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乃六部之首,蕭品言膽大包天把手伸進後宮,一非女兒身,二直接僭越六局管起太子閨房之事。
把孔老夫子所授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些教誨都丟進了爛泥裏。
蕭品言貴為禮部最高職位的尚書令,官拜朝廷正三品官員,偏像個愚婦般參與後宮爭鬥,恬不知恥辱及六部,又如何能夠掌科舉與儀禮?
蕭家既是名門世族自然還有其他世家子弟入朝為官,想為蕭品言辯解卻沒膽子敢在皇帝氣頭上求情,
加上由尚儀局出麵呈上了單衣,等於是六局認定太子妃貞潔無虞,背書其貞潔不容質疑。若是當麵指責尚儀局不公或有造假嫌疑,那便不再是東宮之事,而是質疑六局不治。
六局不治,便是皇後管教無方,皇後無能則是楚魏帝治家無道。
一來二去這罪名就大了,牽扯的利益可不是單單一個禮部尚書職位和蕭諾雪的太子側妃名分。
蕭家為了保全皇後勢必不敢再辯,依附蕭家的官員就是對太子再心有不服,也得看安國公臉色。
至於其他黨派則為了權勢鬥爭,人人都想削去蕭家黨羽,隻盼著蕭品言此次落馬大大削弱蕭家氣勢,那空缺的尚書位子自然炙手可熱,能否落入自己手中也是指日可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每個人都有籌謀,唯獨沈元安動了殺心非置蕭品言於死地不可。
自事發那日起,沈元安迴到王府大發雷霆,為了查出府裏的細作不僅殺了府裏幾名婢女,甚至揚言要取了蕭品言的腦袋,殺雞儆猴,為自己立威,讓眾人看清楚他是契王並非"棄王"。
前有狼,後有豺,蕭品言此時才是真正的孤立無援,如獨行刀山上一不留意便是粉身碎骨。
細細思量沈穆時的所作所為,沈季煜不得不佩服這位六皇兄。
故意閉門不出躲在暗處隔山觀虎鬥,借刀殺人漁翁得利,蕭家就算是要向太子求情,太子人不在場也是無計可施,高,實在是高!
隻是有件事沈季煜一直想不明白:六皇兄為何要做出一副受人欺壓才不得不反抗的假象?
此舉無異於暴露太子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臣擺弄無所依歸,將來大抵是個無主見的主兒。
往後這些如鬃狗般的嗜血朝臣,會如何爬到太子頭上呢?這不是把自己置於險地嗎?一個女人而已,真的值得他如此付出嗎?
還是陸家暗自施壓太子不得不這樣做?如果陸家真的這麽強勢,那也是留不得了……
沈季煜把能想到的可能性都想了個遍,隨即又快速自我否定。
六皇兄的個性霸道、主張意識極強,不是隨隨便便能被人左右意見的性子。
沈季煜從小跟在六皇兄屁股後頭跑,哪個不是甘願折服在他手下?
從他記事起,六皇兄天資聰穎、獨立要強,任何事情隻要他願意爭,便沒有輸過一次。
先不論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但論優秀的程度與幾為皇兄相較,無疑六皇兄是最佳太子人選,這也是為何當初太子之爭,他會選擇站在六皇兄這頭。
因此,這也是他擔心沈穆時為情所困的原因之一,六皇兄一路走來萬分不易,切不可栽在一個女人手裏,六皇兄若是倒了,那他的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
正當他猶豫著要不要試探一下沈穆時的心意時,沈彥初卻開口了。
沈彥初年方不過十五,正值韶光,在眾皇子裏排行老九。
一臉稚氣的小臉上白玉溫麵、紅唇貝齒堪稱翩翩美少年,因著年紀尚小又不得皇上寵愛,一直依附在沈穆時羽翼下過日子。
大約是從小便跟著沈穆時摸透了他的性子,加上年紀尚小,說話也不似其他人那般拘謹,一開口便是刀子嘴:
“六哥,這次你實在太衝動了。蕭品言的事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為何要用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法子?日後這些朝臣還當你是一位好欺負的主子想盡辦法和你作對,你這太子當的可沒有之前那般稱心如意。”
“父皇怎麽說?”
沈穆時並未迴答沈彥初的問題,依舊低頭盼著手裏的一串菩提手珠,臉上也沒有任何發怒的跡象。
“父皇一向疼愛大皇兄,自然是維護他了。不過,大皇兄命好不代表其他人也這般好運,父皇已經下令將蕭品言禁囚於尚書官邸,待三日後再發落。”
沈彥初一臉的不服氣,語氣也是酸溜溜的。
他因為生母不得皇上寵愛,連帶著這些年也被其他皇子皇女看不起,尤其是皇妹沈冰冰隔三岔五惹禍,搞的他整日收拾爛攤子。若不是六皇兄一直庇護他們兄妹二人,這日子還真不知道怎麽過下去。
所以,大多數時候沈穆時說的話沈彥初都是惟命是從,有時甚至比楚魏帝的聖旨還要管用。
醋歸醋,沈彥初心裏也明白,就算父皇再怎麽溺愛大皇兄,這至高無上的皇位是決不傳給大皇兄的。
為此,大皇兄一直耿耿於懷,行事也更加荒唐暴虐。
“六哥可要上奏父皇流放蕭品言,或是,幹脆殺之而後快?”
