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說起起義軍的事情時,輕描淡寫,許多殘酷的事情也都被他們輕輕帶過了,他們更多的是願意去迴憶那些還不錯的事情。可是即使如此,宋景風卻還是聽出來了,當時淩將軍的孩子一定是給起義軍中的許多骨幹帶去了不小的衝擊,她們與淩將軍之間,也一定是起了不小的衝突。
而這種衝突對於風雨飄搖中的起義軍來說,恐怕就是很致命的了。
宋景風按照寒酥的年紀和矜國的曆史推算了一下,他發現在寒酥出生了一兩年後,就是現在史書上記載的,太祖起義反抗前朝暴政的開始時間了。
而太祖建立矜國的時候,寒酥也不過才十五歲而已。
成王敗寇,曆史的編寫權自然就會全部落在成功者的手裏,失敗者就沒有曆史。當太祖起事成功登上了皇位以後,他當然是想要讓以後的人看到史書之後認為他是一個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了,他又怎麽可能讓後世知道他當年的趁虛而入與背信棄義呢?
“當年要不是宋家大義,果斷地站在了起義軍的這一邊,淩將軍她們就不可能這麽順利地就攻入了京城。”寒酥道:“前朝皇室外強中幹,僅憑那些人是奈何不了你們這個將門世家的。而真正令宋家折損慘重的,其實是後來的事情。”
占據了皇城和皇宮之後,起義軍難免會有鬆懈,再加上起義軍自己內部的紛爭,就給了一些心懷叵測的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太祖--也就是段向乾--是被前朝的暴政壓迫得活不下去,這才半路加入了起義軍的。段向乾聰明又肯幹,很快就得到了重用,而他也一直都表現的是跟起義軍一條心的,並且還靈活地跟起義軍中的不少重要人物都搞好了關係。
在他突然起事之前,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他是會做出這種趁人之危之事的人。
而現在看來,段向乾當年的做小伏低任勞任怨的隱忍,很難說那是不是他為了利用起義軍幫他攻陷皇城而演的好幾年的戲了。
皇室就算外強中幹,那也到底是皇室,哪是幾個平頭百姓就可以對付的?淩將軍的起義軍中有不少有能為之士,有幫她打仗的,有幫她謀劃的,還有幫她鼓動造勢的……正因為淩將軍得道者多助,起義軍才能夠勢如破竹一往無前。可是無論是才子才女還是將門世家,他們都是被淩將軍那樂善好施的為人和不畏強權的理念吸引而來的,他們看中的,都是淩將軍這個人。
而段向乾,顯然並沒有這樣的人格魅力。因此他想要攻下皇城,隻能選擇隱忍在淩將軍之下,等到淩將軍打下了皇城之後,他再出來伺機竊取成功的果實。
而那一場內訌,也恰好給了段向乾這個機會。
段向乾在起義軍中耕耘已久,自然知道每一個人的痛點,知道有哪些人是可以被策反的。起義軍由一群女子為了自己能夠得到公平的對待而興起,發展到成功攻占皇城的時候,那個隊伍裏早已不止有一開始的那些命苦的女子了。
雖然淩將軍她們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屬於女子自己的政權,由女子掌權,徹底助她們擺脫壓迫和苦難。這個想法自然會得到女人的擁護了,但是很多男人雖然表麵上與起義軍在一起,但他們在內心裏卻並不一定真的喜歡淩將軍的這個想法。
而段向乾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他偷偷地在起義軍中煽風點火,明示暗示地告訴男人們,如果以後女子執政,那麽如今女人過的日子就會輪到男人的頭上去。
如果不想讓那一天真的來臨,唯一的辦法就是阻止這些妄想爭奪皇位的女人。
被切中了痛點的男人們幾乎沒有怎麽猶豫,段向乾的隊伍組織得飛快。而淩將軍那邊也已經為了生孩子的問題爭了有一年多之久了,當年的團結和警惕早已不複存在,想要把一團散沙再次整合起來,難了。
等到淩將軍終於組織起了能夠勉強一戰的力量的時候,她們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了。
在這個期間,宋家從始至終都是站在淩將軍這邊的,因為他們清楚淩將軍的為人,這個心地善良的女人想要的隻是一個生而為人應得的權利,哪怕最後她真的成為了女皇帝,宋家人也相信她不會對男子殘忍地出手。
這一路走來,淩將軍救濟和幫助了許多人,也收留了許多無家可歸的孩子,而這些受她恩惠的人之中,也不乏男人和男孩。
說到這裏,司空明檜抽了抽鼻子,“我就是被淩將軍撿迴去的,她撿到我的時候我都快要餓死了。”
寒酥奇怪地看了司空明檜一眼,“那會兒你才多大啊?居然還能有記憶?”
