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人民的勞動智慧是無窮的。


    這兩句話特別適合現如今正在慈寧宮被問話的農家娘子,李荷花。


    李荷花是京郊人士,是一位老秀才的獨女。


    因著秀才爹十分的勤奮,靠抄書等活計攢下了一筆還算過得去的家底。


    沒想到老秀才一場風寒要了命,李荷花為了守住這點家底,不想嫁與中山狼,正巧朝廷在征集這羊毛製衣的繡娘。


    下了狠心領了份羊毛開始研究。


    終於在熬紅了眼睛,紮爛了手指後,把這羊絨紡成了線,織成了衣。


    康熙為著這事不被人冒功領了,特意派了人在告示處日日等著。


    李荷花便這樣進了宮。


    孝莊很喜歡這女子的堅韌,派人暗自查探後發現是個可用之人。便直接留在了宮裏,隻負責這一項活計。


    至於李荷花的家產,攏共不過那一處寒宅和幾十兩的碎銀。


    宅子自有人看顧,李荷花便安心在宮裏琢磨這羊絨線。


    雖然隻是動了嘴,但成功解決了一大難題的禾卿,受到了來自紫禁城最大的大佬孝莊的讚賞。


    後宮的姐妹們緊跟太皇太後的風,送來的賀禮一波一波又一波,簡直裝不下。


    為什麽她們養孩子還這麽有錢呢?


    那就不得不說康熙叫臣子們多掙錢的事了,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臣子們在外當牛做馬,掙得錢除了稅收給了國庫,還分了大半給了宮裏的閨女養娃。


    真真是康熙一朝,最大的冤種們了。


    可惜,他們正為了集皇上的大獎而努力呢,一點也看不出來被當了牛馬的現狀。


    對於禾卿的家裏出海一事,康熙想了想隻當沒看見。


    畢竟他“看的出來”,相較於其他有能力有謀士的大臣們,禾卿的阿瑪實在有些死腦筋了。


    怕是在京城,亦或者是大清都謀不到出路,才“不得不”去洋人那犄角旮旯找機會的。


    康熙“大度”的原諒了拖爾弼一家,看禾卿的眼神包含同情。


    真是難為了朕的卿卿了,有這樣一個“不知上進 ”的母家,還是得朕多照看啊!


    自覺自己責任深重的康熙看了看自己的小金庫的小金庫,扒拉了扒拉,拿了些好東西送到了永壽宮。


    快要生產的禾卿一頭霧水,但興高采烈的接了下來。


    管他想了些什麽,那都不重要。好處揣到了自己兜裏,才是最重要的。


    萬琉哈氏的族人用了小半年的時間,才從遙遠的大洋對麵趕了迴京。


    他們起初拿著那黑乎乎破破爛爛上麵還刻畫著醜陋的人頭的盒子時,是不抱希望的。


    可是到了那邊,按照自家娘娘的話術這麽一說。


    再擺上一副“你愛買不買”的高傲的樣子,居然讓這不到一兩銀子的玩意兒,賣到了一金一盒的高價。


    想著娘娘的囑托,這些人你掐我我掐你的,表情頗有些猙獰,才讓自己沒有樂出牙花子。


    沒想到歪打正著,這副不好惹的樣子,倒讓洋人們更加堅信,他們是上帝派來的使者。


    雖然這些人不懂什麽是上帝,但是他們懂娘娘說的話“上帝不管蠢才。”


    這些人被一個爛木頭盒子就忽悠走了,可不是蠢才?


    這次的存貨不算多,還是他們在廣州等地收購了好久才有的。


    沒想到月餘就消耗了一半。


    至於剩下的一半,娘娘說了,得等他們來尋才能賣。


    再有新人就不能得了,不是有緣人。


    第二次來買的人果然失去了理智,兩金得了一盒,也高高興興的走。


    至於沒買到的,則是捶胸頓足,隻覺自己失去了什麽重要的玩意兒。


    先一批的人已經迴到廣州,拿了又收購,加工好的一部分阿芙蓉再一次出海。


    而這次的收益,禾卿也沒有小氣。


    為家眷在大清的打工人們發了一份不菲的獎勵,這讓海外的打工崽更加有動力了。


    甚至連語言都通了,勢必要為自己的主家忽悠瘸了這些洋人!


    禾卿:還是現在的打工崽好忽悠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我在後宮混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舟舟愛喝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舟舟愛喝粥並收藏清穿,我在後宮混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