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吃一驚
直播:跟著後輩開開眼 作者:老木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視頻看完了以後,齊橙往下扒拉,果然還有關聯的視頻。
【現在我國的糧食產量這麽高,多虧了高產的作物,除了雜交水稻以外,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也是很主要的。】
【上麵提到的幾個省份,除了黑龍江都是以生產玉米和小麥為主的。】
【首先咱們說一下玉米,這種糧食原產於美洲大陸,後來在明朝嘉靖年間傳到了我國,最早隻是一種觀賞作物。】
【後來經過改良,成了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畝產大概在1200—1800斤左右,當然在實驗田裏,產量會更高一些。】
秦始皇震驚的瞪大了眼睛,現在大秦的糧食產量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後世到底是怎麽出產這麽多糧食的。
可惜這個玉米傳過來的時間太晚了,他現在連美洲在什麽地方都不知道。
……
漢武帝劉徹坐在甘泉宮裏,這玉米的產量這麽高,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張騫現在還沒有迴來,應該派誰去呢。
“皇上,這玉米應該離咱們很遠,要不然也不會在不知道多久的明朝的時候才傳過來,咱們的造船技術還是不行,沒辦法去深海。”
“我記得秦始皇當年不是讓徐福出過海嗎,去查查有沒有相關的資料,先把能下海的船隻造出來。”
“讓李廣利去做這個事情。”
……
大明崇禎剛剛登基,他看到天幕介紹的玉米,心中美的可不行了,現在後金的攻勢猛烈,大明內部又天災不斷。
有這麽一種高產的糧食在,也能有點作用。
“王承恩,趕緊派人去查這個玉米,找到以後發動百姓種植,我大明終於有救了啊,列祖列宗保佑啊。”
崇禎也看了之前糧食產量的視頻,現在提到六個省,有三個還在自己的控製之下,隻要安排能臣過去,加上高產量玉米,一定能支持下去的。
【除了玉米之外,紅薯的產量也很多,畝產大約在三千斤上下,但是紅薯吃多了會胃會反酸,一般不會用做主糧。】
【關於紅薯還有一個故事,在大明萬曆年間,閩省的一位秀才陳振龍到了呂宋一帶,他發現島上的紅薯是一種絕佳的糧食,所以想要引迴閩省。】
【但是呂宋禁止紅薯外運,被抓兩次以後,陳振龍把紅薯藤編在船上的繩子裏,才把紅薯帶迴閩省。】
【後來其子上書給閩省巡撫金學曾,這紅薯才在閩省推廣開。】
【到了清朝的時候,紅薯推廣全國,而康乾盛世也被稱之為紅薯盛世。】
大明
朱棣看完了視頻,眼睛都紅了,就呂宋那個小國還攔著不讓紅薯出島,他們應該給大明進貢的。
真是欠揍了!
“傳旨給鄭和,讓他去呂宋教訓一下他們的王,以後這個高產的糧食應該主動進貢,不能等著我們去要。”
崇禎皇帝這時候則坐在宮裏長籲短歎,明明是早就傳進來的東西,怎麽自己這邊都不知道呢的,反而給後麵的朝代帶來盛世。
朝堂的大臣都是吃幹飯的嗎。
清朝
康熙皇帝坐在炕上,看著天幕的介紹,馬上讓太子出京,加快各種高產糧食的推廣,有了充足的糧食,這些老百姓應該就不會整天琢磨著反清複明。
乾隆看到提到康乾盛世時還是挺高興的,但是聽說被稱為紅薯盛世的時候,他立馬就炸了。難道康乾盛世不是因為自己英明神武,虛懷若穀。
天幕在胡說八道!
