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嘉禾望崗曆險記之後,總是讓我一陣後怕,特別是想到差點讓大哥也上當受騙,我時常會思考是什麽原因導致中國的社會風氣如此敗壞呢?怎樣才能讓中國社會往文明的方向發展呢?
我想起當初我大學休學時,從海南島到廣州的路途上遇到的大學教授,我們曾經討論過海南島的發展問題,當時就覺得隻有搞好教育才能更好的發展海南島。於是,我就想能不能通過教育,實現教化人心,從而改良社會風氣呢?
於是,我又開始查找有關教育的資料,發現教育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看到這裏,我想起了我自己的教育經曆。
首先是家庭教育,我爸脾氣不好,我媽沒啥主見,雖說吃穿不愁,但是家庭教育卻很缺失,我從小到大,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沒養成。初中以後,我就很少和父母談心事了,青春期的疑惑和煩惱,嚐試著和我爸溝通,換來了一頓批評和羞辱,從那以後,我就沒和我爸溝通過。不過,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我一直對自己的情緒控製的很好,所以無論我爸怎麽暴躁,我基本都能淡然處之。我和我妹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很大因素也可能是原生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
其次是學校教育,我從幼兒園貪玩,而且因為語文書丟了,害怕討厭學習考零分開始,換了學校上小學後,不再害怕學習就考了第一名,初中吊兒郎當也考了三年的第二名,高中在持續的內耗中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高考超常發揮,然後落榜以第一名的成績補錄進大學,大學又開始厭學,兩年時間就掛科掛到不得不留級的地步,休學一年後,又不得不迴到學校繼續學業,複學後用了兩個星期,補完了差不多兩年的學分,最終還是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大學學業。
雖然一波三折,好歹還是圓滿的完成了本科教育。作為一個經曆並完成了本科教育的當事人,我能明顯感受到中國的教育存在的問題,本來我想對中國的教育發發牢騷,不過又想到“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事已至此,發牢騷也沒什麽用了,還是應該試著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全麵的角度分析和解決當下的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然後是社會教育,在中國,所謂的社會教育,大概就是被社會“毒打”之後,含淚總結出人生經驗。在休學的那一年,我就意識到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弱肉強食,底層打工仔很難,即使誠實勞動,也隻能混個溫飽,毫無權利保障,反倒是那些胡作非為的人,更容易得到社會的獎賞。大學畢業後,社會又讓我明白,關係絕對是第一生產力,人情世故比品德能力重要,而我恰好又沒關係,也不懂人情世故。
接著,我又開始查詢一些關於教育的資料。
《易傳·係辭下·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離為火,乃文明之象。
益就是獲益,要讓文明的往好的方向發展,就需要依靠教育。
噬嗑卦是闡釋刑罰的原則:法治是政治的根本,為排除障礙,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罰手段。罪惡必須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應當采重罰主義,以“小懲大戒”。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從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到昔商老彭,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揚則抑,抑則揚,綴以德行,不任以言。再到孔子投身於教育事業,開辦私學。
古代的思想家和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隻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家興人旺,隻有通過教育才能保障社會的穩定,隻有教育才能推動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接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什麽樣的家庭教育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家庭作為一個人來到世界的起點,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更自尊自愛,也更有自信。所以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愛的教育,需要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不過,現實是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些,有些父母由於夫妻不和,或者在其他方麵不如意,無法控製情緒,很容易讓小孩成為負麵情緒垃圾桶。不僅如此,有些父母甚至連陪伴小孩成長都做不到,很多留守兒童,很小的時候都得承受骨肉分離的痛苦,骨肉分離以前可是人倫慘劇,不過現在有些人卻已經習以為常,為了生活嘛!很少有人關心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我身邊許多留守兒童,或多或少都有些性格缺陷,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不自愛,不會愛人,遇到麻煩和挫折得不到開解容易鑽牛角尖。
接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什麽樣的學校教育才算是好的學校教育呢?
