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程硯率領的虎賁衛和邊軍精銳襲擊了吐蕃的幾個部落之後,大部分的吐蕃奴隸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開了令他們傷心的地方,遷移到了原吐穀渾的土地之上。
與此同時,大唐的軍隊已經能夠在吐蕃這一塊神賜之地暢通無阻的消息終於傳入了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的耳朵之中。
這個消息無論是對作為吐蕃讚普的鬆讚幹布還是大倫祿東讚,都是一個驚世駭俗的消息。雖然他們不知道為什麽他們的神賜之地,不僅沒有阻擋住大唐軍隊進攻吐蕃的步伐,反而使得大唐的軍隊在進攻之後,很多的吐蕃部落奴隸選擇了離開吐蕃,進入大唐的領土,成為大唐的百姓。
雖然吐蕃上下並沒有將這些部落奴隸放在心上,可是一旦這些部落奴隸轉投大唐之後,就能夠獲得自由民的消息在吐蕃的國境之內傳播,那麽不用大唐的軍隊來攻打,他們吐蕃就會麵臨土崩瓦解的局麵。
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在這些吐蕃貴族的眼中,這些奴隸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和他們所擁有的牛羊馬匹並沒有什麽區別。可是,一旦這些奴隸得知大唐可以給他們自由民的身份,那麽吐蕃的內部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聲音。
雖然奴隸們在吐蕃貴族的眼中有的時候甚至比不上牛羊馬匹,可是吐蕃貴族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奴隸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既然是人,那麽他們就會擁有自己的思想。
相較於在吐蕃這個生命時時刻刻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的命運,這些奴隸應該更希望以自由民的身份生活在大唐。起碼在大唐律法的保護之下,他們這些自由民總歸是要比他們生活在吐蕃能夠生活的更好一些。
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將除了出征在外的拉布果嘎之外的七賢臣全部匯聚在了一起,他們需要商量出一個應對的辦法。
以前,雖然他們吐蕃也出現過叛亂,可是更多的時候,這些叛亂都是吐蕃貴族出現的貓膩,對於鬆讚幹布和他的七賢臣來說,這些吐蕃貴族也不過是身份高貴一些的豬罷了。
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無法和他們相比。因此,他們不僅沒有將這些叛亂的吐蕃貴族放在心上,很多時候,他們更希望這些叛亂的吐蕃貴族勾結更多的貴族叛亂,那樣的話,他們就可以擁有更多的牛羊馬匹,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奴隸。
隻是現在,他們不敢想象,如果吐蕃境內的奴隸知道了隻要他們去往大唐,大唐就會給予他們自由民的身份的同時,還會分配給他們一些牛羊馬匹,那麽相信整個吐蕃境內的奴隸隻要得到這個消息,他們就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往大唐。
甚至更極端一些,他們有可能會綁住他們的“主人”,向大唐獻上他們的“主人”,以及他們“主人”所擁有的牛羊馬匹以及土地。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相信吐蕃根本就不需要大唐的軍隊來攻打,他們吐蕃就會滅亡於吐蕃奴隸之手,然後再大唐皇帝陛下的寬宏大量之中,他們成為大唐的子民,吐蕃就像原來的吐穀渾一樣,成為大唐的郡縣。
吐蕃的讚普鬆讚幹布和他的七賢臣商量之後,他們雖然不願意放棄他們原本和親的打算,可是麵對現實情況之後,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此時的大唐已經不是他們吐蕃可以抗衡的存在。因此,即便他們再不願意,他們也隻能放棄與大唐和親的打算。
不僅如此,吐蕃畢竟因為大唐不允許他們與大唐和親的請求而選擇了起兵,再加上他們吐蕃的軍隊不僅沒有在大唐的軍隊手中占到一點便宜,反而見識到了大唐的軍隊在他們吐蕃的腹地,消滅了他們吐蕃許多的部落,掠奪了他們吐蕃很多的牛羊馬匹,以及釋放了許多的奴隸,並讓這些吐蕃奴隸成為了大唐的普通百姓。
