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劉璋二進宮
穿越漢末:我劉璋收拾舊山河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蔡邕府邸,書房內。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劉璋,琰兒你們在做什麽,不知道好好聽課嗎?”
蔡邕用手中戒尺敲了敲書案,怒目瞪向劉璋以及蔡琰。
蔡琰俏臉一紅,劉璋也急忙坐直了身子。
蔡邕又用戒尺敲了敲桌子看向劉璋道:“劉璋這句話出自哪篇文章?”
劉璋隨即起身向蔡邕躬身行了一禮道:“迴老師,出自《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嗯,此句何解?”
“迴老師,溫故而知新有四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麵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麵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三為,溫故,知新。隨著自己閱曆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迴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第四,是指通過迴味曆史,而可以預見,以及解決未來的問題。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儒應該具有的能力。”
蔡邕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好了坐下吧,雖然你已深知其意,但也要身體力行,莫要隻知其意,而不為之。”
劉璋點了點頭拱手行了一禮道:“弟子知曉了,謝老師開悟。”
蔡邕見劉璋的樣子是又氣又愛,這個弟子無論自己講什麽,都能對答如流,但課堂之上,不是瞌睡便是與蔡琰閑聊。
蔡邕有種錯覺,如果蔡琰不在家,劉璋便不會再來上課。
“好了,今日課程便到此吧,其餘人可以退下了,劉璋你留下。”
“是,謝老師。”
蔡琰向劉璋吐了下舌頭,便蹦躂著離去。
王璨向劉璋拱手行了一禮,便也輕笑著離開。
顧雍則是向劉璋點了點頭,也離開了書房。
書房內隻剩下蔡邕以及劉璋兩人。
蔡邕看向劉璋道:“劉璋,你在城外設置粥棚的事情,為師已經知曉,為師隻想知道你如此做的初衷為何?”
劉璋向蔡邕拱手行了一禮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迴老師,弟子隻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試圖喚醒那些世家望族,睜開眼睛看看這沿街的乞討百姓,如今已至寒冬,多少百姓凍餓而死。”
聞聽此言,蔡邕神情一震,看向劉璋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劉璋你做的不錯,為師甚慰,既然如此,明日便讓琰兒帶著為師府中餘糧也前往城外,與你一同接濟百姓吧。”
劉璋眼眸一亮,不是在乎蔡邕那點餘糧,而是蔡琰的友好度一直處在75,距離80友好度點亮紅顏圖鑒錄,近在咫尺,能與蔡琰一同相處,也便與自己刷友好度。
想到此處,劉璋向蔡邕躬身行了一禮道:“老師,弟子府中餘糧還有不少,但也謝過老師好意,老師乃當世大儒,如果連老師都慷慨解囊,弟子相信那些世家定然會出手接濟那些難民。”
蔡邕點了點頭輕笑道:“此事,老夫會在明日上朝時,向陛下奏本,懇求陛下放糧接濟百姓。”
劉璋點了點頭,內心卻是一陣鄙夷,劉璋不相信以漢靈帝的性格會舍得開倉放糧接濟百姓。
果不其然,翌日早朝,蔡邕向漢靈帝上奏,想要開國庫餘糧救濟百姓,但被漢靈帝婉拒,再得知劉璋在城外搭設粥棚,開濟百姓,漢靈帝龍心甚悅,但也隻是口頭稱讚了劉璋,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表示。
正在與蔡琰一同前往城外莊園的劉璋得知了早朝的消息,隻是輕蔑的笑了笑,並未表達出不滿。
“劉璋師兄,你在城外接濟難民,陛下不給些賞賜倒也罷了,為何陛下還不願開倉救濟這些難民?”
