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父慈子孝,洛陽宮中,安祿山死!
盤點曆史:開局十大農民起義 作者:蝸牛睡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淮有張巡阻攔,河北有郭子儀駐守,而潼關更是堅不可摧】
【若就這樣發展下去,安祿山的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然而,就在這時,唐玄宗卻坐不住了】
【他命令潼關的守將哥舒翰主動出擊,迎戰叛軍】
【原本哥舒翰拒潼關而守,使得叛軍無可奈何,心灰意冷】
【但這次被強迫出兵,可謂是正合叛軍的心意】
【很快,哥舒翰便與崔乾佑的部隊不期而遇】
【崔乾佑早就有所準備,將精兵埋伏在了山林之中,隻帶領著一些老弱病殘對敵】
【兩軍交戰,唐軍幾乎都是裝備精良的士兵】
【他們在見到崔乾佑的部隊後,認為勝券在握,便一路追殺,長驅直入】
【最後,衝進了狹長的山道之內】
【突然之間,喊殺聲四起,藏匿已久的叛軍精兵從山林中紛紛竄出】
【滾木和落石轟隆而下,唐軍被砸傷大半】
【哥舒翰連忙率軍開路,可一堆堆燃燒的草料擋在了他們麵前】
【迷煙滾滾,使得唐軍辨別不了方向,一直困到了半夜】
【見到迷煙散去,崔乾佑帶領鐵騎殺出】
【早已疲憊不堪的唐軍倉皇應戰,瞬間便被打得潰不成軍】
【而後方正在趕往救援的唐軍見到這種慘狀,也是不戰而退】
【到得最後,隻剩哥舒翰帶著數百殘兵逃出生天】
……
春秋戰國時期
鬼穀子嘴角一斜,深邃的眼睛忽明忽暗,似乎是有些看不懂這出兵的舉動:
“依照戰局,隻需要靜觀其變便可,但偏偏要打破這個平衡,那就隻有戰敗,
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
漢朝
漢武帝劉徹不由得笑了起來,看著光幕中那揮斥方遒的唐玄宗,道:
“本來就沒有指揮戰爭的能力,卻在關鍵時刻彰顯無用的帝王之威,
這豈不是貽誤戰事,又害了國家?”
東方朔也是輕咳幾聲:
“看來,安祿山難以剿滅,這些身居高堂的家夥脫不了幹係。”
……
【迴到潼關之後,唐軍也是元氣大傷】
【而崔乾佑則乘勢猛攻潼關】
【潼關守軍心中已生反意,他們強行帶著哥舒翰連夜奔赴洛陽,向安祿山投降】
【於是,叛軍便順理成章地占據了潼關】
【此時,唐玄宗知曉長安已經成了危險之地,便匆忙讓大軍帶領他向西逃跑】
【在馬嵬驛的時候,軍隊中突然發生了變故,楊國忠被殺,接著,楊貴妃又被逼而死】
【唐玄宗則一路逃往巴蜀之地】
……
唐朝
看到了光幕之中自己的結局,楊玉環麵色慘白,環抱玉臂,楚楚可憐地看著李隆基:
“三郎,想不到我的盡頭會是那荒涼的山坡…”
李隆基自然也目睹了這一切,有些難以置信,他身為一國之君,竟是連自己的所愛都是留不住。
頓時,他不知道如何迴複楊玉懷,隻能暗罵自己的無能。
……
宋朝
一些有識之士也是清楚馬嵬驛兵變的大概,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馬嵬驛死去的人無非是李隆基的替罪羊罷了,使得一國淪落,必然要有人出來受罰!”
“唉,這李隆基也是開過盛世之人,最後卻成為喪家之犬,這落差,豈是楊國忠和楊玉環二人之罪?”
“都是造化罷了!”
