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群英匯聚,蘿卜開會
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璋疑惑的看向賈詡道:“第一個能到此地的無非是最近的冀州以及兗州,難道是張邈?”
“迴主公,此人也算是主公的老熟人了,正是劉備劉玄德,明日劉備便能率軍趕來。”
“哈哈哈,原來是他,孤也許久沒有見劉備了,不過帶領大軍而來的不應該是孔融嗎?”
“迴主公,劉備任職北海都尉,所以此次由劉備率軍前來。”
“嗯,無需管他,密切關注虎牢關以及洛陽的消息。”
“諾。”
翌日,劉備率領八千士卒趕到了酸棗。
劉備紮營完畢之後,便帶著潘鳳以及張飛求見劉璋。
中軍大帳內,劉璋也答應了接見劉備。
劉備進入了劉璋的大營之後便連連點頭,看著大營內精銳的士卒,眼神之中充滿了羨慕、嫉妒。
“劉備劉玄德求見忠義公。”
劉備被親衛引領到中軍大帳外。
整理了衣著躬身向大帳行了一禮道。
典韋應聲自內掀開了大帳簾布,劉備向典韋拱手行了一禮,便帶著兩位弟弟進入了大帳。
劉璋看著進入大帳的劉備點頭輕笑,不愧是天選之子,這份氣魄便值得劉璋誇讚。
“北海都尉劉備劉玄德拜見忠義公。”
張飛冷哼一聲,不得不隨劉備見禮。
“免禮吧,劉備,孔融怎麽沒有親自前來?”
“迴忠義公,北海政務繁忙,孔北海要處理政務,所以令末將前來響應忠義公的會盟。”
劉璋含笑點頭看向劉備道:“原來如此,你身後二人,張飛,孤是知曉的,另一位是何人?”
“迴忠義公,此乃備之結義兄弟,潘鳳。”
“北海校尉潘鳳見過忠義公。”
“哈哈哈,好,免禮吧,潘鳳將軍倒是頗顯勇武,劉備,其他盟軍或許還有幾日時間才能趕到,你先返迴大營,待其他盟軍盡數趕到之後,再一同商議伐董之事可好?”
“諾,末將遵令。”
“嗯,退下吧。”
“劉備告退。”
劉備帶著張飛、潘鳳離開了劉璋的大營,張飛不滿道:“大哥,那劉璋著實小氣,我等前來會盟,竟然隻是見一麵便將我等兄弟打發了,連一碗酒水都沒有。”
“三弟,咱們是來參加伐董的,不是來吃酒宴的,以後這種話莫要再提。”
中軍大帳內,劉璋搖頭輕笑,沒想到劉備竟然將冀州上將潘鳳給收為了麾下,不過無傷大雅。
接連數日,每日便會有一兩路諸侯前來會盟,劉璋也一一接待,七日後,就連遠在涼州的馬騰也趕來了酸棗,袁氏兄弟才姍姍來遲。
等到所有諸侯全部到來,劉璋才升帳議事。
大帳內,劉璋高坐主位,身後站立著典韋以及宇文成都。
下首兩側便是此次前來會盟的諸侯。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牧孔伷、兗州牧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代表劉備、廣陵太守張超、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渤海太守袁紹、京都議郎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再加上劉璋,正好是十八路諸侯。
“我等拜見忠義公。”
劉璋也起身向眾人拱手行了一禮道:“諸位莫要客氣,還請入座。”
“多謝忠義公。”
眾人落座之後,曹操拱手行禮道:“忠義公,我等許久未見了,忠義公越發的英俊了。”
“哈哈哈,孟德兄過謙了,孤看孟德兄才是越發的精悍了。”
“哈哈哈,曹某與忠義公乃是舊相識,不知忠義公,全家可安好?”
“有勞孟德兄掛念了,操,你老母可好?”