再加上,一向都十分重視大唐的大倫祿東讚還帶來了關於大唐兵製改革的消息。大唐已經在逐漸改變他們的府兵製度,他們的普通百姓如果願意的話,完全可以成為大唐的軍人,並且隻要獲取軍功,他們大唐就會給予相應的賞賜。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些逃往大唐境內的吐蕃奴隸,一旦知道了這個消息,那麽他們之中的青壯就一定會加入大唐的軍隊。如果大唐使用這些人組成的軍隊來攻打吐蕃,那麽吐蕃在與大唐的抗衡之中,就落入到了絕對的下風。
因此,吐蕃的讚普鬆讚幹布和他的七賢臣商量的結果是:隻要大唐不再接收吐蕃的奴隸,並把它們全部放歸吐蕃,那麽吐蕃不僅向大唐稱臣,而且還能做到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不得不說的是,無論是吐蕃的讚普鬆讚幹布還是他的七賢臣,對於現實局勢的把控都是十分完美的存在。他們知道如何才能夠讓他們的吐蕃得到最好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了吐蕃更好的發展,放下他們的身段。
隻是,他們總會犯下一個讓人們很容易就忽視的錯誤,那就是他們總是站在他們吐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們認為對他們最有利的處理方式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可是與大唐的君臣相比,他們的手段還是十分的幼稚。
若是大唐不知道他們吐蕃的最終目的,在他們一聲聲的“天朝上國”的讚譽聲中,大唐很有可能就同意了他們與大唐的和親請求。
事實上,曆史之中他們不僅得到了大唐的和親請求,他們更是獲取了他們吐蕃能夠更好的發展的各項技術,從而使得他們越來越不把大唐放在眼中,成為大唐在西域地域上的一個強勁的對手,在安史之亂的時候,他們更是先後兩次因為大唐的“虛弱”,成功的攻入了大唐的首都長安。
可是如今,因為程硯的亂入,大唐已經知道了他們吐蕃所有的目的,程硯更是為大唐訓練出一批可是在他們吐蕃人眼中的神賜之地縱橫的軍士。還有就是,程硯的一係列操作之下,大唐已經知道了吐蕃自己內部所存在的致命缺陷。
若是此時的大唐能夠輕易的就放過對大唐有著狼子野心的吐蕃,那麽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一朝,上至皇帝,中至大臣,下至百姓就不會再曆史之中留下絢爛的一筆了。
與此同時,大唐的軍隊已經能夠在吐蕃這一塊神賜之地暢通無阻的消息終於傳入了吐蕃讚普鬆讚幹布的耳朵之中。
這個消息無論是對作為吐蕃讚普的鬆讚幹布還是大倫祿東讚,都是一個驚世駭俗的消息。雖然他們不知道為什麽他們的神賜之地,不僅沒有阻擋住大唐軍隊進攻吐蕃的步伐,反而使得大唐的軍隊在進攻之後,很多的吐蕃部落奴隸選擇了離開吐蕃,進入大唐的領土,成為大唐的百姓。
雖然吐蕃上下並沒有將這些部落奴隸放在心上,可是一旦這些部落奴隸轉投大唐之後,就能夠獲得自由民的消息在吐蕃的國境之內傳播,那麽不用大唐的軍隊來攻打,他們吐蕃就會麵臨土崩瓦解的局麵。
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在這些吐蕃貴族的眼中,這些奴隸都是他們的私有財產,和他們所擁有的牛羊馬匹並沒有什麽區別。可是,一旦這些奴隸得知大唐可以給他們自由民的身份,那麽吐蕃的內部就會出現不一樣的聲音。
雖然奴隸們在吐蕃貴族的眼中有的時候甚至比不上牛羊馬匹,可是吐蕃貴族們也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奴隸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既然是人,那麽他們就會擁有自己的思想。
相較於在吐蕃這個生命時時刻刻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的命運,這些奴隸應該更希望以自由民的身份生活在大唐。起碼在大唐律法的保護之下,他們這些自由民總歸是要比他們生活在吐蕃能夠生活的更好一些。
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將除了出征在外的拉布果嘎之外的七賢臣全部匯聚在了一起,他們需要商量出一個應對的辦法。
以前,雖然他們吐蕃也出現過叛亂,可是更多的時候,這些叛亂都是吐蕃貴族出現的貓膩,對於鬆讚幹布和他的七賢臣來說,這些吐蕃貴族也不過是身份高貴一些的豬罷了。
