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州。
遠征軍司令部設在夷南府,遠征軍司令是來自鷹國的海登-斯科特上將,副司令分別是來自普魯士國的柯蒂斯-貝克爾中將、聯邦國的阿普頓-摩西少將。
斯科特主持進攻計劃會議。
“諸位,經過一個月的準備,三國集結陸軍十二萬,海軍一百二十多艘戰艦,目標是一舉殲滅夏國的桂王軍,為三國的尊嚴雪恥。”
“一個月前,鷹帝國和聯邦帝國殖民地相繼失守,聯軍損失一萬多人,是對夏戰爭中失敗最嚴重的一次,由此來看,桂王軍擁有集團性進攻的能力,如三位撤離的指揮官所說,他們裝備了新式武器,所以聯軍要謹慎計劃,大家都討論一下。”
這次的出兵計劃是參考高盧國失敗及殖民地戰鬥的情況。
三國一致認為五六萬人解決不了問題。
話音落,普魯士軍團的參謀站起來陳述。
“斯科特上將,據我國的情報人員獲取的信息,桂王軍目前布置在南粵沿海一帶的軍隊並不多,珠江附近是一個月前迴防的第二軍,人數兩萬多人。”
“瓊海對岸有士兵防守,人數幾千人,加上原先占領殖民地的東麵軍隊,桂王軍總人數在六七萬人。”
“據夏國提供的消息,在南江戰線,桂王軍還有主力在持續進攻。”
“我建議聯軍直接拿下珠江,將桂王府核心人員全部擒獲,戰事基本結束。”
斯科特點頭,示意對方先坐下,看看其他人的發言。
“斯科特上將,想要拿下珠江城,必須占領海防陣地,若不然運輸船和軍艦根本過不去,可上一次高盧人兩萬人都拿不下一坐上,聯軍打算投入多少人?”
“若敵軍依托兩處要塞的地形和工事進行抵抗,戰事會不會陷入僵局。”
摩西少將說出自己的觀點,打仗不是兵力優勢就能全勝,要看對手是誰。
斯科特認可摩西的看法,聯軍一旦消耗太大,士氣必然下降。
聯軍這次額外加強一百門重炮,就是為了抗衡桂王軍的優勢武器。
會議室鬧起來,將領們都在互相議論。
斯科特站起身,來到地圖前。
“那就這樣,我軍從江口主攻,依托海軍和炮兵不斷推進。”
“普魯士軍團三萬人從新寧一帶登陸,沿公路向北進攻,從陸路吸引敵軍兵力,若敵軍不管你們,直接北上攻擊珠江,繞過海防陣地。”
“聯邦軍團從東麵新安登陸,沿省道北上,目的和西線一樣。”
“等你們抵達珠江城外圍,我國軍團留下一部分圍困海防,主力北上匯合,一起進攻珠江。”
斯科特覺得這是最優解,有兩國的軍隊在左右牽製,他能專心從中路突破。
摩西一聽不幹了,自己才有兩萬人,若是離開海岸線,被桂王軍分割包圍怎麽辦?
斯科特沒辦法,隻能將兩萬印度殖民軍派給摩西。
摩西有些嫌棄印度人,但勉強接受。
最後,等貝克爾和摩西沒意見,計劃就這樣定下來。
聯軍有火力優勢,兩百門重火炮足以打勝一場大戰。
十一月二十七日,磨磨蹭蹭的聯軍終於分批登陸。
南夏海的秋末天氣涼爽,對雙方軍隊的調動都有利。
登陸的消息很快由海岸觀察哨傳迴司令部。
李哲看著地圖上的四個點,聯軍齊頭並進,機會難找。
鷹國陸軍常年維持殖民地穩定,戰鬥經驗豐富,陸軍士氣高昂,武器不差,有海軍的支援,海防陣地的壓力肯定很大。
普國陸軍是歐陸最強存在,三十年前打敗高盧國,一統日耳曼土地,成為世界強國,戰鬥力不可小覷。
聯邦陸軍可就有點意思,這個世界沒有米國,卻有一個坐擁米國和墨西哥的聯邦帝國,現任皇帝是華盛頓八世,帝國是財團議會製,議會決定帝國的一切決策,可以說聯邦帝國的皇帝是這個世界君主製國家中實權最受限的。
聯邦帝國仗打得少,不參與歐陸強國的鬥爭,兢兢業業發展經濟,經常在夏國渾水摸魚,殖民地和賠款就是這麽來的。
所以說,突破口還在聯邦軍這邊。
東線有兩萬聯邦軍和印度殖民軍,戰鬥力相對來說比較低。
“李大人,東線隻有第一軍,該如何做文章?”
