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宸王
什麽!王妃她全家都是穿來的 作者:胖丫胖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自家的禪院裏,林希接過林瑞遞過來的冰可樂問林建邦,“爹,你怎麽認識那個什麽王的?他是幹什麽的?”
林建邦說,“京城裏凡是有宅院的人家都知道宸王,原身倒是沒見過,卻也聽過能披純白狐裘衣的,全國上下隻有宸王一人。
那是當今皇上從國庫裏找出來九條白狐皮給宸王做的,整個國庫裏一共隻有九條,全披他身上了。我本來也猶豫要不要假裝不認識,可是一想到將來在官場上幹好了,肯定要遇見宸王的。
倒時候,別因為他小心眼記著我這次沒有跪拜就給我穿小鞋。我跟你們說,這古代的君臣禮儀的說道可是很大的,你少拜一下,將來很有可能就被扣上大不敬的罪名。”
林晨放下毛筆,揉揉手腕,“你們說的是誰啊?什麽陳王李王的?皇子嗎?”
林建邦搖搖頭,“宸王,謝宸灝是當今桓嘉帝最小的弟弟,跟桓嘉帝相差三十二歲。謝宸灝的外祖家是東晉中期到桓朝初期有名的鹽商吳家。
吳家掌控江南鹽道近四百多年。民間曾流傳過一句話叫“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吳鹽”。
吳家看似富貴至極,但為了守住鹽道,也犧牲掉了很多子嗣。到了謝宸灝的外祖父那一輩,更是死的就剩他一人,連個旁支都沒有。
謝宸灝的外祖父吳澤豐胎裏不足,出生後就常常體弱多病,成年後更是子嗣艱難。納了幾十房侍妾,直到四十多歲才育得一女。
謝宸灝的母妃吳含盈被稱作天下第一美人,十九歲那年在淮水河畔乘畫舫夜遊,偶然碰上正微服出巡的桓文帝。
桓文帝見吳含盈驚鴻絕豔,便當場下旨封妃。吳澤豐隻有吳含盈這麽一個獨生女,剛接完女兒封妃的聖旨之後,便一病不起。
等到吳含盈入宮後,吳澤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便把吳家產業連同吳家所有鹽場一起進貢給了桓文帝,隻求自己的獨生女能在後宮安穩度日。
不過我估計這個吳家絕對會隱藏了一大部分,剩下隱藏不了的才交出去。
桓文帝收到吳家的鹽場後很高興,便晉升吳含盈為貴妃。吳貴妃入宮第六年生下了十一皇子,桓文帝喜不自勝。
因為當時的桓文帝已經六十七歲了,他在此之前的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隻有五個,最大的是太子也已經四十有三了,最小的就是當時被封為燕王鎮守燕京的桓嘉帝,那也有三十二歲。
而且當時桓文帝身邊除了一個太子留在建京城,其餘的兒子都已經冊封為王就藩在外。
所以十一皇子一出生就極受桓文帝寵愛,桓文帝在十一皇子周歲宴上當眾給他取名謝宸灝。
此名一出,身為太子的謝宇滄就敏感起來。
做了二十年的太子,看見那個代表帝王星的“宸”字,怒火中燒。
且中宮後位空懸多年,這讓太子開始焦急起來。
於是太子便密謀給桓文帝下毒,不料被桓文帝發現。
桓文帝勃然大怒下旨廢黜太子,太子破釜沉舟發動宮變。
但因籌劃不細,被桓文帝反擊,桓文帝大怒之下誅殺太子全家及其全部黨羽。
桓文帝自己也在這場宮變中大傷元氣,還沒有來得及休養,當時除遠在燕京的燕王以外,其餘三個兒子得到消息後紛紛起兵謀反。
桓文帝一氣之下,上朝之時便吐血身亡。當時宮裏隻有一個兩歲的十一皇子,桓文帝廢太子之後並未下旨新立太子。
眾大臣為鞏固政權,欲擁十一皇子為皇,尊吳貴妃為太後。
但身為貴妃的吳含盈不同意,吳含盈在那場宮變的時候也受了重傷,自知護佑不了自己的兒子,便抱著十一皇子躲到了東麓山上棲玄寺,沒多久就重傷不治去世了。
吳貴妃臨死前跪求棲玄寺為十一皇子剃度,這才讓兩歲的謝宸灝在戰亂中留住了性命。
吳貴妃最後留給兒子的隻有一件薄襖和一件飾物。眾人知道這個消息後更是爭相進京,到後來就連桓文帝的兩個弟弟都下場出征。