……
【在這期間,太子李亨卻中途被眾人擁護為新帝,前往朔方】
【而唐玄宗知道自己的皇位已經不保,索性派人持節,肯定了李亨的皇位】
【李亨於是放開手腳,召集來了不少隊伍】
【遠在河北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也來到了朔方】
【這使得之前一直吃癟的史思明緩了口氣】
【由於沒有了此二者的壓迫,安祿山也下令讓史思明迅速攻城掠地】
【很快,史思明便是將河北諸郡基本收入囊中】
【連主戰的顏真卿都無力抵禦,隻能帶兵轉移】
【不過,郭子儀此時已經平定了河曲一帶】
【這算是暫時穩定了唐軍的軍心】
【可好景不長,一個文官的到來又將這蒸蒸日上的局麵打破】
【他便是妄圖出風頭的房琯】
【因為李亨對他的重用,讓得房琯一心想要建功立業】
【於是便帶著三路大軍在鹹陽與安守忠大戰】
【但李亨隻會紙上談兵,哪能上陣對敵】
【所為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房琯采用錯誤的戰術,使得好不容易聚集的軍隊幾乎被全殲】
【而這時,駐守雍丘的張巡也因為叛軍大勢所迫,退守到了睢陽】
……
明朝
朱祁鎮嗤笑一聲,放肆地說道:
“唐朝那些發號施令的都是一群草包嗎?難怪會被一個胡人打得根基不穩。”
不過,很快他便聯想到了之前光幕中的晚明,似乎也是這種情況。
慢慢地,他臉上的笑容也是收斂,閉上了。
……
【此時,天下局勢已經明了,叛軍幾乎占據了半個江山】
【而李亨想要振臂一唿,應者雲集,收複失地的期望也破滅】
【但是,李亨身邊有個叫李泌的,卻是保持樂觀】
【他對李亨說道:
“安祿山一夥叛賊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那些胡人將領唯安祿山是命,
但漢人將領卻是左右搖擺,或許,他們能為我們所用,
因此,在我看來,叛軍不出兩載,便會被平定!”】
【李亨聽後,便讓李泌製定應敵之策】
【李泌便讓李光弼,郭子儀和李亨形成三路精銳】
【三路分別襲擾叛軍與唐軍的交界之處,使得叛軍疲於應對,首尾不能相顧】
【就在兩軍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洛陽皇宮中卻發生了異變】
【由於安祿山雙目失明,加上疾病的折磨,使得他反複無常,幾乎每日都鞭笞親信】
【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見狀,起了殺心,想要取而代之】
【於是,他與安祿山的貼身宦官串通,將其秘密殺害】
【至此,大唐的罪人安祿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但安史之亂卻仍舊持續了五年,使得大唐在平叛上氣數耗盡大半,之後再也不複先前的繁華】
【若就這樣發展下去,安祿山的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然而,就在這時,唐玄宗卻坐不住了】
【他命令潼關的守將哥舒翰主動出擊,迎戰叛軍】
【原本哥舒翰拒潼關而守,使得叛軍無可奈何,心灰意冷】
【但這次被強迫出兵,可謂是正合叛軍的心意】
【很快,哥舒翰便與崔乾佑的部隊不期而遇】
【崔乾佑早就有所準備,將精兵埋伏在了山林之中,隻帶領著一些老弱病殘對敵】
【兩軍交戰,唐軍幾乎都是裝備精良的士兵】
【他們在見到崔乾佑的部隊後,認為勝券在握,便一路追殺,長驅直入】
【最後,衝進了狹長的山道之內】
【突然之間,喊殺聲四起,藏匿已久的叛軍精兵從山林中紛紛竄出】
【滾木和落石轟隆而下,唐軍被砸傷大半】
【哥舒翰連忙率軍開路,可一堆堆燃燒的草料擋在了他們麵前】
【迷煙滾滾,使得唐軍辨別不了方向,一直困到了半夜】
【見到迷煙散去,崔乾佑帶領鐵騎殺出】
【早已疲憊不堪的唐軍倉皇應戰,瞬間便被打得潰不成軍】
【而後方正在趕往救援的唐軍見到這種慘狀,也是不戰而退】
【到得最後,隻剩哥舒翰帶著數百殘兵逃出生天】
……
春秋戰國時期
鬼穀子嘴角一斜,深邃的眼睛忽明忽暗,似乎是有些看不懂這出兵的舉動:
“依照戰局,隻需要靜觀其變便可,但偏偏要打破這個平衡,那就隻有戰敗,
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
漢朝
漢武帝劉徹不由得笑了起來,看著光幕中那揮斥方遒的唐玄宗,道:
“本來就沒有指揮戰爭的能力,卻在關鍵時刻彰顯無用的帝王之威,
這豈不是貽誤戰事,又害了國家?”
