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齊王李佑的事情之後,程硯一邊安排虎賁衛的軍士們打掃戰場,一邊統計著戰損情況。
雖然齊王李佑和陰弘治招募的這些江湖人士在正規軍麵前不堪一擊,可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自身的武功要遠遠超過普通的大唐軍士。
雖然此次秋狩是為了引來齊王李佑準備已久的“起事”,也因為齊王李佑的“起事”而結束。可是大家對於此次秋狩,也都有著不小的收獲。
特別是程硯帶來的一隊蒙古獒的隊伍,它們不僅僅給自己準備了充足的食物,還為王淼獵到了一頭野鹿。
不得不說,對於這個世上的生靈,很多時候,獒犬要比人更加的具有人情味。
程硯在打掃完戰後圍場之後,為了能夠讓王淼吃上新鮮的野鹿,就命令程泉率領一隊親兵將野鹿送迴鄫國公府。
待一切統計完畢之後,程硯將虎賁衛的軍士們統計上來的殺敵數量和己方戰損情況,報告給了唐皇李世民。
經過一番詢問之後,唐皇李世民要求妥善安置傷亡的虎賁衛軍士之後,便命令兵部依照軍法對虎賁衛此次評判所取得的軍功進行論功。
解決完這一切之後,雖然唐皇李世民已經下令可以離開了,可是吳王李恪還沒有玩盡興,所以,在吳王李恪的再三要求和太子李承乾殷切的目光之中,程硯同意了他們再留三日的要求。
隻是,讓程硯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多留下來的三天時間,使得整個東宮六率包括程硯自己,都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伴隨著唐皇李世民和一眾老將的離開,原本還吵吵鬧鬧的圍場,也變得靜謐起來。
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在送走了唐皇李世民之後,也終於開始了他們真正的秋狩。
因為程硯帶來了一群經過了良好的馴養的蒙古獒,使得在接下來的狩獵之中,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都有著不小的收獲。
直至第三日,雖然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仍然意猶未盡,可是程硯的一再堅持和他們自身的疲憊,使得他們也不得不聽從程硯的建議,迴去休息。
可是就在他們收拾行囊的時候,東宮六率的營寨之外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有請太子出來答話。”
聽著營門外的吵鬧之聲,東宮六率的軍士們趕緊將大營之外的情況報告給了太子李承乾。
知道有可能來者不善的程硯,已經將自己的麒麟明光鎧再一次穿到了身上,就連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也都在程硯的要求下換上了堅固的戰甲。
三人走出營帳,來到營牆之上的時候,就看到此時的營地,已經被一股不知道來自哪裏的軍士給包圍了起來。
而對他們形成包圍的,竟然是魏王李泰。
“青雀,若你現在退走,孤可饒恕你的罪責!”
看著營寨外率領著一眾軍士已經包圍了自己的營帳的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強壓著自己的怒火說道。
“嗬嗬……太子殿下,難道你以為你今天還能夠活著走出圍場麽?其實孤還得謝謝你們,若是你們沒有在這裏多停頓三日的話,孤還真的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來送你呢。”
魏王李泰陰笑著,對著太子李承乾說著。
“為何?”太子李承乾努力的讓自己平靜下來,說出來的話雖然依舊平靜,可是顫抖的雙手,告訴其他人,此刻的太子李承乾心中無比的憤怒和悔恨。
“太子殿下,若是沒有玄武門的話,你我不過都是一般的宗室而已。”
“既然父皇能夠將作為太子的大伯送走,從而繼承了皇位,那麽為什麽孤就不能學一學父皇?”
