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王軍全殲幾十萬洋人的消息當天如驚雷一般傳遍大夏南北,春暖花開之際,各地熱情似火,城中的百姓、鄉村的村民等在無數個情報中心聽傳道者津津樂談。
有人歡喜有人愁。
夏國皇帝李昇又一次在養心殿大發雷霆,但這一次他沒有召集任何心腹大臣來商量,獨自發悶氣。
帝京當年的參與官員心急如焚,想求見皇帝,均被拒之宮門外。
聯邦帝國首都,五星皇宮。
皇宮外有數萬百姓遊行示威。
華盛頓八世出席最高議會團會議,麵色尷尬。
他當初向議會團承諾,聯軍會橫推桂王軍,拿下嶺南,擴大聯邦帝國的殖民地,增兵才一個月的時間,整個聯軍隻有三萬多人逃迴夷州。
遠東慘敗。
華盛頓八世左手邊的高級議員站起來,“遠東利益相較於帝國穩定來說,微不足道,若繼續打下去,帝國內部會出現怎樣的危機相信陛下是知道,一旦帝國陷入戰爭泥潭,西南的墨人和南方的非裔會趁機鬧事,到那時,帝國將麵臨崩潰。”
另一個議員等人說完,也站起來,“陛下,帝國和平幾十年,經不起未經準備的戰爭,從目前情況來看,再多的投入挽迴不了戰敗的結果,隻會葬送更多的帝國士兵,您別忘了,一億子民中,兩千萬墨人,一千多萬非人。”
“是啊,一旦帝國陷入混亂,我們的產業和土地怎麽辦。”
“帝國位於新大陸,就不應該參與舊大陸的戰爭,應該賣武器。”
其他議員紛紛附和讚同。
華盛頓八世無奈,結果已定,他還能說什麽,
最終,議會團成員一致投票讚成停戰和談,將士兵贖迴來。
華盛頓八世讓首相凱爾森安排求和談判事宜。
西方時間下午,聯邦帝國駐高盧國找高盧國調停的消息傳到倫敦和柏林。
柏林,普國皇宮。
“首相,看來我們不得不停戰了。”威廉三世是個好戰分子,他怎麽能容忍父皇打下來的土地被他丟掉,可是,若戰爭繼續下去,那帝國的兵力損失越大。
如今聯邦帝國單獨退出,那普國和鷹國將承擔更多的兵力和財政。
最近高盧國低調得奇怪,聽說他們的新武器已進行試驗,這是威廉三世很擔心的。
兩國遲早會有一戰。
若帝國兵力投放到遠東,高盧國有可能趁機進軍萊茵蘭。
“陛下,貝克爾將軍的考慮沒有錯,帝國防備的對象是高盧國,現在的戰局如幾個月前的廉州之戰一樣,高盧國借桂王軍的勢力削弱帝國力量,帝國損失越大,高盧國的機會越多,如今聯邦國求和,我們剛好順勢而為。”霍夫曼能力不及前任首相,可眼光還是有的。
“可是夏國利益怎麽辦,這一次和談我們沒有任何籌碼。”威廉三世不想丟掉他父皇打下的土地。
“陛下,夏國即將崛起,任何國家在夏國的利益終會失去,您想想那位親王完成一統,夏國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一個擁有四億多人口的大國,隨便動員就有千萬軍隊。”
“有人曾經說過,東方那個國家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來,誰能擋得住。”
霍夫曼提醒威廉三世不要太執著。
“可未來夏國強大起來,西方和夏國還是要一決勝負。”威廉三世聽到這樣的話,心中更加難受。
普國崛起,鷹國拉上高盧國打壓。
鷹國還未衰落,東方出現一個強大的統治者,難道偉大的普魯士帝國真的生不逢時嗎。
“陛下,您考慮得太長遠,帝國要拓展生存空間,和夏國沒有關聯,我們何必一定要打夏國?”霍夫曼知道威廉三世的偉大目標,那就是成為世界霸主。
他希望威廉三世保持這樣的目標,才能帶領普魯士帝國走向輝煌。
但,路不能選錯。
對於這個時代,夏國太遠。
“哎,行吧,你去安排吧。”威廉三世不再多說。
倫敦,白金漢宮。
喬納森和皇帝喬治七世開會途中得知聯邦國和普國準備停戰和談的消息,兩人陷入沉默。
在這之前,他們還討論如何動員出兵,將帝國的戰力發揮到最大,沒想到聯邦國和普國直接繞開鷹國求和。
這下好了,兩個國家直接退出,這場仗打不下去。
“喬納森,帝國真的失敗了嗎?”喬治七世很不情願承認這個事實,他竟然成為第一位兵敗遠東的帝國皇帝。
喬納森同樣難受,“陛下,臣不想承認,可事實是這樣,帝國失去十五萬軍隊,兩國退出戰爭,帝國無力將戰爭繼續下去,未做好全麵戰爭的準備。”
大鷹帝國五十萬陸軍,十五萬損失在遠東,想要繼續戰爭,必須戰爭動員,可麵對戰鬥力強大的桂王軍,帝國需要投入多少兵力?