“可能是因為痛苦太深,感謝也太深了吧。”司空明檜道:“年紀太小的時候確實有很多的事情我都記不清了,但是這件事我卻是一直都清楚地記著的。”
雖然淩將軍有宋家的支持,可是段向乾的那一套女子當權男子為奴的理論說服了太多的男人。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敵我數量過於懸殊。最後無論是淩將軍還是宋家,終於都還是被淹沒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而活下來了的寒酥,則是隱去了姓氏,替淩將軍肩負起了照顧那些當年跟隨著她的人,無論是葉先生徐先生,還是那些被淩將軍收留的孩子們,還是靳昊蒼和司空明檜。寒酥握著瀕死的母親的手所做出的承諾,他直到現在都還一直在努力履行著。
即使他剛開始肩負起這副重擔的時候,才隻有十五歲。
“那你跟皇上又是怎麽迴事?按照這個故事來看的話,你們不應該是世仇嗎?”宋景風小聲問道。
“段照安和段向乾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比如說在知恩圖報這方麵,段照安可是要強得太多了。”寒酥直唿了皇上的名諱,可是周圍的人卻全都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段向乾當時投奔起義軍的時候,是帶著一家老小的。起義軍的女將們見段向乾對其妻裴氏沒有二心,而且夫妻二人也一直都算得上是相敬如賓,所以才認可了他的為人,同意收留段向乾和他的孩子們的。
進了起義軍之後,段向乾是想盡辦法地立功和積攢人脈,其妻裴氏就跟著一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人一起做一些後勤上的活,而段家的孩子們,則是跟著起義軍中的其他孩子們一起讀書玩耍生活。
然而,段家的孩子畢竟也有段向乾的血脈,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段照安一樣有分寸的。
在段向乾與淩將軍的戰爭後期,段向乾逐漸占了上風,局勢也慢慢明朗,隻是淩將軍他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肯跪著生,所以鬥爭還依然持續著。隻是明眼人都已經可以看得出來,段向乾應該就是未來的皇帝了。
於是段家的孩子就像剛才的裴澤珩和裴澤銳一樣,開始未雨綢繆地為了未來的太子之位而明爭暗鬥著。
當時段照安的大哥段臨安帶著他一起遊湖,在湖中央的時候一腳將比他小了八歲的段照安給踹進了水裏。看著在水中掙紮的弟弟,段臨安不僅沒有出手相救,反而是拿起了船槳,對著段照安的腦袋的方向就是一通亂拍。
而當時冒著生命危險將段照安救起的,正是本應該與他有著世仇的淩寒酥。
“為了把那小子撈上來,我還被段臨安那個混球懟了幾杵子呢!”寒酥撇著嘴摸了摸自己的後背,好像現在想起來還能感覺到那時候的疼一樣。
段向乾起事之前,段照安本來就很喜歡淩將軍,因為淩將軍對待孩子們的時候總是笑得溫柔。而據段照安自己說,他當年對於孩子王淩寒酥本來就很憧憬,不過寒酥對此持保留意見。
而段向乾的所作所為即意味著背信棄義,段照安也很清楚這一點。
“段臨安?”宋景風問道:“我怎麽沒聽說過皇上還有其他的兄弟?不是說先帝子嗣稀薄嗎?”
“本來子嗣並不算少,但是後來死的就隻剩下一個了,那可不就稀薄了嗎?”靳昊蒼迴答了他。
“死了?怎麽死的?”
宋景風問完,就發現寒酥、靳昊蒼和司空明檜都是一臉意味深長地看著自己。
一直安靜聽故事的虞祁霖秒懂,“看來那皇帝雖然看上去一臉純良,但其實也不是個善茬啊?”
宋景風明白了他們的未盡之意,不可置信地問道:“該不會是皇……”
“噓!”寒酥打斷了他,衝宋景風眨了眨眼睛,“真正單純的人哪兒能做得了皇帝啊?那不是上位沒幾天就得讓別人給弄死了嗎?”
