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咱們這次的生意,嶽父賺大了
三國:天子劉協,添加好友就變強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一世曹操火燒烏巢,追得袁紹狼狽而逃,差點沒死在官渡戰場。
這一世由於李儒焚毀袁紹大寨,阻截了曹操的追兵,袁紹得以從容退迴鄴城。
而且由於黑山軍的存在,袁軍的糧草、軍械、金銀財帛、甚至是俘虜曹操都沒得到。
可以說這一戰除了損兵折將,將袁紹趕迴河北之外,曹操就再無所得了。
經濟上的窘迫引得曹軍將士們的不滿,朝中大臣也人心浮動。
沒有衣帶詔事件,朝中忠於漢室的大臣很多,曹操的壓力也很大。
為了安撫人心,也為了壓製保皇派的大臣,曹操隻能提前稱公。
稱公能讓朝中漢臣成為國公屬官,更利於曹操掌控朝堂。
有了國公之位,曹操還可以用封國的名義征伐四方,討伐不臣。
當然了,進位稱公的風險也很大,會受到天下忠漢之人的反對,甚至會受到其他諸侯的討伐。
可曹操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顧不得許多了。
隻要扛住第一波進攻,他的國公之位就算立住了。
以後曹操就可以行國公之權征伐天下,四方人才必然慕名來投,此大勢又有何人能擋?
果然,就如劉協所想一般,曹操開口對他說道:
“臣為大漢征戰多年,臣以為這功勞配得上國公之位。
陛下覺得呢?”
“那是自然,嶽父勞苦功高,朕早就想封嶽父為公了。
朕想想,該給嶽父一個怎樣的封號才好呢?
不如朕封嶽父為‘魏公’如何?”
劉協麾下的精英們,此時已經緊鑼密鼓的行動了起來。
劉協現在缺的就是時間。
曹操想稱公,在不暴露實力的情況下劉協根本無法阻止。
還不如借機跟曹操談談條件,順便借此機會爭取更多忠於大漢的朝臣。
比如說荀彧,劉協就十分喜歡。
曹操沒想到劉協如此好說話,反倒有點不好意思了。
可能陛下當真沒有謀反之意,自己如此防著他,是自己多慮了。
“陛下,臣想稱公,其實也是有不得不為的理由...”
劉協對曹操擺手道:
“嶽父不必多說,朕都知道。
嶽父做這一切,還不是為了咱們曹家的霸業?”
“陛下你...”
曹操聞言很是驚詫。
曹家霸業,這是從大漢天子口中說得話嗎?
“唉,實話跟嶽父說吧,這天下的形勢,其實朕都懂。”
劉協又斟上一杯酒,對曹操說道:
“自黃巾之亂起,這天下的野心家便紛紛登場,真正忠誠於大漢的又有幾人呢?
朕跟過董卓,也跟過李傕、郭汜,當世過得是什麽日子,那就不用多說了。
直到朕來到許都,才過上安生日子。
嶽父將三個女兒嫁給朕,在朕心裏,嶽父就是朕的親人。”
“嶽父帶著麾下文武打天下,這中原的州郡,都是嶽父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
咱們曹家這基業,朕一定要幫嶽父守好。
莫說嶽父要稱公,就算是稱王、稱帝,朕都雙手讚成!”
聽到‘稱帝’二字,曹操勃然色變,對劉協道:
“陛下,僭越之事,臣萬萬不敢!”
“朕知道嶽父沒有此心,朕隻是打個比方。”
劉協對曹操道:
“稱公之事,朕準了。
但是朕也有兩個條件,希望嶽父能應允。”
“陛下請講。
隻要是臣能做到的事情,臣一律遵從陛下旨意行事。”
自劉協來到許都後,對曹操配合度一直很高,曹操也不願打破兩人之間的默契。
“第一,朕希望內宮之事能由朕作主。
朕要納何人為嬪妃,命何人為侍衛,都由朕說了算。”
曹操想了想,點頭道:
“陛下本就是天下之主,自然有權調遣皇城禁衛。”
就如郭嘉所說,皇城內滿打滿算就五千人。
如果劉協想要靠這些人謀反,自己一聲令下就可將其擊為齏粉。
更何況曹彰、夏侯恩、夏侯傑等人乃是禦林軍校尉,不論劉協如何折騰,都翻不出自己的手心,索性賣他一個麵子也好。
曹操並不覺得劉協有了這個權力,就有了謀反的能力。
劉協的心思很可能都不在侍衛上麵,而在納嬪妃上。
畢竟朝堂大權不由劉協作主,他也隻能多納些妃子來安慰自己了。
陛下這一點,倒是與本相有些相似。
“朕還有一個要求。”
劉協繼續道:
“希望嶽父能調張文遠將軍入宮,擔任禦林軍校尉一職。”
聽到劉協這個要求,曹操頓時皺起了眉頭。
張遼是呂布降將,也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才。
這樣的人才,在曹操麾下也不多,劉協要張遼做什麽?
