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激動人心的閱兵式,讓帝國的凝聚力空前強大。
那些不斷寫文章的學者們,在這段時間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
這些人,是反對開疆擴土的,他們主張仁愛非攻,要向西方學習和妥協。
對此,李哲一律不管,隻要不瞎煽動百姓鬧事,放開爭論,有利於民智更加開化。
皇宮。
李哲宴請了三位國王,作陪的有林煥文、李昭等。
當李哲走進宣仁殿那一刻,三位國王主動向李哲行禮,埃及國王阿赫麥德和波斯國王侯賽因本就是夏帝國附屬國。
從品級來說,兩位實權國王比大夏國的親王高一點點而已。
至於大智倭王,這完全是被打服的人。
倭國在鷹倭戰爭結束後,從聯邦國那裏借到了不少貸款,也拉到了很多投資,隨著南本州(新幾內亞島)進入開發階段,倭國的經濟在慢慢好轉。
即便這樣,倭國上下都知道,想要活下去,必須暫時依附在夏國身邊,而且,夏國曾經承諾,要支持倭國將領土擴大到兩百萬平方公裏,以換取本州和四國兩島。
李哲看到三人如此謙卑,心裏比較滿意,若是誰敢有不滿,那麽國王該換人了。
李哲落座後,才對眾人說道。
“諸位,請坐。”
“謝陛下!”
眾人坐下後,李哲先是舉杯大家小喝一個,漱漱口,才進入聊天狀態。
李哲先看向侯賽因,帝國的第一個附庸國。
波斯複國後,侯賽因公布了波斯成為大夏帝國附庸國的事實,本以為會引起反應,可波斯國內出奇的平靜,無人反對,反而叫好。
波斯平民以成為夏國番外國民而驕傲。
“侯賽因,波斯複國不久,需要支持的地方,你一定要和林相提,波斯是帝國的第一個屬國,波斯百姓也是帝國的百姓,讓他們過好日子,是朕的責任。”
侯賽因恭敬地站起來迴話,“臣替波斯百姓謝陛下天恩,如今波斯複國,百姓窮苦,在反抗沙俄帝國統治中失去了大量的百姓。”
“臣懇請陛下能盡快派出顧問,指導波斯發展,恢複民生,這樣臣對許國的父王也有交代。”
侯賽因低著頭,他是真的太需要宗主國的幫助了。
波斯首都德黑蘭在沙俄的統治下,成為一座鬼城,波斯人口銳減了五百多萬,太慘了。
李哲看到侯賽因有了一個國王的擔當,比較滿意。
“明天,你有什麽要求,去找林相,朕會給你開綠燈。”
波斯恢複民生,對宗主國來說是好事。
夏國的帝國央行會進入波斯,成立波斯分行,掌控波斯的貨幣,當然,附屬國帝國央行分行沒有貨幣發行權。
附庸國要發行多少,需要上報審批。
這是杜絕附庸國國王瞎搞。
侯賽因聽到這句話,喜極而泣,先叩謝李哲,再向林煥文和李昭作揖。
林煥文和李昭迴禮。
至於埃及國王阿赫麥德,一個不缺錢的主。
在帝國央行建立分行後,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埃及全部用上了龍元,本地的貨幣以資源和貨物的方式抵消掉。
阿赫麥德家族擁有的資產,足夠他們繼續保持大量的財富。
而且,埃及是比波斯提前進入發展階段,如今夏國又計劃開鑿蘇伊士運河,對埃及來說,那將是一個更大的商機。
有了運河,商船和貨船都會通過這裏。
雖然運河屬於大夏帝國,但埃及處在這個地理位置上,商業機會不會少,隻要善於規劃。
也因此,阿赫麥德總是笑嗬嗬的,看到李哲看向他,他一樣恭敬地站起來。