魏王李泰說著,揮了揮手,他手下的軍士們就開始了對東宮六率的營寨發起了進攻。
雖然那些軍士們有一些人說著漢語,可是,已經不止一次和吐蕃人打過交道的程硯還是能夠看出,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吐蕃的精銳軍士。
心中有了猜測之後,程硯便大聲的用吐蕃語吼了一句之後,就聽到原本隻顧著一味衝鋒的敵方軍士,開始使用吐蕃語喊殺起來。
程硯轉過身來,對著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說道:“對麵的應該是來自於吐蕃的精銳。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和魏王勾結在一起的,可是既然他們已經開始了行動,那麽他們就已經沒有了退路。接下來,咱們要苦戰了。”
其實,程硯想說的是死戰,可是麵對兩個完全沒有經曆過戰陣的皇子來說,那樣說,可能會引起他們心中的恐慌。
一波波箭雨之下,東宮六率的軍士們雖然也都是經曆過戰陣的精銳,可是和來犯的這些擁有著大唐精良裝備的吐蕃士卒對戰,還是給東宮六率的軍士們還是付出了相當大的戰損。
好在,他們屬於防守方,還擁有著寨牆作為掩護,使得原本就不擅長攻城的吐蕃士卒,在進攻的時候屢屢受挫。
可是,人數上的差異,同樣也使得東宮六率的軍士們在防守的時候變得愈發艱難起來。
看到這種情況,程硯知道,現在已經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必須求援或者主動出擊,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麵。
此時的情況,已經說明,求援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擺在程硯麵前的情況就是,必須主動出擊,將吐蕃人的指揮係統打破,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安全。
程硯在與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商議之後,最終決定由程硯率領一千東宮六率的精銳,在吐蕃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給予吐蕃人以突然襲擊。
定下決策之後,程硯首先讓人將營寨內的帳篷拆除,在保證足夠戰馬提速的前提之下,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對吐蕃軍陣的衝擊。
至於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則是在程硯率領著軍隊將吐蕃軍陣打開之後,用最快的速度,逃出營寨,迴到長安。
這樣的話,一方麵可以讓程硯沒有後顧之憂的去衝擊吐蕃人的軍陣,獲得最終的勝利,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保證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的安全。
做好一切布置之後,程硯將自己的坐騎分出兩匹作為太子李承乾的坐騎。
沒有辦法,作為一國儲君,他所擁有的的坐騎,全部都是宮中的禦馬,隻能作為騎乘的工具,根本就無法麵對戰場上的兇險。
隨著程硯的一聲令下,戰馬在營寨之中緩慢提速,待來到營門的時候,馬速已經提高到最大。
雖然齊王李佑和陰弘治招募的這些江湖人士在正規軍麵前不堪一擊,可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自身的武功要遠遠超過普通的大唐軍士。
雖然此次秋狩是為了引來齊王李佑準備已久的“起事”,也因為齊王李佑的“起事”而結束。可是大家對於此次秋狩,也都有著不小的收獲。
特別是程硯帶來的一隊蒙古獒的隊伍,它們不僅僅給自己準備了充足的食物,還為王淼獵到了一頭野鹿。
不得不說,對於這個世上的生靈,很多時候,獒犬要比人更加的具有人情味。
程硯在打掃完戰後圍場之後,為了能夠讓王淼吃上新鮮的野鹿,就命令程泉率領一隊親兵將野鹿送迴鄫國公府。
待一切統計完畢之後,程硯將虎賁衛的軍士們統計上來的殺敵數量和己方戰損情況,報告給了唐皇李世民。
經過一番詢問之後,唐皇李世民要求妥善安置傷亡的虎賁衛軍士之後,便命令兵部依照軍法對虎賁衛此次評判所取得的軍功進行論功。
解決完這一切之後,雖然唐皇李世民已經下令可以離開了,可是吳王李恪還沒有玩盡興,所以,在吳王李恪的再三要求和太子李承乾殷切的目光之中,程硯同意了他們再留三日的要求。
隻是,讓程硯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因為多留下來的三天時間,使得整個東宮六率包括程硯自己,都承受了巨大的損失。
伴隨著唐皇李世民和一眾老將的離開,原本還吵吵鬧鬧的圍場,也變得靜謐起來。
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在送走了唐皇李世民之後,也終於開始了他們真正的秋狩。
因為程硯帶來了一群經過了良好的馴養的蒙古獒,使得在接下來的狩獵之中,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都有著不小的收獲。
直至第三日,雖然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仍然意猶未盡,可是程硯的一再堅持和他們自身的疲憊,使得他們也不得不聽從程硯的建議,迴去休息。
可是就在他們收拾行囊的時候,東宮六率的營寨之外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有請太子出來答話。”
聽著營門外的吵鬧之聲,東宮六率的軍士們趕緊將大營之外的情況報告給了太子李承乾。
知道有可能來者不善的程硯,已經將自己的麒麟明光鎧再一次穿到了身上,就連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也都在程硯的要求下換上了堅固的戰甲。
三人走出營帳,來到營牆之上的時候,就看到此時的營地,已經被一股不知道來自哪裏的軍士給包圍了起來。
而對他們形成包圍的,竟然是魏王李泰。
“青雀,若你現在退走,孤可饒恕你的罪責!”
