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盤點五大政變第四位:陳橋驛兵變!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 作者:蝸牛睡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平陵事變的盤點正式落下帷幕,司馬家族的所作所為落到了後世人的眼中,成為了一種詬病。
喜愛曆史的文人們紛紛長籲短歎:
“在司馬昭之前,弑殺君王的事件不在少數,但它們大都秘密進行,有著嚴密的謀劃和布置,
可曹髦被殺,卻是明目張膽,甚至是當街弑君,這太過於露骨了,必定會被萬世唾棄。”
……
月明星稀
光幕上的場景再度轉換,曹髦的身影執劍咆哮漸漸虛幻,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布滿歲月痕跡的建築。
漸漸地,周圍無數士兵和統領出現在了上麵。
居中的是一位身披黃袍的將領,手握腰間寶劍,眉目中鋒芒畢露,看向前方。
……
秦朝
嬴政看到光幕中的居中將領,目光一亮,淡淡說道:
“若光幕中的是一處政變,看起來倒像是萬眾歸心的政變,沒有爆發血腥的爭鬥。”
……
漢朝
漢光武帝劉秀雙手叉腰,正色道:
“政變分兩種,一種是武力逼迫,一種是人心歸附,很顯然,光幕中所展現的是後者。”
……
三國時期
劉備抬頭凝視:
“將士的臉上露出喜悅之色,都竭誠歡迎,看來這政變的主人公是懂得籠絡人心的。”
……
唐朝
李世民細細地觀察著光幕,從左到右,沒有遺漏一絲細節:
“身披黃袍,說明政變已經是成功了,而披著黃袍的應該是一位將領,手上掌有兵權,那麽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將軍帶著兵馬來到皇帝腳下,心中萌生逆反之意,加上皇室羸弱,將軍索性取而代之?
所以,這會是哪一個朝代呢?”
……
明朝
朱元璋眉頭一皺,微微側目迴憶起來,嘴裏低聲喃喃道:
“黃袍加身,莫非是那陳友諒不成?”
……
清朝
軍機處的一位大臣在狹小的屋子裏捅破窗戶紙,窺探著光幕,思索良久後,道:
“這樣的場景,在聯係到政變,很有可能就是那一件事了,黃袍加身,陳橋驛兵變!”
……
【盤點曆史五大政變,第四位:兵不血刃,市不易肆,黃袍加身,欲蓋彌彰——陳橋驛兵變】
……
宋朝
大殿之外
身穿龍袍的趙匡胤聽著這麽一段話,臉上沒有絲毫波動,但內心早就五味雜陳,看著光幕中的自己,不知說些什麽。
一旁的趙光義則雙手負在背後,頗有一種上位者的姿態,眼中有著精光閃爍,嘴角微微翹起,露出假笑。
……
明朝
朱棣虎目一掃,肅然昂首:
“陳橋這個地方真的是兵不血刃嗎?政變或許不會有這麽簡單,披個黃袍就能成功,那當皇帝豈不是兒戲?”
……
【五代十國末期,郭威率領大軍殺進汴梁城,建立後周】
【而此時,戰功赫赫的趙匡胤得到了封賞,榮獲滑州副指揮使的官位】
【不過,趙匡胤的晉升之旅並沒有就此停滯】
【當時,郭威膝下無子,大位需要繼承】
【於是,郭威就有意將養子柴榮立為儲君,將他調到了開封府,做了開封府尹】
【為了給儲君保駕護航,武德充沛的趙匡胤毫不意外地便被調到了柴榮的帳下】
【趙匡胤自然是明白郭威的用意】
【隻要老老實實地將柴榮輔佐到繼承皇位的那天,自己必然飛黃騰達】
【恰好,趙匡胤在這個期間遇到了兵權大佬石守信等大將】
【興高采烈,躊躇滿誌的趙匡胤便和石守信等人歃血為盟】
【史稱“義社十兄弟”】
……
隋唐時期
單雄信額頭前的發絲飄揚,臉上露出愁悶之色:
“歃血為盟成為兄弟,但在趙匡胤成為皇帝後,權力的更迭和自我的選擇,導致兄弟之間反目成仇,
就像那劉廷讓,陪著趙匡胤建功立業,最後卻落得個在流亡路上被餓死的結局。”