“操替老母多謝忠義公掛念,一切安好。”
曹操言罷,便感覺有些不對,但又找不到那個地方不對。
袁紹向劉璋拱手行禮道:“忠義公,如今董卓在洛陽越加的放肆,還是少些敘舊,先研究一下如何行軍吧。”
劉璋讚賞的看向袁紹道:“本初兄說的不錯,董卓踐踏皇權,屠戮百官,欺壓百姓,實乃國之逆賊,孤現在這裏感謝諸位響應孤的檄文,共同起事討伐董賊,多謝諸位了。”
劉璋言罷,向眾人拱手行了一禮。
眾人紛紛還禮。
馬騰起身行禮道:“忠義公乃是先帝親自敕封,更是我大漢忠孝仁義的典範,馬騰不才,願隨忠義公誅殺董賊。”
“我等願意追隨忠義公誅殺董賊。”
劉璋點了點頭正欲開口,袁術起身輕笑道:“所謂蛇無頭不行,人無頭必死,既然我等在忠義公的號召下組成聯軍,但是也要挑選一位盟主統一指揮大軍才是,如果沒有盟主之位,那麽聯軍便宛如一盤散沙,如此將對董賊毫無威脅。”
聞聽此言眾人皆紛紛點頭附和,劉璋則是有些好奇的看向袁術,沒想到酒囊飯袋的袁術竟然還能說出這些話。
馬騰拱手行禮道:“某馬騰願意推薦忠義公為聯盟盟主,畢竟此次舉事乃是忠義公號召天下,而且忠義公的爵位在我等之中最高,還兼職驃騎將軍。此外忠義公自黃巾之亂至今百戰百勝,功績更是震懾古今,所以忠義公為盟主乃是天經地義。”
馬騰言罷,孔伷、劉岱、王匡、曹操、陶謙幾人起身附和。
袁術卻起身搖頭道:“馬壽成此言差矣,此次伐董乃是為了救社稷、救陛下、救洛陽公卿,而忠義公雖然戰功卓著,但是大多對待的都是異族,而討伐董卓需要一位深知洛陽的情況又能將諸多因素考慮周全的人,某不是否決忠義公的功績,而是從全方位著想,諸位覺得如何?”
袁術言罷,韓馥、喬瑁、袁遺、、鮑信、劉備、、張超、、張楊紛紛出聲附和。
其餘未出聲者則是擺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
劉璋看向眾人輕笑道:“袁公路說的也對,孤對異族手段強硬,確實有些時候考慮不周,不知袁公路可有人選?”
劉璋深知袁術、劉備等人與自己有過節,擔心自己做盟主之後會給他們下絆子,但是一個盟主之位,劉璋並未放在心上。
袁術眼眸一亮,拱手向劉璋行了一禮道:“某覺得,某就挺適合,先不說我袁氏四世三公,家世顯赫...”
“哼,袁公路,若比家世,此地誰能與忠義公相比,袁公路你還是換個說辭吧。”
袁術還未言罷,孫堅便冷哼一聲道。
此言一出,令袁術尷尬不已,惱怒的看了一眼孫堅,冷哼一聲便不再開口。
韓馥起身向眾人行了一禮道:“老夫覺得盟主之位,袁本初頗為適合,自袁本初還未前往渤海之時,便敢與董卓亮劍,這份膽識令老夫佩服,而且袁本初也了解洛陽的情況。”
“迴主公,此人也算是主公的老熟人了,正是劉備劉玄德,明日劉備便能率軍趕來。”
“哈哈哈,原來是他,孤也許久沒有見劉備了,不過帶領大軍而來的不應該是孔融嗎?”
“迴主公,劉備任職北海都尉,所以此次由劉備率軍前來。”
“嗯,無需管他,密切關注虎牢關以及洛陽的消息。”
“諾。”
翌日,劉備率領八千士卒趕到了酸棗。
劉備紮營完畢之後,便帶著潘鳳以及張飛求見劉璋。
中軍大帳內,劉璋也答應了接見劉備。
劉備進入了劉璋的大營之後便連連點頭,看著大營內精銳的士卒,眼神之中充滿了羨慕、嫉妒。
“劉備劉玄德求見忠義公。”
劉備被親衛引領到中軍大帳外。
整理了衣著躬身向大帳行了一禮道。
典韋應聲自內掀開了大帳簾布,劉備向典韋拱手行了一禮,便帶著兩位弟弟進入了大帳。
劉璋看著進入大帳的劉備點頭輕笑,不愧是天選之子,這份氣魄便值得劉璋誇讚。
“北海都尉劉備劉玄德拜見忠義公。”
張飛冷哼一聲,不得不隨劉備見禮。
“免禮吧,劉備,孔融怎麽沒有親自前來?”
“迴忠義公,北海政務繁忙,孔北海要處理政務,所以令末將前來響應忠義公的會盟。”
劉璋含笑點頭看向劉備道:“原來如此,你身後二人,張飛,孤是知曉的,另一位是何人?”
“迴忠義公,此乃備之結義兄弟,潘鳳。”
“北海校尉潘鳳見過忠義公。”
“哈哈哈,好,免禮吧,潘鳳將軍倒是頗顯勇武,劉備,其他盟軍或許還有幾日時間才能趕到,你先返迴大營,待其他盟軍盡數趕到之後,再一同商議伐董之事可好?”
