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傕帶著殘兵敗將一路慌不擇路,天亮時才發現,自己一夥人竟然來到太白山附近。
望著連綿不絕的大山,李傕突然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決定。
幾人下馬後,將戰馬驅趕向前,他們一股腦鑽進了深山,他們都是西涼人,既然關中已經容不下他們,那就返迴西涼老老實實迴去做一名富家翁,大路上肯定不能走,如今恐怕四處在捉拿他,隻能翻過秦嶺。
一夥人鑽進山中沒多久,高覽率領騎兵就追過來了,絲毫沒有察覺到異常,順著馬蹄印繼續向前。
等高覽在河邊發現幾十匹戰馬在悠閑喝水吃草,連忙下令警戒,四處探查一番,沒發現任何埋伏後,高覽才後知後覺,自己中了李傕金蟬脫殼之計,連忙讓人收攏戰馬,用老馬仕途之計才找到李傕他們逃跑之地,這一來一迴,李傕早就鑽進大山不知所蹤,望著連綿不絕的大山也隻能望山長歎。
徐榮,張濟出征之日,虎賁軍,虎翼軍也正式向陳倉開進。
張遠在陳倉閑來無事,就讓太史慈教自己練箭,又給戲誌才傳令,並州糧草不再向關中運輸,讓並州四大家族從南方收購糧食運往關中,為此張遠不惜降低一成收入讓並州四大家族就範,而北方的糧食收購權全交給甄家,並州州牧府不論多少全都收。
雖然張遠的命令讓人琢磨不透,不過所有人都沒反對,畢竟雍涼之地,關中之地想發展起來需要人口,而人口需要大量糧食。
而張遠卻不知道,在虎賁軍虎翼軍開往陳倉之際,天下各路諸侯先後收到了消息。
袁紹得知張遠出兵雍涼,立刻對幽州公孫瓚出兵,大軍整整十五萬號稱三十萬,顏良為前軍,文醜統領後軍,袁紹自領中軍,許攸田豐為左右軍師,郭圖執掌軍紀,惇於瓊為先鋒,審配逢紀駐守冀州。
公孫瓚一早就收到郭嘉傳信,在中易水和唐河交匯處陳兵五萬,這也是三國時期著名戰役,盤河之戰,史稱界橋之戰。
雙方以盤河為界,全都虎視對方,原本雙方不管誰勝誰敗都不會好過,可一件發生在幽州境內的叛亂,導致公孫瓚顧此失彼。
叛亂的領頭人正是劉虞之子劉和,劉虞被公孫瓚殺害之時,劉和並不在幽州,公孫瓚連劉虞都看不起,更何況不如劉虞的劉和,所以公孫瓚壓根就沒去理會劉和。
劉虞此人在幽州名望很好,尤其是烏恆人,劉虞采取的是懷柔之策,而公孫瓚和張遠一樣,對待異族實行鐵血鎮壓。
公孫瓚將大部分兵馬調往前線,導致後方空虛,劉和暗中聯係劉虞舊部,再加上烏恆人幫助,一舉奪取了代郡。
消息傳到公孫瓚手中,起初公孫瓚並沒有太在意,在他想來,劉和不過是一不知兵的書生,烏恆更是被自己打的抱頭鼠竄,於是讓自己堂弟公孫續率領一千白馬義從五千精銳步卒,前往代郡平叛。
烏恆人隻出動五千騎兵幫助劉和,聽聞公孫續率領一千白馬義從前來,當時就準備退兵。
劉和直言,若讓公孫瓚擊敗袁紹,今日烏恆背後反叛,恐他日必被其滅族,反而是袁紹,若是今日助其擊敗公孫瓚,必定厚待其一族。
想到公孫瓚的脾性,烏恆人再不言退兵,反而又增兵五千。
可以說烏恆這是賭上了自己全族的未來,也正是烏恆人的孤注一擲,讓前來平叛的公孫續兵敗被殺,而公孫續的敗亡,導致幽州更加岌岌可危。