……
【幾年後,柴榮繼承後周皇位】
【邊境不安定,北方的北漢和契丹組成了一股強大的聯軍,攻打後周】
【柴榮為了穩固國祚,立下皇威,決定禦駕親征,在高平一帶與敵人的聯軍血戰起來】
【然而,戰場上危機四伏,後周軍隊節節敗退,加上指揮大軍的指揮使們紛紛臨陣脫逃,後周軍隊亂成了一鍋粥】
【柴榮想要扭轉局麵,可卻有心無力,沒有任何一支隊伍願意聽從指揮】
【就在這個危急關頭,趙匡胤和張永德帶著手下的精兵以掎角之勢殺出】
【突如其來的攻勢讓北漢和契丹的聯軍猝不及防,很快,便大敗而退】
【後周軍隊凱旋】
【柴榮十分高興,對及時救駕的幾人都提拔升官】
【趙匡胤被封為永州防禦使】
【由於在前線的實戰中見到了後周所謂最強軍隊禁軍的羸弱,柴榮決定重新組建一支強力軍隊】
【於是,趙匡胤便全權負責此事】
【趙匡胤也不負皇恩,創設殿前司,通過召集挑選,成立了一支精銳大軍】
【而由於趙匡胤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殿前司的威望之高,隱隱在皇帝柴榮之上】
……
明朝
目睹戚家軍結局的一些有良知的官員們不禁一聲歎息:
“自古以來,軍隊都是為皇帝服務的,軍隊的頭領要是威望過高,不是什麽好事,還會引來殺身之禍,所屬軍隊也會受到殃及,
看看戚將軍,再看看戚家軍,唉!”
……
【不久,柴榮有意攻伐南唐】
【趙匡胤果斷提馬上陣跟在了柴榮身後】
【渦口一戰,趙匡胤神威無敵,帶著大軍左突右闖,斬殺南唐軍數萬人】
【之後,更是在與南唐的齊王李景達的對抗中不落下風,最後將其擊敗,大勝而歸】
【獲得如此輝煌的戰功,加上趙匡胤極高的威望,柴榮直接大手一揮,封其為殿前都指揮使,定國軍節度使】
【第二年,趙匡胤再度跟隨柴榮出征,被封為義成軍節度使】
【為了一舉攻下南唐,趙匡胤開啟了無敵之姿,從濠州一直往下攻打,直到占領楚州才罷休】
【南唐幾乎被打到崩潰,最後割地求和,將大片土地送給了後周】
【柴榮得知這個喜訊後,又封趙匡胤為忠武軍節度使】
喜愛曆史的文人們紛紛長籲短歎:
“在司馬昭之前,弑殺君王的事件不在少數,但它們大都秘密進行,有著嚴密的謀劃和布置,
可曹髦被殺,卻是明目張膽,甚至是當街弑君,這太過於露骨了,必定會被萬世唾棄。”
……
月明星稀
光幕上的場景再度轉換,曹髦的身影執劍咆哮漸漸虛幻,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布滿歲月痕跡的建築。
漸漸地,周圍無數士兵和統領出現在了上麵。
居中的是一位身披黃袍的將領,手握腰間寶劍,眉目中鋒芒畢露,看向前方。
……
秦朝
嬴政看到光幕中的居中將領,目光一亮,淡淡說道:
“若光幕中的是一處政變,看起來倒像是萬眾歸心的政變,沒有爆發血腥的爭鬥。”
……
漢朝
漢光武帝劉秀雙手叉腰,正色道:
“政變分兩種,一種是武力逼迫,一種是人心歸附,很顯然,光幕中所展現的是後者。”
……
三國時期
劉備抬頭凝視:
“將士的臉上露出喜悅之色,都竭誠歡迎,看來這政變的主人公是懂得籠絡人心的。”
……
唐朝
李世民細細地觀察著光幕,從左到右,沒有遺漏一絲細節:
“身披黃袍,說明政變已經是成功了,而披著黃袍的應該是一位將領,手上掌有兵權,那麽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將軍帶著兵馬來到皇帝腳下,心中萌生逆反之意,加上皇室羸弱,將軍索性取而代之?
所以,這會是哪一個朝代呢?”
……
明朝
朱元璋眉頭一皺,微微側目迴憶起來,嘴裏低聲喃喃道:
“黃袍加身,莫非是那陳友諒不成?”
……
清朝
軍機處的一位大臣在狹小的屋子裏捅破窗戶紙,窺探著光幕,思索良久後,道:
“這樣的場景,在聯係到政變,很有可能就是那一件事了,黃袍加身,陳橋驛兵變!”