蔡琰一臉疑惑的看向劉璋道。
劉璋輕笑著看向蔡琰,揉了揉其小腦袋。
“琰兒,陛下自然有陛下的想法,而師兄也有師兄的想法,陛下既然不願救濟難民,璋來救濟便是了。”
蔡琰不明所以的點了點頭,也不再開口。
很快,劉璋帶著蔡琰,以及自蔡府拉來的兩輛馬車的糧食便到了自家府邸。
蔡琰看著十個粥棚,圍滿了難民,雖然有人在維持秩序,但嘈雜的聲音還是令蔡琰皺眉不已。
劉忠見到劉璋的馬車,急忙小跑著來迎接劉璋。
“主公,您迴來了。”
“嗯,傳令下去,將一個粥棚改名為大儒蔡邕所設,另外稍候來書房見本公子。”
“諾。”
交代完畢,劉璋便牽著蔡文姬走進了府邸。
在前往書房的路上。
“琰兒,你也看到了,那些難民百姓,是無法遵照秩序的,你還年幼,不便前往親自舍粥,還是本公子令人陪你逛一逛本公子的府邸吧。”
之前看到粥棚的場景,蔡琰也是不願直接麵對那些難民,隻能乖巧的點了點頭。
帶著蔡琰進入了書房,片刻之後趙雨便端著茶水進入了書房。
“拜見公子,拜見蔡小姐。”
趙雨向劉璋以及蔡琰躬身行了一禮。
畢竟昨日劉璋便告訴眾人,蔡邕令其愛女蔡琰帶著蔡府餘糧前來城外為難民搭設粥棚。
劉璋看向趙雨點了點頭道:“趙雨,你帶著琰兒逛一逛花園吧,待本公子處理完事務,便去尋你等。”
“諾,蔡小姐還請隨我來。”
蔡琰乖巧的點了點頭,向劉璋福了一禮後道:“那,劉璋師兄,一會你記得來尋琰兒呀。”
見劉璋含笑點頭,蔡琰才隨趙雨離開了書房。
劉忠並未讓劉璋等太久,便到了書房。
“拜見主公。”
劉璋點了點頭看向劉忠道:“至今為止,收了多少精壯以及匠人了?”
聞聽此言,劉忠眼眸一亮,急忙向劉璋拱手行了一禮道:“主公真是好算計,如今精壯收了近八百人,鐵匠三十多人,木匠五十多人,其餘匠人近百,而且沈富也在難民中挑選了近兩百名男女老幼,進入了匠作坊。”
劉璋眼眸一亮,短短幾日,便有如此收獲,劉璋著實有些高興。
“嗯,繼續保持,另外告知沈富,令其大量收購糧草,另外讓沈富打通並州商道。”
“諾,屬下馬上就去辦。”
劉忠躬身離開之後,劉璋便起身前往了演武場。
演武場內,趙雲與宇文成都每人率領一千士卒在訓練著軍陣,而新收入的八百精壯則被韓世忠以及關羽操練。
徐晃來到劉璋身後,向劉璋躬身行了一禮道:“主公,宮中傳來旨意,令主公即刻進宮。”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劉璋,琰兒你們在做什麽,不知道好好聽課嗎?”
蔡邕用手中戒尺敲了敲書案,怒目瞪向劉璋以及蔡琰。
蔡琰俏臉一紅,劉璋也急忙坐直了身子。
蔡邕又用戒尺敲了敲桌子看向劉璋道:“劉璋這句話出自哪篇文章?”
劉璋隨即起身向蔡邕躬身行了一禮道:“迴老師,出自《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嗯,此句何解?”
“迴老師,溫故而知新有四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麵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麵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三為,溫故,知新。隨著自己閱曆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迴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第四,是指通過迴味曆史,而可以預見,以及解決未來的問題。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儒應該具有的能力。”
蔡邕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好了坐下吧,雖然你已深知其意,但也要身體力行,莫要隻知其意,而不為之。”
劉璋點了點頭拱手行了一禮道:“弟子知曉了,謝老師開悟。”
蔡邕見劉璋的樣子是又氣又愛,這個弟子無論自己講什麽,都能對答如流,但課堂之上,不是瞌睡便是與蔡琰閑聊。
蔡邕有種錯覺,如果蔡琰不在家,劉璋便不會再來上課。
“好了,今日課程便到此吧,其餘人可以退下了,劉璋你留下。”
“是,謝老師。”
蔡琰向劉璋吐了下舌頭,便蹦躂著離去。
王璨向劉璋拱手行了一禮,便也輕笑著離開。
顧雍則是向劉璋點了點頭,也離開了書房。
書房內隻剩下蔡邕以及劉璋兩人。
蔡邕看向劉璋道:“劉璋,你在城外設置粥棚的事情,為師已經知曉,為師隻想知道你如此做的初衷為何?”
