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朱鎮江的計策
無敵太子我都能開掛了還隱忍個屁 作者:狗哥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一出,寧皇臉上閃過一絲急切之色,連忙開口問道:
“如何聲東擊西?快快說來!”
朱鎮江見狀,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拱手說道:
“陛下,依微臣之見,我軍可挑選身強力壯的百姓,讓他們穿上軍服,手持兵器,裝作大軍從大雍防線的另一側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同時,製造出巨大的聲勢,營造出一種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的氣勢,以此吸引大雍軍隊的注意力。”
說到這裏,朱鎮江稍微停頓了一下,觀察著寧皇等人的反應,然後接著說道:
“而與此同時,我們真正的大軍則悄悄到另一個地點,避開大雍的耳目,以雷霆之勢直搗大雍的要害之處!如此一來,大雍必然會被我們這一招聲東擊西所迷惑,首尾不能相顧。”
聽完朱鎮江的計策,寧皇微微頷首,但並未立刻表態,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旁的華純越也是緊皺著眉頭,似乎在仔細斟酌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此時,站在一旁的馬義心中暗自為朱鎮江叫好。他覺得這個計策甚妙,如果實施得當,必定能夠打大雍一個措手不及。不過,他也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所以並沒有貿然開口附和。
整個大殿內一時之間變得鴉雀無聲,眾人都在等待著寧皇最終的決定.......
足足過去了十幾個漫長的唿吸之後,寧皇才終於緩緩地張開了嘴巴,仿佛每一個字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從喉嚨裏擠出來一般。
“此計……倒是可行。然而,不得不說,這可真是一項稍有不慎便會背負千古罵名、成為曆史罪人之舉啊!那麽現在,關鍵問題來了——究竟應該派誰去下達如此這般的命令呢?”寧皇的聲音低沉而凝重,透露出內心深處的糾結與顧慮。
其實,對於這個計策,寧皇早就已經和馬義探討過多次。此時此刻,他也不再故作矜持,直接將心中所想全盤托出。
在他看來,最為穩妥的做法便是給予那些世家大族一定的好處,然後唆使他們派出人手來執行這項任務。要知道,那些傳承久遠的古老家族,哪個不是手下掌控著兩三萬名普通百姓?
隻要拋出足夠誘人的利益,他們自然會絞盡腦汁地想方設法將合適的人選送過來。
如此一來,即便日後真的出現了什麽意想不到的狀況或者差錯,那些無辜的百姓們也絕對不會將矛頭指向身為一國之君的他。
相反,他們隻會對自家的主子心懷怨念和憤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待到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寧皇完全可以選擇親自出馬,責令這些家族為此付出相應的沉重代價。
到那個時候,非但廣大民眾不會埋怨他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反而還會對他感恩戴德,稱讚他乃是一位真正愛民如子的仁善之君!
但他卻故作高深地閉口不言,非得要讓他們自行領悟其中深意才行。畢竟,如果由他主動揭曉答案,那他一直以來苦心經營的仁慈至聖、高瞻遠矚的仁君形象豈不是瞬間崩塌了嗎?這可是萬萬不行的啊!
當寧皇此言一出,在場的三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朱鎮江、華純越和馬義,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但誰也沒有率先開口說話。
朱鎮江暗自思忖著:這件事情無論如何都絕對不能由他們這些身為皇帝親近之臣的人提出來。
因為一旦他們這麽做了,那就等同於陛下親自提出一般無二。如此一來,日後若是出現任何差池或問題,所有的責任都會歸咎於陛下身上,進而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與困擾。
想到這裏,朱鎮江腦海中的思路愈發清晰起來。沒過多久,隻見他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捕捉到了關鍵之處似的,趕忙向寧皇拱手施禮,並大聲說道:
“啟稟陛下,微臣已然想出應對之策了!”
“哦?”寧皇聽聞後,臉上頓時流露出幾分好奇之色,追問道:“朱愛卿究竟有何良策?速速說來讓朕聽聽!”
朱鎮江恭敬地點頭應道:“迴陛下,依微臣之見,此事斷不可由陛下您親自出麵提議,亦或是由我們這些常在陛下身側侍奉的近臣們開口提及。否則的話,恐怕會對整個朝廷的公信力產生極大的負麵影響!”