沈季煜瞧著沈穆時的神色淡淡問道。
其實沈季煜早已料到此事用不著六皇兄出手,依大皇兄的暴脾氣自會料理蕭品言。
但父皇還是沒有發落蕭家,把燙手山芋又扔迴六皇兄讓他親手處理,足見太子之位穩如泰山,父皇也是在考驗六皇兄的能力。
楚魏帝不是昏君,甚至可說是一代英主,仁厚與狠厲並存。
雖然聲稱傳位隻傳賢子,然而他眼中的賢者不見得隻是親民寬仁的“好人”皇帝,必須還要有殺伐決斷的氣魄。
因此,他故意不處置蕭家,就是想看看自己親自選出來的太子會如何發落蕭品言,如何拔除皇後的黨羽。
皇後和蕭家沆瀣一氣、暗中勾結把朝堂搞的烏煙瘴氣,這些事他早就知道,礙於太後也是蕭家的人,他身上自然也留著蕭家的血,不得不忍氣吞聲睜隻眼閉隻眼,否則做的太過太後那關是過不去的,再則蕭家的勢力實在太多,根深葉茂、黨羽眾多,要想鏟除自然不是件易事。正好,蕭品言這麽不長眼,自己送上門的人頭不要白不要,那便撒手不管交給太子曆練曆練也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知父莫若子,沈穆時聽了沈彥初的一番話,自然明白楚魏帝要他做什麽,還是借刀殺人,隻不過,這次殺的不隻一個而是一群.........
“不,我要他自己提頭來見。”沈穆時唇邊勾起了一抹笑。突然發力捏爆了手裏的一顆菩提,珠子霎那間便成了粉末洋洋灑灑落在地上。
他太了解楚魏帝了,父皇想要拔除蕭家黨羽已很久了,此次發作不過是個借口,身為皇帝哪裏會管後宮爭鬥之事。
即便太子妃真與大皇子有染,也該由太子自己來處理,現在不過是打蛇隨棍上,順藤摸瓜拔掉蕭家一根大苗罷了。
父皇真正要動的絕不是蕭品言,而是蕭品言背後的安國公和太後,隻不過礙於情麵不好下手罷了,如果是太子來做這件事便是名正言順,於情於理都是為了太子妃的清譽和東宮的名聲,怨不得太子狠毒。
傍晚,皇後安排宮女偷偷護送蕭諾雪出宮,馬車出了宮門後直奔蕭尚書府邸而去。
第二日亥時,蕭諾雪迴到東宮,整個人萎靡不振,雙眼腫如桃李。
第三日子時,蕭品言懸梁自盡於府邸。
第四日早朝,太和殿上,安國公彈劾蕭品言的罪狀,並宣讀蕭品言的遺書,最後聲淚俱下呈上人頭以換取蕭品言餘下家眷的平安。
依楚魏律例,蕭品言詆毀太子妃與大皇子清譽,且汙蔑太子無能,按例當斬,其親族家眷一律入賤籍流放邊疆。
但蕭品言已自盡身亡,蕭諾雪又是太子的孌婢,皇後不便插手前朝卻可以借著後宮之主的身份去皇上麵前求情,還搬出了太後的名義求皇上網開一麵勿要連累蕭家女眷。
楚魏帝不置可否,卻也沒有當場反駁皇後,隻聲稱此事由太子發落,一切都拋給太子處置。
而沈穆時在太和殿上漠然看著安國公假惺惺的演戲,等到他磕頭磕的額頭都青了才假裝為蕭家求情,免了蕭品言親族入賤籍,僅除官籍降為庶民。
另,蕭氏一族本為皇室國戚卻未能端正品行,直諫耆老,所有蕭氏在位官員均降級一階,以示懲戒。
還有安國公,身為蕭氏族長,宗親有錯應直言諫過,而非縱容其罪臣胡言,動亂朝綱,念其功勞連坐之罪可免,依律法酌處削爵罰奉,閉門自省十日。
至此,蕭品言一案算是塵埃落定。
太子秉公辦事、不偏不倚,一言一行皆是按照律法處置,除此之外善心大發免除連坐之罪,饒過一幹家眷、宗親,端的上是寬仁慈悲的好榜樣,此事辦的公正公平讓所有大臣都心服,口服直唿太子英明,聖上萬歲。
把孔老夫子所授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些教誨都丟進了爛泥裏。
蕭品言貴為禮部最高職位的尚書令,官拜朝廷正三品官員,偏像個愚婦般參與後宮爭鬥,恬不知恥辱及六部,又如何能夠掌科舉與儀禮?
