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西輿殿,是內閣開會的地方。
眾大臣吃飽了飯,孫芮也到了,這是孫芮開的第一個內閣會。
孫芮坐好,跟著她的是藍月和徐晨。
下麵,大元帥戴盟,首輔景德,次輔蒙唐,三輔東方白還有解玉堂,依次坐著,另一側是六部的尚書,新人有一個,那就是刑部尚書,喬玉書。
“從今天起,內閣要改變了,皇子就不在內閣之中,以後再議。填補,都察院的白遼,大理寺的巴言,還有京兆尹的潘若進內閣,還是維持十五個人的配置。”
孫芮說了新的決定,大家都沒有反駁,這時候誰也不想得罪人。
“戶部的荀晉大人,三輔東方白,還有我身邊的藍月,組成一個小組,要勘察全國的土地,分清所有者,聽清楚了嗎?”
“殿下,是不是操之過急了?”
“並沒有,戶部本來就有記錄,隻是跟各省核對,要發現土地兼並問題的嚴重程度,就從京城周邊開始吧。”
“是,殿下!”
“荀大人,在調查期間,你們三人,擁有絕對的權力,淩駕於一切的權力,甚至可以調動當地府兵!”
“殿下,這不妥吧?”
“景大人,如果沒有權力,政令能下到鄉裏嗎?”
“可是權力過大,一旦濫用,百姓之苦啊。”
“權力就這麽大,景大人作為首輔,行監督之責,也是應該,就派你來監督吧。”
孫芮看了潘若一眼。“潘大人,把你手裏的資料呈上來吧。”
潘若心領神會,拿出一個卷軸,放到了孫芮這,孫芮沒看,讓冷褚直接傳了下去。
這是一個調查卷軸,調查的是京城周邊的土地情況。
京城周邊,一共三千萬畝的農田。主要是旱田,有一小部分水田。
這三千萬畝的農田,有五百萬畝,是皇莊,都在皇家之手。
有三十個官員和大地主大家族,控製了將近兩千百萬畝的土地。
剩下的五百萬畝,由一百零五萬戶的百姓擁有,這一百零五萬戶的百姓,實際有自己土地的,不超過一半,也就是四成多。
大部分是給別人種田的佃戶。
遇到心善的地主,趕上好年節,也能吃飽飯,隻要遭災遭難,難以為繼,就得進城要飯。
稍微靈活的,就要進城打工,或者有夜市,擺個小攤,維持生計。
女兒樣貌出眾的,送進城,或是去大戶人家當丫鬟,或者送去青樓,也能賣一筆錢。
“觸目驚心,觸目驚心啊,這是京城,首善之地,百姓就這生活條件,更不提其他地區了。”
“殿下,要是取消了人頭稅,隻按地收稅,收多少呢?”
荀晉問道。
“荀大人,這個計算過,二十抽一,具體的,你們戶部可以再研究,隻是比例不宜太高。”
“差額怎麽辦?”
“抽肥補瘦,用商稅來補充。”
“商稅如何收取?”
“定期查賬,最後十抽一,不要小瞧商稅,搞不好,比地稅多。”
“商人能同意嗎?商人重利,這是在他身上割肉啊!”
“任何事,都有代價,商人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想要更大的收獲,就要讓渡一部分利益,十抽一,不多,最開始要七抽一呢。”
“皇莊怎麽處理?”
“皇莊的地,都是肥地,不種地浪費了,會看情況跟一些土地換過來,不好的地,養養雞鴨之類的,或者養豬。”
“誰養呢?百姓還是公家?”
