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再次禪位
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璋一臉殺意的看向賈詡道:“有什麽可疑之處?”
“迴主公,當初天子還在董卓手中長安時,伏完曾經便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但最後卻被王允的美人計所耽誤了,而劉協迴洛陽之後,伏完雖然沒有了嫁女的想法,但是在王允身死後,伏完秘密的訓練了一批死士,但是人數並不多,隻是三十人左右,所以麒麟衛並沒有發現。”
“嗯,董承呢?”
“迴主公,在主公討伐袁術時,伏完與董承兩人便走的十分親近,而且屬下打探到董承有意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而且董承與老大人相交甚好,如果老大人中毒的話,那麽董承便有重大的嫌疑。”
劉璋沉思片刻道:“再增加人手尋找華佗以及張機,務必在年節之前,將兩人帶來洛陽。”
“諾。”
“走吧,也該上早朝了,或許陛下已經等急了。”
賈詡點了點頭道:“已經為主公備好了馬,不過,主公真的不願在此時稱帝?”
“嗯,本王已經說了,待大漢一統,再議此事。”
“諾。”
劉璋帶著賈詡一同前往皇宮。
“文和,揚州來的使者是誰?”
“是魯肅魯子敬。”
“原來是他,還有多久能到洛陽。”
“應該還有三日的路程。”
“嗯,待魯肅來了洛陽,先讓他來見本王。”
“諾。”
皇宮,太和殿外,文武百官早已趕來,就連天子劉協也在後殿等待著劉璋的到來。
“漢王駕到。”
百官見劉璋到來,紛紛躬身行禮道:“我等拜見漢王。”
劉璋輕笑點了點頭,看了一眼伏完以及董承。
“諸位大人免禮吧,本王在城外居住,所有耽擱了,進去吧,別讓陛下久等了。”
“諾。”
兩名小黃門急忙打開了太和殿的大門,百官在劉璋的率領下陸續進入了大殿內。
眾人剛站定,劉協的身影出現在了太和殿內。
劉璋率領百官向劉協行禮道:“臣等拜見陛下。”
劉協急忙小跑著來到了劉璋身前,向劉璋行禮道:“朕見過王叔。”
劉璋輕笑點頭道:“陛下,此乃朝議,陛下萬萬不可如此。”
劉協看向百官,隻見百官依舊保持行禮的姿勢,並無一人抬頭看向此處。
劉協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痛苦及無奈,但隻是刹那表情依舊人畜無害。
“王叔出征不足兩月餘,便平定了中原,王叔的功績足以讓朕向王叔行禮。”
劉璋搖頭輕笑道:“陛下不必如此,還是請陛下讓百官先免禮吧。”
“王叔說的是,諸卿免禮。”
“臣等多謝陛下。”
劉協向劉璋點了點頭,便返迴了龍椅。
坐定之後,劉協開口道:“諸卿聆聽朕言,如今年節將至,而這一年內,王叔劉璋滅了三韓,為我大漢再立一韓州,更是救朕脫困長安,返都洛陽,年中叛逆袁術妄想稱帝,更是分封天下諸侯為王,也是王叔將叛逆袁術斬殺,王叔劉璋先後平定了涼州、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令六州之地重歸朝廷管轄,王叔有功與社稷,且如此功績,朕著實不知再如何封賞,而且朕遭奸逆董卓迫害,如今已成不全之軀,為了大漢的社稷江山,朕願退位,讓皇帝位與王叔劉璋。”
劉協言罷,百官頓時一臉的懵逼,劉協更是自龍椅走下,自己動手摘掉了帝冠,雙手托著帝冠走到了劉璋身前,雙膝跪地向抬頭看向劉璋道:“王叔,朕此舉乃是真心實意,也是為了朕自己,更是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王叔也是我漢室宗親,接替朕,順理成章,還望王叔不要推辭。”
劉協還想開口說些什麽,卻被一股巨力扶起。
“陛下,本王說過了,不必如此的,如果本王想稱帝,誰也攔不住,如果本王不想,誰也不能讓本王妥協,好好做你的皇帝,這算是本王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吧。”
劉璋用隻有與劉協兩個人能夠聽到的聲音,在劉協耳畔言罷。
劉璋很清楚的看到劉協眼中的一絲陰狠的神情。
“王叔,朕真的...”