袁紹得知公孫瓚後方大亂,立刻發動猛攻,連續三日強攻,袁紹軍傷亡高達兩萬,河水都被屍體差點阻斷流,袁紹軍損失慘重,公孫瓚軍同樣不好受,傷亡六七千人,好幾次袁紹軍都搶灘登陸成功,若不是公孫瓚麾下有戰力逆天的白馬義從,恐怕公孫瓚就被擊敗了。
即便是一比三的傷亡比,公孫瓚也撐不住,原本兵力就相差太大,如今滿打滿算還能作戰的士兵也不過三萬六千多,而自己後方反叛越來越厲害,若是不管,恐怕會遭到前後夾擊,全軍覆滅的危險,若是再抽調兵力,袁紹再攻幾次,將再無力阻攔其過河,如今的公孫瓚可以說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公孫瓚不好過,袁紹同樣不好過,十萬大軍輪番強攻,卻依然沒能成功,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若是再過不了河,那對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若是沒有士氣,此次也隻能無功而返。
幽州劉和反叛,烏恆人反叛,張遠精銳外調,曹操忙著和袁術掐架,這對袁紹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時機,錯過了此次機會,恐怕再無緣幽州。
袁紹著急,公孫瓚著急,而還有一人同樣著急,那就是躲藏在暗處的張白騎。
自從收到張遠的軍令,張白騎一連興奮了半月,興奮過後就是擔憂,擔憂李傕郭汜不禁打,擔憂馬騰韓遂跑路,擔憂袁紹不出兵,就在張白騎患得患失中,一切都朝自己有力的一麵發展,幽州都快丟了,公孫瓚竟然還沒有向並州求援,張白騎真想跑到公孫瓚麵前給他兩個大筆兜,問問他是不是腦袋有病。
張白騎帶領的大軍就在代郡治所代縣後麵的大山中,若是發動攻擊,最多三天就能打到代縣。
張白騎看著一旁靠著山石翹著二郎腿悠哉悠哉喝酒的郭嘉,心中忍不住腹誹:主公也真是的,給自己派了個二流子過來,軍中飲酒,這多大的罪,要擱自己頭上,恐怕立刻就被擼了,你再瞧瞧眼前這位爺,生怕自己腦袋不夠砍,自從任命自己大軍軍師以來,能犯不能犯的罪他都整了個遍。
整得張白騎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大軍又要迴到隨意撒歡的黃巾時期了。
雖然張白騎滿肚子怨言,可還得笑臉相迎:“奉孝先生,要不要我讓人打隻野味給你下酒。”
郭嘉眼睛迷離的瞅了一眼張白騎,沒好氣的說:“怎麽,又著急了?”
張白騎苦笑一聲說道:“軍師是不知,自從隨主公塞外一戰後,忠義軍再沒上過戰場,整天不是訓練就是訓練,張燕的軍隊被主公改編為山地作戰之軍,而我忠義軍依然如此,明眼人都明白,張燕的軍隊將作為攻打南方的主力軍,其他軍隊那個不是隨主公南征北戰,怎麽就獨留我忠義軍躲在深山中,就連最後成立的新一軍都隨主公征戰沙場,你讓我和手下怎麽交代,軍師啊,我心裏苦啊。”
見張白騎再次訴苦,郭嘉沒好氣的問:“那你想怎麽辦?”
“要我說咱幹嘛非要等公孫瓚求援,直接出兵搶占代郡,若公孫瓚敢呲牙,直接滅了他,袁紹要是不知好歹,連他一起滅了。”
郭嘉沒讚同也沒反對,而是意味深長的問張白騎:“那你知道袁紹有多少兵馬嗎?”
