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初雪,下了兩天才停了下來,褚徎帶著家裏的人也玩了兩天牌。
雪停過後,村子裏都開始打掃屋頂的雪,以免雪太重壓塌了屋子。
褚橙家的磚瓦房倒是不用,但他家的院子要掃雪,因此一大早吃過飯,幾個下人都開始在院子裏掃起了雪。
褚徎和李鐵在廚房剛準備要吃早餐,就聽到院子外麵吵鬧的聲音,仔細一聽發現是李鐵的二叔二嬸來了。
這時李明文過來稟報:“東家,徎爺,外麵的人說是您們的二叔二嬸,要放他們進來嗎?”
他們來了這麽些天,從來沒見過東家的二叔二嬸來過,不知道現在是個什麽情況,所以不敢放人。
李鐵一聽這話,就寒著臉說道:“把他們趕出去。”
褚徎怕李鐵直接這麽做,村子裏又傳出什麽不好聽的話,剛攢了點名聲,不能就這樣再破壞了。
於是就安撫了他一下,然後對李明文說道:“先讓他們進來吧,看看他們要幹什麽。”
“是,徎爺。”李明文說完就轉身出去了。
沒一會,李二叔和李翠花就進來了。
倆人一進來,就覺得餐廳裏格外暖和,在看到擺在桌子上的吃食,眼神裏都閃過一抹貪婪。
一碟蒸的臘肉臘腸,一盤炒青菜,幾根煮玉米,幾個茶葉蛋,白麵饅頭和包子,另外再加一份紅薯粟米粥。
一個早餐就吃的那麽好,不知道午餐得豐富成什麽樣,李二叔倆人內心都忍不住想。
褚徎攪了攪碗裏的粥,讓它變得更涼一些,然後就對李二叔他們說道:“二叔二嬸,今日來是有什麽事嗎?”
李二叔搓了搓手,自己找了個椅子坐上,然後討好的笑著說道:“侄媳婦,是這樣的啊.....。”
東拉西扯的一頓言語,褚徎也聽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就是下雪了房子塌了,家裏也沒有柴火,天氣又冷,想尋求自家侄子的幫助。
房子塌了能怪誰?李二叔自己好吃懶做,整天不幹正事,唯一的愛好就是喝酒,就是家裏的柴火都不會去山上撿一根。
那個讀書的兒子也一樣,家裏啥也不幹,隻知道伸手要錢,為人還清高的很,很是看不起村裏人。
以前李鐵在的時候,承包了大部分活,自從李鐵獨立出來後,就劉翠花帶著自家哥兒和女兒裏裏外外的操持。
但女子哥兒畢竟力量有限,哪裏能供得起一家人的用度。這不剛下雪,家裏燒炕的柴就用完了,這麽冷的天,也不可能上山去撿柴,就是撿迴來也不能燒火。
所以就來李鐵家裏來貪便宜來了,當然了,房子也塌了,若是能住進李鐵家,那是最好不過了。
褚徎對他們心裏的小九九再清楚不過了,於是就說道:“二叔,家裏房子塌了,沒關係,可以出點錢,讓村子裏的人幫忙蓋起來就行了。
沒柴了也沒事,也可以拿錢跟村裏人買嘛,若是錢不夠,阿鐵可以借給你們,但前提是必須要寫欠條。誰家都會有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您說是不是。”
“這.....”李二叔沒想到是這麽個答案,他以為他把自己說的那麽慘,李鐵他們就是出於同情也會幫一下忙,這樣他就有機會住進大房子了。
李二叔抬頭看看李鐵,發現他正麵無表情的吃著飯,壓根沒看他們一眼。
於是他就指責著說道:“李鐵侄子,好歹我也是你二叔,是你爹的親兄弟,你就看著你親叔叔這樣落魄,一點都不管?”