看著營寨外率領著一眾軍士已經包圍了自己的營帳的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強壓著自己的怒火說道。
“嗬嗬……太子殿下,難道你以為你今天還能夠活著走出圍場麽?其實孤還得謝謝你們,若是你們沒有在這裏多停頓三日的話,孤還真的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來送你呢。”
魏王李泰陰笑著,對著太子李承乾說著。
“為何?”太子李承乾努力的讓自己平靜下來,說出來的話雖然依舊平靜,可是顫抖的雙手,告訴其他人,此刻的太子李承乾心中無比的憤怒和悔恨。
“太子殿下,若是沒有玄武門的話,你我不過都是一般的宗室而已。”
“既然父皇能夠將作為太子的大伯送走,從而繼承了皇位,那麽為什麽孤就不能學一學父皇?”
魏王李泰說著,揮了揮手,他手下的軍士們就開始了對東宮六率的營寨發起了進攻。
雖然那些軍士們有一些人說著漢語,可是,已經不止一次和吐蕃人打過交道的程硯還是能夠看出,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吐蕃的精銳軍士。
心中有了猜測之後,程硯便大聲的用吐蕃語吼了一句之後,就聽到原本隻顧著一味衝鋒的敵方軍士,開始使用吐蕃語喊殺起來。
程硯轉過身來,對著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說道:“對麵的應該是來自於吐蕃的精銳。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和魏王勾結在一起的,可是既然他們已經開始了行動,那麽他們就已經沒有了退路。接下來,咱們要苦戰了。”
其實,程硯想說的是死戰,可是麵對兩個完全沒有經曆過戰陣的皇子來說,那樣說,可能會引起他們心中的恐慌。
一波波箭雨之下,東宮六率的軍士們雖然也都是經曆過戰陣的精銳,可是和來犯的這些擁有著大唐精良裝備的吐蕃士卒對戰,還是給東宮六率的軍士們還是付出了相當大的戰損。
好在,他們屬於防守方,還擁有著寨牆作為掩護,使得原本就不擅長攻城的吐蕃士卒,在進攻的時候屢屢受挫。
可是,人數上的差異,同樣也使得東宮六率的軍士們在防守的時候變得愈發艱難起來。
看到這種情況,程硯知道,現在已經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必須求援或者主動出擊,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麵。
此時的情況,已經說明,求援是非常不現實的。所以,擺在程硯麵前的情況就是,必須主動出擊,將吐蕃人的指揮係統打破,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安全。
程硯在與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商議之後,最終決定由程硯率領一千東宮六率的精銳,在吐蕃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給予吐蕃人以突然襲擊。
定下決策之後,程硯首先讓人將營寨內的帳篷拆除,在保證足夠戰馬提速的前提之下,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對吐蕃軍陣的衝擊。
至於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則是在程硯率領著軍隊將吐蕃軍陣打開之後,用最快的速度,逃出營寨,迴到長安。
這樣的話,一方麵可以讓程硯沒有後顧之憂的去衝擊吐蕃人的軍陣,獲得最終的勝利,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保證太子李承乾和吳王李恪的安全。
做好一切布置之後,程硯將自己的坐騎分出兩匹作為太子李承乾的坐騎。
沒有辦法,作為一國儲君,他所擁有的的坐騎,全部都是宮中的禦馬,隻能作為騎乘的工具,根本就無法麵對戰場上的兇險。
隨著程硯的一聲令下,戰馬在營寨之中緩慢提速,待來到營門的時候,馬速已經提高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