桓文帝最善製衡,所以各地藩王無論是明麵還是暗地裏的實力都差不多。
也就導致了離建京城較近的藩王剛到建京,連城門都來不及關上的時候,就被下一個稍微遠一點的藩王給打敗了。
遠在燕京的燕王是最後一個入場的,燕王的生母身份低下,燕王從小便不受桓文帝待見。
所以十三歲就跟著武將去駐守燕都,直至二十歲才被桓文帝召迴入京。
入京後也遲遲沒有封王,桓文帝甚至都忘記給他張羅婚事。直到桓嘉帝二十五歲,桓文帝才將當時駐守在燕北的大將軍之女賜給桓嘉帝做正妃。
並且同時封桓嘉帝為燕王,封地就在荒涼的燕京。桓嘉帝在燕京一呆就是六年沒有迴京,直至桓文帝六十六歲大壽,普天同慶。
燕王才被召迴京城,又在萬壽節之後被匆匆趕迴燕京。
平陽侯的爵位之所以世襲罔替,就是因為平陽侯一直都支持桓文帝一脈,皇子們爭皇位的時候他袖手旁觀。
等看到桓文帝的兩個弟弟黃雀在後時,平陽侯便率領禦庭衛和駐京的羽林軍抗禦桓文帝的兩個弟弟。
燕王離的最遠,朝中無人,得到的消息也是滯後的,但也正因為離權力中心最遠,所以他暗中發展的勢力卻是最大的。
再加上燕王本身就是行伍出身,善於用兵打仗,所以燕王一路南下,橫掃各方勢力。與平陽侯前後夾擊,用了六年時間徹底平定內亂。
等燕王入主建京城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棲玄寺接迴了八歲的謝宸灝,並帶到宮中親自撫養。
燕王登基,改年號元文為元嘉,稱桓嘉帝。同時力排眾議,堅持讓謝宸灝用“宸”字做名,並且封他為宸王世襲罔替。
還將皇城根腳下南城一整條街都賜給他做宸王府,把宸王外祖家進貢的產業全部歸還給他,劃楚州為宸王封地。
吸取了桓文帝的經驗教訓,桓嘉帝取消了藩王製度。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意思是,分封沒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治下百姓,還是由當地知州管理,一切照常。
隻不過稅收交予戶部後,分封給宸王的哪片封地三分之一的稅收會由戶部轉到宸王名下。
如今整個桓朝都知道,桓嘉帝對這個比自己兒子還小一歲的小皇弟是及其寵愛的,甚至都超過了他自己的兒子。
桓嘉帝現在有一後四妃三嬪,但皇子隻有三個,公主也隻有一個。
除了公主被封為正三品的惜萱公主以外,其餘三個皇子都沒有封爵,也沒有賜府搬出宮外。
其實我這原身也不全是因為你娘蠱惑,才無心向學。
當年這原身剛考上秀才沒過兩個月,那個太子就鼓動學子去宮門口靜坐示威,要求桓文帝給宸王改名字。
原身被平陽侯壓著倒是沒有去,可其他被鼓動的學子被桓文帝一怒之下當場斬殺。當時皇宮外的朝陽門前血流成河,把宮前的玉帶河都染紅了。
這原身就因此嚇得幾年都不敢再碰書本。而且你們原身剛出生的時候,平陽侯也加入了內戰,侯府裏人人自危,完全都顧不上原身一家。
小希就沒有跟著府裏的小姐們隨王字輩,小晨一開始也沒有,等到平陽侯被新皇賞賜世襲罔替的恩典時,要記入族譜,才順帶取名為晨,隨了日字輩。
其實也是故意跟宸王的宸同音,因為當時關於宸王的封號爭議很大。
平陽侯為了給新皇找個台階下,故意用同音表明隻是個名字,一個寓意比較吉利的名字,沒有其他含義。
剛好那時府裏沒有上名字的小輩隻有林晨,就這麽叫了林晨。”
林建邦說,“京城裏凡是有宅院的人家都知道宸王,原身倒是沒見過,卻也聽過能披純白狐裘衣的,全國上下隻有宸王一人。
那是當今皇上從國庫裏找出來九條白狐皮給宸王做的,整個國庫裏一共隻有九條,全披他身上了。我本來也猶豫要不要假裝不認識,可是一想到將來在官場上幹好了,肯定要遇見宸王的。
倒時候,別因為他小心眼記著我這次沒有跪拜就給我穿小鞋。我跟你們說,這古代的君臣禮儀的說道可是很大的,你少拜一下,將來很有可能就被扣上大不敬的罪名。”
林晨放下毛筆,揉揉手腕,“你們說的是誰啊?什麽陳王李王的?皇子嗎?”