學校作為每個人獲得社會認可學曆的必經之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幾乎貫穿了一個人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階段,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是充滿好奇和疑惑的。在學校的教育主要依靠老師。韓愈的《師說》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能在學校遇到一個好老師,能夠因材施教,為你提供良好的學習和人生建議,解答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疑惑,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不過,現實是很多老師沒有達到好老師的標準,在中國高考、中考招生製度下,大多數老師都“唯分數論”,采取填鴨式教育,並沒有精力和耐心去因材施教,無法做到真正去關心學生學習和生活,更別說授業解惑了。“唯分數論”會抹殺學生個性,填鴨式教育會讓很多人覺得知識沒用。實際上,大多數知識並不是學生們想要學習的,無論在當前或者未來的生活中幾乎一點用處也沒有,這不利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已經傳入校園,影響學習環境,比如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也會對學校裏的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
接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什麽樣的社會教育才算是好的社會教育呢?
社會作為我們每個人必須麵對的目的地,是我們安身立命,實現價值,追求理想的地方。每個人都有社會性,都希望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一個公平正義、穩定有序的社會,無疑是實現這些願望的前提。而要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穩定有序,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法治,所以最好的的社會教育就是法治教育,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製度。
為什麽這麽說呢?比如,一個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為了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想要靠著遵紀守法,誠實勞動去創造幸福生活,到最後卻發現連安居樂業都沒辦法實現,反而那些違法亂紀,投機取巧的人卻混得風生水起。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社會獎勵那些胡作非為的人,那麽人們也會傾向於胡作非為,社會風氣就會一點點變壞,反之亦然。
《易經》噬嗑卦是闡釋刑罰的原則:法治是政治的根本,為排除障礙,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罰手段。罪惡必須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應當采重罰主義,以“小懲大戒”。
《鬱離子》寫到:天生民不能自治,於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殺之權,使之禁暴誅亂,抑頑惡而扶弱善也。暴不禁,亂不誅,頑惡者不抑,善者日弱以消,愚者化而從之,亦已甚矣。
不過,現實情況並不樂觀。社會不公平的地方也很多,而且對剛出茅廬的年輕人並不是很友好。很多優秀的年輕人,都是滿懷希望的進入社會,然後在社會的毒打中傷痕累累,一點點失去希望,有些人放棄道德,有些人放棄尊嚴,有些人放棄夢想,有些人甚至選擇躺平,有些人被社會毒打到患上抑鬱症,精神病,也有人被社會毒打致死。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和人生幸福。從我自身的角度出發,我很推崇劉伯溫總結的教育理念。劉伯溫基於“尊重天性,修身成己”的人生理念,他的家訓提倡“蒙業當豫,蒙學養正”,認為開啟孩子的天性、養成良性品質,才是養正之工夫、成聖之前提。“宗人子弟六歲以上即宜就學,至十五歲以上察其質性,近上者俾終,儒業難成者,即令力農或工或賈,各執一藝”,擇業要察其性,也貫穿著尊重天性的理念。
教育講究實事求是,對人才的培養除了對天性的尊重因材施教以外,還需要與社會發展相匹配,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對社會有用的素質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有步驟地謹慎地進行的教育事業改革。
到1950年代末,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全國已有近三千多萬人脫盲。這期間,中國的教育體係逐步建立發展起來,人民群眾精神麵貌得到很大改變,為大規模展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人才儲備。
