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漢室之興,臣願擔此重任!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 作者:蝸牛睡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的孫權駐紮在岸邊,觀察著事態的發展】
【諸葛亮看出了孫權的用意,便對他說道:
“曹操率大軍已經基本平定北方,如今荊州又破,則江東危矣!
如果您不能早日做好決斷,出兵以緩曹操的攻勢,則江東之禍不久便會到來!”】
【孫權猶豫一番後,便又問道:
“如果真如你所說,劉備為何不投降呢?”】
【諸葛亮聞言,一臉正色:
“昔日田橫為壯士矣,能為大義而死,況且我家主公乃是漢室後裔,英明神武,讓得天下賢士登門求見,又怎麽甘於屈居人下呢?”】
【見到劉備處於絕路卻仍不投降,孫權也是被感染,但很快,他又畏懼於曹操的兵力,道:
“曹操率大軍,勢不可擋,且你家主公新敗,我真能抵抗嗎?”】
【諸葛亮起身,從容說道:
“我家主公雖敗,但能善戰者卻還有數萬之眾,
曹操奔赴追逐三百裏,必然疲憊不堪,北方之兵又不喜水戰,
孫劉兩家隻需出猛將精兵,攜手共禦,便能將曹軍擊敗,成功與否,就在今日!”】
【孫權十分高興,當即便派遣周瑜等三萬精兵強將跟隨諸葛亮去救援劉備】
【很快,孫劉聯軍便在赤壁與曹操對峙】
【曹軍水土不服,將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
【聯軍便采取火攻之勢,直接將曹操的軍隊重創】
【恰逢此時,曹軍中爆發了瘟疫】
【萬不得已之下,曹軍開始撤退】
【在曹操北歸之際,諸葛亮又勸說劉備,此乃大好時機,可以一舉將江南收服】
【於是,江南三郡盡數歸於劉備之手】
……
春秋戰國時期
孫武看著光幕中的火攻一計,眸子中倒映著閃爍的火苗,道:
“火攻一計,實為上策,以少勝多,可為戰之楷模!”
……
三國時期
曹丕抬頭仰望,嘴角也是不自覺地一撇:
“赤壁一敗,使得父親元氣大傷,真是痛哉!
這東吳,該打,如今,孫權又率大軍進攻合肥,不知道張遼將軍能否給朕帶來驚喜?”
……
明朝
朱元璋哈哈一笑,如此熟悉的一幕,讓得他迴想起了鄱陽湖大戰:
“這陳友諒步了曹操的後塵,鐵索連船,必定被大火而噬!”
……
【益州頗受張魯的襲擾,而劉璋卻不能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
【因此,他便想請求外援來解益州之禍】
【很快,法正帶著出使的命令去迎接劉備】
【諸葛亮在權衡一番利弊之後,決定和關羽坐鎮荊州】
【而劉備則率先領著大軍進了益州】
【可是,劉備的聲望和威名越來越大,已經威脅到了劉璋的地位】
【於是,劉璋便對劉備動了殺心】
【得知益州發生變故之後,諸葛亮統領大軍從荊州出發,沿著大江而上】
【一路攻克的郡縣數不勝數,最後在巴東駐軍,與劉備形成對成都的合圍之勢】
【不久,劉璋自知不敵,開城投降】
【成都平定後,諸葛亮便被任命為軍師將軍】
【之後,每當劉備外出征討,諸葛亮便鎮守後方,為其提供充備的後勤】
……
明朝末年
大西的旗幟之下,張獻忠喃喃低語:
“這劉璋所作所為無異於引狼入室,雖解決了眼前之禍,但卻留下了劉備這一更大的隱患,得不償失。”
旋即,他又歎息一聲,似乎是感傷自己的處境:
“如今李自成被殺,清夷入駐中原,南邊的朝廷態度不明,我坐守這蜀地,又何嚐不是作繭自縛?”