……
【盤點曆史五大政變,第四位:兵不血刃,市不易肆,黃袍加身,欲蓋彌彰——陳橋驛兵變】
……
宋朝
大殿之外
身穿龍袍的趙匡胤聽著這麽一段話,臉上沒有絲毫波動,但內心早就五味雜陳,看著光幕中的自己,不知說些什麽。
一旁的趙光義則雙手負在背後,頗有一種上位者的姿態,眼中有著精光閃爍,嘴角微微翹起,露出假笑。
……
明朝
朱棣虎目一掃,肅然昂首:
“陳橋這個地方真的是兵不血刃嗎?政變或許不會有這麽簡單,披個黃袍就能成功,那當皇帝豈不是兒戲?”
……
【五代十國末期,郭威率領大軍殺進汴梁城,建立後周】
【而此時,戰功赫赫的趙匡胤得到了封賞,榮獲滑州副指揮使的官位】
【不過,趙匡胤的晉升之旅並沒有就此停滯】
【當時,郭威膝下無子,大位需要繼承】
【於是,郭威就有意將養子柴榮立為儲君,將他調到了開封府,做了開封府尹】
【為了給儲君保駕護航,武德充沛的趙匡胤毫不意外地便被調到了柴榮的帳下】
【趙匡胤自然是明白郭威的用意】
【隻要老老實實地將柴榮輔佐到繼承皇位的那天,自己必然飛黃騰達】
【恰好,趙匡胤在這個期間遇到了兵權大佬石守信等大將】
【興高采烈,躊躇滿誌的趙匡胤便和石守信等人歃血為盟】
【史稱“義社十兄弟”】
……
隋唐時期
單雄信額頭前的發絲飄揚,臉上露出愁悶之色:
“歃血為盟成為兄弟,但在趙匡胤成為皇帝後,權力的更迭和自我的選擇,導致兄弟之間反目成仇,
就像那劉廷讓,陪著趙匡胤建功立業,最後卻落得個在流亡路上被餓死的結局。”
……
【幾年後,柴榮繼承後周皇位】
【邊境不安定,北方的北漢和契丹組成了一股強大的聯軍,攻打後周】
【柴榮為了穩固國祚,立下皇威,決定禦駕親征,在高平一帶與敵人的聯軍血戰起來】
【然而,戰場上危機四伏,後周軍隊節節敗退,加上指揮大軍的指揮使們紛紛臨陣脫逃,後周軍隊亂成了一鍋粥】
【柴榮想要扭轉局麵,可卻有心無力,沒有任何一支隊伍願意聽從指揮】
【就在這個危急關頭,趙匡胤和張永德帶著手下的精兵以掎角之勢殺出】
【突如其來的攻勢讓北漢和契丹的聯軍猝不及防,很快,便大敗而退】
【後周軍隊凱旋】
【柴榮十分高興,對及時救駕的幾人都提拔升官】
【趙匡胤被封為永州防禦使】
【由於在前線的實戰中見到了後周所謂最強軍隊禁軍的羸弱,柴榮決定重新組建一支強力軍隊】
【於是,趙匡胤便全權負責此事】
【趙匡胤也不負皇恩,創設殿前司,通過召集挑選,成立了一支精銳大軍】
【而由於趙匡胤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殿前司的威望之高,隱隱在皇帝柴榮之上】
……
明朝
目睹戚家軍結局的一些有良知的官員們不禁一聲歎息:
“自古以來,軍隊都是為皇帝服務的,軍隊的頭領要是威望過高,不是什麽好事,還會引來殺身之禍,所屬軍隊也會受到殃及,
看看戚將軍,再看看戚家軍,唉!”
……
【不久,柴榮有意攻伐南唐】
【趙匡胤果斷提馬上陣跟在了柴榮身後】
【渦口一戰,趙匡胤神威無敵,帶著大軍左突右闖,斬殺南唐軍數萬人】
【之後,更是在與南唐的齊王李景達的對抗中不落下風,最後將其擊敗,大勝而歸】
【獲得如此輝煌的戰功,加上趙匡胤極高的威望,柴榮直接大手一揮,封其為殿前都指揮使,定國軍節度使】
【第二年,趙匡胤再度跟隨柴榮出征,被封為義成軍節度使】
【為了一舉攻下南唐,趙匡胤開啟了無敵之姿,從濠州一直往下攻打,直到占領楚州才罷休】
【南唐幾乎被打到崩潰,最後割地求和,將大片土地送給了後周】
【柴榮得知這個喜訊後,又封趙匡胤為忠武軍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