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顧命大臣,你顧得了自己的命嗎?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 作者:蝸牛睡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先,慈禧和皇後罕見地站在同一陣營】
【為了扳倒顧命大臣一派,就必須先抓出他們的罪證】
【於是,慈禧便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太監安德海】
【安德海心機頗深,手腕也極其高明】
【他躲藏在暗處,密切的關注著肅順的一舉一動】
【終於是抓住了肅順的一些把柄】
【在朝廷處理政務之時,肅順便喜歡坐在皇帝的龍椅之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此外,他手底下的奴仆也常常說出篡逆之語來討好肅順】
【慈禧十分高興,認為這些把柄散播出去,無疑會激起更多的人對肅順的不滿】
【但肅順卻對此全然不知,他認為兩個女人的威脅遠遠沒有恭親王奕欣的威脅大】
【可這恰恰使得肅順陷入了絕境之中】
【京城裏的一些官員們也並不是和肅順鐵板一塊】
【周培祖曾經受到肅順的欺淩,對其早就心懷芥蒂】
【於是,沒過多久,他便上了一道奏折,稱新皇年幼,需要太後垂簾聽政,以示輔佐】
【這在慈禧看來,猶如是雪中送炭】
【說明肅順在京城也不是很如意,至少有反對他的聲音】
【肅順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堅決反對】
【畢竟,鹹豐在死前擔心的就有後宮幹政這個問題】
【如今上書垂簾聽政,豈不是有違鹹豐的遺旨】
【而且,若讓這事成了,他們這些顧命大臣的命估計也走到盡頭了】
【因此,肅順率領顧命大臣命令慈禧將奏折交出來】
【在權臣的威懾之下,她不得不交出奏折】
……
漢朝
呂後冷冽的眸子閃過一絲寒光,隻見得他款款走出深宮,抬頭看著光幕:
“這次爭鬥,乃是那後宮與權臣之間的爭鬥,
不過結果,倒好像是權臣占了上風?”
……
南北朝時期
劉義隆眉頭擰成了一條直線,他沉吟片刻,道:
“肅順算得上是獨攬大權了,但這番對於慈禧等人施壓,似乎有些不妥?
朝中的其他官員不是瞎子,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一家獨大,那這對於慈禧來說,就是有利的一麵了!”
……
【不過,慈禧和皇後雖然在這次鬥爭中輸給了權臣一派】
【但是所引起的反響卻是倒向慈禧等人】
【在見證了肅順等人的專權後,朝野上下都認為這權臣一派就是康熙時期的鼇拜】
【因此,在這些臣子看來,要想肅順等人不再放肆,那便隻有兩位太後站出來與其製衡】
【不久,慈禧和皇後攜帶著小皇帝載淳到達京城】
【恭親王奕欣率領大臣們出城跪迎】
【接著,慈禧又召見奕欣等反對派】
【雙方商議製敵之策,一拍即合】
【這場政變很快便拉開了帷幕】
【首先出手的便是慈禧,她假借皇帝之名,擬定禦旨,將肅順等三位如日中升的顧命大臣革職】
【肅順此時還在為鹹豐帝守著靈柩,突然之間便被護衛按倒在地,拖到了牢獄之中】
【至於其他兩位顧命大臣在看到逮捕他們的詔書,怒罵道:
“擬旨之權在我等手中,這是哪裏來的假令?”】
【奕欣聽後,麵不改色的駁斥:
“此乃皇帝旨意,你們此番言語,是想以下犯上嗎?”】
【這話一出,兩位顧命大臣麵麵相覷,淪為了階下囚】
【很顯然,所謂的顧命大臣已經沒有什麽權力了】
【慈禧隨意為其羅織罪名,簡直是輕而易舉】
【因此,沒出幾日,另外兩位顧命大臣便自盡而死】
【而肅順,則被判處斬立決】
【至於其他五位顧命大臣如同塚中枯骨,沒有什麽威脅了】
【在奕欣和慈禧二人的暗中操作之下,他們也相繼被革職】
【此次政變之後,奕欣被封為了議政王】
【兩宮太後則掌控了朝政大權】
【但實際上,皇後根本沒有參與進來的籌碼】
【若不是有著身份上的差距,慈禧絕對獨坐蓮台了】
……
漢朝
司馬相如停下了手中的筆墨,長歎一聲:
“好一手先發製人,這慈禧可是真夠狠的,
以皇帝旨意施壓,就算是權臣有著大權又如何?還能大過皇帝嗎?”