“朝廷來養,雇傭一些失地的百姓。”
“殿下,真是一環套一環啊。”
“使耕者有其田,這天下還是夏朝的。”
這句話,讓景德有些觸動,他也是一心為了社稷,隻是路線不同,土地改製,不管從哪兒看,都是百姓之幸。
“殿下,總有人稱我是文官之首,我一直有愧,今天醒悟了,不論我景德如何不服你,這事你做的對,迴去我就把土地都處理了。”
孫芮笑著點了點頭。
“如果官員們可以做個表率,那就容易多了,不僅僅是土地改革,還要加大投入的力度,江淮行省的紡織,一直搞的不錯,用人很多,特別是婦女也能上工,貼補家用。”
“殿下,土地就這麽多,如果大地主不願意放手,百姓的地還是不多啊。”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考慮過了,凡是正常買賣的土地,那就不動,凡是當初是壓迫買來的土地,那就收迴來。給這些地主一些政策,讓他們建手工作坊,收入提高了,就不再手裏把著那麽多的土地了,一舉兩得。”
“這是個巨大的工程啊。”
“三年內,要扭轉土地兼並的狀態,這是命令,誰阻攔就殺了誰,都知道我是行伍出身,殺的人,不在少數了。”
“殿下”潘若說話了。
“現在京城中,閑散人員就不少,時間久了,也是不安定的因素。”
“開春以後,用國庫的錢,興修水利,也可以搞手工作坊,吸收流民,穩固朝政。”
“殿下英明!”
“官道也是幾十年沒有修繕了,趁這個機會,把官道修繕一下,以後調兵,也方便一些。”
孫芮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我知道諸位大臣,對我頗有不滿,這無所謂,想對付我,就明麵上來,我都接著,但是誰要是損害了朝廷的利益,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季大人,我的幾個兄弟,年齡都不小了,馬上安排成婚,盡早的開枝散葉,延續我孫家血脈。”
“是,殿下。”
餘遠開了口。
“殿下,這次嶺南行省的官員已經進京了,是不是從他們開始考吏?”
“既然來這麽早,那就先來吧,嶺南行省,土地貧瘠,曆來貧窮,夏天更是瘴氣橫行,官員很不容易,等考吏結束,我見一麵,集思廣益,給嶺南出點意見,到時候諸位可不要藏私,群策群力啊。”
“殿下,既然土地貧瘠,地主勢力不強,也好對付。”
“目的不是對付地主,是讓百姓有奔頭,有地可活。”
土地改革,終於走出了這第一步。
眾大臣吃飽了飯,孫芮也到了,這是孫芮開的第一個內閣會。
孫芮坐好,跟著她的是藍月和徐晨。
下麵,大元帥戴盟,首輔景德,次輔蒙唐,三輔東方白還有解玉堂,依次坐著,另一側是六部的尚書,新人有一個,那就是刑部尚書,喬玉書。
“從今天起,內閣要改變了,皇子就不在內閣之中,以後再議。填補,都察院的白遼,大理寺的巴言,還有京兆尹的潘若進內閣,還是維持十五個人的配置。”
孫芮說了新的決定,大家都沒有反駁,這時候誰也不想得罪人。
“戶部的荀晉大人,三輔東方白,還有我身邊的藍月,組成一個小組,要勘察全國的土地,分清所有者,聽清楚了嗎?”
“殿下,是不是操之過急了?”
“並沒有,戶部本來就有記錄,隻是跟各省核對,要發現土地兼並問題的嚴重程度,就從京城周邊開始吧。”
“是,殿下!”
“荀大人,在調查期間,你們三人,擁有絕對的權力,淩駕於一切的權力,甚至可以調動當地府兵!”
“殿下,這不妥吧?”
“景大人,如果沒有權力,政令能下到鄉裏嗎?”