……
【就在這個時候,曹丕篡漢,稱帝自立】
【於是,劉備的手下便勸諫他登基稱帝】
【可劉備卻一口否決】
【諸葛亮聽聞後,便以昔日耿純勸說劉秀稱帝的典故告誡劉備】
【劉備常懷複興漢室之心,加上諸葛亮這一番情真意切的說辭】
【最終,劉備稱帝,國號為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可多事之秋已來,先是關羽被殺,後是張飛遇害】
【劉備感懷兄弟手足的情誼,不顧諸葛亮等人的阻攔,傾巢而動,攻伐東吳】
【但在夷陵之地,一場大火將蜀軍燒得元氣大傷】
【不多時,劉備便患了重病】
【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將留守成都的諸葛亮召集而來,托付後事】
【看到劉備病入膏肓的模樣,諸葛亮也是淚眼朦朧】
【劉備微弱歎息一聲後,便對諸葛亮說道:
“你的才能是那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安邦定國,興複漢室大業,
如果我的子嗣可以輔佐,你便輔佐他們,成就大業;如果不能,你可以自行定奪。”】
【諸葛亮泣不成聲,迴道:
“臣必定竭盡自己的所能,報效忠貞之節,直到死為止!”】
【劉備又召見劉禪,讓其認諸葛亮為父】
【劉禪繼位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接著又讓其接任益州牧】
【對於大小政事,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他定奪】
……
光幕上的這一幕,讓得各朝代的一些托孤重臣深有所感:
漢朝
霍光頓時放聲大笑起來:
“托孤啊,托孤,臣已經做得事無巨細了,奈何已經陷入權力的泥潭,想要脫身,隻能以命相抵…但臣不負先帝之望!”
……
明朝
張居正臉色肅然,看到垂病的劉備和諸葛亮相握的那一刻,突然迴憶起了隆慶帝病危的那一刻,自己也像這般被托付重任:
“臣做得問心無愧,足以見先帝!”
……
【原本安定的南中諸郡由於劉備的死而開始躁動起來,紛紛起兵叛亂】
【諸葛亮因為新君既定,沒有加派人馬,而是和東吳修好】
【到了第二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
【以攻心之計將南中的大小勢力平定】
【其中,更是憑借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
【南中安定後,獲得了大量的軍資,蜀漢也因此變得更加富饒起來】
【而在這一階段,又培養了無當飛軍這一支勁旅,初步為北伐打下了基礎】
……
宋朝
辛棄疾目光一凝,淡淡自語:
“要北伐了嗎?唉,北伐,一段可歌可泣之路!”
【諸葛亮看出了孫權的用意,便對他說道:
“曹操率大軍已經基本平定北方,如今荊州又破,則江東危矣!
如果您不能早日做好決斷,出兵以緩曹操的攻勢,則江東之禍不久便會到來!”】
【孫權猶豫一番後,便又問道:
“如果真如你所說,劉備為何不投降呢?”】
【諸葛亮聞言,一臉正色:
“昔日田橫為壯士矣,能為大義而死,況且我家主公乃是漢室後裔,英明神武,讓得天下賢士登門求見,又怎麽甘於屈居人下呢?”】
【見到劉備處於絕路卻仍不投降,孫權也是被感染,但很快,他又畏懼於曹操的兵力,道:
“曹操率大軍,勢不可擋,且你家主公新敗,我真能抵抗嗎?”】
【諸葛亮起身,從容說道:
“我家主公雖敗,但能善戰者卻還有數萬之眾,
曹操奔赴追逐三百裏,必然疲憊不堪,北方之兵又不喜水戰,
孫劉兩家隻需出猛將精兵,攜手共禦,便能將曹軍擊敗,成功與否,就在今日!”】
【孫權十分高興,當即便派遣周瑜等三萬精兵強將跟隨諸葛亮去救援劉備】
【很快,孫劉聯軍便在赤壁與曹操對峙】
【曹軍水土不服,將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
【聯軍便采取火攻之勢,直接將曹操的軍隊重創】
【恰逢此時,曹軍中爆發了瘟疫】
【萬不得已之下,曹軍開始撤退】
【在曹操北歸之際,諸葛亮又勸說劉備,此乃大好時機,可以一舉將江南收服】
【於是,江南三郡盡數歸於劉備之手】
……
春秋戰國時期
孫武看著光幕中的火攻一計,眸子中倒映著閃爍的火苗,道:
“火攻一計,實為上策,以少勝多,可為戰之楷模!”
……
三國時期
曹丕抬頭仰望,嘴角也是不自覺地一撇:
“赤壁一敗,使得父親元氣大傷,真是痛哉!