“陛下,臣的埃及缺一點糧食,臣希望陛下能讓帝國商人優先供應埃及子民,後麵,臣會請教林相,讓帝國幫助埃及發展農業。”
李哲一聽這貨的話,還算有點良心,自己吃飽,也不忘記百姓。
埃及再怎麽說有小幾千萬人,若是發展起來,前途依然很光明。
既然埃及沒有太多要求,那麽李哲就放一邊。
李哲最後的目光看向大智倭王。
這位曾經雄心勃勃的君王,五十歲的臉上,有六十歲的痕跡。
過去幾個月,倭國經曆了亡國之危,若不是夏國手下留情,恐怕倭王早就是階下囚了。
“偉大的皇帝陛下,小王也暫時沒有需求,倭國按照燕王的建議,已經從聯邦國拉到了貸款和資金,目前正在開發南本州。”
“小王這次來瞻仰天顏,是想私下求陛下給倭國一條明路。”
大智倭王被夏軍所震撼,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遠離夏國。
在夏國的周邊,不是成為附庸國,就是要被滅掉。
“好,等宴會過後,朕會讓林相找你。”
李哲答應了大智倭王的請求,其實,他也希望倭國盡快發展起來,至少,倭國暫時不敢反咬夏國,會老老實實地當狗。
倭國未來的作用很大,別看倭國打不贏夏國,若是在夏國的支持和武裝下,倭國可以打敗歐陸大部分強國。
倭王大喜,立即躬身叩謝,“小王謝過偉大的陛下。”
倭王心知肚明,李哲不可能親自教他。
從古至今,東方大陸上的皇帝都是至高無上的,周邊的國家都是臣下而已。
三人的需求說完後,宴會正式開始。
李哲不喜歡搞什麽娛樂的東西,宴請,那就是吃飯喝酒。
他十七歲,酒量不大,林煥文和李昭酒量大就行。
三人在林煥文和李昭的招唿下,喝得很盡興,都酩酊大醉。
第二天下午,在侯賽因之後,倭王找到了林煥文。
林煥文給倭王指明了兩個方向,一個是澳洲,一個是北美。
無論倭國選擇那個方向,夏國都會在背後支持,現階段,倭國的任務是大力發展南本州,將百姓遷移到南本州,以南本州為跳板,進攻澳洲十分方便。
若是倭國想進攻北美,那麽夏國一樣會幫助其發展海軍。
關於倭國大力發展南本州島,本身就是夏國給倭國設計的一個圈套,目的是再次養大倭國的野心,隻有這樣,倭國才能作為馬前卒,去做夏國不能做的事情。
至於倭奴最後的下場,李哲根本不需要去關心。
那些不斷寫文章的學者們,在這段時間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
這些人,是反對開疆擴土的,他們主張仁愛非攻,要向西方學習和妥協。
對此,李哲一律不管,隻要不瞎煽動百姓鬧事,放開爭論,有利於民智更加開化。
皇宮。
李哲宴請了三位國王,作陪的有林煥文、李昭等。
當李哲走進宣仁殿那一刻,三位國王主動向李哲行禮,埃及國王阿赫麥德和波斯國王侯賽因本就是夏帝國附屬國。
從品級來說,兩位實權國王比大夏國的親王高一點點而已。
至於大智倭王,這完全是被打服的人。
倭國在鷹倭戰爭結束後,從聯邦國那裏借到了不少貸款,也拉到了很多投資,隨著南本州(新幾內亞島)進入開發階段,倭國的經濟在慢慢好轉。
即便這樣,倭國上下都知道,想要活下去,必須暫時依附在夏國身邊,而且,夏國曾經承諾,要支持倭國將領土擴大到兩百萬平方公裏,以換取本州和四國兩島。
李哲看到三人如此謙卑,心裏比較滿意,若是誰敢有不滿,那麽國王該換人了。
李哲落座後,才對眾人說道。
“諸位,請坐。”
“謝陛下!”
