的河邊自建了一個小農莊,如果不是這次大批量的移民迴關內,大致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但是,造化弄人,這樣算得上本鄉本土的一個家族,就因為大環境的緣故,也不得不隨大流,很可能這米家會在漫漫行程當中,逐漸消亡;也可能會在陝北的某個山溝裏發展壯大下去。


    但是,現在既然遇到了自己這些人,他們的命運必定會發生變化,雖然還沒有確定今後的行止,但老高隱隱覺得,自己這些人,絕不會順著人流去什麽勞什子的上郡了。


    煤城這地方雖然算不上什麽風水寶地,但如果經營得當,絕對比長途遷徙要好得多,所謂人離鄉賤,自己這些人對煤城這片地方這麽熟悉,決不能就這麽離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漢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筆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筆刀客並收藏北漢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