……
齊橙吃完了飯和幾個死黨說了幾句,就各自迴家了。
天幕上播放的視頻停止,再次出現了現實的模樣,各朝的大臣百姓看著後世燈光輝煌,不少百姓一邊喝酒一邊閑聊。
一副盛世的模樣。
齊橙在路邊等了一輛公交就坐車迴家了。
……
秦始皇看著這個速度不慢的大盒子,無法理解這玩意不用馬是怎麽跑的。他吩咐李斯讓墨家趕緊到鹹陽。
他也要研究這種車子。
這麽大的車子能裝五六十人,有了這麽十幾個就能裝五六百人呢,實在是太方便了。
大唐
李世民看著筆直的馬路,高大的樓房眼睛都要直了,這後世建的也好看了,就是不知道這是在哪裏。
“皇上,這裏這麽繁華,會不會是後世的首都吧。”
李世民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魏征站出來解釋道:“這裏距離海邊不遠,不可能作為首都的,要是能和這後世之人聯係就好了,我們也能知道一下後世的情況。”
李世民的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倒是沒在意這裏是哪裏,反而對剛才那頓燒烤還是念念不忘呢,那裏麵的一些海鮮他們都沒有吃過。
好想嚐嚐是什麽味道。
就在李承乾打算吩咐宮人的時候,李泰抓住他的袖子讓他趕緊看天幕,隻見天幕上的人從一個鐵盒子裏出來。
伸手在門上一按,就把屋子的門打開了。
屋子裏的麵積並不是很大,整體的顏色偏白,他還沒有仔細的看清楚,這個人就進了一個小屋子裏,隨手一按又出來一股清澈的水流。
這確定是後世?怎麽看怎麽像是仙人啊。
大清
慈禧太後神神在在的坐在那裏看著,別的東西確實給她帶來一些震撼,但是這水不就是自來水嗎。
前不久她才批了折子,打算官督商辦給京城也弄上自來水。
不足為奇。
而在她前幾代的乾隆又摔了幾個他摯愛的濃妝大瓷瓶,因為他看天幕上的公交車經過不少繁華的地方。
但是他發現這城市裏缺少一些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滿城。
按照道理來說,這麽繁華的城市不應該沒有滿城的,所以後世已經不在大清的統治之下了。
這怎麽能不讓他憤怒呢。
“我大清統治固如金湯,和珅你下去那是寫一個安民告示,就說這裏不過是我大清後世統治一個海邊小城,還有很多城市比這裏繁華。”
和珅滿頭大汗的退了下去,這皇帝實在是太好麵子了,這城市一看就不是大清統治,這告示寫出來,不過是徒增笑柄。
算了,自己丟臉就丟吧,不寫有可能沒腦袋。
【現在我國的糧食產量這麽高,多虧了高產的作物,除了雜交水稻以外,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也是很主要的。】
【上麵提到的幾個省份,除了黑龍江都是以生產玉米和小麥為主的。】
【首先咱們說一下玉米,這種糧食原產於美洲大陸,後來在明朝嘉靖年間傳到了我國,最早隻是一種觀賞作物。】
【後來經過改良,成了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畝產大概在1200—1800斤左右,當然在實驗田裏,產量會更高一些。】
秦始皇震驚的瞪大了眼睛,現在大秦的糧食產量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後世到底是怎麽出產這麽多糧食的。
可惜這個玉米傳過來的時間太晚了,他現在連美洲在什麽地方都不知道。
……
漢武帝劉徹坐在甘泉宮裏,這玉米的產量這麽高,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張騫現在還沒有迴來,應該派誰去呢。
“皇上,這玉米應該離咱們很遠,要不然也不會在不知道多久的明朝的時候才傳過來,咱們的造船技術還是不行,沒辦法去深海。”
“我記得秦始皇當年不是讓徐福出過海嗎,去查查有沒有相關的資料,先把能下海的船隻造出來。”
“讓李廣利去做這個事情。”
……
大明崇禎剛剛登基,他看到天幕介紹的玉米,心中美的可不行了,現在後金的攻勢猛烈,大明內部又天災不斷。
有這麽一種高產的糧食在,也能有點作用。
“王承恩,趕緊派人去查這個玉米,找到以後發動百姓種植,我大明終於有救了啊,列祖列宗保佑啊。”
崇禎也看了之前糧食產量的視頻,現在提到六個省,有三個還在自己的控製之下,隻要安排能臣過去,加上高產量玉米,一定能支持下去的。
【除了玉米之外,紅薯的產量也很多,畝產大約在三千斤上下,但是紅薯吃多了會胃會反酸,一般不會用做主糧。】
【關於紅薯還有一個故事,在大明萬曆年間,閩省的一位秀才陳振龍到了呂宋一帶,他發現島上的紅薯是一種絕佳的糧食,所以想要引迴閩省。】
【但是呂宋禁止紅薯外運,被抓兩次以後,陳振龍把紅薯藤編在船上的繩子裏,才把紅薯帶迴閩省。】
【後來其子上書給閩省巡撫金學曾,這紅薯才在閩省推廣開。】
【到了清朝的時候,紅薯推廣全國,而康乾盛世也被稱之為紅薯盛世。】
大明
朱棣看完了視頻,眼睛都紅了,就呂宋那個小國還攔著不讓紅薯出島,他們應該給大明進貢的。
真是欠揍了!