眾人坐下後,李哲先是舉杯大家小喝一個,漱漱口,才進入聊天狀態。
李哲先看向侯賽因,帝國的第一個附庸國。
波斯複國後,侯賽因公布了波斯成為大夏帝國附庸國的事實,本以為會引起反應,可波斯國內出奇的平靜,無人反對,反而叫好。
波斯平民以成為夏國番外國民而驕傲。
“侯賽因,波斯複國不久,需要支持的地方,你一定要和林相提,波斯是帝國的第一個屬國,波斯百姓也是帝國的百姓,讓他們過好日子,是朕的責任。”
侯賽因恭敬地站起來迴話,“臣替波斯百姓謝陛下天恩,如今波斯複國,百姓窮苦,在反抗沙俄帝國統治中失去了大量的百姓。”
“臣懇請陛下能盡快派出顧問,指導波斯發展,恢複民生,這樣臣對許國的父王也有交代。”
侯賽因低著頭,他是真的太需要宗主國的幫助了。
波斯首都德黑蘭在沙俄的統治下,成為一座鬼城,波斯人口銳減了五百多萬,太慘了。
李哲看到侯賽因有了一個國王的擔當,比較滿意。
“明天,你有什麽要求,去找林相,朕會給你開綠燈。”
波斯恢複民生,對宗主國來說是好事。
夏國的帝國央行會進入波斯,成立波斯分行,掌控波斯的貨幣,當然,附屬國帝國央行分行沒有貨幣發行權。
附庸國要發行多少,需要上報審批。
這是杜絕附庸國國王瞎搞。
侯賽因聽到這句話,喜極而泣,先叩謝李哲,再向林煥文和李昭作揖。
林煥文和李昭迴禮。
至於埃及國王阿赫麥德,一個不缺錢的主。
在帝國央行建立分行後,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埃及全部用上了龍元,本地的貨幣以資源和貨物的方式抵消掉。
阿赫麥德家族擁有的資產,足夠他們繼續保持大量的財富。
而且,埃及是比波斯提前進入發展階段,如今夏國又計劃開鑿蘇伊士運河,對埃及來說,那將是一個更大的商機。
有了運河,商船和貨船都會通過這裏。
雖然運河屬於大夏帝國,但埃及處在這個地理位置上,商業機會不會少,隻要善於規劃。
也因此,阿赫麥德總是笑嗬嗬的,看到李哲看向他,他一樣恭敬地站起來。
“陛下,臣的埃及缺一點糧食,臣希望陛下能讓帝國商人優先供應埃及子民,後麵,臣會請教林相,讓帝國幫助埃及發展農業。”
李哲一聽這貨的話,還算有點良心,自己吃飽,也不忘記百姓。
埃及再怎麽說有小幾千萬人,若是發展起來,前途依然很光明。
既然埃及沒有太多要求,那麽李哲就放一邊。
李哲最後的目光看向大智倭王。
這位曾經雄心勃勃的君王,五十歲的臉上,有六十歲的痕跡。
過去幾個月,倭國經曆了亡國之危,若不是夏國手下留情,恐怕倭王早就是階下囚了。
“偉大的皇帝陛下,小王也暫時沒有需求,倭國按照燕王的建議,已經從聯邦國拉到了貸款和資金,目前正在開發南本州。”
“小王這次來瞻仰天顏,是想私下求陛下給倭國一條明路。”
大智倭王被夏軍所震撼,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遠離夏國。
在夏國的周邊,不是成為附庸國,就是要被滅掉。
“好,等宴會過後,朕會讓林相找你。”
李哲答應了大智倭王的請求,其實,他也希望倭國盡快發展起來,至少,倭國暫時不敢反咬夏國,會老老實實地當狗。
倭國未來的作用很大,別看倭國打不贏夏國,若是在夏國的支持和武裝下,倭國可以打敗歐陸大部分強國。
倭王大喜,立即躬身叩謝,“小王謝過偉大的陛下。”
倭王心知肚明,李哲不可能親自教他。
從古至今,東方大陸上的皇帝都是至高無上的,周邊的國家都是臣下而已。
三人的需求說完後,宴會正式開始。
李哲不喜歡搞什麽娛樂的東西,宴請,那就是吃飯喝酒。
他十七歲,酒量不大,林煥文和李昭酒量大就行。
三人在林煥文和李昭的招唿下,喝得很盡興,都酩酊大醉。
第二天下午,在侯賽因之後,倭王找到了林煥文。
林煥文給倭王指明了兩個方向,一個是澳洲,一個是北美。
無論倭國選擇那個方向,夏國都會在背後支持,現階段,倭國的任務是大力發展南本州,將百姓遷移到南本州,以南本州為跳板,進攻澳洲十分方便。
若是倭國想進攻北美,那麽夏國一樣會幫助其發展海軍。
關於倭國大力發展南本州島,本身就是夏國給倭國設計的一個圈套,目的是再次養大倭國的野心,隻有這樣,倭國才能作為馬前卒,去做夏國不能做的事情。
至於倭奴最後的下場,李哲根本不需要去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