張白騎疑惑郭嘉為何如此問,不過還是實誠的迴道:“最多不過二十萬。”
“二十五萬,除去袁紹帶來幽州的,袁紹還有十萬兵馬駐防冀州,你要是真把公孫瓚逼急了,指不定他會和袁紹聯合,而我軍能調動的也隻有你和趙弘,況且趙弘要駐守並州南大門,不能全軍而動,就憑數萬人馬能打的過袁紹公孫瓚二人,到時怕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那不是還有趙雲的一萬騎兵,張繡的五千騎兵,再不行還可抽調張遼的一萬騎兵,如此多的精銳騎兵,再加上我率領的步卒,就算二人聯合,也能打敗他們。”
見張白騎一副蠢蠢欲動的架勢,郭嘉明白張白騎這幾年確實過得憋屈,也讓其心中升起傲氣,覺得自己率領的兵馬戰無不勝。
郭嘉一改之前的散漫模樣,立刻正色對張白騎說道:“四大騎兵師豈是你我能調動的了的,趙雲率軍前來,目的不是為奪取幽州而來,而是防備烏恆鮮卑,我知白騎將軍和忠義軍迫切想證明自己,可你有沒有想過雙線作戰引發的連鎖反應。”
“單單糧草消耗就不一定能吃得消,再加上糧草運送需要大量的郡兵縣兵,若真如此,並州可就真的空了,若是有諸侯聯合鮮卑,並州就算守住,也將大傷元氣。”
“如今我不妨給將軍透個底,幽州需要三足鼎立方可無憂,將軍切莫壞了主公大計,方知兵者無小事,若因將軍之冒失,而致使主公功虧一簣,將軍項上人頭安有在乎。”
郭嘉一席話,讓張白騎臉色變得蒼白,如果不是郭嘉在此,他恐怕接到命令會直接出兵,在他認知中,能打勝仗,能給張遠搶奪下幽州就是大功一件,如今想來,若是真的因自己而導致並州陷入戰亂,張遠就是再不想殺自己也隻能揮淚而斬。
經此一事,張白騎徹底老實下來,不再催促郭嘉下令。
三天時間裏,袁紹再次對公孫瓚發動了一次攻擊,而公孫瓚再次折損數千人,劉和奪取了上穀郡,把守住了居庸關,烏恆騎兵進可入幽州,退可迴草原,幽州徹底暴露在烏恆人的鐵蹄下。
公孫瓚這下可是徹底坐不住了,經過和麾下謀士商議,眾人一致決定向並州求援。
求援信使剛離開,袁紹軍再次開始進攻,而此次進攻袁紹軍改變了戰法,袁紹軍從河麵佯攻,麴義帶著大量硬弩,帶著八百先登營從界橋上進攻。
大戰再次拉開,袁軍在損失四千人後再次登岸,雙方在河岸上打的難解難分,而公孫瓚還沒意識到,界橋爭奪戰發生了意外。
剛開始袁紹命一校士兵從橋上過,傷亡過半終於過了橋,而過了橋後,迎接這些人的是白馬義從精湛的騎射,不等後麵的援軍支援,過去的人就全軍覆滅了,袁紹又派了幾次人,結果都是如此,損失了三四千人,袁紹和其麾下的謀士才明白,這界橋就是公孫瓚給他們設置的陷阱,為的就是讓袁紹不斷派人從橋上進攻,消耗袁紹軍的士兵和士氣。
想明白了以後,袁紹後麵不再派人從橋麵上強攻,而是做為佯攻,借機牽製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公孫瓚得到張遠的支持,組建了五千白馬義從,公孫續帶走了一千,剩餘四千都在此地。
界橋後麵公孫瓚整整布置了兩千白馬義從,其餘兩千分別在界橋的左右兩側。
連續幾次大戰,白馬義從不過損失百騎,而死傷在白馬義從手中的袁軍高達五六千,可見其戰力的彪悍。
今日同以往一樣,袁紹派人搶奪界橋,剛開始同以往一樣,等白馬義從衝出來後,袁紹當即派麴義帶著八百先登營出擊。
麴義的先登營雖然精銳奈何人數太少,袁紹命淳於瓊帶著一千精銳步卒隨麴義一起衝殺。
不管是麴義的先登營還是淳於瓊的一千精銳步卒,全都攜帶大號硬弩,一架硬弩需要三人操作。
以三人之力才能拉開,射擊之時兩人在前用肩膀扛著,一人發射,箭矢可射三百步,一百八十步可洞穿甲胄。
橋麵狹窄,隻能容納五人並行,前麵一千人手持盾牌向前,麴義淳於瓊帶兵緊跟其後,從對麵看,絲毫沒察覺異常。
袁紹軍剛到橋中間,鋪天蓋地的箭矢落在盾牌上,金鐵交鳴之聲不絕於耳。