……
武周
狄仁傑搖了搖頭,看著被處斬的肅順,有些深沉地說道:
“肅順,太過輕敵,這慈禧能在鹹豐手下批閱奏折,得到他的青睞,必然是有著過人之處,
而他卻輕視於慈禧,簡直是自掘墳墓!”
……
【小皇帝載淳在鹹豐生前可是備受憐愛】
【因此,在老師的選擇上,鹹豐便找出了一些飽讀詩書的老臣】
【不過這些人,都是一群守舊派】
【對於載淳的教導,趨向於傳統禮教】
【而鹹豐本不是什麽好皇帝,慈禧更是陰狠毒辣之人】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之下,載淳必然是成不了什麽大器的】
【在他繼承皇位之後,便尤其對安德海有著意見】
【不僅僅是安德海與自己母後慈禧的傳聞,讓得皇室流言蜚語】
【而且,安德海還憑借慈禧這塊跳板,不斷招攬權力,培養自己的黨羽】
【成為了清朝第一位擅權的太監】
【除此之外,安德海不光弄權,還在載淳年幼時,多次訓斥於他】
【一個臣子敢訓斥皇上,這是得吃了熊心豹子膽】
【因此,無論如何,載淳都是要找個機會將其殺了】
【很快,這個機會便來了】
【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前往江南征調布帛,一路上招搖過市,儀仗威風之大,甚至超過了皇上】
【載淳自然看不下去,秘密讓心腹在德州等候】
【安德海一到,便被捉拿,當場處斬】
【而他的隨行同黨,也悉數被殺】
……
春秋戰國時期
伍子胥看著這一幕,也是覺得十分解氣:
“作為臣子,即便是有著再大的倚仗,也不能觸犯一國之主的威嚴啊,
這安德海,已然不是人臣,皇帝殺他,其實是在向慈禧示威!”
……
宋朝
趙普見到這番狀況,將雙手縮了起來,輕笑起來:
“載淳殺了慈禧身邊的紅人,慈禧能放過自己的兒子嗎?”
【為了扳倒顧命大臣一派,就必須先抓出他們的罪證】
【於是,慈禧便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太監安德海】
【安德海心機頗深,手腕也極其高明】
【他躲藏在暗處,密切的關注著肅順的一舉一動】
【終於是抓住了肅順的一些把柄】
【在朝廷處理政務之時,肅順便喜歡坐在皇帝的龍椅之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此外,他手底下的奴仆也常常說出篡逆之語來討好肅順】
【慈禧十分高興,認為這些把柄散播出去,無疑會激起更多的人對肅順的不滿】
【但肅順卻對此全然不知,他認為兩個女人的威脅遠遠沒有恭親王奕欣的威脅大】
【可這恰恰使得肅順陷入了絕境之中】
【京城裏的一些官員們也並不是和肅順鐵板一塊】
【周培祖曾經受到肅順的欺淩,對其早就心懷芥蒂】
【於是,沒過多久,他便上了一道奏折,稱新皇年幼,需要太後垂簾聽政,以示輔佐】
【這在慈禧看來,猶如是雪中送炭】
【說明肅順在京城也不是很如意,至少有反對他的聲音】
【肅順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堅決反對】
【畢竟,鹹豐在死前擔心的就有後宮幹政這個問題】
【如今上書垂簾聽政,豈不是有違鹹豐的遺旨】
【而且,若讓這事成了,他們這些顧命大臣的命估計也走到盡頭了】
【因此,肅順率領顧命大臣命令慈禧將奏折交出來】
【在權臣的威懾之下,她不得不交出奏折】
……
漢朝
呂後冷冽的眸子閃過一絲寒光,隻見得他款款走出深宮,抬頭看著光幕:
“這次爭鬥,乃是那後宮與權臣之間的爭鬥,
不過結果,倒好像是權臣占了上風?”
……
南北朝時期
劉義隆眉頭擰成了一條直線,他沉吟片刻,道:
“肅順算得上是獨攬大權了,但這番對於慈禧等人施壓,似乎有些不妥?
