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朱元璋微微搖了搖頭,看到朱祁鎮將大明禍亂到如此地步,也是有些心神不定:


    “大明,或許就是從這裏開始走向下坡路了啊!”


    說完此句,他腦海中浮現的全是大明建立後的輝煌。


    但卻與光幕之景相比,顯得極其諷刺。


    ……


    轟——


    在各個年間指指點點的時候,光幕中悄然地變化著。


    那蕭瑟的明朝之景緩緩落幕,出現在光幕正中間的是一個熟悉的背影。


    ……


    盯著那背影,趙匡胤幾乎是脫口而出:


    “這…這莫不是之前在盤點李自成起義時,見過的那吳三桂?”


    ……


    其他各個年間的人們也都緩過神來,心中也是出現了吳三桂的名字。


    ……


    【盤點曆史十大罪人,第八位:三姓家奴,獻關降清,屠殺同胞,清廷走狗——吳三桂】


    ……


    東漢末年


    狂風亂舞下的營帳之中,呂布默默地走出,光幕的一席話刺痛了他的神經:


    “三姓家奴?!”


    ……


    秦朝


    嬴政似乎迴憶起了吳三桂的所作所為,輕笑道:


    “開關投敵的家夥嗎?登上這罪人榜,也是理所當然!”


    ……


    【吳三桂字長伯,生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乃是當時總兵吳襄的兒子】


    【他的揚名一戰乃是十七歲的沙場救父】


    【邊關之外,錦州城附近,後金的氣焰十分囂張】


    【當時身為總兵的吳襄便臨危受命,前往探查】


    【但是不幸在城外被敵軍包圍,情況十分危急】


    【這個噩耗傳到了城內,明將們都閉口不言,不願出兵解救】


    【而這時救父心切,按耐不住的吳三桂主動請纓】


    【可當時城中的主帥祖大壽卻嚴辭拒絕】


    【在他看來,後金大軍人數眾多卻不圍殲吳襄,無非是想要將城中的精銳引誘出城】


    【作為一軍主帥,自然不會做這種愚蠢的事情】


    【但耐不住吳三桂的軟磨硬泡,最後決定讓吳三桂帶領自己的家丁前去相救】


    【就這樣,吳三桂率數十位家丁赫然衝出城外,殺向了後金軍中】


    【後金大軍可能是覺得吳三桂這零星的人馬沒有什麽威脅,便對其掉以輕心】


    【哪知道吳三桂很快便殺到陣前,一刀斬了敵軍主將】


    【接著,又衝向了中軍之中,與困守已久的吳襄匯合】


    【吳襄的人馬見到援軍的到來,也是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


    【竟然硬生生在敵軍中殺出一條血路,迴到了錦州城中】


    【此戰之後,吳三桂的聲名可算是遠揚】


    【不僅邊關的將士們如雷貫耳,就連皇太極都讚歎吳三桂乃是好男兒】


    ……


    一些謀士看著光幕之中那吳三桂浴血殺敵的形象,也是麵露疑惑之色:


    “像這樣一個人物,又是如何走向極端之路的呢?”


    “哼,擅長殺敵者多了去,但若是站在國之對麵,便是禍端!”


    ……


    【隨著戰功的不斷累積,吳三桂終於是成為了封疆大吏,擔任了總兵一職,可謂是前途無限】


    【但是,變故很快產生】


    【山海關外,清軍虎視眈眈,錦州和鬆山等地接連被攻占】


    【就連當時邊關的大帥祖大壽都向清朝投降】


    【如此,便隻剩下寧遠一座孤城屹立】


    【守邊的責任完全壓在了吳三桂的肩上,使得他每日提心吊膽】


    【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農民起義軍在李自成的帶領下長驅直入,直逼京城】


    【京城接連發出幾道飛書,讓吳三桂勤王】


    【吳三桂如釋重負,畢竟皇帝都放棄了邊境的防守,將李自成視為主要威脅,那他也沒必要死守】


    【於是,他果斷撤出了寧遠城,率大軍向關內進發】


    【可當他打算向京城出兵時,便有探子來報,陳述各地的將領都擁兵自重,沒有多少人願意勤王】


    【得知這個消息後,吳三桂也是思索起來】


    【如果他繼續進軍,則免不了要和農民起義軍硬碰硬】


    【到那時,說不定還會元氣大傷,得不償失】


    【因此,吳三桂也按兵不動,原地駐紮,決定望風而動】


    ……


    漢朝


    東方朔瞧得吳三桂這種見死不救的行為,輕聲敘說道:


    “其實就是個自私之人,之前救父或許是一時興起,


    隻顧小利,而忘國家大義,難怪最後會投靠蠻夷。”


    ……


    明朝


    朱棣則是麵色冷峻地看著吳三桂,眼中的怒氣則是暴露無遺。


    其身旁的姚廣孝歎了一口氣,一切盡在不言中。


    ……


    【京城無險可守,明將投降者不計其數】


    【皇帝也在煤山上吊自殺】


    【這等消息傳到了吳三桂的耳中,他卻是有些慶幸,帶兵返迴了山海關】


    【在他看來,隻要自己的實力保存便可無憂,皇帝都殉國了,他也沒必要做冤大頭,去找不自在】


    【就在這關鍵時候,清廷和李自成都向吳三桂拋出橄欖枝】


    【權衡之下,吳三桂還是選擇了李自成】


    【但當他率軍前往京城,行進到半路之時,便遇到了父親吳襄的家仆】


    【聽說父親在京城受到嚴刑拷打,這讓得他火冒三丈】


    【同樣的,他也清楚自己就算歸順了李自成,短期之內不會有什麽事,但秋後算賬是必然的】


    【因此,他果斷調轉馬頭,朝著山海關狂奔迴去】


    【由於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在清廷混得風生水起】


    【加上他的一些親屬也和清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吳三桂便放棄了還在京城受苦受難的父親,同時也將國家大義拋之腦後】


    【麵對豐厚的條件,他直接投誠清廷,接待了多爾袞派來的使臣】


    【後來,吳三桂主動為清軍打開山海關的大門,迎接清軍入關】


    【並且還聯合清軍在山海關一戰中大敗李自成】


    【接著又助紂為虐,為清軍充當引路人】


    【在絞殺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時,可謂是不遺餘力】


    ……


    這梅開二度的景象再度出現在各個年間的百姓眼中,讓得他們的怒氣再度升騰:


    “狗賊吳三桂,真是該死!”


    “又看到闖王了啊,可惜卻是身死之象。”


    “隻求苟安,我看你吳三桂也苟安不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蝸牛睡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蝸牛睡眠並收藏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