四萬人有點多,李哲戰略上藐視,但戰術上要重視,聯邦軍仗打得少,不代表弱。
“殿下,這次有點難啊,臣看要不要把第三軍調迴來?”
人數太多,有點吃力。
虎門和南沙必須拖住敵人,隻要海防不掉,敵軍軍艦就不會輕鬆進江口,威脅降低很多。
第二軍必然要隨時支援這兩處要塞。
想要打殲滅戰,要靠第一軍和第五軍自己創造機會。
“既然暫時沒有辦法,那就讓第一軍去找機會。”
“第五軍那邊以阻擊戰為主,拖到東線敵軍被殲滅。”
李哲馬上調整命令。
下午,率先接敵的是駐防南沙一帶炮台的第二師。
對岸的虎門各處炮台由第五師駐守。
李哲給兩個師各調撥一百挺機槍,讓密集的水泥碉堡成為聯軍的噩夢,提前開啟絞肉機模式。
若不是機槍數量有限,李哲恨不能每一米放一挺機槍。
大角炮台一線是二師二團防守,桂王軍老牌戰鬥團。
團長王琦身上背一把大刀,做好隨時白刃戰的準備。
轟轟轟。
聯軍海軍炮轟南沙炮台群。
這些大炮都是十年新政時期購買的大口徑火炮,射程都在十幾公裏,鷹國陸軍除非繞道順德走,否則南沙就像釘子一樣,食之無法,棄之不能。
鷹國陸軍大部隊在香山一帶登陸,準備海陸同時進攻。
炮擊的同時,斯科特抓住桂王軍防守漏洞,派遣部隊沿順德北上,繞到南沙炮台陣地北麵,形成四麵包圍之勢。
二師師長陳高飛看到鷹國出現在北麵,並沒有任何驚慌。
南沙囤積的物資足夠二師堅持一個月。
陳高飛命令炮台群開炮還擊,一百多門重炮不是擺設。
經過水泥加固的炮台,敵軍軍艦想要炸毀有些困難。
炮台開炮,擊中幾艘軍艦,命中率不高。
但震懾效果還是有的。
遠征軍司令部設在夷南府,遠征軍司令是來自鷹國的海登-斯科特上將,副司令分別是來自普魯士國的柯蒂斯-貝克爾中將、聯邦國的阿普頓-摩西少將。
斯科特主持進攻計劃會議。
“諸位,經過一個月的準備,三國集結陸軍十二萬,海軍一百二十多艘戰艦,目標是一舉殲滅夏國的桂王軍,為三國的尊嚴雪恥。”
“一個月前,鷹帝國和聯邦帝國殖民地相繼失守,聯軍損失一萬多人,是對夏戰爭中失敗最嚴重的一次,由此來看,桂王軍擁有集團性進攻的能力,如三位撤離的指揮官所說,他們裝備了新式武器,所以聯軍要謹慎計劃,大家都討論一下。”
這次的出兵計劃是參考高盧國失敗及殖民地戰鬥的情況。
三國一致認為五六萬人解決不了問題。
話音落,普魯士軍團的參謀站起來陳述。
“斯科特上將,據我國的情報人員獲取的信息,桂王軍目前布置在南粵沿海一帶的軍隊並不多,珠江附近是一個月前迴防的第二軍,人數兩萬多人。”
“瓊海對岸有士兵防守,人數幾千人,加上原先占領殖民地的東麵軍隊,桂王軍總人數在六七萬人。”
“據夏國提供的消息,在南江戰線,桂王軍還有主力在持續進攻。”
“我建議聯軍直接拿下珠江,將桂王府核心人員全部擒獲,戰事基本結束。”
斯科特點頭,示意對方先坐下,看看其他人的發言。
“斯科特上將,想要拿下珠江城,必須占領海防陣地,若不然運輸船和軍艦根本過不去,可上一次高盧人兩萬人都拿不下一坐上,聯軍打算投入多少人?”