劉璋向蔡邕拱手行了一禮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迴老師,弟子隻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試圖喚醒那些世家望族,睜開眼睛看看這沿街的乞討百姓,如今已至寒冬,多少百姓凍餓而死。”
聞聽此言,蔡邕神情一震,看向劉璋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劉璋你做的不錯,為師甚慰,既然如此,明日便讓琰兒帶著為師府中餘糧也前往城外,與你一同接濟百姓吧。”
劉璋眼眸一亮,不是在乎蔡邕那點餘糧,而是蔡琰的友好度一直處在75,距離80友好度點亮紅顏圖鑒錄,近在咫尺,能與蔡琰一同相處,也便與自己刷友好度。
想到此處,劉璋向蔡邕躬身行了一禮道:“老師,弟子府中餘糧還有不少,但也謝過老師好意,老師乃當世大儒,如果連老師都慷慨解囊,弟子相信那些世家定然會出手接濟那些難民。”
蔡邕點了點頭輕笑道:“此事,老夫會在明日上朝時,向陛下奏本,懇求陛下放糧接濟百姓。”
劉璋點了點頭,內心卻是一陣鄙夷,劉璋不相信以漢靈帝的性格會舍得開倉放糧接濟百姓。
果不其然,翌日早朝,蔡邕向漢靈帝上奏,想要開國庫餘糧救濟百姓,但被漢靈帝婉拒,再得知劉璋在城外搭設粥棚,開濟百姓,漢靈帝龍心甚悅,但也隻是口頭稱讚了劉璋,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表示。
正在與蔡琰一同前往城外莊園的劉璋得知了早朝的消息,隻是輕蔑的笑了笑,並未表達出不滿。
“劉璋師兄,你在城外接濟難民,陛下不給些賞賜倒也罷了,為何陛下還不願開倉救濟這些難民?”
蔡琰一臉疑惑的看向劉璋道。
劉璋輕笑著看向蔡琰,揉了揉其小腦袋。
“琰兒,陛下自然有陛下的想法,而師兄也有師兄的想法,陛下既然不願救濟難民,璋來救濟便是了。”
蔡琰不明所以的點了點頭,也不再開口。
很快,劉璋帶著蔡琰,以及自蔡府拉來的兩輛馬車的糧食便到了自家府邸。
蔡琰看著十個粥棚,圍滿了難民,雖然有人在維持秩序,但嘈雜的聲音還是令蔡琰皺眉不已。
劉忠見到劉璋的馬車,急忙小跑著來迎接劉璋。
“主公,您迴來了。”
“嗯,傳令下去,將一個粥棚改名為大儒蔡邕所設,另外稍候來書房見本公子。”
“諾。”
交代完畢,劉璋便牽著蔡文姬走進了府邸。
在前往書房的路上。
“琰兒,你也看到了,那些難民百姓,是無法遵照秩序的,你還年幼,不便前往親自舍粥,還是本公子令人陪你逛一逛本公子的府邸吧。”
之前看到粥棚的場景,蔡琰也是不願直接麵對那些難民,隻能乖巧的點了點頭。
帶著蔡琰進入了書房,片刻之後趙雨便端著茶水進入了書房。
“拜見公子,拜見蔡小姐。”
趙雨向劉璋以及蔡琰躬身行了一禮。
畢竟昨日劉璋便告訴眾人,蔡邕令其愛女蔡琰帶著蔡府餘糧前來城外為難民搭設粥棚。
劉璋看向趙雨點了點頭道:“趙雨,你帶著琰兒逛一逛花園吧,待本公子處理完事務,便去尋你等。”
“諾,蔡小姐還請隨我來。”
蔡琰乖巧的點了點頭,向劉璋福了一禮後道:“那,劉璋師兄,一會你記得來尋琰兒呀。”
見劉璋含笑點頭,蔡琰才隨趙雨離開了書房。
劉忠並未讓劉璋等太久,便到了書房。
“拜見主公。”
劉璋點了點頭看向劉忠道:“至今為止,收了多少精壯以及匠人了?”
聞聽此言,劉忠眼眸一亮,急忙向劉璋拱手行了一禮道:“主公真是好算計,如今精壯收了近八百人,鐵匠三十多人,木匠五十多人,其餘匠人近百,而且沈富也在難民中挑選了近兩百名男女老幼,進入了匠作坊。”
劉璋眼眸一亮,短短幾日,便有如此收獲,劉璋著實有些高興。
“嗯,繼續保持,另外告知沈富,令其大量收購糧草,另外讓沈富打通並州商道。”
“諾,屬下馬上就去辦。”
劉忠躬身離開之後,劉璋便起身前往了演武場。
演武場內,趙雲與宇文成都每人率領一千士卒在訓練著軍陣,而新收入的八百精壯則被韓世忠以及關羽操練。
徐晃來到劉璋身後,向劉璋躬身行了一禮道:“主公,宮中傳來旨意,令主公即刻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