一路走一路不斷有袁軍被射殺,離對麵三四十步時,無數投槍落在盾牌上,勢大力沉的投槍將盾牌瞬間擊碎,伴隨著投槍的還有羽箭,袁軍傷亡劇增。
袁軍好不容易過了橋,迎接他們的是刀車。
刀車高三米,前麵有擋板,擋板遍插刀刃,後麵由二十人向前推,刀車所過之處,屍體遍布,盾牌的防禦在刀車麵前似紙糊般脆弱。
刀車後麵弓箭手不斷拋射,過橋的袁軍陷入進退兩難之地,隻能絕望的等死。
眼看袁軍的進攻要再次落空,橋中間的麴義立刻命先登營拔刀劈砍。
望著連綿不絕的大山,李傕突然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決定。
幾人下馬後,將戰馬驅趕向前,他們一股腦鑽進了深山,他們都是西涼人,既然關中已經容不下他們,那就返迴西涼老老實實迴去做一名富家翁,大路上肯定不能走,如今恐怕四處在捉拿他,隻能翻過秦嶺。
一夥人鑽進山中沒多久,高覽率領騎兵就追過來了,絲毫沒有察覺到異常,順著馬蹄印繼續向前。
等高覽在河邊發現幾十匹戰馬在悠閑喝水吃草,連忙下令警戒,四處探查一番,沒發現任何埋伏後,高覽才後知後覺,自己中了李傕金蟬脫殼之計,連忙讓人收攏戰馬,用老馬仕途之計才找到李傕他們逃跑之地,這一來一迴,李傕早就鑽進大山不知所蹤,望著連綿不絕的大山也隻能望山長歎。
徐榮,張濟出征之日,虎賁軍,虎翼軍也正式向陳倉開進。
張遠在陳倉閑來無事,就讓太史慈教自己練箭,又給戲誌才傳令,並州糧草不再向關中運輸,讓並州四大家族從南方收購糧食運往關中,為此張遠不惜降低一成收入讓並州四大家族就範,而北方的糧食收購權全交給甄家,並州州牧府不論多少全都收。
雖然張遠的命令讓人琢磨不透,不過所有人都沒反對,畢竟雍涼之地,關中之地想發展起來需要人口,而人口需要大量糧食。
而張遠卻不知道,在虎賁軍虎翼軍開往陳倉之際,天下各路諸侯先後收到了消息。
袁紹得知張遠出兵雍涼,立刻對幽州公孫瓚出兵,大軍整整十五萬號稱三十萬,顏良為前軍,文醜統領後軍,袁紹自領中軍,許攸田豐為左右軍師,郭圖執掌軍紀,惇於瓊為先鋒,審配逢紀駐守冀州。
公孫瓚一早就收到郭嘉傳信,在中易水和唐河交匯處陳兵五萬,這也是三國時期著名戰役,盤河之戰,史稱界橋之戰。
雙方以盤河為界,全都虎視對方,原本雙方不管誰勝誰敗都不會好過,可一件發生在幽州境內的叛亂,導致公孫瓚顧此失彼。
叛亂的領頭人正是劉虞之子劉和,劉虞被公孫瓚殺害之時,劉和並不在幽州,公孫瓚連劉虞都看不起,更何況不如劉虞的劉和,所以公孫瓚壓根就沒去理會劉和。
劉虞此人在幽州名望很好,尤其是烏恆人,劉虞采取的是懷柔之策,而公孫瓚和張遠一樣,對待異族實行鐵血鎮壓。
公孫瓚將大部分兵馬調往前線,導致後方空虛,劉和暗中聯係劉虞舊部,再加上烏恆人幫助,一舉奪取了代郡。
消息傳到公孫瓚手中,起初公孫瓚並沒有太在意,在他想來,劉和不過是一不知兵的書生,烏恆更是被自己打的抱頭鼠竄,於是讓自己堂弟公孫續率領一千白馬義從五千精銳步卒,前往代郡平叛。
烏恆人隻出動五千騎兵幫助劉和,聽聞公孫續率領一千白馬義從前來,當時就準備退兵。
劉和直言,若讓公孫瓚擊敗袁紹,今日烏恆背後反叛,恐他日必被其滅族,反而是袁紹,若是今日助其擊敗公孫瓚,必定厚待其一族。
想到公孫瓚的脾性,烏恆人再不言退兵,反而又增兵五千。
可以說烏恆這是賭上了自己全族的未來,也正是烏恆人的孤注一擲,讓前來平叛的公孫續兵敗被殺,而公孫續的敗亡,導致幽州更加岌岌可危。
袁紹得知公孫瓚後方大亂,立刻發動猛攻,連續三日強攻,袁紹軍傷亡高達兩萬,河水都被屍體差點阻斷流,袁紹軍損失慘重,公孫瓚軍同樣不好受,傷亡六七千人,好幾次袁紹軍都搶灘登陸成功,若不是公孫瓚麾下有戰力逆天的白馬義從,恐怕公孫瓚就被擊敗了。