“諾,末將遵令。”
“嗯,退下吧。”
“劉備告退。”
劉備帶著張飛、潘鳳離開了劉璋的大營,張飛不滿道:“大哥,那劉璋著實小氣,我等前來會盟,竟然隻是見一麵便將我等兄弟打發了,連一碗酒水都沒有。”
“三弟,咱們是來參加伐董的,不是來吃酒宴的,以後這種話莫要再提。”
中軍大帳內,劉璋搖頭輕笑,沒想到劉備竟然將冀州上將潘鳳給收為了麾下,不過無傷大雅。
接連數日,每日便會有一兩路諸侯前來會盟,劉璋也一一接待,七日後,就連遠在涼州的馬騰也趕來了酸棗,袁氏兄弟才姍姍來遲。
等到所有諸侯全部到來,劉璋才升帳議事。
大帳內,劉璋高坐主位,身後站立著典韋以及宇文成都。
下首兩側便是此次前來會盟的諸侯。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牧孔伷、兗州牧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代表劉備、廣陵太守張超、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渤海太守袁紹、京都議郎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再加上劉璋,正好是十八路諸侯。
“我等拜見忠義公。”
劉璋也起身向眾人拱手行了一禮道:“諸位莫要客氣,還請入座。”
“多謝忠義公。”
眾人落座之後,曹操拱手行禮道:“忠義公,我等許久未見了,忠義公越發的英俊了。”
“哈哈哈,孟德兄過謙了,孤看孟德兄才是越發的精悍了。”
“哈哈哈,曹某與忠義公乃是舊相識,不知忠義公,全家可安好?”
“有勞孟德兄掛念了,操,你老母可好?”
“操替老母多謝忠義公掛念,一切安好。”
曹操言罷,便感覺有些不對,但又找不到那個地方不對。
袁紹向劉璋拱手行禮道:“忠義公,如今董卓在洛陽越加的放肆,還是少些敘舊,先研究一下如何行軍吧。”
劉璋讚賞的看向袁紹道:“本初兄說的不錯,董卓踐踏皇權,屠戮百官,欺壓百姓,實乃國之逆賊,孤現在這裏感謝諸位響應孤的檄文,共同起事討伐董賊,多謝諸位了。”
劉璋言罷,向眾人拱手行了一禮。
眾人紛紛還禮。
馬騰起身行禮道:“忠義公乃是先帝親自敕封,更是我大漢忠孝仁義的典範,馬騰不才,願隨忠義公誅殺董賊。”
“我等願意追隨忠義公誅殺董賊。”
劉璋點了點頭正欲開口,袁術起身輕笑道:“所謂蛇無頭不行,人無頭必死,既然我等在忠義公的號召下組成聯軍,但是也要挑選一位盟主統一指揮大軍才是,如果沒有盟主之位,那麽聯軍便宛如一盤散沙,如此將對董賊毫無威脅。”
聞聽此言眾人皆紛紛點頭附和,劉璋則是有些好奇的看向袁術,沒想到酒囊飯袋的袁術竟然還能說出這些話。
馬騰拱手行禮道:“某馬騰願意推薦忠義公為聯盟盟主,畢竟此次舉事乃是忠義公號召天下,而且忠義公的爵位在我等之中最高,還兼職驃騎將軍。此外忠義公自黃巾之亂至今百戰百勝,功績更是震懾古今,所以忠義公為盟主乃是天經地義。”
馬騰言罷,孔伷、劉岱、王匡、曹操、陶謙幾人起身附和。
袁術卻起身搖頭道:“馬壽成此言差矣,此次伐董乃是為了救社稷、救陛下、救洛陽公卿,而忠義公雖然戰功卓著,但是大多對待的都是異族,而討伐董卓需要一位深知洛陽的情況又能將諸多因素考慮周全的人,某不是否決忠義公的功績,而是從全方位著想,諸位覺得如何?”
袁術言罷,韓馥、喬瑁、袁遺、、鮑信、劉備、、張超、、張楊紛紛出聲附和。
其餘未出聲者則是擺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
劉璋看向眾人輕笑道:“袁公路說的也對,孤對異族手段強硬,確實有些時候考慮不周,不知袁公路可有人選?”
劉璋深知袁術、劉備等人與自己有過節,擔心自己做盟主之後會給他們下絆子,但是一個盟主之位,劉璋並未放在心上。
袁術眼眸一亮,拱手向劉璋行了一禮道:“某覺得,某就挺適合,先不說我袁氏四世三公,家世顯赫...”
“哼,袁公路,若比家世,此地誰能與忠義公相比,袁公路你還是換個說辭吧。”
袁術還未言罷,孫堅便冷哼一聲道。
此言一出,令袁術尷尬不已,惱怒的看了一眼孫堅,冷哼一聲便不再開口。
韓馥起身向眾人行了一禮道:“老夫覺得盟主之位,袁本初頗為適合,自袁本初還未前往渤海之時,便敢與董卓亮劍,這份膽識令老夫佩服,而且袁本初也了解洛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