難道他想憑借張遼訓練禦林軍士卒,與自己分庭抗禮?
這種想法在曹操看來有些可笑,就算張遼完全聽命於劉協,也無法撼動許都。
許都十萬大軍,掌握在曹操宗室嫡係的手中。
不管到什麽時候,許都都是他曹孟德的許都。
劉協要張遼,自己暫且答應他便是。
待剿滅袁紹,再將皇城內外全部換成自己的人,朝中的保皇派也可以收拾掉了。
曹操生性多疑,雖然劉協看起來沒什麽威脅,他還是打算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就徹底剝奪劉協的權力。
皇帝沒有謀反的意圖還不夠,還得保證他沒有謀反的能力。
“陛下的這個要求,臣也答應了。”
“成交!”
劉協與曹操碰了碰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嶽父,咱們這次的生意,你賺大了。”
曹操一頭黑線,他簡直不知該如何評價自己的便宜女婿。
自己可是在跟他討論天下大勢,他跟自己談上生意了?
不過好在談妥了稱公之事,曹操的心願已經達成。
他舉杯對劉協道:
“陛下放心,臣即便進位為公,今生今世也永為漢臣。”
劉協灑脫笑道:
“嶽父說這些就見外了。
大漢江山是什麽情況,嶽父比誰都清楚。
朕乃孤家寡人,沒有誰能真正跟朕交心。
嶽父今日要是能跟朕好好聊聊,說說心裏話,也不枉我們翁婿一場。”
“陛下想聊什麽?”
劉協笑道:
“就聊聊嶽父吧。
月旦評有雲,嶽父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世由於李儒焚毀袁紹大寨,阻截了曹操的追兵,袁紹得以從容退迴鄴城。
而且由於黑山軍的存在,袁軍的糧草、軍械、金銀財帛、甚至是俘虜曹操都沒得到。
可以說這一戰除了損兵折將,將袁紹趕迴河北之外,曹操就再無所得了。
經濟上的窘迫引得曹軍將士們的不滿,朝中大臣也人心浮動。
沒有衣帶詔事件,朝中忠於漢室的大臣很多,曹操的壓力也很大。
為了安撫人心,也為了壓製保皇派的大臣,曹操隻能提前稱公。
稱公能讓朝中漢臣成為國公屬官,更利於曹操掌控朝堂。
有了國公之位,曹操還可以用封國的名義征伐四方,討伐不臣。
當然了,進位稱公的風險也很大,會受到天下忠漢之人的反對,甚至會受到其他諸侯的討伐。
可曹操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也顧不得許多了。
隻要扛住第一波進攻,他的國公之位就算立住了。
以後曹操就可以行國公之權征伐天下,四方人才必然慕名來投,此大勢又有何人能擋?
果然,就如劉協所想一般,曹操開口對他說道:
“臣為大漢征戰多年,臣以為這功勞配得上國公之位。
陛下覺得呢?”
“那是自然,嶽父勞苦功高,朕早就想封嶽父為公了。
朕想想,該給嶽父一個怎樣的封號才好呢?
不如朕封嶽父為‘魏公’如何?”
劉協麾下的精英們,此時已經緊鑼密鼓的行動了起來。
劉協現在缺的就是時間。
曹操想稱公,在不暴露實力的情況下劉協根本無法阻止。
還不如借機跟曹操談談條件,順便借此機會爭取更多忠於大漢的朝臣。
比如說荀彧,劉協就十分喜歡。
曹操沒想到劉協如此好說話,反倒有點不好意思了。
可能陛下當真沒有謀反之意,自己如此防著他,是自己多慮了。
“陛下,臣想稱公,其實也是有不得不為的理由...”