1985年5月,黨中央發布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中小學教育經費增加,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至2008年秋,全麵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
各個時期所麵臨的形勢並不一樣,所以教育改革的內容也不同。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麵臨的國內、國際形勢也日趨複雜,國內有許多需要解決的矛盾,國際上美國也在推動與中國脫鉤,現在又有疫情疊加,形勢隨時都有變化的可能性。
《易經》裏麵的臨卦就展示“臨”形勢下各種變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
《象傳上·臨》: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澤上有地,地居高而臨下,象征督導。君子由此受到啟發,費盡心思地教導人民,並以其無邊無際的盛德保護人民。
教導人民,保護人民,這是應對變化最好的辦法。
教導人民主要依靠教育,那麽依靠什麽保護人民呢?無邊無際的盛德是什麽呢?諸葛亮認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治理國家時,應該注重法治,法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的利益。
然而,中國當下的法治情況似乎並不樂觀,有個流行的梗,你說法治我都覺得有些好笑,簡稱“你法我笑”。
前些日子,王振華涉嫌猥褻9歲女童的消息震驚全國,輿論嘩然。本來王振華在酒店強奸幼女的事實存在,證據充分,但是在豪華律師團的幫助下,“強奸幼女罪”生生變成了“猥褻兒童罪”。我當時看到判決結果的時候,非常震驚。這個小女孩有什麽錯?要被社會中的壞人這樣的傷害,本來就已經身心傷害巨大,還得不到正義的判決,壞人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還要被壞人潑一身髒水。這讓我不禁感歎,我們的法治如此落後嗎?連一個小女孩都保護不了,小孩子可是祖國的未來啊!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墮落到不願意去保護小孩子了嗎?連保護下一代都做不到,又拿什麽去教育下一代呢?
王振華很快就要出獄了,本就拒不認罪,毫無悔意的他,又能過上光鮮亮麗的土豪生活,而受害者內心的嚴重創傷可能會伴隨一生,小女孩的母親也因為自責患上了抑鬱症,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此事變得陰雲密布。
這讓我感歎,難道有錢真的可以胡作非為嗎?如果公平正義得不到保障,老百姓又怎麽能真心實意的遵紀守法呢?那些律師可以為了金錢為有錢人服務,放棄良知,拋棄道德,但是法律不應該這樣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是道德教育的最後屏障,一旦失去這道屏障,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這些,感覺中國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可能隻有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聖人能做到,不是我這個不學無術的小人物該考慮的問題。
我想起當初我大學休學時,從海南島到廣州的路途上遇到的大學教授,我們曾經討論過海南島的發展問題,當時就覺得隻有搞好教育才能更好的發展海南島。於是,我就想能不能通過教育,實現教化人心,從而改良社會風氣呢?
於是,我又開始查找有關教育的資料,發現教育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看到這裏,我想起了我自己的教育經曆。
首先是家庭教育,我爸脾氣不好,我媽沒啥主見,雖說吃穿不愁,但是家庭教育卻很缺失,我從小到大,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沒養成。初中以後,我就很少和父母談心事了,青春期的疑惑和煩惱,嚐試著和我爸溝通,換來了一頓批評和羞辱,從那以後,我就沒和我爸溝通過。不過,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我一直對自己的情緒控製的很好,所以無論我爸怎麽暴躁,我基本都能淡然處之。我和我妹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很大因素也可能是原生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
其次是學校教育,我從幼兒園貪玩,而且因為語文書丟了,害怕討厭學習考零分開始,換了學校上小學後,不再害怕學習就考了第一名,初中吊兒郎當也考了三年的第二名,高中在持續的內耗中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高考超常發揮,然後落榜以第一名的成績補錄進大學,大學又開始厭學,兩年時間就掛科掛到不得不留級的地步,休學一年後,又不得不迴到學校繼續學業,複學後用了兩個星期,補完了差不多兩年的學分,最終還是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大學學業。
