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狗子,顏夏拉是能拉住,但主要還是要讓林嬌嬌安撫一下。
布丁在林嬌嬌安撫之下,在她反複強調是朋友之後倒是不叫了,但依然非常警惕地注視著龍思雨。
龍思雨嚐試著走近一步,布丁沒反應。她再走近一步,還是沒反應。但是在她距離顏夏她們大概五步的距離,布丁再次狂吠起來。
“汪汪汪汪汪……”
龍思雨無奈地後退一步,狗停了下來。
龍思雨無奈地對顏夏搖了搖頭,“顏老師,我沒法靠近,我們另外找個地方聊一下吧。”
顏夏點了點頭,讓林初弦下來陪林嬌嬌遛狗,就和龍思雨找了家甜品店坐下。
兩人都點了雙皮奶,隻是龍思雨要熱的,顏夏要的凍的。
顏夏有點詫異,看不出來龍思雨這麽能吃甜的。她覺得雙皮奶熱的實在太甜了,有些受不了,還是凍的甜度剛好,奶皮也更厚。
在等候的時候,龍思雨就問她,“顏老師,這隻小白狗你是從哪裏找來的?”
顏夏說,“嬌嬌的男朋友去旅遊的時候,在農村集市買下的,就幾百塊吧。”
龍思雨點了點頭,說,“怪不得。”
她思索了片刻,問道,“顏老師,你聽過以狗禦蠱嗎?”
顏夏搖了搖頭。龍思雨隻好解釋了起來。
狗在過去的華國曾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負擔了各種各樣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守禦,也就是現在說的看家。
但是這個看守門戶的職責,除了針對人,也針對非人。這裏的非人既包括普通動物,也包括鬼物以及蠱。
以狗禦蠱,是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認知。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裏的《秦本紀》。
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而對這一行為,司馬遷在《史記》的《封禪書》裏進一步加以描述: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禦蠱菑。
這裏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秦德公為了防禦蠱災,就把狗的肢體裂解,懸掛在城邑四門之上。
“等等,”顏夏打斷了龍思雨的敘述,“你說的這個是磔禳吧?跟布丁有什麽關係?”
顏夏倒不是完全沒聽過古代磔禳的事。上古和中古時代,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平民對抗鬼物的手段非常有限,所以會非常依賴各種天然的生物材料進行防禦。
最常見的是植物材料,如桃木、桑木和酸棗木,其中以桃木最為常見。但同樣地,也有對動物材料的應用,例如公雞,又例如狗。
對於動物材料的應用,一開始比較粗糙,就是磔禳。意思就是把動物分屍之後或懸掛或擺放在外,以抵禦災殃。
後來隨著對生物材料進一步應用,直接行磔禳逐漸變少,而使用不同部位的材料多了起來,例如取血液、取骨頭來使用。
漢代《風俗通史》就記錄了這個習俗,他們就是“殺白犬以血題門戶,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是的,他們用的狗血辟邪,隻是跟香江電影和現代網文裏不一樣,用的不是黑狗血,是白狗血。
至於為什麽後來變成黑狗血?
營銷號會告訴你,這是《子不語》裏教的。但其實《子不語》裏也沒有。《子不語》裏隻是說狗血辟邪。
黑狗血是香江電影的文化創作,不過已經被各路靈異文當作“神秘學”的金科玉律了,狗要黑得沒有一絲雜毛最好。假如你有疑慮,從作者到粉絲,到“很懂行”的讀者,就會痛心疾首地表示你竟然連老祖宗的文化都不認識。
但實際上這個“老祖宗”比你爺爺年紀還小,因為黑狗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香江電影創作出來的。
那麽狗血在現代還有應用嗎?
有。
數十年前景頗族的祭司“董薩”在驅逐惡鬼時,依然要用上狗血。
而在祭祀意義逐漸消解以後,這種磔禳意識就表現在南粵和嶺西等地有人吃狗肉。
吃狗肉實際上是磔禳的變異,是古秦風的遺存。就像乾隆年間的《鳳城縣誌》所記:夏至,磔狗食之,解瘧。
但是這種利用,都是以狗的死亡為前提。布丁可是隻活狗啊!
顏夏說,“磔禳要殺狗,你不能對布丁動手。”
再怎麽樣,布丁都救了林嬌嬌兩次,要多狼心狗肺才能對林嬌嬌的救命恩狗下手?
龍思雨說,“啊,我不是那個意思,隻是想說,狗本身可以對蠱和鬼物進行防禦。它們的血,它們的骨頭都可以。死去的狗可以抵禦鬼物,活著的狗也有一部分可以識別出一些特殊存在。蠱,或者鬼。”
她解釋道,“隻有一部分比較敏感的狗可以,白狗發生概率更高一點,所以白狗曾經被認為有神性,所以磔禳曾經要用白狗。但是死掉的狗其實沒那麽多區別,所以逐漸變成狗都可以。”
顏夏想起夢裏覡養著的白狗。
也許那隻白狗,就是因為有這種天然的靈性,才被覡訓練成助手。
但顏夏還有疑惑,她說,“按你這麽說,薩摩耶豈不是最能識別蠱和鬼物的品種?”
