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定好策略之後,樊國公段誌玄和程硯一起帶領著左驍衛和虎賁衛在茫茫草原之中開始了他們的“速度與激情”。


    隻是大唐的“速度與激情”帶給吐穀渾的,隻能是痛苦和悲傷。好在無論是左驍衛還是虎賁衛的軍士早已經被程硯在最開始的演講之中,給徹底的掃去了對於蠻夷的慈悲。


    因此,在奔往青海湖的這一路上,對待樊國公段誌玄和程硯下達的清掃命令,沒有任何一名軍士陽奉陰違,更沒有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泄露大唐蹤跡的吐穀渾部落成員。


    戰爭對於孱弱的一方來說,原本就是和悲哀與痛苦相互掛鉤。若是想要不被另一方勢力帶給自己不想要的悲哀與痛苦,那麽隻能夠不斷的加強自身,把悲哀與痛苦帶給敵人。


    樊國公段誌玄和程硯為了保證戰略目標的達成,因此在通向青海湖的道路上,給路上無可避免所遭遇吐穀渾的部落,送上了他們通往地府的直達列車的票據。不是因為心狠,僅僅是為了己方更好的生活在這個天地之間。


    當然,對於吐穀渾來說,大唐的行軍路線上,吐穀渾流盡了他們的鮮血。而對於大唐來說,這一路上,帶給他們的則是無盡的財富。吐穀渾部落飼養的戰馬、牛、羊,在為左驍衛和虎賁衛提供了充足的腳力的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足夠的食物。


    再加上吐穀渾部落所積攢的財富,雖然每個部落的財富都是寥寥無幾,可是一旦數量多了,那麽累計起來所達到的數字也能夠讓左驍衛和虎賁衛的軍士們,一個個的腰包鼓鼓。當然,大頭還是在大唐。


    作為領軍的主將,樊國公段誌玄和程硯最大的收獲就是各個吐穀渾部落所飼養的“青海龍種”。為了這些個駿馬,樊國公段誌玄和程硯往往會在你爭我奪的言語交鋒之中,分配好他們各自的戰利品。


    自從樊國公段誌玄對吐穀渾的“青海龍種”表現出誌在必得之後,程硯也對這個傳說中的優質戰馬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高原之上,“青海龍種”的確稱得上是最好的戰馬。因此程硯也老實不客氣的每次在樊國公段誌玄還沒有開始尋找“青海龍種”的時候,程硯就已經安排自己的親兵早早的在吐穀渾部落之中,挨個挑選。


    在偷偷留下一個零頭之後,才將整數的“青海龍種”報給樊國公段誌玄,然後再唇槍舌戰之中,雙方“親切友好”的將這些整數的“青海龍種”給瓜分的一幹二淨。


    雖然樊國公這個老將總是依靠自己的資曆與年齡“撒潑打滾”的要多占一些,可是在程硯的“據理力爭”之下,也僅僅隻能占據每次噴配的6成而已。這個數字雖然程硯在表麵上還是義憤填膺,可是相對於程硯隱藏起來的零頭,實際上程硯也隻是表麵上的吃虧而已。


    一路行來,不僅程硯的坐騎已經擁有了10匹最好的“青海龍種”,就連程硯的親兵也都換上了相對俊逸的“青海龍種”。這不是程硯不舍得,隻是程硯畢竟也算是交友廣泛,程硯也不得不將一部分的“青海龍種”分潤給各家,來維護他們的感情。


    再加上程硯還想再自己的莊園上培植一個自己的駿馬場地,來保證自己以後坐騎的來源問題。總不能每次在戰馬需要替換的時候,老是去各家“打秋風”吧。


    當然,對於程硯的小心思,樊國公段誌玄也隻是在表麵上對此進行指責。實際上,“青海龍種”雖說比較稀有,可是對於大唐的國公來說,稀有不代表沒有。若是想要,對於大唐的國公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


    對於白手起家的程硯來說,一定數量的積累,才是程硯所需要的。樊國公段誌玄也是從程硯的這一過程之中走過來的,因此表麵上的“你爭我奪”,也不過是樊國公段誌玄在向著眾人說明他與程硯存在著一定的爭奪問題。


    這樣也能夠激發左驍衛和虎賁衛的軍士們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較勁,對於這種良性的競爭關係,無論是樊國公段誌玄還是程硯,都是樂見其成的。因為隻有有了競爭,才能夠讓自己麾下的軍士不斷的提高自己,從而在戰場之上,擁有更多的自保的手段。


    作為主將,樊國公段誌玄和程硯,他們將麾下的將士從長安的各個地方,從他們各自的耶娘身旁,帶到這個一開始到來還會讓人頭暈目眩的地方,不管是樊國公段誌玄還是程硯,他們最大的心思就是讓自己麾下的將士全須全羽的迴到他們各自的家中。


    為了保證大唐的利益,他們作為軍人雖然有的時候必須要做出一些犧牲,可是,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麾下的將士,也是每一名將軍所需要考慮的存在。不愛自己麾下將士的將軍,永遠也成不了優秀的將領。


    一路上的行軍,隨著海拔數字的不斷增加,左驍衛和虎賁衛的軍士們也或多或少的出現了高原反應。好在來自後世的程硯對於這個情況早已經做好了準備。程硯將提前就讓虎賁衛的軍士們準備好的紅花拿了出來,在飯食之中增加了紅花。


    就算是在行軍之中,一旦有軍士出現高原反應,程硯也會在第一時間給他們送上用紅花熬煮的湯水。雖然不能讓軍士們第一時間有恢複如初,可是程硯這一路上對於紅花的投入,也讓軍士們少受了許多的苦。


    因此無論是左驍衛還是虎賁衛,對於程硯這個年紀輕輕的蘭陵郡公虎賁衛將軍,大家都是從內心之中非常的感激。


    戰死對於他們來說,早在他們第一次從他們各自的阿耶手中接過家傳的鎧甲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是,死在高原反應之中,對於這些鐵打的關中漢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憋屈的死法。


    程硯所做的一切,雖然不能夠讓他們及時的適應高原反應。可是,相對於手軟腳軟的吐穀渾人直接像殺牲畜一樣的抹了脖子,他們在程硯的幫助之下,自身不斷恢複的同時,也能夠讓成為他們的敵人的吐穀渾人,在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之中,給他們送上通往地府的車票。


    這對於每一名左驍衛和虎賁衛的軍士來說,都是程硯給予他們大唐將士的仁慈,也是程硯給予吐穀渾人,這些他們大唐的敵人的殘忍。無關對錯,隻是因為他們隸屬於各自的陣營,而他們的陣營又是敵對的關係,對待敵人,還是那一句話:隻有死去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僅此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貞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雷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雷敖並收藏戰貞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