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臘八節(一)
重生1990:從農村白手起家 作者:雞蛋不炒番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臘月初八,這是華夏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城市裏節日氛圍可能還不是那麽濃鬱,但是在農村裏麵,臘八節這天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了。
俗話說“臘八臘八,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開始有年味了。
家家戶戶得準備熬臘八粥,蒸臘八豆。
上午,東平市東英食品廠辦公樓二樓的辦公室裏。
張國慶正在給東英食品廠廠長王衛平和東旺食品廠廠長李春華兩人商量著明年的生產計劃。
通過拆分後,食品廠一分為二,經曆過洪水後的廠房重建以及設備更新,東旺飲料廠和東英食品廠的產能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下半年,也就是十月份之後,飲料廠的業務開始有大幅度的下滑,因為雪糕和飲料北方地區已經不再銷售了但是生產糖果和果凍等包裝食品的食品廠,在這個時候確是進入了生產銷售又是一個小旺季。
畢竟過年時節,條件好點的家庭都得買個一兩斤糖果點心放在家裏招待客人的。
東英食品廠在王衛平的領導下新開通了六條生產線,廠房,生產設備已經完全更新了。
如今除了省內的銷售渠道之外,東英食品廠的產品已經開始往鄂北和粵東幾個省份銷售,而且銷量都不錯。
“衛平叔,春華廠長,明年的生產銷售計劃就按你們提議的來,如今廠裏的機器設備已經更新好了,明年把那幾台老設備處理了,也換一批新機子迴來。要不然生產節奏就算幹冒煙了也跟不上銷售節奏。
哦,對了,今天臘八節,廠裏麵食堂安排一頓豐盛點的飯菜。一年到頭了,廠裏的職工們都跟著我們辛苦了,這一年確實也是經曆了不少事情………大家都辛苦了……………”
張國慶向王衛平說道。
“哎,國慶呐,我曉得。等會我就去跟食堂老何說一聲,按照你的吩咐晚上加餐。你看還有什麽別的安排沒有?”
王衛平點了點頭,迴應道。
“咱們廠裏的職工們,能有國慶你這樣的老板那真是太幸運了,修了八輩子的福氣才有這樣的運氣!”
李春華看了看張國慶,說道。
李春華廠長原來是廠裏的生產組組長,通過推選被提拔成了食品廠廠長,這一年多來他對廠裏的變化是很有感觸的。
別的不說,自從張國慶接手了廠子後,沒有解聘過一個職工,反而職工們的收入還加了將近一倍。
原來工資撐死了一百五六,現在普通技術職工一個月有將近三百塊錢,在這時候雖然不算很高,但是也算中等偏上的收入了。
迴過頭說,現在食品廠雖然一分為二,但是食堂卻沒有分開。
食堂不分開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這樣不但能夠節約人工成本,而且更加方便管理。
“另外一會我給我大哥那邊打電話,下午讓他送二十頭豬過來。趁著臘八節,招唿廠裏的職工們來一起幫忙殺年豬,分豬肉。標準的話按普通職工分五斤,生產小組組長和組長以上的管理人員每人分六斤,部門主管以上每人分十斤。另外每個生產小組推選一個優秀職工,獎勵一斤。”
張國慶繼續說道。
九五年,不說工資,就說這樣的福利比起絕大多數的工廠要好太多了。
“國慶,我們跟職工們拿一樣的肉就行了,別影響不好…………”
王衛平有些顧忌,對張國慶說道。
“嘿嘿…………叔,您就不要擔心這個那個的了,分個肉而已,誰有能力誰多分肉。現在可不是吃大鍋飯的時候,在咱們廠裏鼓勵競爭,但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是可以靠自己爭取的。
你們都是知道的,我張國慶不認麵子,隻看能力。有能力的人,自然不會虧待他。能者多勞,勞者多得,這可是我的規矩!”
