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對公孫瓚深施一禮,開口道:“雲有一事相問,還望薊侯勿怪。”公孫瓚點點頭道:“趙將軍既是玄德心腹,瓚自是知無不言,趙將軍但講無妨。”
趙雲道:“謝薊侯!天下人皆知當初劉虞欲要鏟除薊侯,然薊侯驍勇善戰世所罕見!竟以數百騎成功突圍劉虞上萬大軍的圍困!趙雲聽聞薊侯與劉虞矛盾由來已久,卻不知其中緣由,不知薊侯可否方便對趙雲言明此事?”
公孫瓚聞言沉默不語,少頃對眾人道:“爾等退下!”眾人紛紛告退。
眾人走後,公孫瓚長歎一聲道:“趙將軍有所不知,世人皆言瓚背叛劉虞,設計陷害於他,故而致使劉虞對瓚痛下殺手,可其中緣由莫說是他人,隻怕瓚亦不是十分清楚,此時說來話長……”
公孫瓚便將自己和劉虞的一切瓜葛講了出來。原來,公孫瓚自幼在遼西令支長大,因遼西令支地處大漢和胡人交界之處,故而時常有胡人騷擾當地百姓,當地百姓更是常年飽受胡人的欺壓和掠奪。燒殺搶掠在當地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公孫瓚更是親眼目睹了不少親朋好友慘死在胡人的刀下!
自此年幼的公孫瓚對胡人便是恨之入骨,長大之後更是誓言要將胡人趕盡殺絕!但有胡人越境進入大漢疆土便會招致公孫瓚的追殺!而劉虞一向主張對胡人采用安撫策略,將軍事重心放置在了內部平亂之上,劉虞認為當今天下朝廷衰微,天下百姓亦是生存於水深火熱之中!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必須首先掃平了內部戰亂,方可放手整治胡人。而這一政策與公孫瓚對胡人一貫強勢的作風相悖!公孫瓚知道,每個人的經曆都不相同,自己很難理解劉虞的想法。而劉虞同樣很難理解自己的想法。所以雖然自己不讚同劉虞的政策,亦是沒有與其撕破臉。
公孫瓚手中兵權有限,劉虞對其亦是未曾放在心上。二人各行其是。公孫瓚驍勇善戰,在對胡人的戰場上亦是屢立戰功!朝廷便將這些功勞記在了公孫瓚和劉虞二人的身上,對其二人連年加官進爵。至此劉虞對公孫瓚的所作所為亦是睜隻眼閉隻眼,全當視而不見!
終於公孫瓚在一次大戰中大敗胡人,連續深入敵後數百裏追殺胡人!劉虞擔心物極必反,如此將胡人趕盡殺絕之舉勢必會引起胡人的瘋狂報複!眼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亦有不少人對幽州虎視眈眈,劉虞擔心長此以往,必然招致群雄乘虛而入兵犯幽州。
屆時幽州不僅僅要麵對天下群雄,還要麵對胡人的侵擾,一旦將戰亂帶入幽州境內,勢必得加重稅賦徭役,以此來對抗群雄和胡人。那時幽州百姓將永無寧日。自己統治下的幽州亦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故而劉虞一再勸說公孫瓚罷兵,並且言明隻需壓製住胡人即可,萬萬不可將胡人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那時的公孫瓚豈會聽從劉虞之言?眼見屢次勸說無效的劉虞便心生一計,斷了公孫瓚的糧草。深入敵後的公孫瓚沒有糧草供給,頓時方寸大亂,軍心不穩終至大敗,萬幸的是公孫瓚驍勇善戰奮力突圍才得以返迴幽州。公孫瓚返迴幽州之後,劉虞更是派人將其中厲害說給公孫瓚知曉。
公孫瓚雖是對此事甚為不滿,為了大局著想亦未曾將此事鬧大,畢竟公孫瓚知道劉虞沒有自己少年的經曆,對胡人尚且抱有一絲幻想。事情的轉變當從董卓被誅之後說起。當時劉虞得知朝廷有意將都城遷迴洛陽,故而劉虞找袁術商議此事。袁術假意答應願助劉域一臂之力,請他到南陽一敘。
不料袁術卻將劉虞扣押下來,還對其言明此事是公孫瓚授意所為,言明公孫瓚早已有意將其除去取而代之。公孫瓚亦曾派人找袁術要人,卻被截殺在半路之上,至今不知是何人所為。之後便放迴了劉虞,劉虞自是惱羞成怒!率大軍圍剿公孫瓚,怎奈公孫瓚驍勇善戰硬是率領數百鐵騎成功突圍,之後又召集兵馬一舉滅了劉虞成為幽州真正的霸主!
