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乾綱獨斷,誰敢忤逆朕的旨意?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 作者:蝸牛睡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盛世是皇帝的盛世,是王公大臣的盛世,不是黎民百姓的盛世】
【乾隆經常是以謙遜麵目示人,但實際上卻喜歡專權獨斷】
【當時,江蘇多地陰雨連綿,下了幾個月,導致很多地方積水,糧食收成大打折扣】
【緊接著,又遭遇冰雹天氣,使得大部分農田顆粒無收】
【這麽一來,大米的價格便水漲船高,一發不可收拾】
【百姓們向當地官府請求,希望可以降低米價】
【但官府對此十分冷淡,在他們看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災年,不必大費周章】
……
一些忍受過饑荒的百姓們看到這種慘狀,眼中都是有著可憐之色閃現:
“食不果腹,這便是那盛世嗎?”
“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一個官府的態度往往映射出皇帝的態度,這乾隆…”
……
【一位名叫顧堯年的平民對官府的這種做法,非常的不滿】
【他寫下了“無錢買米,窮民難過”八個大字,貼在自己身上後招搖過市,來到了官府門前,號啕大哭】
【這一哭直接引起周圍饑民的共鳴,他們也加入了顧堯年的隊伍,一時間,官府外哭聲一片】
【當地巡撫名叫安寧,他聽說這件事,便直接讓官府將帶頭的顧堯年抓進了大牢】
【可逮捕顧堯年之後,動亂並沒有平息,百姓們紛紛衝進官府,要求釋放顧堯年】
【事態一發不可收拾,安寧便將這事上奏給乾隆,大肆渲染暴民如何可惡】
【收到奏報之後,乾隆也是很震動,便讓巡撫安寧好好教訓鬧事的元兇,將其杖斃,以一儆百】
【百姓們見到這種情況,便想起來一向公正,有著美譽的兩江總督的尹繼善】
【他們便希望尹繼善能夠解救顧堯年】
【哪知道,這不知怎麽傳到了乾隆的耳中】
【乾隆知道尹繼善的名聲非常的好,不管是百姓還是豪紳,都對他稱頌不已】
【可在乾隆眼中,這尹繼善都有如此聲望,那誰還記得皇恩浩蕩】
【於是,乾隆便不顧一些臣子的反對,讓尹繼善去蘇州親自主持斬首暴民】
【在處死顧堯年等人的那天,尹繼善和安寧共同臨監】
【這一幕,不僅讓得尹繼善的名聲受損,還使百姓們心寒】
【他們這才發現,乾隆愛民,愛的隻是順民罷了,他們的死活,又有誰管】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眉毛一皺:
“這便是專權獨斷嗎?
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如此之多,國家事務如何正確處理,需要是諸臣一起商量,然後才能執行,國家大事怎麽能由皇帝一人獨斷?
……
明朝
朱元璋看著乾隆這種行為,雖說沒有異議,但還是覺得不太妥當:
“朝政的確要一人處理才行,譬如說那宰相、丞相什麽的,分權了,不可取,
但這乾隆做得也太絕了!”
……
【無獨有偶,二十年後,山東又發生了饑荒】
【官府不但不賑災,反而額外征收錢糧,讓許多百姓,沒辦法活下去,民怨沸騰】
【這時,清水教的王倫認為時機已到】
【他將這些吃不飽飯的百姓們籠絡在一起】
【看大勢所趨,造反的時候也到了】
【於是,王倫便帶著農民大軍攻下了陽穀縣】
【接著,又輾轉攻下了臨清城】
【乾隆收到了告急文書,當即怒罵道,這種奸民,太過猖狂】
【一旦抓獲為首的亂臣賊子,便立即淩遲處死】
【至於同黨,則以死罪論處,押送京城】
【但是,乾隆很快便變臉了】
【因為,臨清城的農民軍十分強悍,而攻城的官兵卻懦弱異常,根本拿農民軍沒有辦法】
【王倫更是乘勢反攻,將運河的一截給占領,使得朝廷的漕運受到影響】
【此事傳到朝廷,不僅皇帝震動,大臣們也為之議論紛紛】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漱芳站了出來,對乾隆上書道:
“奸民之所以鬧事,就是因為地方官隱瞞災情引起,
況且奸民主要還是一些填不飽肚子的流民,
隻要一邊鎮壓,一邊安撫,將那些犯錯的官員罷職便能解決這次災禍!”】
……
三國時期
曹操點了點頭,很是讚同這李漱芳的建議:
“此等計策,足以使得離心離德的百姓漸漸歸附,至於那王倫,必然獨木難支!”