蕭家既是名門世族自然還有其他世家子弟入朝為官,想為蕭品言辯解卻沒膽子敢在皇帝氣頭上求情,
加上由尚儀局出麵呈上了單衣,等於是六局認定太子妃貞潔無虞,背書其貞潔不容質疑。若是當麵指責尚儀局不公或有造假嫌疑,那便不再是東宮之事,而是質疑六局不治。
六局不治,便是皇後管教無方,皇後無能則是楚魏帝治家無道。
一來二去這罪名就大了,牽扯的利益可不是單單一個禮部尚書職位和蕭諾雪的太子側妃名分。
蕭家為了保全皇後勢必不敢再辯,依附蕭家的官員就是對太子再心有不服,也得看安國公臉色。
至於其他黨派則為了權勢鬥爭,人人都想削去蕭家黨羽,隻盼著蕭品言此次落馬大大削弱蕭家氣勢,那空缺的尚書位子自然炙手可熱,能否落入自己手中也是指日可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每個人都有籌謀,唯獨沈元安動了殺心非置蕭品言於死地不可。
自事發那日起,沈元安迴到王府大發雷霆,為了查出府裏的細作不僅殺了府裏幾名婢女,甚至揚言要取了蕭品言的腦袋,殺雞儆猴,為自己立威,讓眾人看清楚他是契王並非"棄王"。
前有狼,後有豺,蕭品言此時才是真正的孤立無援,如獨行刀山上一不留意便是粉身碎骨。
細細思量沈穆時的所作所為,沈季煜不得不佩服這位六皇兄。
故意閉門不出躲在暗處隔山觀虎鬥,借刀殺人漁翁得利,蕭家就算是要向太子求情,太子人不在場也是無計可施,高,實在是高!
隻是有件事沈季煜一直想不明白:六皇兄為何要做出一副受人欺壓才不得不反抗的假象?
此舉無異於暴露太子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臣擺弄無所依歸,將來大抵是個無主見的主兒。
往後這些如鬃狗般的嗜血朝臣,會如何爬到太子頭上呢?這不是把自己置於險地嗎?一個女人而已,真的值得他如此付出嗎?
還是陸家暗自施壓太子不得不這樣做?如果陸家真的這麽強勢,那也是留不得了……
沈季煜把能想到的可能性都想了個遍,隨即又快速自我否定。
六皇兄的個性霸道、主張意識極強,不是隨隨便便能被人左右意見的性子。
沈季煜從小跟在六皇兄屁股後頭跑,哪個不是甘願折服在他手下?
從他記事起,六皇兄天資聰穎、獨立要強,任何事情隻要他願意爭,便沒有輸過一次。
先不論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但論優秀的程度與幾為皇兄相較,無疑六皇兄是最佳太子人選,這也是為何當初太子之爭,他會選擇站在六皇兄這頭。
因此,這也是他擔心沈穆時為情所困的原因之一,六皇兄一路走來萬分不易,切不可栽在一個女人手裏,六皇兄若是倒了,那他的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
正當他猶豫著要不要試探一下沈穆時的心意時,沈彥初卻開口了。
沈彥初年方不過十五,正值韶光,在眾皇子裏排行老九。
一臉稚氣的小臉上白玉溫麵、紅唇貝齒堪稱翩翩美少年,因著年紀尚小又不得皇上寵愛,一直依附在沈穆時羽翼下過日子。
大約是從小便跟著沈穆時摸透了他的性子,加上年紀尚小,說話也不似其他人那般拘謹,一開口便是刀子嘴:
“六哥,這次你實在太衝動了。蕭品言的事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為何要用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法子?日後這些朝臣還當你是一位好欺負的主子想盡辦法和你作對,你這太子當的可沒有之前那般稱心如意。”
“父皇怎麽說?”
沈穆時並未迴答沈彥初的問題,依舊低頭盼著手裏的一串菩提手珠,臉上也沒有任何發怒的跡象。
“父皇一向疼愛大皇兄,自然是維護他了。不過,大皇兄命好不代表其他人也這般好運,父皇已經下令將蕭品言禁囚於尚書官邸,待三日後再發落。”
沈彥初一臉的不服氣,語氣也是酸溜溜的。
他因為生母不得皇上寵愛,連帶著這些年也被其他皇子皇女看不起,尤其是皇妹沈冰冰隔三岔五惹禍,搞的他整日收拾爛攤子。若不是六皇兄一直庇護他們兄妹二人,這日子還真不知道怎麽過下去。
所以,大多數時候沈穆時說的話沈彥初都是惟命是從,有時甚至比楚魏帝的聖旨還要管用。
醋歸醋,沈彥初心裏也明白,就算父皇再怎麽溺愛大皇兄,這至高無上的皇位是決不傳給大皇兄的。
為此,大皇兄一直耿耿於懷,行事也更加荒唐暴虐。
“六哥可要上奏父皇流放蕭品言,或是,幹脆殺之而後快?”