袁紹亦是借著他二人廝殺的時機迅速發展壯大。之後公孫瓚便是麵對胡人和公孫瓚的連續攻殺!連年的征戰鬧得幽州民怨沸騰,公孫瓚亦是一步步敗下陣來……
趙雲聞言亦是細細思量了前因後果。看來袁術此招定然是袁紹授意的,為的就是讓公孫瓚與劉虞反目成仇!畢竟他二人相輔相成實難對付,而二人一旦反目成仇相互廝殺起來,無論結果怎樣,對公孫瓚而言都是有利無害的。如若劉虞勝了,自己想要奪取北方四州亦是易如反掌,畢竟劉虞是文官對帶兵打仗之事一竅不通。
如若公孫瓚勝了,則其必須麵對背麵的胡人和自己。連年的征戰加上劉虞的死都會在幽州造成極大的民怨,此時奪取北方四州可謂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
趙雲深知僅憑袁紹自是想不出如此的計策,看來袁紹手下定然另有高人。一旦此人得知了自己的存在,說不定會用什麽手段來對付自己,看來日後自己得小心在意了。
公孫瓚歎道:“本以為我能與劉虞和平共處下去,未曾想他會反手圍剿於我!我亦深知劉虞在幽州深得民心,誅殺他亦是無奈之舉。隻是沒想到還是被他言中了,自他死後北方四州就沒有過過一天太平日子!哎……”看到公孫瓚到現在都還不明白事情的緣由,趙雲隻得搖頭苦笑。
公孫瓚問道:“不知趙將軍搖頭所為何意啊?”趙雲道:“薊侯不必自責,此事並非薊侯之過。令北方四州陷入戰亂的另有其人!”袁紹問道:“趙將軍何出此言?”趙雲正色道:“薊侯試想,你和劉虞廝殺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公孫瓚若有所思道:“袁紹!他正是借著此次時機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趙將軍的意思是此事乃是袁紹從中挑唆?”趙雲笑道:“若非如此薊侯認為又是何人呢?”公孫瓚道:“話雖如此,然挑撥離間之事從頭至尾都是袁術,怎會是袁紹?”
趙雲道:“袁術本就是個貪圖小利之輩,袁紹許以好處便可令其為他做下此事,至於截殺薊侯派去接應劉虞之人想必就是袁紹所為了。因為袁術雖是貪圖小利,卻不至於幹一些惹火燒身又多此一舉的事情。他要的隻是袁紹的好處,殺了你的人對他沒有利益可圖。唯一不希望你們和解的就是袁紹。”
趙雲此言一出,袁紹幡然醒悟,憤恨不已。咬咬切齒道:“袁本初!我與你勢不兩立!”
趙雲勸道:“薊侯無需動怒,眼下當務之急是要及早做準備,以防袁紹大軍來犯!”公孫瓚點頭道:“趙將軍所言甚是,某這就前去調派兵馬!”想到劉備當初囑托自己來助戰公孫瓚之時的言語,趙雲還是忍不住再次勸誡道:“薊侯果真不願反守為攻,堅持要一味死守嗎?”
公孫瓚歎道:“非是瓚不想反攻,而是眼下北方四州,已被袁紹攻下冀、青、並三州,隻剩我幽州還能死守,如若此時瓚再貿然行事,勢必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若無萬分把握,瓚斷然不敢如此冒險行事。”
趙雲道:“眼下袁紹雖是占了不少城池,收了不少降兵。然其兵力亦不過五六十萬而已,除去守城的兵力,袁紹眼下可調派的人馬亦不過三十餘萬!薊侯雖然數次敗陣,然步步為營收縮勢力,兵力亦未曾有過大損,隻怕眼下少說亦有四五十萬之眾!用於守住幽州十萬精兵足矣!