張國慶笑了笑,朝王衛平兩人說道。
去年的時候,廠裏分肉都是一視同仁,可是今年卻有些不同了。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去年廠裏才接手,一是人心不齊,需要凝聚人心。二就是張國慶自己對廠裏的情況還不太了解,也不可能貿然施恩。
通過這一年多以來的了解,現在這樣的安排也算是正常操作了。
畢竟幾百號人的廠子,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隻有樹立了能者多勞,勞者才能多得的道理,幹活的職工積極性才會高。
吃大鍋飯,這可是一個企業停滯發展的主要原因。千禧年之前,很多國營企業單位紛紛垮了,除了經營模式之外更多的還是人為因素。一個是貪腐問題,另一個則是鐵飯碗思想。
養尊處優慣了,突然經濟市場競爭力加劇,自然就得淘汰。
張國慶雖然年輕,但是他可是經曆過的人,對這些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已經出手調控了。
97年後香江迴歸,大量港資甚至外資引入國內。尤其是千禧年後華夏國加入了wto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如果廠子不調整,不改進經營管理模式,那麽幾年後仍舊逃不掉淘汰的局勢。
張國慶想了很多,這兩年從超市零售行業進入到食品廠領域,雖然幾個廠和超市的經營都還很不錯,但是對於他來說,原始資金的積累速度還是太慢了。
千禧年後,房地產行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想要在那個時候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現在就還得把自己的經濟基礎打得更加牢固。
………………
他不知道的是廠裏麵的職工因為自己的這個分肉的福利引得職工們熱鬧了起來。
“聽說了沒有?廠裏廣播室裏又說要分肉,不知道這一迴能分多少?”
大華跟幾個同車間的朋友說道。
很快,分肉的廣播就從大喇叭裏麵傳了出來,廠裏麵議論紛紛起來。
如今的食品廠人雖然比起以前多了不少,但是擁護張國慶的職工同樣也是越來越多。
“我們普通職工頂多分個兩斤三斤,就不錯了。去年也是這樣,還是咱們廠效應好啊,我有幾個朋友在雙強那邊上班,一次福利都沒有發過!”
俗話說“臘八臘八,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開始有年味了。
家家戶戶得準備熬臘八粥,蒸臘八豆。
上午,東平市東英食品廠辦公樓二樓的辦公室裏。
張國慶正在給東英食品廠廠長王衛平和東旺食品廠廠長李春華兩人商量著明年的生產計劃。
通過拆分後,食品廠一分為二,經曆過洪水後的廠房重建以及設備更新,東旺飲料廠和東英食品廠的產能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下半年,也就是十月份之後,飲料廠的業務開始有大幅度的下滑,因為雪糕和飲料北方地區已經不再銷售了但是生產糖果和果凍等包裝食品的食品廠,在這個時候確是進入了生產銷售又是一個小旺季。
畢竟過年時節,條件好點的家庭都得買個一兩斤糖果點心放在家裏招待客人的。
東英食品廠在王衛平的領導下新開通了六條生產線,廠房,生產設備已經完全更新了。
如今除了省內的銷售渠道之外,東英食品廠的產品已經開始往鄂北和粵東幾個省份銷售,而且銷量都不錯。
“衛平叔,春華廠長,明年的生產銷售計劃就按你們提議的來,如今廠裏的機器設備已經更新好了,明年把那幾台老設備處理了,也換一批新機子迴來。要不然生產節奏就算幹冒煙了也跟不上銷售節奏。
哦,對了,今天臘八節,廠裏麵食堂安排一頓豐盛點的飯菜。一年到頭了,廠裏的職工們都跟著我們辛苦了,這一年確實也是經曆了不少事情………大家都辛苦了……………”
張國慶向王衛平說道。
“哎,國慶呐,我曉得。等會我就去跟食堂老何說一聲,按照你的吩咐晚上加餐。你看還有什麽別的安排沒有?”