荀彧也笑道:
“的確如此啊,百姓嘛,給口飽飯吃,便不會反!”
……
【李漱芳的建議是一語中的,算得上上之策】
【但乾隆卻是臉色一沉,在他看來,這李漱芳是沽名釣譽,在為刁民說話】
【而且,他認為山東並沒有受災,一切都是暴民造反的噱頭罷了】
【他擱置了李淑芳的建議,讓欽差大臣舒赫德前往處理】
【舒赫德還是有些手段的,到了臨清之後,先是斬殺了幾位臨陣脫逃的將軍】
【接著率領大軍猛攻臨清城,將王倫逼死在了城樓之上】
【在平定叛亂之後,乾隆覺得是時候處理李漱芳了】
【但是,他還需要舒赫德從山東帶來證據,才好對其動手】
【可舒赫德卻證實了山東等地確實有地方官為了政績,隱瞞災情,而且還對百姓變本加厲的盤剝】
【乾隆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將舒赫德再度前往山東徹查】
【舒赫德總算是明白了,乾隆不是想要知道實情】
【因此,在第二次上報時,他索性否認了山東地區沒有出現災禍】
【至於這次叛亂,完全就是因為王倫以及清水教圖謀不軌,煽動百姓鬧事】
【這些信息,使得乾隆可以名正言順的處理李漱芳了】
【乾隆批評李漱芳沽名釣譽,包庇造反的亂民,見識平庸,心術不正,應當做降職處理】
【於是,當時擔任給事中的李淑芳被貶到了禮部,做了個閑職】
……
秦朝
嬴政看著光幕之上這個場景,竟是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評價乾隆了:
“論開疆拓土、建功立業,他倒是能得到寡人的認可,
隻是,在這處理政務之上,偏頗如此之大,判若兩人!”
【乾隆經常是以謙遜麵目示人,但實際上卻喜歡專權獨斷】
【當時,江蘇多地陰雨連綿,下了幾個月,導致很多地方積水,糧食收成大打折扣】
【緊接著,又遭遇冰雹天氣,使得大部分農田顆粒無收】
【這麽一來,大米的價格便水漲船高,一發不可收拾】
【百姓們向當地官府請求,希望可以降低米價】
【但官府對此十分冷淡,在他們看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災年,不必大費周章】
……
一些忍受過饑荒的百姓們看到這種慘狀,眼中都是有著可憐之色閃現:
“食不果腹,這便是那盛世嗎?”
“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一個官府的態度往往映射出皇帝的態度,這乾隆…”
……
【一位名叫顧堯年的平民對官府的這種做法,非常的不滿】
【他寫下了“無錢買米,窮民難過”八個大字,貼在自己身上後招搖過市,來到了官府門前,號啕大哭】
【這一哭直接引起周圍饑民的共鳴,他們也加入了顧堯年的隊伍,一時間,官府外哭聲一片】
【當地巡撫名叫安寧,他聽說這件事,便直接讓官府將帶頭的顧堯年抓進了大牢】
【可逮捕顧堯年之後,動亂並沒有平息,百姓們紛紛衝進官府,要求釋放顧堯年】
【事態一發不可收拾,安寧便將這事上奏給乾隆,大肆渲染暴民如何可惡】
【收到奏報之後,乾隆也是很震動,便讓巡撫安寧好好教訓鬧事的元兇,將其杖斃,以一儆百】
【百姓們見到這種情況,便想起來一向公正,有著美譽的兩江總督的尹繼善】
【他們便希望尹繼善能夠解救顧堯年】
【哪知道,這不知怎麽傳到了乾隆的耳中】
【乾隆知道尹繼善的名聲非常的好,不管是百姓還是豪紳,都對他稱頌不已】
【可在乾隆眼中,這尹繼善都有如此聲望,那誰還記得皇恩浩蕩】
【於是,乾隆便不顧一些臣子的反對,讓尹繼善去蘇州親自主持斬首暴民】
【在處死顧堯年等人的那天,尹繼善和安寧共同臨監】
【這一幕,不僅讓得尹繼善的名聲受損,還使百姓們心寒】
【他們這才發現,乾隆愛民,愛的隻是順民罷了,他們的死活,又有誰管】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眉毛一皺:
“這便是專權獨斷嗎?