除此之外仍有三四十萬精兵,倘若將這支精兵迂迴敵後,拿下唐山甚至拿下整個冀州亦非難事,如此一來不僅能對袁紹大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亦可斷了袁紹大軍的糧草,如此堅持一月,袁紹大軍不戰之敗!此等良機難道薊侯要眼睜睜的錯過嗎?”
公孫瓚聞言似乎有所心動,細思過後搖頭歎道:“趙將軍所言甚是有理,隻可惜戰場之上戰機瞬息萬變!一旦袁紹大軍放棄進攻對我等大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那時陷入不戰自敗的隻怕就是我等的數十萬大軍了!此計還是過於冒險!我意絕不兵行險招,想我數十萬大軍死守幽州還是最為穩妥之策!
我想兗州曹操亦不會對眼看袁紹獨吞北方四州而不顧,隻要我等死守數月,曹操定然發兵北上!屆時我等可同曹操南北夾擊袁紹大軍,屆時袁紹必然大敗,我等亦可趁機收複冀、青、並三州,如此易如反掌之事,又何須急於一時而兵行險招?”
趙雲聞言不再言語,趙雲知道,即便自己找出一千個理由來說服公孫瓚,亦是無用。因為公孫瓚會找出一萬個理由來推脫此事。一個人想要做一件事隻需要一個理由就夠了!可這個人要是不想做某件事,便會找出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既然公孫瓚決意死守,趙雲亦無須再多說什麽。趙雲深知曹操的陰險與狡詐,曹操眼看公孫瓚和袁紹廝殺自是要坐山觀虎鬥的。即便曹操要出兵征討袁紹,亦是會等到他二人拚個你死我活之時才會出手!屆時北方四州隻怕不是他公孫瓚的天下更不會是袁紹的天下,而是他曹操的掌中之物了!
這番道理,趙雲自是不會再去浪費口舌去跟公孫瓚講了,因為趙雲覺得這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想想現在的公孫瓚趙雲不由感到一陣悲涼之感襲上心頭。畢竟公孫瓚有著和呂布極為相似的童年經曆,更是懷著同樣的理想與抱負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隻是可惜他和呂布一樣缺少一顆冷靜的頭腦,這樣的人想要亂世爭雄注定了他的人生就是個悲劇!他隻會成為其他諸侯稱霸天下的墊腳石,而這一切冥冥之中似乎就是天意!
趙雲道:“謝薊侯!天下人皆知當初劉虞欲要鏟除薊侯,然薊侯驍勇善戰世所罕見!竟以數百騎成功突圍劉虞上萬大軍的圍困!趙雲聽聞薊侯與劉虞矛盾由來已久,卻不知其中緣由,不知薊侯可否方便對趙雲言明此事?”
公孫瓚聞言沉默不語,少頃對眾人道:“爾等退下!”眾人紛紛告退。
眾人走後,公孫瓚長歎一聲道:“趙將軍有所不知,世人皆言瓚背叛劉虞,設計陷害於他,故而致使劉虞對瓚痛下殺手,可其中緣由莫說是他人,隻怕瓚亦不是十分清楚,此時說來話長……”
公孫瓚便將自己和劉虞的一切瓜葛講了出來。原來,公孫瓚自幼在遼西令支長大,因遼西令支地處大漢和胡人交界之處,故而時常有胡人騷擾當地百姓,當地百姓更是常年飽受胡人的欺壓和掠奪。燒殺搶掠在當地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公孫瓚更是親眼目睹了不少親朋好友慘死在胡人的刀下!
自此年幼的公孫瓚對胡人便是恨之入骨,長大之後更是誓言要將胡人趕盡殺絕!但有胡人越境進入大漢疆土便會招致公孫瓚的追殺!而劉虞一向主張對胡人采用安撫策略,將軍事重心放置在了內部平亂之上,劉虞認為當今天下朝廷衰微,天下百姓亦是生存於水深火熱之中!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必須首先掃平了內部戰亂,方可放手整治胡人。而這一政策與公孫瓚對胡人一貫強勢的作風相悖!公孫瓚知道,每個人的經曆都不相同,自己很難理解劉虞的想法。而劉虞同樣很難理解自己的想法。所以雖然自己不讚同劉虞的政策,亦是沒有與其撕破臉。
公孫瓚手中兵權有限,劉虞對其亦是未曾放在心上。二人各行其是。公孫瓚驍勇善戰,在對胡人的戰場上亦是屢立戰功!朝廷便將這些功勞記在了公孫瓚和劉虞二人的身上,對其二人連年加官進爵。至此劉虞對公孫瓚的所作所為亦是睜隻眼閉隻眼,全當視而不見!
