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一臉欣喜的看向眾人道:“蔡王妃懷有身孕了,本王要做父親了。”


    聞聽此言,眾人皆是麵上一喜,急忙起身行禮道:“我等恭賀主公,大漢後繼有人了。”


    劉璋搖頭輕笑道:“讓你們說的本王難以誕下子嗣一般,這隻是開始,好了,你們來尋本王做什麽?”


    賈詡躬身行禮道:“主公,各地世家已經清除的差不多了,司馬家更是被夷三族,各地百姓並未恐慌,而是宣布了世家罪行之後,紛紛拍手叫好,而且百姓皆幫助各地官府搜尋世家餘孽。”


    劉璋點頭輕笑道:“各地世家鏟除,可以令沈富的戶部去各州郡測量土地,統計人口了。”


    “主公說的是,隻是其餘州郡的世家恐怕會心生恐慌,主公還是不宜操之過急。”


    “那就先將關東的數州按照本王的意思去辦,其餘州郡先不著急。”


    “諾。”


    荀攸躬身出列道:“主公,吉日已經選定,主公中秋佳節可登基稱帝,不過司天監建議主公前往泰山封禪,畢竟以主公的功績,足矣。”


    劉璋點了點頭道:“這麽說還有一月的時間,不知各地文武是否能夠按時返迴洛陽?”


    “迴主公,時間足夠了,而且還要修建封禪台,也需要時間。”


    “不,本王不準備前往泰山封禪,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本王去做,先稱帝,封禪之事以後再議。”


    眾人見劉璋的態度堅決,便不再相勸,而是與劉璋一同商議起了稱帝的細節。


    隻不過有一事令眾人皆是感到棘手無比,那就是自家主公父親,太尉劉焉的問題。


    曹操拱手行禮道:“主公稱帝,老大人理應加封,隻是主公準備要如何加封老大人?”


    這個問題,沒人敢給出提議,也隻能任由劉璋自己做主。


    “哈哈哈,此事簡單,加封我父為太上皇即可。”


    “這,可是陛下,這在大漢是沒有先例的,如果加封老大人為太上皇,那大漢是以主公為尊,還是以老大人為尊?”


    賈詡出聲附和道:“是啊主公,一國豈能有兩龍?此舉是否有些不妥?”


    “無妨,沒有什麽不妥的,按照本王說的做便是了,還有,我等要研究一番如何冊封文武,而且大漢的戰事還未結束,這天下之大,還需要繼續征伐,本王準備成立幾大戰區,統帥人選,本王已經心中有數,但是各地刺史一職,還要著重考慮。”


    “諾。”


    劉璋與眾人在禦書房內,商議了一日,才將各州刺史的人選商榷完畢。


    翌日,劉璋前往了太尉府,將自己決定加封劉焉為太上皇的事情告知了劉焉。


    沒想到遭到了劉焉的極力反對。


    “璋兒,為父已經說過,為父對大漢並無功績,你若給為父一個太上皇,那麽為父死後豈有顏麵將牌位立於宗祠之內,此事為父萬萬不會答應的。”


    “父親,誰說你對大漢沒有功績?孩兒就是你對大漢最大的功績,而且,孩兒稱帝,如果不如此做,何以仁孝麵對天下百姓,父親不必顧忌。”


    “不可,此事老夫是不會應允的,除非老夫死了,你追封老夫,隻要老夫活著就不會答應此事,而且靈帝雖然昏聵,致使天下大亂,朝綱不振,但是靈帝對你我父子的恩德,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少帝劉辯,還有退位的劉協,如果老夫再以帝位之尊,居於洛陽,此乃禮法不合,璋兒,你能稱帝,是你一刀一劍拚殺出來的,天下百姓無人不服,但老夫不同,此事不可再提,如果你執意如此,那老夫就自行了斷,你追封老夫吧。”


    聞聽此言,劉璋一腦門的黑線。


    這便宜父親竟然如此迂腐,即使做個太上皇,這天下誰又能說什麽?


    “父親萬萬不可如此啊,父親在意禮法,可是孩兒稱帝,父親如果不為太上皇,這與禮法又有相悖,不如父親想個兩全之策?”


    此言一出,劉焉歎息一聲,雖然知曉劉璋說的沒錯,但是讓劉焉做太上皇,劉焉是不會同意的,但是確實也沒有兩全之策。


    “璋兒此事容老夫想想,以後再議吧。”


    劉璋點了點頭道:“好的父親,不過父親以後萬不能有尋死的念頭,如今大漢南方還有山越蠻人作亂,西境還有三十六國蠢蠢欲動,北方的鮮卑、北匈奴人還沒有徹底剿滅,孩兒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這洛陽還需父親坐鎮,孩兒才能安心為大漢繼續開疆擴土,為後世子孫開創太平,望父親憐憫孩兒的不易。”


    “嗯,我兒放心,老夫明白。”


    “父親,中秋佳節,孩兒便會稱帝,也該讓大兄、三兄返迴洛陽了。”


    “好,你自朝堂傳令他們返迴洛陽述職即可。”


    “是。”


    劉璋佳節稱帝的消息很快便傳遍天下,各地刺史、將軍,皆啟程返迴洛陽觀禮。


    西域三十六國也派遣了使者前來恭賀劉璋登基稱帝。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整個洛陽熱鬧無比。


    甄儼率領工部在洛陽城東建造一座極其豪華的祭台,祭台四周是劉璋的兩萬玄甲親衛以及五千虎賁五千羽林負責守衛。


    太和殿外,百官以及各地刺史、將軍還有來恭賀的使者皆是身著正裝,等待著劉璋的出現。


    登基的一切祭祀禮儀由禮部尚書荀攸以及孔融、蔡邕等人負責。


    後宮長樂宮中,劉璋一身玄黑色龍袍,頭戴九龍朝天冠,湛盧劍懸掛在腰間。


    蔡琰則是一襲黃色鳳袍,頭戴鳳冕,兩人站立在一起,令眾女皆是一臉鄭重的向兩人行禮。


    劉璋搖頭輕笑道:“都是一家人,無需如此,待朕祭天迴宮後,也會冊封你們的。”


    “臣妾等多謝陛下。”


    劉璋輕笑著看向蔡琰道:“琰兒,走吧,百官還在等著呢。”


    “是,陛下。”


    劉璋身穿著華麗的龍袍,氣宇軒昂,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在他身旁,蔡琰身著鳳袍,身姿婀娜,美麗動人。他們一同出現在太和殿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百官們見到劉璋和蔡琰的到來,紛紛行禮表示敬意。他們恭敬地低下頭,雙手抱拳,動作整齊劃一。有的官員麵色莊重,有的則流露出敬畏之情。整個場麵莊嚴肅穆,隻有輕微的唿吸聲和衣物摩擦的聲音。


    劉璋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威嚴,他微微點頭,向百官示意。蔡琰則保持著優雅的微笑,她的目光溫柔而堅定,與劉璋相互映襯。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照出金光閃閃的龍袍和鳳袍,使他們更加顯得莊重而神聖。


    在這一刻,太和殿外的氣氛肅穆而莊重,百官們對劉璋和蔡琰的出現表示出最高的敬意,展現出對皇權的尊崇和忠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滔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滔滔並收藏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