李鐵抬起眼,隻淡淡瞥了他一眼,說道:“這個家我夫郎做主。”
褚徎聽了這話就笑著說道:“二叔,你找我家阿鐵也沒用啊,方法不是都給你了嘛?你照做不就好了,哪裏還用得著阿鐵出手。”
說完還夾了一個包子給李鐵放到了碗裏讓他吃掉,他發現了,自家漢子不愛吃素菜類的吃食,這怎麽能行,營養均衡才是正道。
李鐵看著碗裏的菜包,臉上閃過一抹菜色,最終抵不過夫郎威脅的眼神,還是吃下去了。還好這是用異能催生的蔬菜,所以吃著也不算太難以入口。
李二叔李二嬸聽了這話後顯然還是很不甘心,坐在那裏沒吭聲但也沒走。
褚徎和李鐵也沒管他們,就自己吃自己的飯。
等他們吃完了早飯,那倆人還在那裏坐著,褚徎感覺特別無語,真的是沒皮沒臉到別人家了。
李鐵準備把餐具拿下樓,看到他們還不走,就冷著臉說道:“是想讓我請你們嗎?”說完還直接把手裏的一個餐具給捏碎了。
倆人見他要來真的,也隻好灰溜溜的跑走了。
倆人走後,褚徎就把下人叫來,交代了一聲,以後這個二叔要來,不用讓他們進門,還有褚家那一家人,也不用讓他們進門。
最後也不知道李二叔他們家是怎麽處理的,反正與他們無關。
日子又過了幾天,就到了臘八節。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也就意味著過年即將拉開序幕。
村裏的習俗是臘八節要煮臘八粥,泡臘八蒜。煮的臘八粥要送一些給村裏關係比較好的人,誰家收到的臘八粥越多,寓意收到的祝福越多,來年家裏就越興旺。
臘八這天褚徎除了讓趙嬸和嚴夫郎做了許多的臘八蒜外,還熬了兩大鍋臘八粥,粥裏麵能放的材料全都給放上了,有些材料還是他用異能直接催生的,味道比普通的食材要好吃。
褚徎讓下人直接在家門口支了一口鍋,把臘八粥放在裏麵,隻要是有過來送粥的,都給打一大盆,還讓人直接給村裏的孤寡老人一家送去了一盆。
褚徎家裏的粥用的材料多,連糖都放了不少,趙嬸又很會做飯,所以味道吃起來絕對沒得說。
所以村裏的人基本上每家都過來換了一份,一份一家人可以吃一天。
這裏的一天不是一天三頓,是指一天兩頓,因為古代日子過的都很窮,隻有富貴人家才是一天三頓,農家一般都是一天兩頓。
於是,臘八節這一天,褚徎家裏就成了村裏收到臘八粥最多的一戶人家。
雪停過後,村子裏都開始打掃屋頂的雪,以免雪太重壓塌了屋子。
褚橙家的磚瓦房倒是不用,但他家的院子要掃雪,因此一大早吃過飯,幾個下人都開始在院子裏掃起了雪。
褚徎和李鐵在廚房剛準備要吃早餐,就聽到院子外麵吵鬧的聲音,仔細一聽發現是李鐵的二叔二嬸來了。
這時李明文過來稟報:“東家,徎爺,外麵的人說是您們的二叔二嬸,要放他們進來嗎?”
他們來了這麽些天,從來沒見過東家的二叔二嬸來過,不知道現在是個什麽情況,所以不敢放人。
李鐵一聽這話,就寒著臉說道:“把他們趕出去。”
褚徎怕李鐵直接這麽做,村子裏又傳出什麽不好聽的話,剛攢了點名聲,不能就這樣再破壞了。
於是就安撫了他一下,然後對李明文說道:“先讓他們進來吧,看看他們要幹什麽。”
“是,徎爺。”李明文說完就轉身出去了。
沒一會,李二叔和李翠花就進來了。
倆人一進來,就覺得餐廳裏格外暖和,在看到擺在桌子上的吃食,眼神裏都閃過一抹貪婪。
一碟蒸的臘肉臘腸,一盤炒青菜,幾根煮玉米,幾個茶葉蛋,白麵饅頭和包子,另外再加一份紅薯粟米粥。
一個早餐就吃的那麽好,不知道午餐得豐富成什麽樣,李二叔倆人內心都忍不住想。
褚徎攪了攪碗裏的粥,讓它變得更涼一些,然後就對李二叔他們說道:“二叔二嬸,今日來是有什麽事嗎?”