而且,一旦戰敗的消息傳到殖民地,帝國的內部壓力更大。
南非那些布爾人最近在鬧事,中東土著四處搞襲擊。
喬治七世對自己的國家還是清楚的,隻不過他和威廉三世的心情是一樣的,帝國在夏國經營幾十年的利益很重要,他不想失去。
得到容易,失去的時候很不情願。
“你去準備談判吧,一定要保住帝國大部分利益。”
喬納森聽到喬治七世的要求,有些為難,二十多萬俘虜在別人手上,三國沒有一點籌碼,唯一的能威脅的就是海上封鎖。
“陛下,臣會盡力。”
喬納森先發電報給巴黎的鷹國大使,讓他拜訪高盧國首相,目的和其他兩國一樣,請人調停。
同時,他將兩國特使找來,商量一起談判的事情。
和談基調定下,三國不應單獨談判,一起談能保住一些利益。
就這樣,高盧國首相府,早上送走聯邦國大使,下午先後接待普國大使和鷹國大使。
法伊的嘴角比重機槍還難壓,快和鼻孔接觸了。
高盧國審時度勢,這一次遠東戰爭兩頭賺,三國來請高盧國調停,出讓不少利益,比如非洲的某塊地,降低關稅等等。
這得感謝遠東那位小親王。
當初帝國的決定是多麽正確。
當然,法伊沒有直接答應三國大使,他需要讓人去探探那位小親王的口風。
有人歡喜有人愁。
夏國皇帝李昇又一次在養心殿大發雷霆,但這一次他沒有召集任何心腹大臣來商量,獨自發悶氣。
帝京當年的參與官員心急如焚,想求見皇帝,均被拒之宮門外。
聯邦帝國首都,五星皇宮。
皇宮外有數萬百姓遊行示威。
華盛頓八世出席最高議會團會議,麵色尷尬。
他當初向議會團承諾,聯軍會橫推桂王軍,拿下嶺南,擴大聯邦帝國的殖民地,增兵才一個月的時間,整個聯軍隻有三萬多人逃迴夷州。
遠東慘敗。
華盛頓八世左手邊的高級議員站起來,“遠東利益相較於帝國穩定來說,微不足道,若繼續打下去,帝國內部會出現怎樣的危機相信陛下是知道,一旦帝國陷入戰爭泥潭,西南的墨人和南方的非裔會趁機鬧事,到那時,帝國將麵臨崩潰。”
另一個議員等人說完,也站起來,“陛下,帝國和平幾十年,經不起未經準備的戰爭,從目前情況來看,再多的投入挽迴不了戰敗的結果,隻會葬送更多的帝國士兵,您別忘了,一億子民中,兩千萬墨人,一千多萬非人。”
“是啊,一旦帝國陷入混亂,我們的產業和土地怎麽辦。”
“帝國位於新大陸,就不應該參與舊大陸的戰爭,應該賣武器。”
其他議員紛紛附和讚同。
華盛頓八世無奈,結果已定,他還能說什麽,
最終,議會團成員一致投票讚成停戰和談,將士兵贖迴來。
華盛頓八世讓首相凱爾森安排求和談判事宜。
西方時間下午,聯邦帝國駐高盧國找高盧國調停的消息傳到倫敦和柏林。
柏林,普國皇宮。
“首相,看來我們不得不停戰了。”威廉三世是個好戰分子,他怎麽能容忍父皇打下來的土地被他丟掉,可是,若戰爭繼續下去,那帝國的兵力損失越大。
如今聯邦帝國單獨退出,那普國和鷹國將承擔更多的兵力和財政。
最近高盧國低調得奇怪,聽說他們的新武器已進行試驗,這是威廉三世很擔心的。
兩國遲早會有一戰。
若帝國兵力投放到遠東,高盧國有可能趁機進軍萊茵蘭。
“陛下,貝克爾將軍的考慮沒有錯,帝國防備的對象是高盧國,現在的戰局如幾個月前的廉州之戰一樣,高盧國借桂王軍的勢力削弱帝國力量,帝國損失越大,高盧國的機會越多,如今聯邦國求和,我們剛好順勢而為。”霍夫曼能力不及前任首相,可眼光還是有的。