“然而,吾等應當率先大力宣揚愛國主義情懷,令黎民百姓深切地意識到,能夠為國家奉獻力量、盡忠職守乃是一項無上光榮之事,足以光耀門楣、名垂青史。不僅如此,朝廷亦需慷慨解囊,給予相應之獎賞激勵眾人”。
“昔日,從軍之人僅能領取微薄的俸祿,別無他物。然從今往後,局勢必將煥然一新。但凡投身軍旅者,其子孫後裔皆可盡享朝廷所賜予之恩澤福祉。”
“再者,此事陛下不妨尋覓那些名門望族、中等世家,懇請他們踴躍施予援手。與此同時,陛下亦可向他們許下一則鄭重承諾:待戰勝大雍之後,將依據功勞大小合理分配利益所得。當然,此諾最終能否兌現,全然取決於陛下之意旨。”
“待到彼時,即便有人不幸遭遇不測,陛下隻需賜予他們一個為國捐軀英雄之名號,並以隆重之國禮予以安葬。如此一來,其親屬家眷便能夠在律法製度方麵享受到有別於常人之特殊優待。”
“這般處置之下,即便真的發生意外狀況,這些人的親人家屬非但不會心生怨懟憤恨之情,反而會以他們為榮,倍感自豪!”
這話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眾人耳邊炸響,寧皇等人臉上瞬間露出驚愕之色,他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那個口出驚人之語的人——朱鎮江。
而寧皇心中更是掀起了驚濤駭浪,對朱鎮江的智謀和洞察力暗自欽佩不已。
這個朱鎮江,真是個厲害角色!每一次開口說話,總能像一支精準的箭一樣直抵人心,恰到好處地擊中要害,讓人無法反駁。
而且,往往還能說出一些連寧皇自己都未曾深思過的觀點和策略,仿佛能夠洞悉他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一般。
想到這裏,寧皇不禁感到一陣慶幸。還好此次自己力排眾議,沒有過多地懲戒朱鎮江。
否則,此時此刻又有誰能夠站出來提出如此精妙的計策呢?恐怕整個朝堂之上也難尋這樣一個人才吧。
寧皇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波瀾,然後將目光艱難地轉向其餘二人。那兩人此刻也是一臉震驚,顯然被朱鎮江剛才的話所震撼到了。寧皇微微皺起眉頭,緩緩開口問道:“
二位愛卿,對於朱愛卿方才所言之計,你們覺得如何啊?”
.........
“如何聲東擊西?快快說來!”
朱鎮江見狀,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拱手說道:
“陛下,依微臣之見,我軍可挑選身強力壯的百姓,讓他們穿上軍服,手持兵器,裝作大軍從大雍防線的另一側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同時,製造出巨大的聲勢,營造出一種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的氣勢,以此吸引大雍軍隊的注意力。”
說到這裏,朱鎮江稍微停頓了一下,觀察著寧皇等人的反應,然後接著說道:
“而與此同時,我們真正的大軍則悄悄到另一個地點,避開大雍的耳目,以雷霆之勢直搗大雍的要害之處!如此一來,大雍必然會被我們這一招聲東擊西所迷惑,首尾不能相顧。”
聽完朱鎮江的計策,寧皇微微頷首,但並未立刻表態,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旁的華純越也是緊皺著眉頭,似乎在仔細斟酌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此時,站在一旁的馬義心中暗自為朱鎮江叫好。他覺得這個計策甚妙,如果實施得當,必定能夠打大雍一個措手不及。不過,他也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所以並沒有貿然開口附和。
整個大殿內一時之間變得鴉雀無聲,眾人都在等待著寧皇最終的決定.......
足足過去了十幾個漫長的唿吸之後,寧皇才終於緩緩地張開了嘴巴,仿佛每一個字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從喉嚨裏擠出來一般。
“此計……倒是可行。然而,不得不說,這可真是一項稍有不慎便會背負千古罵名、成為曆史罪人之舉啊!那麽現在,關鍵問題來了——究竟應該派誰去下達如此這般的命令呢?”寧皇的聲音低沉而凝重,透露出內心深處的糾結與顧慮。
其實,對於這個計策,寧皇早就已經和馬義探討過多次。此時此刻,他也不再故作矜持,直接將心中所想全盤托出。
在他看來,最為穩妥的做法便是給予那些世家大族一定的好處,然後唆使他們派出人手來執行這項任務。要知道,那些傳承久遠的古老家族,哪個不是手下掌控著兩三萬名普通百姓?