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無法和他們相比。因此,他們不僅沒有將這些叛亂的吐蕃貴族放在心上,很多時候,他們更希望這些叛亂的吐蕃貴族勾結更多的貴族叛亂,那樣的話,他們就可以擁有更多的牛羊馬匹,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奴隸。
隻是現在,他們不敢想象,如果吐蕃境內的奴隸知道了隻要他們去往大唐,大唐就會給予他們自由民的身份的同時,還會分配給他們一些牛羊馬匹,那麽相信整個吐蕃境內的奴隸隻要得到這個消息,他們就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去往大唐。
甚至更極端一些,他們有可能會綁住他們的“主人”,向大唐獻上他們的“主人”,以及他們“主人”所擁有的牛羊馬匹以及土地。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相信吐蕃根本就不需要大唐的軍隊來攻打,他們吐蕃就會滅亡於吐蕃奴隸之手,然後再大唐皇帝陛下的寬宏大量之中,他們成為大唐的子民,吐蕃就像原來的吐穀渾一樣,成為大唐的郡縣。
吐蕃的讚普鬆讚幹布和他的七賢臣商量之後,他們雖然不願意放棄他們原本和親的打算,可是麵對現實情況之後,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此時的大唐已經不是他們吐蕃可以抗衡的存在。因此,即便他們再不願意,他們也隻能放棄與大唐和親的打算。
不僅如此,吐蕃畢竟因為大唐不允許他們與大唐和親的請求而選擇了起兵,再加上他們吐蕃的軍隊不僅沒有在大唐的軍隊手中占到一點便宜,反而見識到了大唐的軍隊在他們吐蕃的腹地,消滅了他們吐蕃許多的部落,掠奪了他們吐蕃很多的牛羊馬匹,以及釋放了許多的奴隸,並讓這些吐蕃奴隸成為了大唐的普通百姓。
再加上,一向都十分重視大唐的大倫祿東讚還帶來了關於大唐兵製改革的消息。大唐已經在逐漸改變他們的府兵製度,他們的普通百姓如果願意的話,完全可以成為大唐的軍人,並且隻要獲取軍功,他們大唐就會給予相應的賞賜。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些逃往大唐境內的吐蕃奴隸,一旦知道了這個消息,那麽他們之中的青壯就一定會加入大唐的軍隊。如果大唐使用這些人組成的軍隊來攻打吐蕃,那麽吐蕃在與大唐的抗衡之中,就落入到了絕對的下風。
因此,吐蕃的讚普鬆讚幹布和他的七賢臣商量的結果是:隻要大唐不再接收吐蕃的奴隸,並把它們全部放歸吐蕃,那麽吐蕃不僅向大唐稱臣,而且還能做到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不得不說的是,無論是吐蕃的讚普鬆讚幹布還是他的七賢臣,對於現實局勢的把控都是十分完美的存在。他們知道如何才能夠讓他們的吐蕃得到最好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了吐蕃更好的發展,放下他們的身段。
隻是,他們總會犯下一個讓人們很容易就忽視的錯誤,那就是他們總是站在他們吐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他們認為對他們最有利的處理方式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可是與大唐的君臣相比,他們的手段還是十分的幼稚。
若是大唐不知道他們吐蕃的最終目的,在他們一聲聲的“天朝上國”的讚譽聲中,大唐很有可能就同意了他們與大唐的和親請求。
事實上,曆史之中他們不僅得到了大唐的和親請求,他們更是獲取了他們吐蕃能夠更好的發展的各項技術,從而使得他們越來越不把大唐放在眼中,成為大唐在西域地域上的一個強勁的對手,在安史之亂的時候,他們更是先後兩次因為大唐的“虛弱”,成功的攻入了大唐的首都長安。
可是如今,因為程硯的亂入,大唐已經知道了他們吐蕃所有的目的,程硯更是為大唐訓練出一批可是在他們吐蕃人眼中的神賜之地縱橫的軍士。還有就是,程硯的一係列操作之下,大唐已經知道了吐蕃自己內部所存在的致命缺陷。
若是此時的大唐能夠輕易的就放過對大唐有著狼子野心的吐蕃,那麽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一朝,上至皇帝,中至大臣,下至百姓就不會再曆史之中留下絢爛的一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