“好了陛下,此事以後再議吧。”
“好吧,王叔。”
劉協一臉的失魂落魄返迴了龍椅。
曹操看著前方的劉協與劉璋皺眉沉思,但隻是片刻,曹操便想通了關鍵。
劉璋出列向劉協行禮道:“陛下,如今大漢隻剩下揚州以及交州兩州之地還未歸朝廷統領,臣準備明年開春之後便率軍攻克揚州與交州,還大漢一統,還望陛下應允。”
“朕自然是允的,隻是王叔如此辛勞,著實令朕感到痛惜,隻恨朕不能幫助王叔什麽。”
劉璋搖頭輕笑道:“隻要陛下坐鎮洛陽,如此天下百姓便會心安,但是陛下還應向文帝武帝兩位先祖學習,近賢臣而遠奸逆,陛下如今年幼,莫要讓奸臣蒙蔽了心智。”
此言一出,劉協肉眼可見的哆嗦了一下,而賈詡則是暗中注意著伏完以及董承兩人。
見兩人也是如此,賈詡頓時心中有了計較。
劉協尷尬一笑道:“朕自然謹遵王叔的教導。”
劉璋輕笑點頭道:“如此甚好。”
劉璋言罷,轉身看向百官道:“本王十三歲便領軍鎮壓黃巾,這些年戰異族,為了我大漢疆域完整,更是遠征高麗、扶餘、三韓,為我大漢開疆擴土,先帝在位時朝綱不振,江山殘破,本王也憑手中之劍收拾我大漢舊山河,隻為讓我大漢再現盛世,諸卿,本王希望爾等能夠與本王一心,與陛下,大漢一心,再為大漢開創盛世。”
“臣等必竭盡所能,追隨漢王,追隨陛下,再為大漢開創盛世。”
劉璋輕笑著點了點頭道:“陛下,侍中伏完,乃是公主駙馬,且頗具才華,本王舉薦其為大漢衛尉一職,諫議大夫董承也頗有才學,本王舉薦其為少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伏完與董承兩人額頭皆浮現冷汗,兩人更是出列躬身行禮道:“漢王過謙了,臣等何德何能膽敢位居九卿?”
“迴主公,當初天子還在董卓手中長安時,伏完曾經便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但最後卻被王允的美人計所耽誤了,而劉協迴洛陽之後,伏完雖然沒有了嫁女的想法,但是在王允身死後,伏完秘密的訓練了一批死士,但是人數並不多,隻是三十人左右,所以麒麟衛並沒有發現。”
“嗯,董承呢?”
“迴主公,在主公討伐袁術時,伏完與董承兩人便走的十分親近,而且屬下打探到董承有意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而且董承與老大人相交甚好,如果老大人中毒的話,那麽董承便有重大的嫌疑。”
劉璋沉思片刻道:“再增加人手尋找華佗以及張機,務必在年節之前,將兩人帶來洛陽。”
“諾。”
“走吧,也該上早朝了,或許陛下已經等急了。”
賈詡點了點頭道:“已經為主公備好了馬,不過,主公真的不願在此時稱帝?”
“嗯,本王已經說了,待大漢一統,再議此事。”
“諾。”
劉璋帶著賈詡一同前往皇宮。
“文和,揚州來的使者是誰?”