雖然一波三折,好歹還是圓滿的完成了本科教育。作為一個經曆並完成了本科教育的當事人,我能明顯感受到中國的教育存在的問題,本來我想對中國的教育發發牢騷,不過又想到“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事已至此,發牢騷也沒什麽用了,還是應該試著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全麵的角度分析和解決當下的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然後是社會教育,在中國,所謂的社會教育,大概就是被社會“毒打”之後,含淚總結出人生經驗。在休學的那一年,我就意識到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弱肉強食,底層打工仔很難,即使誠實勞動,也隻能混個溫飽,毫無權利保障,反倒是那些胡作非為的人,更容易得到社會的獎賞。大學畢業後,社會又讓我明白,關係絕對是第一生產力,人情世故比品德能力重要,而我恰好又沒關係,也不懂人情世故。
接著,我又開始查詢一些關於教育的資料。
《易傳·係辭下·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離為火,乃文明之象。
益就是獲益,要讓文明的往好的方向發展,就需要依靠教育。
噬嗑卦是闡釋刑罰的原則:法治是政治的根本,為排除障礙,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罰手段。罪惡必須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應當采重罰主義,以“小懲大戒”。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從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到昔商老彭,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揚則抑,抑則揚,綴以德行,不任以言。再到孔子投身於教育事業,開辦私學。
古代的思想家和有識之士早就認識到,隻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家興人旺,隻有通過教育才能保障社會的穩定,隻有教育才能推動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接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什麽樣的家庭教育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家庭作為一個人來到世界的起點,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更自尊自愛,也更有自信。所以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愛的教育,需要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不過,現實是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些,有些父母由於夫妻不和,或者在其他方麵不如意,無法控製情緒,很容易讓小孩成為負麵情緒垃圾桶。不僅如此,有些父母甚至連陪伴小孩成長都做不到,很多留守兒童,很小的時候都得承受骨肉分離的痛苦,骨肉分離以前可是人倫慘劇,不過現在有些人卻已經習以為常,為了生活嘛!很少有人關心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我身邊許多留守兒童,或多或少都有些性格缺陷,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不自愛,不會愛人,遇到麻煩和挫折得不到開解容易鑽牛角尖。
接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什麽樣的學校教育才算是好的學校教育呢?
學校作為每個人獲得社會認可學曆的必經之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幾乎貫穿了一個人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階段,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是充滿好奇和疑惑的。在學校的教育主要依靠老師。韓愈的《師說》寫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能在學校遇到一個好老師,能夠因材施教,為你提供良好的學習和人生建議,解答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疑惑,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不過,現實是很多老師沒有達到好老師的標準,在中國高考、中考招生製度下,大多數老師都“唯分數論”,采取填鴨式教育,並沒有精力和耐心去因材施教,無法做到真正去關心學生學習和生活,更別說授業解惑了。“唯分數論”會抹殺學生個性,填鴨式教育會讓很多人覺得知識沒用。實際上,大多數知識並不是學生們想要學習的,無論在當前或者未來的生活中幾乎一點用處也沒有,這不利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已經傳入校園,影響學習環境,比如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也會對學校裏的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
接下來,我又開始思考什麽樣的社會教育才算是好的社會教育呢?