天下如此之大,百姓如此之多,國家事務如何正確處理,需要是諸臣一起商量,然後才能執行,國家大事怎麽能由皇帝一人獨斷?
……
明朝
朱元璋看著乾隆這種行為,雖說沒有異議,但還是覺得不太妥當:
“朝政的確要一人處理才行,譬如說那宰相、丞相什麽的,分權了,不可取,
但這乾隆做得也太絕了!”
……
【無獨有偶,二十年後,山東又發生了饑荒】
【官府不但不賑災,反而額外征收錢糧,讓許多百姓,沒辦法活下去,民怨沸騰】
【這時,清水教的王倫認為時機已到】
【他將這些吃不飽飯的百姓們籠絡在一起】
【看大勢所趨,造反的時候也到了】
【於是,王倫便帶著農民大軍攻下了陽穀縣】
【接著,又輾轉攻下了臨清城】
【乾隆收到了告急文書,當即怒罵道,這種奸民,太過猖狂】
【一旦抓獲為首的亂臣賊子,便立即淩遲處死】
【至於同黨,則以死罪論處,押送京城】
【但是,乾隆很快便變臉了】
【因為,臨清城的農民軍十分強悍,而攻城的官兵卻懦弱異常,根本拿農民軍沒有辦法】
【王倫更是乘勢反攻,將運河的一截給占領,使得朝廷的漕運受到影響】
【此事傳到朝廷,不僅皇帝震動,大臣們也為之議論紛紛】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漱芳站了出來,對乾隆上書道:
“奸民之所以鬧事,就是因為地方官隱瞞災情引起,
況且奸民主要還是一些填不飽肚子的流民,
隻要一邊鎮壓,一邊安撫,將那些犯錯的官員罷職便能解決這次災禍!”】
……
三國時期
曹操點了點頭,很是讚同這李漱芳的建議:
“此等計策,足以使得離心離德的百姓漸漸歸附,至於那王倫,必然獨木難支!”
荀彧也笑道:
“的確如此啊,百姓嘛,給口飽飯吃,便不會反!”
……
【李漱芳的建議是一語中的,算得上上之策】
【但乾隆卻是臉色一沉,在他看來,這李漱芳是沽名釣譽,在為刁民說話】
【而且,他認為山東並沒有受災,一切都是暴民造反的噱頭罷了】
【他擱置了李淑芳的建議,讓欽差大臣舒赫德前往處理】
【舒赫德還是有些手段的,到了臨清之後,先是斬殺了幾位臨陣脫逃的將軍】
【接著率領大軍猛攻臨清城,將王倫逼死在了城樓之上】
【在平定叛亂之後,乾隆覺得是時候處理李漱芳了】
【但是,他還需要舒赫德從山東帶來證據,才好對其動手】
【可舒赫德卻證實了山東等地確實有地方官為了政績,隱瞞災情,而且還對百姓變本加厲的盤剝】
【乾隆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將舒赫德再度前往山東徹查】
【舒赫德總算是明白了,乾隆不是想要知道實情】
【因此,在第二次上報時,他索性否認了山東地區沒有出現災禍】
【至於這次叛亂,完全就是因為王倫以及清水教圖謀不軌,煽動百姓鬧事】
【這些信息,使得乾隆可以名正言順的處理李漱芳了】
【乾隆批評李漱芳沽名釣譽,包庇造反的亂民,見識平庸,心術不正,應當做降職處理】
【於是,當時擔任給事中的李淑芳被貶到了禮部,做了個閑職】
……
秦朝
嬴政看著光幕之上這個場景,竟是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評價乾隆了:
“論開疆拓土、建功立業,他倒是能得到寡人的認可,
隻是,在這處理政務之上,偏頗如此之大,判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