劉協對曹操擺手道:
“嶽父不必多說,朕都知道。
嶽父做這一切,還不是為了咱們曹家的霸業?”
“陛下你...”
曹操聞言很是驚詫。
曹家霸業,這是從大漢天子口中說得話嗎?
“唉,實話跟嶽父說吧,這天下的形勢,其實朕都懂。”
劉協又斟上一杯酒,對曹操說道:
“自黃巾之亂起,這天下的野心家便紛紛登場,真正忠誠於大漢的又有幾人呢?
朕跟過董卓,也跟過李傕、郭汜,當世過得是什麽日子,那就不用多說了。
直到朕來到許都,才過上安生日子。
嶽父將三個女兒嫁給朕,在朕心裏,嶽父就是朕的親人。”
“嶽父帶著麾下文武打天下,這中原的州郡,都是嶽父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
咱們曹家這基業,朕一定要幫嶽父守好。
莫說嶽父要稱公,就算是稱王、稱帝,朕都雙手讚成!”
聽到‘稱帝’二字,曹操勃然色變,對劉協道:
“陛下,僭越之事,臣萬萬不敢!”
“朕知道嶽父沒有此心,朕隻是打個比方。”
劉協對曹操道:
“稱公之事,朕準了。
但是朕也有兩個條件,希望嶽父能應允。”
“陛下請講。
隻要是臣能做到的事情,臣一律遵從陛下旨意行事。”
自劉協來到許都後,對曹操配合度一直很高,曹操也不願打破兩人之間的默契。
“第一,朕希望內宮之事能由朕作主。
朕要納何人為嬪妃,命何人為侍衛,都由朕說了算。”
曹操想了想,點頭道:
“陛下本就是天下之主,自然有權調遣皇城禁衛。”
就如郭嘉所說,皇城內滿打滿算就五千人。
如果劉協想要靠這些人謀反,自己一聲令下就可將其擊為齏粉。
更何況曹彰、夏侯恩、夏侯傑等人乃是禦林軍校尉,不論劉協如何折騰,都翻不出自己的手心,索性賣他一個麵子也好。
曹操並不覺得劉協有了這個權力,就有了謀反的能力。
劉協的心思很可能都不在侍衛上麵,而在納嬪妃上。
畢竟朝堂大權不由劉協作主,他也隻能多納些妃子來安慰自己了。
陛下這一點,倒是與本相有些相似。
“朕還有一個要求。”
劉協繼續道:
“希望嶽父能調張文遠將軍入宮,擔任禦林軍校尉一職。”
聽到劉協這個要求,曹操頓時皺起了眉頭。
張遼是呂布降將,也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才。
這樣的人才,在曹操麾下也不多,劉協要張遼做什麽?
難道他想憑借張遼訓練禦林軍士卒,與自己分庭抗禮?
這種想法在曹操看來有些可笑,就算張遼完全聽命於劉協,也無法撼動許都。
許都十萬大軍,掌握在曹操宗室嫡係的手中。
不管到什麽時候,許都都是他曹孟德的許都。
劉協要張遼,自己暫且答應他便是。
待剿滅袁紹,再將皇城內外全部換成自己的人,朝中的保皇派也可以收拾掉了。
曹操生性多疑,雖然劉協看起來沒什麽威脅,他還是打算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就徹底剝奪劉協的權力。
皇帝沒有謀反的意圖還不夠,還得保證他沒有謀反的能力。
“陛下的這個要求,臣也答應了。”
“成交!”
劉協與曹操碰了碰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嶽父,咱們這次的生意,你賺大了。”
曹操一頭黑線,他簡直不知該如何評價自己的便宜女婿。
自己可是在跟他討論天下大勢,他跟自己談上生意了?
不過好在談妥了稱公之事,曹操的心願已經達成。
他舉杯對劉協道:
“陛下放心,臣即便進位為公,今生今世也永為漢臣。”
劉協灑脫笑道:
“嶽父說這些就見外了。
大漢江山是什麽情況,嶽父比誰都清楚。
朕乃孤家寡人,沒有誰能真正跟朕交心。
嶽父今日要是能跟朕好好聊聊,說說心裏話,也不枉我們翁婿一場。”
“陛下想聊什麽?”
劉協笑道:
“就聊聊嶽父吧。
月旦評有雲,嶽父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