社會作為我們每個人必須麵對的目的地,是我們安身立命,實現價值,追求理想的地方。每個人都有社會性,都希望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一個公平正義、穩定有序的社會,無疑是實現這些願望的前提。而要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穩定有序,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法治,所以最好的的社會教育就是法治教育,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製度。
為什麽這麽說呢?比如,一個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為了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想要靠著遵紀守法,誠實勞動去創造幸福生活,到最後卻發現連安居樂業都沒辦法實現,反而那些違法亂紀,投機取巧的人卻混得風生水起。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社會獎勵那些胡作非為的人,那麽人們也會傾向於胡作非為,社會風氣就會一點點變壞,反之亦然。
《易經》噬嗑卦是闡釋刑罰的原則:法治是政治的根本,為排除障礙,保障善良,建立及保持秩序,往往不得不采取不得已的刑罰手段。罪惡必須及早加以阻止,以防止蔓延。應當采重罰主義,以“小懲大戒”。
《鬱離子》寫到:天生民不能自治,於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殺之權,使之禁暴誅亂,抑頑惡而扶弱善也。暴不禁,亂不誅,頑惡者不抑,善者日弱以消,愚者化而從之,亦已甚矣。
不過,現實情況並不樂觀。社會不公平的地方也很多,而且對剛出茅廬的年輕人並不是很友好。很多優秀的年輕人,都是滿懷希望的進入社會,然後在社會的毒打中傷痕累累,一點點失去希望,有些人放棄道德,有些人放棄尊嚴,有些人放棄夢想,有些人甚至選擇躺平,有些人被社會毒打到患上抑鬱症,精神病,也有人被社會毒打致死。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和人生幸福。從我自身的角度出發,我很推崇劉伯溫總結的教育理念。劉伯溫基於“尊重天性,修身成己”的人生理念,他的家訓提倡“蒙業當豫,蒙學養正”,認為開啟孩子的天性、養成良性品質,才是養正之工夫、成聖之前提。“宗人子弟六歲以上即宜就學,至十五歲以上察其質性,近上者俾終,儒業難成者,即令力農或工或賈,各執一藝”,擇業要察其性,也貫穿著尊重天性的理念。
教育講究實事求是,對人才的培養除了對天性的尊重因材施教以外,還需要與社會發展相匹配,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對社會有用的素質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有步驟地謹慎地進行的教育事業改革。
到1950年代末,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全國已有近三千多萬人脫盲。這期間,中國的教育體係逐步建立發展起來,人民群眾精神麵貌得到很大改變,為大規模展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人才儲備。
1985年5月,黨中央發布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中小學教育經費增加,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至2008年秋,全麵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
各個時期所麵臨的形勢並不一樣,所以教育改革的內容也不同。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麵臨的國內、國際形勢也日趨複雜,國內有許多需要解決的矛盾,國際上美國也在推動與中國脫鉤,現在又有疫情疊加,形勢隨時都有變化的可能性。
《易經》裏麵的臨卦就展示“臨”形勢下各種變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
《象傳上·臨》: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澤上有地,地居高而臨下,象征督導。君子由此受到啟發,費盡心思地教導人民,並以其無邊無際的盛德保護人民。
教導人民,保護人民,這是應對變化最好的辦法。
教導人民主要依靠教育,那麽依靠什麽保護人民呢?無邊無際的盛德是什麽呢?諸葛亮認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治理國家時,應該注重法治,法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的利益。
然而,中國當下的法治情況似乎並不樂觀,有個流行的梗,你說法治我都覺得有些好笑,簡稱“你法我笑”。
前些日子,王振華涉嫌猥褻9歲女童的消息震驚全國,輿論嘩然。本來王振華在酒店強奸幼女的事實存在,證據充分,但是在豪華律師團的幫助下,“強奸幼女罪”生生變成了“猥褻兒童罪”。我當時看到判決結果的時候,非常震驚。這個小女孩有什麽錯?要被社會中的壞人這樣的傷害,本來就已經身心傷害巨大,還得不到正義的判決,壞人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還要被壞人潑一身髒水。這讓我不禁感歎,我們的法治如此落後嗎?連一個小女孩都保護不了,小孩子可是祖國的未來啊!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墮落到不願意去保護小孩子了嗎?連保護下一代都做不到,又拿什麽去教育下一代呢?
王振華很快就要出獄了,本就拒不認罪,毫無悔意的他,又能過上光鮮亮麗的土豪生活,而受害者內心的嚴重創傷可能會伴隨一生,小女孩的母親也因為自責患上了抑鬱症,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此事變得陰雲密布。
這讓我感歎,難道有錢真的可以胡作非為嗎?如果公平正義得不到保障,老百姓又怎麽能真心實意的遵紀守法呢?那些律師可以為了金錢為有錢人服務,放棄良知,拋棄道德,但是法律不應該這樣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是道德教育的最後屏障,一旦失去這道屏障,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這些,感覺中國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可能隻有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聖人能做到,不是我這個不學無術的小人物該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