林建邦搖搖頭,“宸王,謝宸灝是當今桓嘉帝最小的弟弟,跟桓嘉帝相差三十二歲。謝宸灝的外祖家是東晉中期到桓朝初期有名的鹽商吳家。
吳家掌控江南鹽道近四百多年。民間曾流傳過一句話叫“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吳鹽”。
吳家看似富貴至極,但為了守住鹽道,也犧牲掉了很多子嗣。到了謝宸灝的外祖父那一輩,更是死的就剩他一人,連個旁支都沒有。
謝宸灝的外祖父吳澤豐胎裏不足,出生後就常常體弱多病,成年後更是子嗣艱難。納了幾十房侍妾,直到四十多歲才育得一女。
謝宸灝的母妃吳含盈被稱作天下第一美人,十九歲那年在淮水河畔乘畫舫夜遊,偶然碰上正微服出巡的桓文帝。
桓文帝見吳含盈驚鴻絕豔,便當場下旨封妃。吳澤豐隻有吳含盈這麽一個獨生女,剛接完女兒封妃的聖旨之後,便一病不起。
等到吳含盈入宮後,吳澤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便把吳家產業連同吳家所有鹽場一起進貢給了桓文帝,隻求自己的獨生女能在後宮安穩度日。
不過我估計這個吳家絕對會隱藏了一大部分,剩下隱藏不了的才交出去。
桓文帝收到吳家的鹽場後很高興,便晉升吳含盈為貴妃。吳貴妃入宮第六年生下了十一皇子,桓文帝喜不自勝。
因為當時的桓文帝已經六十七歲了,他在此之前的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隻有五個,最大的是太子也已經四十有三了,最小的就是當時被封為燕王鎮守燕京的桓嘉帝,那也有三十二歲。
而且當時桓文帝身邊除了一個太子留在建京城,其餘的兒子都已經冊封為王就藩在外。
所以十一皇子一出生就極受桓文帝寵愛,桓文帝在十一皇子周歲宴上當眾給他取名謝宸灝。
此名一出,身為太子的謝宇滄就敏感起來。
做了二十年的太子,看見那個代表帝王星的“宸”字,怒火中燒。
且中宮後位空懸多年,這讓太子開始焦急起來。
於是太子便密謀給桓文帝下毒,不料被桓文帝發現。
桓文帝勃然大怒下旨廢黜太子,太子破釜沉舟發動宮變。
但因籌劃不細,被桓文帝反擊,桓文帝大怒之下誅殺太子全家及其全部黨羽。
桓文帝自己也在這場宮變中大傷元氣,還沒有來得及休養,當時除遠在燕京的燕王以外,其餘三個兒子得到消息後紛紛起兵謀反。
桓文帝一氣之下,上朝之時便吐血身亡。當時宮裏隻有一個兩歲的十一皇子,桓文帝廢太子之後並未下旨新立太子。
眾大臣為鞏固政權,欲擁十一皇子為皇,尊吳貴妃為太後。
但身為貴妃的吳含盈不同意,吳含盈在那場宮變的時候也受了重傷,自知護佑不了自己的兒子,便抱著十一皇子躲到了東麓山上棲玄寺,沒多久就重傷不治去世了。
吳貴妃臨死前跪求棲玄寺為十一皇子剃度,這才讓兩歲的謝宸灝在戰亂中留住了性命。
吳貴妃最後留給兒子的隻有一件薄襖和一件飾物。眾人知道這個消息後更是爭相進京,到後來就連桓文帝的兩個弟弟都下場出征。
桓文帝最善製衡,所以各地藩王無論是明麵還是暗地裏的實力都差不多。
也就導致了離建京城較近的藩王剛到建京,連城門都來不及關上的時候,就被下一個稍微遠一點的藩王給打敗了。