終於公孫瓚在一次大戰中大敗胡人,連續深入敵後數百裏追殺胡人!劉虞擔心物極必反,如此將胡人趕盡殺絕之舉勢必會引起胡人的瘋狂報複!眼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亦有不少人對幽州虎視眈眈,劉虞擔心長此以往,必然招致群雄乘虛而入兵犯幽州。
屆時幽州不僅僅要麵對天下群雄,還要麵對胡人的侵擾,一旦將戰亂帶入幽州境內,勢必得加重稅賦徭役,以此來對抗群雄和胡人。那時幽州百姓將永無寧日。自己統治下的幽州亦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故而劉虞一再勸說公孫瓚罷兵,並且言明隻需壓製住胡人即可,萬萬不可將胡人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那時的公孫瓚豈會聽從劉虞之言?眼見屢次勸說無效的劉虞便心生一計,斷了公孫瓚的糧草。深入敵後的公孫瓚沒有糧草供給,頓時方寸大亂,軍心不穩終至大敗,萬幸的是公孫瓚驍勇善戰奮力突圍才得以返迴幽州。公孫瓚返迴幽州之後,劉虞更是派人將其中厲害說給公孫瓚知曉。
公孫瓚雖是對此事甚為不滿,為了大局著想亦未曾將此事鬧大,畢竟公孫瓚知道劉虞沒有自己少年的經曆,對胡人尚且抱有一絲幻想。事情的轉變當從董卓被誅之後說起。當時劉虞得知朝廷有意將都城遷迴洛陽,故而劉虞找袁術商議此事。袁術假意答應願助劉域一臂之力,請他到南陽一敘。
不料袁術卻將劉虞扣押下來,還對其言明此事是公孫瓚授意所為,言明公孫瓚早已有意將其除去取而代之。公孫瓚亦曾派人找袁術要人,卻被截殺在半路之上,至今不知是何人所為。之後便放迴了劉虞,劉虞自是惱羞成怒!率大軍圍剿公孫瓚,怎奈公孫瓚驍勇善戰硬是率領數百鐵騎成功突圍,之後又召集兵馬一舉滅了劉虞成為幽州真正的霸主!
袁紹亦是借著他二人廝殺的時機迅速發展壯大。之後公孫瓚便是麵對胡人和公孫瓚的連續攻殺!連年的征戰鬧得幽州民怨沸騰,公孫瓚亦是一步步敗下陣來……
趙雲聞言亦是細細思量了前因後果。看來袁術此招定然是袁紹授意的,為的就是讓公孫瓚與劉虞反目成仇!畢竟他二人相輔相成實難對付,而二人一旦反目成仇相互廝殺起來,無論結果怎樣,對公孫瓚而言都是有利無害的。如若劉虞勝了,自己想要奪取北方四州亦是易如反掌,畢竟劉虞是文官對帶兵打仗之事一竅不通。
如若公孫瓚勝了,則其必須麵對背麵的胡人和自己。連年的征戰加上劉虞的死都會在幽州造成極大的民怨,此時奪取北方四州可謂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
趙雲深知僅憑袁紹自是想不出如此的計策,看來袁紹手下定然另有高人。一旦此人得知了自己的存在,說不定會用什麽手段來對付自己,看來日後自己得小心在意了。
公孫瓚歎道:“本以為我能與劉虞和平共處下去,未曾想他會反手圍剿於我!我亦深知劉虞在幽州深得民心,誅殺他亦是無奈之舉。隻是沒想到還是被他言中了,自他死後北方四州就沒有過過一天太平日子!哎……”看到公孫瓚到現在都還不明白事情的緣由,趙雲隻得搖頭苦笑。
公孫瓚問道:“不知趙將軍搖頭所為何意啊?”趙雲道:“薊侯不必自責,此事並非薊侯之過。令北方四州陷入戰亂的另有其人!”袁紹問道:“趙將軍何出此言?”趙雲正色道:“薊侯試想,你和劉虞廝殺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公孫瓚若有所思道:“袁紹!他正是借著此次時機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趙將軍的意思是此事乃是袁紹從中挑唆?”趙雲笑道:“若非如此薊侯認為又是何人呢?”公孫瓚道:“話雖如此,然挑撥離間之事從頭至尾都是袁術,怎會是袁紹?”