“傳旨給鄭和,讓他去呂宋教訓一下他們的王,以後這個高產的糧食應該主動進貢,不能等著我們去要。”
崇禎皇帝這時候則坐在宮裏長籲短歎,明明是早就傳進來的東西,怎麽自己這邊都不知道呢的,反而給後麵的朝代帶來盛世。
朝堂的大臣都是吃幹飯的嗎。
清朝
康熙皇帝坐在炕上,看著天幕的介紹,馬上讓太子出京,加快各種高產糧食的推廣,有了充足的糧食,這些老百姓應該就不會整天琢磨著反清複明。
乾隆看到提到康乾盛世時還是挺高興的,但是聽說被稱為紅薯盛世的時候,他立馬就炸了。難道康乾盛世不是因為自己英明神武,虛懷若穀。
天幕在胡說八道!
……
齊橙吃完了飯和幾個死黨說了幾句,就各自迴家了。
天幕上播放的視頻停止,再次出現了現實的模樣,各朝的大臣百姓看著後世燈光輝煌,不少百姓一邊喝酒一邊閑聊。
一副盛世的模樣。
齊橙在路邊等了一輛公交就坐車迴家了。
……
秦始皇看著這個速度不慢的大盒子,無法理解這玩意不用馬是怎麽跑的。他吩咐李斯讓墨家趕緊到鹹陽。
他也要研究這種車子。
這麽大的車子能裝五六十人,有了這麽十幾個就能裝五六百人呢,實在是太方便了。
大唐
李世民看著筆直的馬路,高大的樓房眼睛都要直了,這後世建的也好看了,就是不知道這是在哪裏。
“皇上,這裏這麽繁華,會不會是後世的首都吧。”
李世民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魏征站出來解釋道:“這裏距離海邊不遠,不可能作為首都的,要是能和這後世之人聯係就好了,我們也能知道一下後世的情況。”
李世民的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倒是沒在意這裏是哪裏,反而對剛才那頓燒烤還是念念不忘呢,那裏麵的一些海鮮他們都沒有吃過。
好想嚐嚐是什麽味道。
就在李承乾打算吩咐宮人的時候,李泰抓住他的袖子讓他趕緊看天幕,隻見天幕上的人從一個鐵盒子裏出來。
伸手在門上一按,就把屋子的門打開了。
屋子裏的麵積並不是很大,整體的顏色偏白,他還沒有仔細的看清楚,這個人就進了一個小屋子裏,隨手一按又出來一股清澈的水流。
這確定是後世?怎麽看怎麽像是仙人啊。
大清
慈禧太後神神在在的坐在那裏看著,別的東西確實給她帶來一些震撼,但是這水不就是自來水嗎。
前不久她才批了折子,打算官督商辦給京城也弄上自來水。
不足為奇。
而在她前幾代的乾隆又摔了幾個他摯愛的濃妝大瓷瓶,因為他看天幕上的公交車經過不少繁華的地方。
但是他發現這城市裏缺少一些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滿城。
按照道理來說,這麽繁華的城市不應該沒有滿城的,所以後世已經不在大清的統治之下了。
這怎麽能不讓他憤怒呢。
“我大清統治固如金湯,和珅你下去那是寫一個安民告示,就說這裏不過是我大清後世統治一個海邊小城,還有很多城市比這裏繁華。”
和珅滿頭大汗的退了下去,這皇帝實在是太好麵子了,這城市一看就不是大清統治,這告示寫出來,不過是徒增笑柄。
算了,自己丟臉就丟吧,不寫有可能沒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