“若敵軍依托兩處要塞的地形和工事進行抵抗,戰事會不會陷入僵局。”
摩西少將說出自己的觀點,打仗不是兵力優勢就能全勝,要看對手是誰。
斯科特認可摩西的看法,聯軍一旦消耗太大,士氣必然下降。
聯軍這次額外加強一百門重炮,就是為了抗衡桂王軍的優勢武器。
會議室鬧起來,將領們都在互相議論。
斯科特站起身,來到地圖前。
“那就這樣,我軍從江口主攻,依托海軍和炮兵不斷推進。”
“普魯士軍團三萬人從新寧一帶登陸,沿公路向北進攻,從陸路吸引敵軍兵力,若敵軍不管你們,直接北上攻擊珠江,繞過海防陣地。”
“聯邦軍團從東麵新安登陸,沿省道北上,目的和西線一樣。”
“等你們抵達珠江城外圍,我國軍團留下一部分圍困海防,主力北上匯合,一起進攻珠江。”
斯科特覺得這是最優解,有兩國的軍隊在左右牽製,他能專心從中路突破。
摩西一聽不幹了,自己才有兩萬人,若是離開海岸線,被桂王軍分割包圍怎麽辦?
斯科特沒辦法,隻能將兩萬印度殖民軍派給摩西。
摩西有些嫌棄印度人,但勉強接受。
最後,等貝克爾和摩西沒意見,計劃就這樣定下來。
聯軍有火力優勢,兩百門重火炮足以打勝一場大戰。
十一月二十七日,磨磨蹭蹭的聯軍終於分批登陸。
南夏海的秋末天氣涼爽,對雙方軍隊的調動都有利。
登陸的消息很快由海岸觀察哨傳迴司令部。
李哲看著地圖上的四個點,聯軍齊頭並進,機會難找。
鷹國陸軍常年維持殖民地穩定,戰鬥經驗豐富,陸軍士氣高昂,武器不差,有海軍的支援,海防陣地的壓力肯定很大。
普國陸軍是歐陸最強存在,三十年前打敗高盧國,一統日耳曼土地,成為世界強國,戰鬥力不可小覷。
聯邦陸軍可就有點意思,這個世界沒有米國,卻有一個坐擁米國和墨西哥的聯邦帝國,現任皇帝是華盛頓八世,帝國是財團議會製,議會決定帝國的一切決策,可以說聯邦帝國的皇帝是這個世界君主製國家中實權最受限的。
聯邦帝國仗打得少,不參與歐陸強國的鬥爭,兢兢業業發展經濟,經常在夏國渾水摸魚,殖民地和賠款就是這麽來的。
所以說,突破口還在聯邦軍這邊。
東線有兩萬聯邦軍和印度殖民軍,戰鬥力相對來說比較低。
“李大人,東線隻有第一軍,該如何做文章?”
四萬人有點多,李哲戰略上藐視,但戰術上要重視,聯邦軍仗打得少,不代表弱。
“殿下,這次有點難啊,臣看要不要把第三軍調迴來?”
人數太多,有點吃力。
虎門和南沙必須拖住敵人,隻要海防不掉,敵軍軍艦就不會輕鬆進江口,威脅降低很多。
第二軍必然要隨時支援這兩處要塞。
想要打殲滅戰,要靠第一軍和第五軍自己創造機會。
“既然暫時沒有辦法,那就讓第一軍去找機會。”
“第五軍那邊以阻擊戰為主,拖到東線敵軍被殲滅。”
李哲馬上調整命令。
下午,率先接敵的是駐防南沙一帶炮台的第二師。
對岸的虎門各處炮台由第五師駐守。
李哲給兩個師各調撥一百挺機槍,讓密集的水泥碉堡成為聯軍的噩夢,提前開啟絞肉機模式。
若不是機槍數量有限,李哲恨不能每一米放一挺機槍。
大角炮台一線是二師二團防守,桂王軍老牌戰鬥團。
團長王琦身上背一把大刀,做好隨時白刃戰的準備。
轟轟轟。
聯軍海軍炮轟南沙炮台群。
這些大炮都是十年新政時期購買的大口徑火炮,射程都在十幾公裏,鷹國陸軍除非繞道順德走,否則南沙就像釘子一樣,食之無法,棄之不能。
鷹國陸軍大部隊在香山一帶登陸,準備海陸同時進攻。
炮擊的同時,斯科特抓住桂王軍防守漏洞,派遣部隊沿順德北上,繞到南沙炮台陣地北麵,形成四麵包圍之勢。
二師師長陳高飛看到鷹國出現在北麵,並沒有任何驚慌。
南沙囤積的物資足夠二師堅持一個月。
陳高飛命令炮台群開炮還擊,一百多門重炮不是擺設。
經過水泥加固的炮台,敵軍軍艦想要炸毀有些困難。
炮台開炮,擊中幾艘軍艦,命中率不高。
但震懾效果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