“可是權力過大,一旦濫用,百姓之苦啊。”
“權力就這麽大,景大人作為首輔,行監督之責,也是應該,就派你來監督吧。”
孫芮看了潘若一眼。“潘大人,把你手裏的資料呈上來吧。”
潘若心領神會,拿出一個卷軸,放到了孫芮這,孫芮沒看,讓冷褚直接傳了下去。
這是一個調查卷軸,調查的是京城周邊的土地情況。
京城周邊,一共三千萬畝的農田。主要是旱田,有一小部分水田。
這三千萬畝的農田,有五百萬畝,是皇莊,都在皇家之手。
有三十個官員和大地主大家族,控製了將近兩千百萬畝的土地。
剩下的五百萬畝,由一百零五萬戶的百姓擁有,這一百零五萬戶的百姓,實際有自己土地的,不超過一半,也就是四成多。
大部分是給別人種田的佃戶。
遇到心善的地主,趕上好年節,也能吃飽飯,隻要遭災遭難,難以為繼,就得進城要飯。
稍微靈活的,就要進城打工,或者有夜市,擺個小攤,維持生計。
女兒樣貌出眾的,送進城,或是去大戶人家當丫鬟,或者送去青樓,也能賣一筆錢。
“觸目驚心,觸目驚心啊,這是京城,首善之地,百姓就這生活條件,更不提其他地區了。”
“殿下,要是取消了人頭稅,隻按地收稅,收多少呢?”
荀晉問道。
“荀大人,這個計算過,二十抽一,具體的,你們戶部可以再研究,隻是比例不宜太高。”
“差額怎麽辦?”
“抽肥補瘦,用商稅來補充。”
“商稅如何收取?”
“定期查賬,最後十抽一,不要小瞧商稅,搞不好,比地稅多。”
“商人能同意嗎?商人重利,這是在他身上割肉啊!”
“任何事,都有代價,商人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想要更大的收獲,就要讓渡一部分利益,十抽一,不多,最開始要七抽一呢。”
“皇莊怎麽處理?”
“皇莊的地,都是肥地,不種地浪費了,會看情況跟一些土地換過來,不好的地,養養雞鴨之類的,或者養豬。”
“誰養呢?百姓還是公家?”
“朝廷來養,雇傭一些失地的百姓。”
“殿下,真是一環套一環啊。”
“使耕者有其田,這天下還是夏朝的。”
這句話,讓景德有些觸動,他也是一心為了社稷,隻是路線不同,土地改製,不管從哪兒看,都是百姓之幸。
“殿下,總有人稱我是文官之首,我一直有愧,今天醒悟了,不論我景德如何不服你,這事你做的對,迴去我就把土地都處理了。”
孫芮笑著點了點頭。
“如果官員們可以做個表率,那就容易多了,不僅僅是土地改革,還要加大投入的力度,江淮行省的紡織,一直搞的不錯,用人很多,特別是婦女也能上工,貼補家用。”
“殿下,土地就這麽多,如果大地主不願意放手,百姓的地還是不多啊。”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考慮過了,凡是正常買賣的土地,那就不動,凡是當初是壓迫買來的土地,那就收迴來。給這些地主一些政策,讓他們建手工作坊,收入提高了,就不再手裏把著那麽多的土地了,一舉兩得。”
“這是個巨大的工程啊。”
“三年內,要扭轉土地兼並的狀態,這是命令,誰阻攔就殺了誰,都知道我是行伍出身,殺的人,不在少數了。”
“殿下”潘若說話了。
“現在京城中,閑散人員就不少,時間久了,也是不安定的因素。”
“開春以後,用國庫的錢,興修水利,也可以搞手工作坊,吸收流民,穩固朝政。”
“殿下英明!”
“官道也是幾十年沒有修繕了,趁這個機會,把官道修繕一下,以後調兵,也方便一些。”
孫芮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我知道諸位大臣,對我頗有不滿,這無所謂,想對付我,就明麵上來,我都接著,但是誰要是損害了朝廷的利益,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季大人,我的幾個兄弟,年齡都不小了,馬上安排成婚,盡早的開枝散葉,延續我孫家血脈。”
“是,殿下。”
餘遠開了口。
“殿下,這次嶺南行省的官員已經進京了,是不是從他們開始考吏?”
“既然來這麽早,那就先來吧,嶺南行省,土地貧瘠,曆來貧窮,夏天更是瘴氣橫行,官員很不容易,等考吏結束,我見一麵,集思廣益,給嶺南出點意見,到時候諸位可不要藏私,群策群力啊。”
“殿下,既然土地貧瘠,地主勢力不強,也好對付。”
“目的不是對付地主,是讓百姓有奔頭,有地可活。”
土地改革,終於走出了這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