“皇上這個人,他自己心裏的那杆秤拎得清楚得很,通過那件事情,他記下了寒酥的救命之恩,從那以後他一直都把寒酥當作自己的兄弟的。”司空明檜道:“不過與此同時,他也記住了段臨安要害死自己的仇。他徹底看清了他那些親兄弟的真麵目,明白了就算他念著親情不去爭搶,也照樣會被卷入到這鬥爭之中這件事情。與其坐以待斃等著別人害死或放過自己,倒不如主動出擊來得好吧。”
而這種衝突對於風雨飄搖中的起義軍來說,恐怕就是很致命的了。
宋景風按照寒酥的年紀和矜國的曆史推算了一下,他發現在寒酥出生了一兩年後,就是現在史書上記載的,太祖起義反抗前朝暴政的開始時間了。
而太祖建立矜國的時候,寒酥也不過才十五歲而已。
成王敗寇,曆史的編寫權自然就會全部落在成功者的手裏,失敗者就沒有曆史。當太祖起事成功登上了皇位以後,他當然是想要讓以後的人看到史書之後認為他是一個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了,他又怎麽可能讓後世知道他當年的趁虛而入與背信棄義呢?
“當年要不是宋家大義,果斷地站在了起義軍的這一邊,淩將軍她們就不可能這麽順利地就攻入了京城。”寒酥道:“前朝皇室外強中幹,僅憑那些人是奈何不了你們這個將門世家的。而真正令宋家折損慘重的,其實是後來的事情。”
占據了皇城和皇宮之後,起義軍難免會有鬆懈,再加上起義軍自己內部的紛爭,就給了一些心懷叵測的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太祖--也就是段向乾--是被前朝的暴政壓迫得活不下去,這才半路加入了起義軍的。段向乾聰明又肯幹,很快就得到了重用,而他也一直都表現的是跟起義軍一條心的,並且還靈活地跟起義軍中的不少重要人物都搞好了關係。
在他突然起事之前,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他是會做出這種趁人之危之事的人。
而現在看來,段向乾當年的做小伏低任勞任怨的隱忍,很難說那是不是他為了利用起義軍幫他攻陷皇城而演的好幾年的戲了。
皇室就算外強中幹,那也到底是皇室,哪是幾個平頭百姓就可以對付的?淩將軍的起義軍中有不少有能為之士,有幫她打仗的,有幫她謀劃的,還有幫她鼓動造勢的……正因為淩將軍得道者多助,起義軍才能夠勢如破竹一往無前。可是無論是才子才女還是將門世家,他們都是被淩將軍那樂善好施的為人和不畏強權的理念吸引而來的,他們看中的,都是淩將軍這個人。
而段向乾,顯然並沒有這樣的人格魅力。因此他想要攻下皇城,隻能選擇隱忍在淩將軍之下,等到淩將軍打下了皇城之後,他再出來伺機竊取成功的果實。
而那一場內訌,也恰好給了段向乾這個機會。
段向乾在起義軍中耕耘已久,自然知道每一個人的痛點,知道有哪些人是可以被策反的。起義軍由一群女子為了自己能夠得到公平的對待而興起,發展到成功攻占皇城的時候,那個隊伍裏早已不止有一開始的那些命苦的女子了。
雖然淩將軍她們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屬於女子自己的政權,由女子掌權,徹底助她們擺脫壓迫和苦難。這個想法自然會得到女人的擁護了,但是很多男人雖然表麵上與起義軍在一起,但他們在內心裏卻並不一定真的喜歡淩將軍的這個想法。
而段向乾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他偷偷地在起義軍中煽風點火,明示暗示地告訴男人們,如果以後女子執政,那麽如今女人過的日子就會輪到男人的頭上去。
如果不想讓那一天真的來臨,唯一的辦法就是阻止這些妄想爭奪皇位的女人。
被切中了痛點的男人們幾乎沒有怎麽猶豫,段向乾的隊伍組織得飛快。而淩將軍那邊也已經為了生孩子的問題爭了有一年多之久了,當年的團結和警惕早已不複存在,想要把一團散沙再次整合起來,難了。
等到淩將軍終於組織起了能夠勉強一戰的力量的時候,她們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了。
在這個期間,宋家從始至終都是站在淩將軍這邊的,因為他們清楚淩將軍的為人,這個心地善良的女人想要的隻是一個生而為人應得的權利,哪怕最後她真的成為了女皇帝,宋家人也相信她不會對男子殘忍地出手。
這一路走來,淩將軍救濟和幫助了許多人,也收留了許多無家可歸的孩子,而這些受她恩惠的人之中,也不乏男人和男孩。
說到這裏,司空明檜抽了抽鼻子,“我就是被淩將軍撿迴去的,她撿到我的時候我都快要餓死了。”
寒酥奇怪地看了司空明檜一眼,“那會兒你才多大啊?居然還能有記憶?”