薩摩耶全都是白色的。
“那倒不會。這裏的白色是指我們這邊的土狗,外來的品種好像跟這個規律沒什麽關係。”龍思雨說,並補充了點,“不論鬼物,其實雪橇三傻能識別出蠱的概率反而是最低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沒那麽多蠱,所以都退化掉了。南方的土狗倒是識別蠱的概率更高。”
按照龍思雨的說法,因為這樣,她一般見到狗都繞著走。
“不管是不是中華田園犬,要是哪隻狗突然血脈覺醒了,咬了我怎麽辦?就算我絕對能讓狗主人賠一筆大的,但是能辨認出蠱的狗都不簡單,我可能會被傷害得很嚴重。我也不想沒事少塊肉。”
按照龍思雨的說法,能辨認鬼物的狗不一定能辨認出蠱。但能辨認出蠱一定能辨認出鬼物,簡直狗王。
龍思雨唉聲歎氣,“我們蠱女啊,真的很慘。被人歧視就算了,連狗也歧視我們。”
龍思雨吃完雙皮奶,又點了份椰子燉奶和炸牛奶,看得顏夏一陣沉默。
她這是要多喜歡甜得要命的奶製品?
見她還有話要說,顏夏加點了杯五分糖的苦瓜檸檬茶,這下龍思雨也沉默了。
“顏老師,你不覺得苦瓜檸檬茶苦嗎?”
“不會啊?”顏夏有些詫異地說,“怎麽會苦?挺清爽的,苦瓜也有迴甘的。”
苦瓜檸檬茶就算全糖也是苦的啊?
龍思雨搞不懂他們這些南粵人。苦瓜檸檬茶簡直南粵時尚單品。為什麽會有人甜的不喜歡吃,一天天地就愛吃苦?
龍思雨想不通,那還是談正事吧。
她整理了下思緒,嚴肅地問顏夏,“顏老師,你知道是誰要殺顧淮嗎?”
顏夏點了點頭,“是薛雲廷吧?”
這一句話直接把龍思雨醞釀好的話打散了。
她和顏夏大眼瞪小眼,有些不知道怎麽接下去了。
布丁在林嬌嬌安撫之下,在她反複強調是朋友之後倒是不叫了,但依然非常警惕地注視著龍思雨。
龍思雨嚐試著走近一步,布丁沒反應。她再走近一步,還是沒反應。但是在她距離顏夏她們大概五步的距離,布丁再次狂吠起來。
“汪汪汪汪汪……”
龍思雨無奈地後退一步,狗停了下來。
龍思雨無奈地對顏夏搖了搖頭,“顏老師,我沒法靠近,我們另外找個地方聊一下吧。”
顏夏點了點頭,讓林初弦下來陪林嬌嬌遛狗,就和龍思雨找了家甜品店坐下。
兩人都點了雙皮奶,隻是龍思雨要熱的,顏夏要的凍的。
顏夏有點詫異,看不出來龍思雨這麽能吃甜的。她覺得雙皮奶熱的實在太甜了,有些受不了,還是凍的甜度剛好,奶皮也更厚。
在等候的時候,龍思雨就問她,“顏老師,這隻小白狗你是從哪裏找來的?”
顏夏說,“嬌嬌的男朋友去旅遊的時候,在農村集市買下的,就幾百塊吧。”
龍思雨點了點頭,說,“怪不得。”
她思索了片刻,問道,“顏老師,你聽過以狗禦蠱嗎?”
顏夏搖了搖頭。龍思雨隻好解釋了起來。
狗在過去的華國曾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負擔了各種各樣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守禦,也就是現在說的看家。
但是這個看守門戶的職責,除了針對人,也針對非人。這裏的非人既包括普通動物,也包括鬼物以及蠱。
以狗禦蠱,是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認知。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裏的《秦本紀》。
秦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而對這一行為,司馬遷在《史記》的《封禪書》裏進一步加以描述: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禦蠱菑。
這裏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秦德公為了防禦蠱災,就把狗的肢體裂解,懸掛在城邑四門之上。
“等等,”顏夏打斷了龍思雨的敘述,“你說的這個是磔禳吧?跟布丁有什麽關係?”