李二叔搓了搓手,自己找了個椅子坐上,然後討好的笑著說道:“侄媳婦,是這樣的啊.....。”
東拉西扯的一頓言語,褚徎也聽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就是下雪了房子塌了,家裏也沒有柴火,天氣又冷,想尋求自家侄子的幫助。
房子塌了能怪誰?李二叔自己好吃懶做,整天不幹正事,唯一的愛好就是喝酒,就是家裏的柴火都不會去山上撿一根。
那個讀書的兒子也一樣,家裏啥也不幹,隻知道伸手要錢,為人還清高的很,很是看不起村裏人。
以前李鐵在的時候,承包了大部分活,自從李鐵獨立出來後,就劉翠花帶著自家哥兒和女兒裏裏外外的操持。
但女子哥兒畢竟力量有限,哪裏能供得起一家人的用度。這不剛下雪,家裏燒炕的柴就用完了,這麽冷的天,也不可能上山去撿柴,就是撿迴來也不能燒火。
所以就來李鐵家裏來貪便宜來了,當然了,房子也塌了,若是能住進李鐵家,那是最好不過了。
褚徎對他們心裏的小九九再清楚不過了,於是就說道:“二叔,家裏房子塌了,沒關係,可以出點錢,讓村子裏的人幫忙蓋起來就行了。
沒柴了也沒事,也可以拿錢跟村裏人買嘛,若是錢不夠,阿鐵可以借給你們,但前提是必須要寫欠條。誰家都會有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您說是不是。”
“這.....”李二叔沒想到是這麽個答案,他以為他把自己說的那麽慘,李鐵他們就是出於同情也會幫一下忙,這樣他就有機會住進大房子了。
李二叔抬頭看看李鐵,發現他正麵無表情的吃著飯,壓根沒看他們一眼。
於是他就指責著說道:“李鐵侄子,好歹我也是你二叔,是你爹的親兄弟,你就看著你親叔叔這樣落魄,一點都不管?”
李鐵抬起眼,隻淡淡瞥了他一眼,說道:“這個家我夫郎做主。”
褚徎聽了這話就笑著說道:“二叔,你找我家阿鐵也沒用啊,方法不是都給你了嘛?你照做不就好了,哪裏還用得著阿鐵出手。”
說完還夾了一個包子給李鐵放到了碗裏讓他吃掉,他發現了,自家漢子不愛吃素菜類的吃食,這怎麽能行,營養均衡才是正道。
李鐵看著碗裏的菜包,臉上閃過一抹菜色,最終抵不過夫郎威脅的眼神,還是吃下去了。還好這是用異能催生的蔬菜,所以吃著也不算太難以入口。
李二叔李二嬸聽了這話後顯然還是很不甘心,坐在那裏沒吭聲但也沒走。
褚徎和李鐵也沒管他們,就自己吃自己的飯。
等他們吃完了早飯,那倆人還在那裏坐著,褚徎感覺特別無語,真的是沒皮沒臉到別人家了。
李鐵準備把餐具拿下樓,看到他們還不走,就冷著臉說道:“是想讓我請你們嗎?”說完還直接把手裏的一個餐具給捏碎了。
倆人見他要來真的,也隻好灰溜溜的跑走了。
倆人走後,褚徎就把下人叫來,交代了一聲,以後這個二叔要來,不用讓他們進門,還有褚家那一家人,也不用讓他們進門。
最後也不知道李二叔他們家是怎麽處理的,反正與他們無關。
日子又過了幾天,就到了臘八節。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也就意味著過年即將拉開序幕。
村裏的習俗是臘八節要煮臘八粥,泡臘八蒜。煮的臘八粥要送一些給村裏關係比較好的人,誰家收到的臘八粥越多,寓意收到的祝福越多,來年家裏就越興旺。
臘八這天褚徎除了讓趙嬸和嚴夫郎做了許多的臘八蒜外,還熬了兩大鍋臘八粥,粥裏麵能放的材料全都給放上了,有些材料還是他用異能直接催生的,味道比普通的食材要好吃。
褚徎讓下人直接在家門口支了一口鍋,把臘八粥放在裏麵,隻要是有過來送粥的,都給打一大盆,還讓人直接給村裏的孤寡老人一家送去了一盆。
褚徎家裏的粥用的材料多,連糖都放了不少,趙嬸又很會做飯,所以味道吃起來絕對沒得說。
所以村裏的人基本上每家都過來換了一份,一份一家人可以吃一天。
這裏的一天不是一天三頓,是指一天兩頓,因為古代日子過的都很窮,隻有富貴人家才是一天三頓,農家一般都是一天兩頓。
於是,臘八節這一天,褚徎家裏就成了村裏收到臘八粥最多的一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