“可能是因為痛苦太深,感謝也太深了吧。”司空明檜道:“年紀太小的時候確實有很多的事情我都記不清了,但是這件事我卻是一直都清楚地記著的。”
雖然淩將軍有宋家的支持,可是段向乾的那一套女子當權男子為奴的理論說服了太多的男人。所謂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敵我數量過於懸殊。最後無論是淩將軍還是宋家,終於都還是被淹沒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而活下來了的寒酥,則是隱去了姓氏,替淩將軍肩負起了照顧那些當年跟隨著她的人,無論是葉先生徐先生,還是那些被淩將軍收留的孩子們,還是靳昊蒼和司空明檜。寒酥握著瀕死的母親的手所做出的承諾,他直到現在都還一直在努力履行著。
即使他剛開始肩負起這副重擔的時候,才隻有十五歲。
“那你跟皇上又是怎麽迴事?按照這個故事來看的話,你們不應該是世仇嗎?”宋景風小聲問道。
“段照安和段向乾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比如說在知恩圖報這方麵,段照安可是要強得太多了。”寒酥直唿了皇上的名諱,可是周圍的人卻全都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段向乾當時投奔起義軍的時候,是帶著一家老小的。起義軍的女將們見段向乾對其妻裴氏沒有二心,而且夫妻二人也一直都算得上是相敬如賓,所以才認可了他的為人,同意收留段向乾和他的孩子們的。
進了起義軍之後,段向乾是想盡辦法地立功和積攢人脈,其妻裴氏就跟著一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人一起做一些後勤上的活,而段家的孩子們,則是跟著起義軍中的其他孩子們一起讀書玩耍生活。
然而,段家的孩子畢竟也有段向乾的血脈,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像段照安一樣有分寸的。
在段向乾與淩將軍的戰爭後期,段向乾逐漸占了上風,局勢也慢慢明朗,隻是淩將軍他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肯跪著生,所以鬥爭還依然持續著。隻是明眼人都已經可以看得出來,段向乾應該就是未來的皇帝了。
於是段家的孩子就像剛才的裴澤珩和裴澤銳一樣,開始未雨綢繆地為了未來的太子之位而明爭暗鬥著。
當時段照安的大哥段臨安帶著他一起遊湖,在湖中央的時候一腳將比他小了八歲的段照安給踹進了水裏。看著在水中掙紮的弟弟,段臨安不僅沒有出手相救,反而是拿起了船槳,對著段照安的腦袋的方向就是一通亂拍。
而當時冒著生命危險將段照安救起的,正是本應該與他有著世仇的淩寒酥。
“為了把那小子撈上來,我還被段臨安那個混球懟了幾杵子呢!”寒酥撇著嘴摸了摸自己的後背,好像現在想起來還能感覺到那時候的疼一樣。
段向乾起事之前,段照安本來就很喜歡淩將軍,因為淩將軍對待孩子們的時候總是笑得溫柔。而據段照安自己說,他當年對於孩子王淩寒酥本來就很憧憬,不過寒酥對此持保留意見。
而段向乾的所作所為即意味著背信棄義,段照安也很清楚這一點。
“段臨安?”宋景風問道:“我怎麽沒聽說過皇上還有其他的兄弟?不是說先帝子嗣稀薄嗎?”
“本來子嗣並不算少,但是後來死的就隻剩下一個了,那可不就稀薄了嗎?”靳昊蒼迴答了他。
“死了?怎麽死的?”
宋景風問完,就發現寒酥、靳昊蒼和司空明檜都是一臉意味深長地看著自己。
一直安靜聽故事的虞祁霖秒懂,“看來那皇帝雖然看上去一臉純良,但其實也不是個善茬啊?”
宋景風明白了他們的未盡之意,不可置信地問道:“該不會是皇……”
“噓!”寒酥打斷了他,衝宋景風眨了眨眼睛,“真正單純的人哪兒能做得了皇帝啊?那不是上位沒幾天就得讓別人給弄死了嗎?”
“皇上這個人,他自己心裏的那杆秤拎得清楚得很,通過那件事情,他記下了寒酥的救命之恩,從那以後他一直都把寒酥當作自己的兄弟的。”司空明檜道:“不過與此同時,他也記住了段臨安要害死自己的仇。他徹底看清了他那些親兄弟的真麵目,明白了就算他念著親情不去爭搶,也照樣會被卷入到這鬥爭之中這件事情。與其坐以待斃等著別人害死或放過自己,倒不如主動出擊來得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