“可是夏國利益怎麽辦,這一次和談我們沒有任何籌碼。”威廉三世不想丟掉他父皇打下的土地。
“陛下,夏國即將崛起,任何國家在夏國的利益終會失去,您想想那位親王完成一統,夏國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一個擁有四億多人口的大國,隨便動員就有千萬軍隊。”
“有人曾經說過,東方那個國家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來,誰能擋得住。”
霍夫曼提醒威廉三世不要太執著。
“可未來夏國強大起來,西方和夏國還是要一決勝負。”威廉三世聽到這樣的話,心中更加難受。
普國崛起,鷹國拉上高盧國打壓。
鷹國還未衰落,東方出現一個強大的統治者,難道偉大的普魯士帝國真的生不逢時嗎。
“陛下,您考慮得太長遠,帝國要拓展生存空間,和夏國沒有關聯,我們何必一定要打夏國?”霍夫曼知道威廉三世的偉大目標,那就是成為世界霸主。
他希望威廉三世保持這樣的目標,才能帶領普魯士帝國走向輝煌。
但,路不能選錯。
對於這個時代,夏國太遠。
“哎,行吧,你去安排吧。”威廉三世不再多說。
倫敦,白金漢宮。
喬納森和皇帝喬治七世開會途中得知聯邦國和普國準備停戰和談的消息,兩人陷入沉默。
在這之前,他們還討論如何動員出兵,將帝國的戰力發揮到最大,沒想到聯邦國和普國直接繞開鷹國求和。
這下好了,兩個國家直接退出,這場仗打不下去。
“喬納森,帝國真的失敗了嗎?”喬治七世很不情願承認這個事實,他竟然成為第一位兵敗遠東的帝國皇帝。
喬納森同樣難受,“陛下,臣不想承認,可事實是這樣,帝國失去十五萬軍隊,兩國退出戰爭,帝國無力將戰爭繼續下去,未做好全麵戰爭的準備。”
大鷹帝國五十萬陸軍,十五萬損失在遠東,想要繼續戰爭,必須戰爭動員,可麵對戰鬥力強大的桂王軍,帝國需要投入多少兵力?
而且,一旦戰敗的消息傳到殖民地,帝國的內部壓力更大。
南非那些布爾人最近在鬧事,中東土著四處搞襲擊。
喬治七世對自己的國家還是清楚的,隻不過他和威廉三世的心情是一樣的,帝國在夏國經營幾十年的利益很重要,他不想失去。
得到容易,失去的時候很不情願。
“你去準備談判吧,一定要保住帝國大部分利益。”
喬納森聽到喬治七世的要求,有些為難,二十多萬俘虜在別人手上,三國沒有一點籌碼,唯一的能威脅的就是海上封鎖。
“陛下,臣會盡力。”
喬納森先發電報給巴黎的鷹國大使,讓他拜訪高盧國首相,目的和其他兩國一樣,請人調停。
同時,他將兩國特使找來,商量一起談判的事情。
和談基調定下,三國不應單獨談判,一起談能保住一些利益。
就這樣,高盧國首相府,早上送走聯邦國大使,下午先後接待普國大使和鷹國大使。
法伊的嘴角比重機槍還難壓,快和鼻孔接觸了。
高盧國審時度勢,這一次遠東戰爭兩頭賺,三國來請高盧國調停,出讓不少利益,比如非洲的某塊地,降低關稅等等。
這得感謝遠東那位小親王。
當初帝國的決定是多麽正確。
當然,法伊沒有直接答應三國大使,他需要讓人去探探那位小親王的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