這東吳,該打,如今,孫權又率大軍進攻合肥,不知道張遼將軍能否給朕帶來驚喜?”
……
明朝
朱元璋哈哈一笑,如此熟悉的一幕,讓得他迴想起了鄱陽湖大戰:
“這陳友諒步了曹操的後塵,鐵索連船,必定被大火而噬!”
……
【益州頗受張魯的襲擾,而劉璋卻不能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
【因此,他便想請求外援來解益州之禍】
【很快,法正帶著出使的命令去迎接劉備】
【諸葛亮在權衡一番利弊之後,決定和關羽坐鎮荊州】
【而劉備則率先領著大軍進了益州】
【可是,劉備的聲望和威名越來越大,已經威脅到了劉璋的地位】
【於是,劉璋便對劉備動了殺心】
【得知益州發生變故之後,諸葛亮統領大軍從荊州出發,沿著大江而上】
【一路攻克的郡縣數不勝數,最後在巴東駐軍,與劉備形成對成都的合圍之勢】
【不久,劉璋自知不敵,開城投降】
【成都平定後,諸葛亮便被任命為軍師將軍】
【之後,每當劉備外出征討,諸葛亮便鎮守後方,為其提供充備的後勤】
……
明朝末年
大西的旗幟之下,張獻忠喃喃低語:
“這劉璋所作所為無異於引狼入室,雖解決了眼前之禍,但卻留下了劉備這一更大的隱患,得不償失。”
旋即,他又歎息一聲,似乎是感傷自己的處境:
“如今李自成被殺,清夷入駐中原,南邊的朝廷態度不明,我坐守這蜀地,又何嚐不是作繭自縛?”
……
【就在這個時候,曹丕篡漢,稱帝自立】
【於是,劉備的手下便勸諫他登基稱帝】
【可劉備卻一口否決】
【諸葛亮聽聞後,便以昔日耿純勸說劉秀稱帝的典故告誡劉備】
【劉備常懷複興漢室之心,加上諸葛亮這一番情真意切的說辭】
【最終,劉備稱帝,國號為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可多事之秋已來,先是關羽被殺,後是張飛遇害】
【劉備感懷兄弟手足的情誼,不顧諸葛亮等人的阻攔,傾巢而動,攻伐東吳】
【但在夷陵之地,一場大火將蜀軍燒得元氣大傷】
【不多時,劉備便患了重病】
【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將留守成都的諸葛亮召集而來,托付後事】
【看到劉備病入膏肓的模樣,諸葛亮也是淚眼朦朧】
【劉備微弱歎息一聲後,便對諸葛亮說道:
“你的才能是那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安邦定國,興複漢室大業,
如果我的子嗣可以輔佐,你便輔佐他們,成就大業;如果不能,你可以自行定奪。”】
【諸葛亮泣不成聲,迴道:
“臣必定竭盡自己的所能,報效忠貞之節,直到死為止!”】
【劉備又召見劉禪,讓其認諸葛亮為父】
【劉禪繼位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接著又讓其接任益州牧】
【對於大小政事,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他定奪】
……
光幕上的這一幕,讓得各朝代的一些托孤重臣深有所感:
漢朝
霍光頓時放聲大笑起來:
“托孤啊,托孤,臣已經做得事無巨細了,奈何已經陷入權力的泥潭,想要脫身,隻能以命相抵…但臣不負先帝之望!”
……
明朝
張居正臉色肅然,看到垂病的劉備和諸葛亮相握的那一刻,突然迴憶起了隆慶帝病危的那一刻,自己也像這般被托付重任:
“臣做得問心無愧,足以見先帝!”
……
【原本安定的南中諸郡由於劉備的死而開始躁動起來,紛紛起兵叛亂】
【諸葛亮因為新君既定,沒有加派人馬,而是和東吳修好】
【到了第二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
【以攻心之計將南中的大小勢力平定】
【其中,更是憑借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
【南中安定後,獲得了大量的軍資,蜀漢也因此變得更加富饒起來】
【而在這一階段,又培養了無當飛軍這一支勁旅,初步為北伐打下了基礎】
……
宋朝
辛棄疾目光一凝,淡淡自語:
“要北伐了嗎?唉,北伐,一段可歌可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