東方朔也是輕咳幾聲:
“看來,安祿山難以剿滅,這些身居高堂的家夥脫不了幹係。”
……
【迴到潼關之後,唐軍也是元氣大傷】
【而崔乾佑則乘勢猛攻潼關】
【潼關守軍心中已生反意,他們強行帶著哥舒翰連夜奔赴洛陽,向安祿山投降】
【於是,叛軍便順理成章地占據了潼關】
【此時,唐玄宗知曉長安已經成了危險之地,便匆忙讓大軍帶領他向西逃跑】
【在馬嵬驛的時候,軍隊中突然發生了變故,楊國忠被殺,接著,楊貴妃又被逼而死】
【唐玄宗則一路逃往巴蜀之地】
……
唐朝
看到了光幕之中自己的結局,楊玉環麵色慘白,環抱玉臂,楚楚可憐地看著李隆基:
“三郎,想不到我的盡頭會是那荒涼的山坡…”
李隆基自然也目睹了這一切,有些難以置信,他身為一國之君,竟是連自己的所愛都是留不住。
頓時,他不知道如何迴複楊玉懷,隻能暗罵自己的無能。
……
宋朝
一些有識之士也是清楚馬嵬驛兵變的大概,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馬嵬驛死去的人無非是李隆基的替罪羊罷了,使得一國淪落,必然要有人出來受罰!”
“唉,這李隆基也是開過盛世之人,最後卻成為喪家之犬,這落差,豈是楊國忠和楊玉環二人之罪?”
“都是造化罷了!”
……
【在這期間,太子李亨卻中途被眾人擁護為新帝,前往朔方】
【而唐玄宗知道自己的皇位已經不保,索性派人持節,肯定了李亨的皇位】
【李亨於是放開手腳,召集來了不少隊伍】
【遠在河北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也來到了朔方】
【這使得之前一直吃癟的史思明緩了口氣】
【由於沒有了此二者的壓迫,安祿山也下令讓史思明迅速攻城掠地】
【很快,史思明便是將河北諸郡基本收入囊中】
【連主戰的顏真卿都無力抵禦,隻能帶兵轉移】
【不過,郭子儀此時已經平定了河曲一帶】
【這算是暫時穩定了唐軍的軍心】
【可好景不長,一個文官的到來又將這蒸蒸日上的局麵打破】
【他便是妄圖出風頭的房琯】
【因為李亨對他的重用,讓得房琯一心想要建功立業】
【於是便帶著三路大軍在鹹陽與安守忠大戰】
【但李亨隻會紙上談兵,哪能上陣對敵】
【所為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房琯采用錯誤的戰術,使得好不容易聚集的軍隊幾乎被全殲】
【而這時,駐守雍丘的張巡也因為叛軍大勢所迫,退守到了睢陽】
……
明朝
朱祁鎮嗤笑一聲,放肆地說道:
“唐朝那些發號施令的都是一群草包嗎?難怪會被一個胡人打得根基不穩。”
不過,很快他便聯想到了之前光幕中的晚明,似乎也是這種情況。
慢慢地,他臉上的笑容也是收斂,閉上了。
……
【此時,天下局勢已經明了,叛軍幾乎占據了半個江山】
【而李亨想要振臂一唿,應者雲集,收複失地的期望也破滅】
【但是,李亨身邊有個叫李泌的,卻是保持樂觀】
【他對李亨說道:
“安祿山一夥叛賊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那些胡人將領唯安祿山是命,
但漢人將領卻是左右搖擺,或許,他們能為我們所用,
因此,在我看來,叛軍不出兩載,便會被平定!”】
【李亨聽後,便讓李泌製定應敵之策】
【李泌便讓李光弼,郭子儀和李亨形成三路精銳】
【三路分別襲擾叛軍與唐軍的交界之處,使得叛軍疲於應對,首尾不能相顧】
【就在兩軍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洛陽皇宮中卻發生了異變】
【由於安祿山雙目失明,加上疾病的折磨,使得他反複無常,幾乎每日都鞭笞親信】
【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見狀,起了殺心,想要取而代之】
【於是,他與安祿山的貼身宦官串通,將其秘密殺害】
【至此,大唐的罪人安祿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但安史之亂卻仍舊持續了五年,使得大唐在平叛上氣數耗盡大半,之後再也不複先前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