趙雲道:“袁術本就是個貪圖小利之輩,袁紹許以好處便可令其為他做下此事,至於截殺薊侯派去接應劉虞之人想必就是袁紹所為了。因為袁術雖是貪圖小利,卻不至於幹一些惹火燒身又多此一舉的事情。他要的隻是袁紹的好處,殺了你的人對他沒有利益可圖。唯一不希望你們和解的就是袁紹。”
趙雲此言一出,袁紹幡然醒悟,憤恨不已。咬咬切齒道:“袁本初!我與你勢不兩立!”
趙雲勸道:“薊侯無需動怒,眼下當務之急是要及早做準備,以防袁紹大軍來犯!”公孫瓚點頭道:“趙將軍所言甚是,某這就前去調派兵馬!”想到劉備當初囑托自己來助戰公孫瓚之時的言語,趙雲還是忍不住再次勸誡道:“薊侯果真不願反守為攻,堅持要一味死守嗎?”
公孫瓚歎道:“非是瓚不想反攻,而是眼下北方四州,已被袁紹攻下冀、青、並三州,隻剩我幽州還能死守,如若此時瓚再貿然行事,勢必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若無萬分把握,瓚斷然不敢如此冒險行事。”
趙雲道:“眼下袁紹雖是占了不少城池,收了不少降兵。然其兵力亦不過五六十萬而已,除去守城的兵力,袁紹眼下可調派的人馬亦不過三十餘萬!薊侯雖然數次敗陣,然步步為營收縮勢力,兵力亦未曾有過大損,隻怕眼下少說亦有四五十萬之眾!用於守住幽州十萬精兵足矣!
除此之外仍有三四十萬精兵,倘若將這支精兵迂迴敵後,拿下唐山甚至拿下整個冀州亦非難事,如此一來不僅能對袁紹大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亦可斷了袁紹大軍的糧草,如此堅持一月,袁紹大軍不戰之敗!此等良機難道薊侯要眼睜睜的錯過嗎?”
公孫瓚聞言似乎有所心動,細思過後搖頭歎道:“趙將軍所言甚是有理,隻可惜戰場之上戰機瞬息萬變!一旦袁紹大軍放棄進攻對我等大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那時陷入不戰自敗的隻怕就是我等的數十萬大軍了!此計還是過於冒險!我意絕不兵行險招,想我數十萬大軍死守幽州還是最為穩妥之策!
我想兗州曹操亦不會對眼看袁紹獨吞北方四州而不顧,隻要我等死守數月,曹操定然發兵北上!屆時我等可同曹操南北夾擊袁紹大軍,屆時袁紹必然大敗,我等亦可趁機收複冀、青、並三州,如此易如反掌之事,又何須急於一時而兵行險招?”
趙雲聞言不再言語,趙雲知道,即便自己找出一千個理由來說服公孫瓚,亦是無用。因為公孫瓚會找出一萬個理由來推脫此事。一個人想要做一件事隻需要一個理由就夠了!可這個人要是不想做某件事,便會找出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既然公孫瓚決意死守,趙雲亦無須再多說什麽。趙雲深知曹操的陰險與狡詐,曹操眼看公孫瓚和袁紹廝殺自是要坐山觀虎鬥的。即便曹操要出兵征討袁紹,亦是會等到他二人拚個你死我活之時才會出手!屆時北方四州隻怕不是他公孫瓚的天下更不會是袁紹的天下,而是他曹操的掌中之物了!
這番道理,趙雲自是不會再去浪費口舌去跟公孫瓚講了,因為趙雲覺得這根本就是多此一舉。想想現在的公孫瓚趙雲不由感到一陣悲涼之感襲上心頭。畢竟公孫瓚有著和呂布極為相似的童年經曆,更是懷著同樣的理想與抱負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隻是可惜他和呂布一樣缺少一顆冷靜的頭腦,這樣的人想要亂世爭雄注定了他的人生就是個悲劇!他隻會成為其他諸侯稱霸天下的墊腳石,而這一切冥冥之中似乎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