遠在燕京的燕王是最後一個入場的,燕王的生母身份低下,燕王從小便不受桓文帝待見。
所以十三歲就跟著武將去駐守燕都,直至二十歲才被桓文帝召迴入京。
入京後也遲遲沒有封王,桓文帝甚至都忘記給他張羅婚事。直到桓嘉帝二十五歲,桓文帝才將當時駐守在燕北的大將軍之女賜給桓嘉帝做正妃。
並且同時封桓嘉帝為燕王,封地就在荒涼的燕京。桓嘉帝在燕京一呆就是六年沒有迴京,直至桓文帝六十六歲大壽,普天同慶。
燕王才被召迴京城,又在萬壽節之後被匆匆趕迴燕京。
平陽侯的爵位之所以世襲罔替,就是因為平陽侯一直都支持桓文帝一脈,皇子們爭皇位的時候他袖手旁觀。
等看到桓文帝的兩個弟弟黃雀在後時,平陽侯便率領禦庭衛和駐京的羽林軍抗禦桓文帝的兩個弟弟。
燕王離的最遠,朝中無人,得到的消息也是滯後的,但也正因為離權力中心最遠,所以他暗中發展的勢力卻是最大的。
再加上燕王本身就是行伍出身,善於用兵打仗,所以燕王一路南下,橫掃各方勢力。與平陽侯前後夾擊,用了六年時間徹底平定內亂。
等燕王入主建京城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棲玄寺接迴了八歲的謝宸灝,並帶到宮中親自撫養。
燕王登基,改年號元文為元嘉,稱桓嘉帝。同時力排眾議,堅持讓謝宸灝用“宸”字做名,並且封他為宸王世襲罔替。
還將皇城根腳下南城一整條街都賜給他做宸王府,把宸王外祖家進貢的產業全部歸還給他,劃楚州為宸王封地。
吸取了桓文帝的經驗教訓,桓嘉帝取消了藩王製度。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意思是,分封沒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治下百姓,還是由當地知州管理,一切照常。
隻不過稅收交予戶部後,分封給宸王的哪片封地三分之一的稅收會由戶部轉到宸王名下。
如今整個桓朝都知道,桓嘉帝對這個比自己兒子還小一歲的小皇弟是及其寵愛的,甚至都超過了他自己的兒子。
桓嘉帝現在有一後四妃三嬪,但皇子隻有三個,公主也隻有一個。
除了公主被封為正三品的惜萱公主以外,其餘三個皇子都沒有封爵,也沒有賜府搬出宮外。
其實我這原身也不全是因為你娘蠱惑,才無心向學。
當年這原身剛考上秀才沒過兩個月,那個太子就鼓動學子去宮門口靜坐示威,要求桓文帝給宸王改名字。
原身被平陽侯壓著倒是沒有去,可其他被鼓動的學子被桓文帝一怒之下當場斬殺。當時皇宮外的朝陽門前血流成河,把宮前的玉帶河都染紅了。
這原身就因此嚇得幾年都不敢再碰書本。而且你們原身剛出生的時候,平陽侯也加入了內戰,侯府裏人人自危,完全都顧不上原身一家。
小希就沒有跟著府裏的小姐們隨王字輩,小晨一開始也沒有,等到平陽侯被新皇賞賜世襲罔替的恩典時,要記入族譜,才順帶取名為晨,隨了日字輩。
其實也是故意跟宸王的宸同音,因為當時關於宸王的封號爭議很大。
平陽侯為了給新皇找個台階下,故意用同音表明隻是個名字,一個寓意比較吉利的名字,沒有其他含義。
剛好那時府裏沒有上名字的小輩隻有林晨,就這麽叫了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