顏夏倒不是完全沒聽過古代磔禳的事。上古和中古時代,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平民對抗鬼物的手段非常有限,所以會非常依賴各種天然的生物材料進行防禦。
最常見的是植物材料,如桃木、桑木和酸棗木,其中以桃木最為常見。但同樣地,也有對動物材料的應用,例如公雞,又例如狗。
對於動物材料的應用,一開始比較粗糙,就是磔禳。意思就是把動物分屍之後或懸掛或擺放在外,以抵禦災殃。
後來隨著對生物材料進一步應用,直接行磔禳逐漸變少,而使用不同部位的材料多了起來,例如取血液、取骨頭來使用。
漢代《風俗通史》就記錄了這個習俗,他們就是“殺白犬以血題門戶,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
是的,他們用的狗血辟邪,隻是跟香江電影和現代網文裏不一樣,用的不是黑狗血,是白狗血。
至於為什麽後來變成黑狗血?
營銷號會告訴你,這是《子不語》裏教的。但其實《子不語》裏也沒有。《子不語》裏隻是說狗血辟邪。
黑狗血是香江電影的文化創作,不過已經被各路靈異文當作“神秘學”的金科玉律了,狗要黑得沒有一絲雜毛最好。假如你有疑慮,從作者到粉絲,到“很懂行”的讀者,就會痛心疾首地表示你竟然連老祖宗的文化都不認識。
但實際上這個“老祖宗”比你爺爺年紀還小,因為黑狗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香江電影創作出來的。
那麽狗血在現代還有應用嗎?
有。
數十年前景頗族的祭司“董薩”在驅逐惡鬼時,依然要用上狗血。
而在祭祀意義逐漸消解以後,這種磔禳意識就表現在南粵和嶺西等地有人吃狗肉。
吃狗肉實際上是磔禳的變異,是古秦風的遺存。就像乾隆年間的《鳳城縣誌》所記:夏至,磔狗食之,解瘧。
但是這種利用,都是以狗的死亡為前提。布丁可是隻活狗啊!
顏夏說,“磔禳要殺狗,你不能對布丁動手。”
再怎麽樣,布丁都救了林嬌嬌兩次,要多狼心狗肺才能對林嬌嬌的救命恩狗下手?
龍思雨說,“啊,我不是那個意思,隻是想說,狗本身可以對蠱和鬼物進行防禦。它們的血,它們的骨頭都可以。死去的狗可以抵禦鬼物,活著的狗也有一部分可以識別出一些特殊存在。蠱,或者鬼。”
她解釋道,“隻有一部分比較敏感的狗可以,白狗發生概率更高一點,所以白狗曾經被認為有神性,所以磔禳曾經要用白狗。但是死掉的狗其實沒那麽多區別,所以逐漸變成狗都可以。”
顏夏想起夢裏覡養著的白狗。
也許那隻白狗,就是因為有這種天然的靈性,才被覡訓練成助手。
但顏夏還有疑惑,她說,“按你這麽說,薩摩耶豈不是最能識別蠱和鬼物的品種?”
薩摩耶全都是白色的。
“那倒不會。這裏的白色是指我們這邊的土狗,外來的品種好像跟這個規律沒什麽關係。”龍思雨說,並補充了點,“不論鬼物,其實雪橇三傻能識別出蠱的概率反而是最低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沒那麽多蠱,所以都退化掉了。南方的土狗倒是識別蠱的概率更高。”
按照龍思雨的說法,因為這樣,她一般見到狗都繞著走。
“不管是不是中華田園犬,要是哪隻狗突然血脈覺醒了,咬了我怎麽辦?就算我絕對能讓狗主人賠一筆大的,但是能辨認出蠱的狗都不簡單,我可能會被傷害得很嚴重。我也不想沒事少塊肉。”
按照龍思雨的說法,能辨認鬼物的狗不一定能辨認出蠱。但能辨認出蠱一定能辨認出鬼物,簡直狗王。
龍思雨唉聲歎氣,“我們蠱女啊,真的很慘。被人歧視就算了,連狗也歧視我們。”
龍思雨吃完雙皮奶,又點了份椰子燉奶和炸牛奶,看得顏夏一陣沉默。
她這是要多喜歡甜得要命的奶製品?
見她還有話要說,顏夏加點了杯五分糖的苦瓜檸檬茶,這下龍思雨也沉默了。
“顏老師,你不覺得苦瓜檸檬茶苦嗎?”
“不會啊?”顏夏有些詫異地說,“怎麽會苦?挺清爽的,苦瓜也有迴甘的。”
苦瓜檸檬茶就算全糖也是苦的啊?
龍思雨搞不懂他們這些南粵人。苦瓜檸檬茶簡直南粵時尚單品。為什麽會有人甜的不喜歡吃,一天天地就愛吃苦?
龍思雨想不通,那還是談正事吧。
她整理了下思緒,嚴肅地問顏夏,“顏老師,你知道是誰要殺顧淮嗎?”
顏夏點了點頭,“是薛雲廷吧?”
這一句話直接把龍思雨醞釀好的話打散了。
她和顏夏大眼瞪小眼,有些不知道怎麽接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