“是魯肅魯子敬。”
“原來是他,還有多久能到洛陽。”
“應該還有三日的路程。”
“嗯,待魯肅來了洛陽,先讓他來見本王。”
“諾。”
皇宮,太和殿外,文武百官早已趕來,就連天子劉協也在後殿等待著劉璋的到來。
“漢王駕到。”
百官見劉璋到來,紛紛躬身行禮道:“我等拜見漢王。”
劉璋輕笑點了點頭,看了一眼伏完以及董承。
“諸位大人免禮吧,本王在城外居住,所有耽擱了,進去吧,別讓陛下久等了。”
“諾。”
兩名小黃門急忙打開了太和殿的大門,百官在劉璋的率領下陸續進入了大殿內。
眾人剛站定,劉協的身影出現在了太和殿內。
劉璋率領百官向劉協行禮道:“臣等拜見陛下。”
劉協急忙小跑著來到了劉璋身前,向劉璋行禮道:“朕見過王叔。”
劉璋輕笑點頭道:“陛下,此乃朝議,陛下萬萬不可如此。”
劉協看向百官,隻見百官依舊保持行禮的姿勢,並無一人抬頭看向此處。
劉協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痛苦及無奈,但隻是刹那表情依舊人畜無害。
“王叔出征不足兩月餘,便平定了中原,王叔的功績足以讓朕向王叔行禮。”
劉璋搖頭輕笑道:“陛下不必如此,還是請陛下讓百官先免禮吧。”
“王叔說的是,諸卿免禮。”
“臣等多謝陛下。”
劉協向劉璋點了點頭,便返迴了龍椅。
坐定之後,劉協開口道:“諸卿聆聽朕言,如今年節將至,而這一年內,王叔劉璋滅了三韓,為我大漢再立一韓州,更是救朕脫困長安,返都洛陽,年中叛逆袁術妄想稱帝,更是分封天下諸侯為王,也是王叔將叛逆袁術斬殺,王叔劉璋先後平定了涼州、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令六州之地重歸朝廷管轄,王叔有功與社稷,且如此功績,朕著實不知再如何封賞,而且朕遭奸逆董卓迫害,如今已成不全之軀,為了大漢的社稷江山,朕願退位,讓皇帝位與王叔劉璋。”
劉協言罷,百官頓時一臉的懵逼,劉協更是自龍椅走下,自己動手摘掉了帝冠,雙手托著帝冠走到了劉璋身前,雙膝跪地向抬頭看向劉璋道:“王叔,朕此舉乃是真心實意,也是為了朕自己,更是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王叔也是我漢室宗親,接替朕,順理成章,還望王叔不要推辭。”
劉協還想開口說些什麽,卻被一股巨力扶起。
“陛下,本王說過了,不必如此的,如果本王想稱帝,誰也攔不住,如果本王不想,誰也不能讓本王妥協,好好做你的皇帝,這算是本王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吧。”
劉璋用隻有與劉協兩個人能夠聽到的聲音,在劉協耳畔言罷。
劉璋很清楚的看到劉協眼中的一絲陰狠的神情。
“王叔,朕真的...”
“好了陛下,此事以後再議吧。”
“好吧,王叔。”
劉協一臉的失魂落魄返迴了龍椅。
曹操看著前方的劉協與劉璋皺眉沉思,但隻是片刻,曹操便想通了關鍵。
劉璋出列向劉協行禮道:“陛下,如今大漢隻剩下揚州以及交州兩州之地還未歸朝廷統領,臣準備明年開春之後便率軍攻克揚州與交州,還大漢一統,還望陛下應允。”
“朕自然是允的,隻是王叔如此辛勞,著實令朕感到痛惜,隻恨朕不能幫助王叔什麽。”
劉璋搖頭輕笑道:“隻要陛下坐鎮洛陽,如此天下百姓便會心安,但是陛下還應向文帝武帝兩位先祖學習,近賢臣而遠奸逆,陛下如今年幼,莫要讓奸臣蒙蔽了心智。”
此言一出,劉協肉眼可見的哆嗦了一下,而賈詡則是暗中注意著伏完以及董承兩人。
見兩人也是如此,賈詡頓時心中有了計較。
劉協尷尬一笑道:“朕自然謹遵王叔的教導。”
劉璋輕笑點頭道:“如此甚好。”
劉璋言罷,轉身看向百官道:“本王十三歲便領軍鎮壓黃巾,這些年戰異族,為了我大漢疆域完整,更是遠征高麗、扶餘、三韓,為我大漢開疆擴土,先帝在位時朝綱不振,江山殘破,本王也憑手中之劍收拾我大漢舊山河,隻為讓我大漢再現盛世,諸卿,本王希望爾等能夠與本王一心,與陛下,大漢一心,再為大漢開創盛世。”
“臣等必竭盡所能,追隨漢王,追隨陛下,再為大漢開創盛世。”
劉璋輕笑著點了點頭道:“陛下,侍中伏完,乃是公主駙馬,且頗具才華,本王舉薦其為大漢衛尉一職,諫議大夫董承也頗有才學,本王舉薦其為少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伏完與董承兩人額頭皆浮現冷汗,兩人更是出列躬身行禮道:“漢王過謙了,臣等何德何能膽敢位居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