沈季煜瞧著沈穆時的神色淡淡問道。
其實沈季煜早已料到此事用不著六皇兄出手,依大皇兄的暴脾氣自會料理蕭品言。
但父皇還是沒有發落蕭家,把燙手山芋又扔迴六皇兄讓他親手處理,足見太子之位穩如泰山,父皇也是在考驗六皇兄的能力。
楚魏帝不是昏君,甚至可說是一代英主,仁厚與狠厲並存。
雖然聲稱傳位隻傳賢子,然而他眼中的賢者不見得隻是親民寬仁的“好人”皇帝,必須還要有殺伐決斷的氣魄。
因此,他故意不處置蕭家,就是想看看自己親自選出來的太子會如何發落蕭品言,如何拔除皇後的黨羽。
皇後和蕭家沆瀣一氣、暗中勾結把朝堂搞的烏煙瘴氣,這些事他早就知道,礙於太後也是蕭家的人,他身上自然也留著蕭家的血,不得不忍氣吞聲睜隻眼閉隻眼,否則做的太過太後那關是過不去的,再則蕭家的勢力實在太多,根深葉茂、黨羽眾多,要想鏟除自然不是件易事。正好,蕭品言這麽不長眼,自己送上門的人頭不要白不要,那便撒手不管交給太子曆練曆練也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知父莫若子,沈穆時聽了沈彥初的一番話,自然明白楚魏帝要他做什麽,還是借刀殺人,隻不過,這次殺的不隻一個而是一群.........
“不,我要他自己提頭來見。”沈穆時唇邊勾起了一抹笑。突然發力捏爆了手裏的一顆菩提,珠子霎那間便成了粉末洋洋灑灑落在地上。
他太了解楚魏帝了,父皇想要拔除蕭家黨羽已很久了,此次發作不過是個借口,身為皇帝哪裏會管後宮爭鬥之事。
即便太子妃真與大皇子有染,也該由太子自己來處理,現在不過是打蛇隨棍上,順藤摸瓜拔掉蕭家一根大苗罷了。
父皇真正要動的絕不是蕭品言,而是蕭品言背後的安國公和太後,隻不過礙於情麵不好下手罷了,如果是太子來做這件事便是名正言順,於情於理都是為了太子妃的清譽和東宮的名聲,怨不得太子狠毒。
傍晚,皇後安排宮女偷偷護送蕭諾雪出宮,馬車出了宮門後直奔蕭尚書府邸而去。
第二日亥時,蕭諾雪迴到東宮,整個人萎靡不振,雙眼腫如桃李。
第三日子時,蕭品言懸梁自盡於府邸。
第四日早朝,太和殿上,安國公彈劾蕭品言的罪狀,並宣讀蕭品言的遺書,最後聲淚俱下呈上人頭以換取蕭品言餘下家眷的平安。
依楚魏律例,蕭品言詆毀太子妃與大皇子清譽,且汙蔑太子無能,按例當斬,其親族家眷一律入賤籍流放邊疆。
但蕭品言已自盡身亡,蕭諾雪又是太子的孌婢,皇後不便插手前朝卻可以借著後宮之主的身份去皇上麵前求情,還搬出了太後的名義求皇上網開一麵勿要連累蕭家女眷。
楚魏帝不置可否,卻也沒有當場反駁皇後,隻聲稱此事由太子發落,一切都拋給太子處置。
而沈穆時在太和殿上漠然看著安國公假惺惺的演戲,等到他磕頭磕的額頭都青了才假裝為蕭家求情,免了蕭品言親族入賤籍,僅除官籍降為庶民。
另,蕭氏一族本為皇室國戚卻未能端正品行,直諫耆老,所有蕭氏在位官員均降級一階,以示懲戒。
還有安國公,身為蕭氏族長,宗親有錯應直言諫過,而非縱容其罪臣胡言,動亂朝綱,念其功勞連坐之罪可免,依律法酌處削爵罰奉,閉門自省十日。
至此,蕭品言一案算是塵埃落定。
太子秉公辦事、不偏不倚,一言一行皆是按照律法處置,除此之外善心大發免除連坐之罪,饒過一幹家眷、宗親,端的上是寬仁慈悲的好榜樣,此事辦的公正公平讓所有大臣都心服,口服直唿太子英明,聖上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