朝中的其他官員不是瞎子,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一家獨大,那這對於慈禧來說,就是有利的一麵了!”
……
【不過,慈禧和皇後雖然在這次鬥爭中輸給了權臣一派】
【但是所引起的反響卻是倒向慈禧等人】
【在見證了肅順等人的專權後,朝野上下都認為這權臣一派就是康熙時期的鼇拜】
【因此,在這些臣子看來,要想肅順等人不再放肆,那便隻有兩位太後站出來與其製衡】
【不久,慈禧和皇後攜帶著小皇帝載淳到達京城】
【恭親王奕欣率領大臣們出城跪迎】
【接著,慈禧又召見奕欣等反對派】
【雙方商議製敵之策,一拍即合】
【這場政變很快便拉開了帷幕】
【首先出手的便是慈禧,她假借皇帝之名,擬定禦旨,將肅順等三位如日中升的顧命大臣革職】
【肅順此時還在為鹹豐帝守著靈柩,突然之間便被護衛按倒在地,拖到了牢獄之中】
【至於其他兩位顧命大臣在看到逮捕他們的詔書,怒罵道:
“擬旨之權在我等手中,這是哪裏來的假令?”】
【奕欣聽後,麵不改色的駁斥:
“此乃皇帝旨意,你們此番言語,是想以下犯上嗎?”】
【這話一出,兩位顧命大臣麵麵相覷,淪為了階下囚】
【很顯然,所謂的顧命大臣已經沒有什麽權力了】
【慈禧隨意為其羅織罪名,簡直是輕而易舉】
【因此,沒出幾日,另外兩位顧命大臣便自盡而死】
【而肅順,則被判處斬立決】
【至於其他五位顧命大臣如同塚中枯骨,沒有什麽威脅了】
【在奕欣和慈禧二人的暗中操作之下,他們也相繼被革職】
【此次政變之後,奕欣被封為了議政王】
【兩宮太後則掌控了朝政大權】
【但實際上,皇後根本沒有參與進來的籌碼】
【若不是有著身份上的差距,慈禧絕對獨坐蓮台了】
……
漢朝
司馬相如停下了手中的筆墨,長歎一聲:
“好一手先發製人,這慈禧可是真夠狠的,
以皇帝旨意施壓,就算是權臣有著大權又如何?還能大過皇帝嗎?”
……
武周
狄仁傑搖了搖頭,看著被處斬的肅順,有些深沉地說道:
“肅順,太過輕敵,這慈禧能在鹹豐手下批閱奏折,得到他的青睞,必然是有著過人之處,
而他卻輕視於慈禧,簡直是自掘墳墓!”
……
【小皇帝載淳在鹹豐生前可是備受憐愛】
【因此,在老師的選擇上,鹹豐便找出了一些飽讀詩書的老臣】
【不過這些人,都是一群守舊派】
【對於載淳的教導,趨向於傳統禮教】
【而鹹豐本不是什麽好皇帝,慈禧更是陰狠毒辣之人】
【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之下,載淳必然是成不了什麽大器的】
【在他繼承皇位之後,便尤其對安德海有著意見】
【不僅僅是安德海與自己母後慈禧的傳聞,讓得皇室流言蜚語】
【而且,安德海還憑借慈禧這塊跳板,不斷招攬權力,培養自己的黨羽】
【成為了清朝第一位擅權的太監】
【除此之外,安德海不光弄權,還在載淳年幼時,多次訓斥於他】
【一個臣子敢訓斥皇上,這是得吃了熊心豹子膽】
【因此,無論如何,載淳都是要找個機會將其殺了】
【很快,這個機會便來了】
【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前往江南征調布帛,一路上招搖過市,儀仗威風之大,甚至超過了皇上】
【載淳自然看不下去,秘密讓心腹在德州等候】
【安德海一到,便被捉拿,當場處斬】
【而他的隨行同黨,也悉數被殺】
……
春秋戰國時期
伍子胥看著這一幕,也是覺得十分解氣:
“作為臣子,即便是有著再大的倚仗,也不能觸犯一國之主的威嚴啊,
這安德海,已然不是人臣,皇帝殺他,其實是在向慈禧示威!”
……
宋朝
趙普見到這番狀況,將雙手縮了起來,輕笑起來:
“載淳殺了慈禧身邊的紅人,慈禧能放過自己的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