王衛平點了點頭,迴應道。
“咱們廠裏的職工們,能有國慶你這樣的老板那真是太幸運了,修了八輩子的福氣才有這樣的運氣!”
李春華看了看張國慶,說道。
李春華廠長原來是廠裏的生產組組長,通過推選被提拔成了食品廠廠長,這一年多來他對廠裏的變化是很有感觸的。
別的不說,自從張國慶接手了廠子後,沒有解聘過一個職工,反而職工們的收入還加了將近一倍。
原來工資撐死了一百五六,現在普通技術職工一個月有將近三百塊錢,在這時候雖然不算很高,但是也算中等偏上的收入了。
迴過頭說,現在食品廠雖然一分為二,但是食堂卻沒有分開。
食堂不分開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這樣不但能夠節約人工成本,而且更加方便管理。
“另外一會我給我大哥那邊打電話,下午讓他送二十頭豬過來。趁著臘八節,招唿廠裏的職工們來一起幫忙殺年豬,分豬肉。標準的話按普通職工分五斤,生產小組組長和組長以上的管理人員每人分六斤,部門主管以上每人分十斤。另外每個生產小組推選一個優秀職工,獎勵一斤。”
張國慶繼續說道。
九五年,不說工資,就說這樣的福利比起絕大多數的工廠要好太多了。
“國慶,我們跟職工們拿一樣的肉就行了,別影響不好…………”
王衛平有些顧忌,對張國慶說道。
“嘿嘿…………叔,您就不要擔心這個那個的了,分個肉而已,誰有能力誰多分肉。現在可不是吃大鍋飯的時候,在咱們廠裏鼓勵競爭,但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是可以靠自己爭取的。
你們都是知道的,我張國慶不認麵子,隻看能力。有能力的人,自然不會虧待他。能者多勞,勞者多得,這可是我的規矩!”
張國慶笑了笑,朝王衛平兩人說道。
去年的時候,廠裏分肉都是一視同仁,可是今年卻有些不同了。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去年廠裏才接手,一是人心不齊,需要凝聚人心。二就是張國慶自己對廠裏的情況還不太了解,也不可能貿然施恩。
通過這一年多以來的了解,現在這樣的安排也算是正常操作了。
畢竟幾百號人的廠子,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隻有樹立了能者多勞,勞者才能多得的道理,幹活的職工積極性才會高。
吃大鍋飯,這可是一個企業停滯發展的主要原因。千禧年之前,很多國營企業單位紛紛垮了,除了經營模式之外更多的還是人為因素。一個是貪腐問題,另一個則是鐵飯碗思想。
養尊處優慣了,突然經濟市場競爭力加劇,自然就得淘汰。
張國慶雖然年輕,但是他可是經曆過的人,對這些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已經出手調控了。
97年後香江迴歸,大量港資甚至外資引入國內。尤其是千禧年後華夏國加入了wto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如果廠子不調整,不改進經營管理模式,那麽幾年後仍舊逃不掉淘汰的局勢。
張國慶想了很多,這兩年從超市零售行業進入到食品廠領域,雖然幾個廠和超市的經營都還很不錯,但是對於他來說,原始資金的積累速度還是太慢了。
千禧年後,房地產行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想要在那個時候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現在就還得把自己的經濟基礎打得更加牢固。
………………
他不知道的是廠裏麵的職工因為自己的這個分肉的福利引得職工們熱鬧了起來。
“聽說了沒有?廠裏廣播室裏又說要分肉,不知道這一迴能分多少?”
大華跟幾個同車間的朋友說道。
很快,分肉的廣播就從大喇叭裏麵傳了出來,廠裏麵議論紛紛起來。
如今的食品廠人雖然比起以前多了不少,但是擁護張國慶的職工同樣也是越來越多。
“我們普通職工頂多分個兩斤三斤,就不錯了。去年也是這樣,還是咱們廠效應好啊,我有幾個朋友在雙強那邊上班,一次福利都沒有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