隻要拋出足夠誘人的利益,他們自然會絞盡腦汁地想方設法將合適的人選送過來。
如此一來,即便日後真的出現了什麽意想不到的狀況或者差錯,那些無辜的百姓們也絕對不會將矛頭指向身為一國之君的他。
相反,他們隻會對自家的主子心懷怨念和憤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待到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寧皇完全可以選擇親自出馬,責令這些家族為此付出相應的沉重代價。
到那個時候,非但廣大民眾不會埋怨他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反而還會對他感恩戴德,稱讚他乃是一位真正愛民如子的仁善之君!
但他卻故作高深地閉口不言,非得要讓他們自行領悟其中深意才行。畢竟,如果由他主動揭曉答案,那他一直以來苦心經營的仁慈至聖、高瞻遠矚的仁君形象豈不是瞬間崩塌了嗎?這可是萬萬不行的啊!
當寧皇此言一出,在場的三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朱鎮江、華純越和馬義,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但誰也沒有率先開口說話。
朱鎮江暗自思忖著:這件事情無論如何都絕對不能由他們這些身為皇帝親近之臣的人提出來。
因為一旦他們這麽做了,那就等同於陛下親自提出一般無二。如此一來,日後若是出現任何差池或問題,所有的責任都會歸咎於陛下身上,進而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與困擾。
想到這裏,朱鎮江腦海中的思路愈發清晰起來。沒過多久,隻見他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捕捉到了關鍵之處似的,趕忙向寧皇拱手施禮,並大聲說道:
“啟稟陛下,微臣已然想出應對之策了!”
“哦?”寧皇聽聞後,臉上頓時流露出幾分好奇之色,追問道:“朱愛卿究竟有何良策?速速說來讓朕聽聽!”
朱鎮江恭敬地點頭應道:“迴陛下,依微臣之見,此事斷不可由陛下您親自出麵提議,亦或是由我們這些常在陛下身側侍奉的近臣們開口提及。否則的話,恐怕會對整個朝廷的公信力產生極大的負麵影響!”
“然而,吾等應當率先大力宣揚愛國主義情懷,令黎民百姓深切地意識到,能夠為國家奉獻力量、盡忠職守乃是一項無上光榮之事,足以光耀門楣、名垂青史。不僅如此,朝廷亦需慷慨解囊,給予相應之獎賞激勵眾人”。
“昔日,從軍之人僅能領取微薄的俸祿,別無他物。然從今往後,局勢必將煥然一新。但凡投身軍旅者,其子孫後裔皆可盡享朝廷所賜予之恩澤福祉。”
“再者,此事陛下不妨尋覓那些名門望族、中等世家,懇請他們踴躍施予援手。與此同時,陛下亦可向他們許下一則鄭重承諾:待戰勝大雍之後,將依據功勞大小合理分配利益所得。當然,此諾最終能否兌現,全然取決於陛下之意旨。”
“待到彼時,即便有人不幸遭遇不測,陛下隻需賜予他們一個為國捐軀英雄之名號,並以隆重之國禮予以安葬。如此一來,其親屬家眷便能夠在律法製度方麵享受到有別於常人之特殊優待。”
“這般處置之下,即便真的發生意外狀況,這些人的親人家屬非但不會心生怨懟憤恨之情,反而會以他們為榮,倍感自豪!”
這話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眾人耳邊炸響,寧皇等人臉上瞬間露出驚愕之色,他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那個口出驚人之語的人——朱鎮江。
而寧皇心中更是掀起了驚濤駭浪,對朱鎮江的智謀和洞察力暗自欽佩不已。
這個朱鎮江,真是個厲害角色!每一次開口說話,總能像一支精準的箭一樣直抵人心,恰到好處地擊中要害,讓人無法反駁。
而且,往往還能說出一些連寧皇自己都未曾深思過的觀點和策略,仿佛能夠洞悉他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一般。
想到這裏,寧皇不禁感到一陣慶幸。還好此次自己力排眾議,沒有過多地懲戒朱鎮江。
否則,此時此刻又有誰能夠站出來提出如此精妙的計策呢?恐怕整個朝堂之上也難尋這樣一個人才吧。
寧皇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波瀾,然後將目光艱難地轉向其餘二人。那兩人此刻也是一臉震驚,顯然被朱鎮江剛才的話所震撼到了。寧皇微微皺起眉頭,緩緩開口問道:“
二位愛卿,對於朱愛卿方才所言之計,你們覺得如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