即便是一比三的傷亡比,公孫瓚也撐不住,原本兵力就相差太大,如今滿打滿算還能作戰的士兵也不過三萬六千多,而自己後方反叛越來越厲害,若是不管,恐怕會遭到前後夾擊,全軍覆滅的危險,若是再抽調兵力,袁紹再攻幾次,將再無力阻攔其過河,如今的公孫瓚可以說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公孫瓚不好過,袁紹同樣不好過,十萬大軍輪番強攻,卻依然沒能成功,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若是再過不了河,那對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若是沒有士氣,此次也隻能無功而返。
幽州劉和反叛,烏恆人反叛,張遠精銳外調,曹操忙著和袁術掐架,這對袁紹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時機,錯過了此次機會,恐怕再無緣幽州。
袁紹著急,公孫瓚著急,而還有一人同樣著急,那就是躲藏在暗處的張白騎。
自從收到張遠的軍令,張白騎一連興奮了半月,興奮過後就是擔憂,擔憂李傕郭汜不禁打,擔憂馬騰韓遂跑路,擔憂袁紹不出兵,就在張白騎患得患失中,一切都朝自己有力的一麵發展,幽州都快丟了,公孫瓚竟然還沒有向並州求援,張白騎真想跑到公孫瓚麵前給他兩個大筆兜,問問他是不是腦袋有病。
張白騎帶領的大軍就在代郡治所代縣後麵的大山中,若是發動攻擊,最多三天就能打到代縣。
張白騎看著一旁靠著山石翹著二郎腿悠哉悠哉喝酒的郭嘉,心中忍不住腹誹:主公也真是的,給自己派了個二流子過來,軍中飲酒,這多大的罪,要擱自己頭上,恐怕立刻就被擼了,你再瞧瞧眼前這位爺,生怕自己腦袋不夠砍,自從任命自己大軍軍師以來,能犯不能犯的罪他都整了個遍。
整得張白騎都開始懷疑,是不是大軍又要迴到隨意撒歡的黃巾時期了。
雖然張白騎滿肚子怨言,可還得笑臉相迎:“奉孝先生,要不要我讓人打隻野味給你下酒。”
郭嘉眼睛迷離的瞅了一眼張白騎,沒好氣的說:“怎麽,又著急了?”
張白騎苦笑一聲說道:“軍師是不知,自從隨主公塞外一戰後,忠義軍再沒上過戰場,整天不是訓練就是訓練,張燕的軍隊被主公改編為山地作戰之軍,而我忠義軍依然如此,明眼人都明白,張燕的軍隊將作為攻打南方的主力軍,其他軍隊那個不是隨主公南征北戰,怎麽就獨留我忠義軍躲在深山中,就連最後成立的新一軍都隨主公征戰沙場,你讓我和手下怎麽交代,軍師啊,我心裏苦啊。”
見張白騎再次訴苦,郭嘉沒好氣的問:“那你想怎麽辦?”
“要我說咱幹嘛非要等公孫瓚求援,直接出兵搶占代郡,若公孫瓚敢呲牙,直接滅了他,袁紹要是不知好歹,連他一起滅了。”
郭嘉沒讚同也沒反對,而是意味深長的問張白騎:“那你知道袁紹有多少兵馬嗎?”
張白騎疑惑郭嘉為何如此問,不過還是實誠的迴道:“最多不過二十萬。”
“二十五萬,除去袁紹帶來幽州的,袁紹還有十萬兵馬駐防冀州,你要是真把公孫瓚逼急了,指不定他會和袁紹聯合,而我軍能調動的也隻有你和趙弘,況且趙弘要駐守並州南大門,不能全軍而動,就憑數萬人馬能打的過袁紹公孫瓚二人,到時怕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那不是還有趙雲的一萬騎兵,張繡的五千騎兵,再不行還可抽調張遼的一萬騎兵,如此多的精銳騎兵,再加上我率領的步卒,就算二人聯合,也能打敗他們。”
見張白騎一副蠢蠢欲動的架勢,郭嘉明白張白騎這幾年確實過得憋屈,也讓其心中升起傲氣,覺得自己率領的兵馬戰無不勝。
郭嘉一改之前的散漫模樣,立刻正色對張白騎說道:“四大騎兵師豈是你我能調動的了的,趙雲率軍前來,目的不是為奪取幽州而來,而是防備烏恆鮮卑,我知白騎將軍和忠義軍迫切想證明自己,可你有沒有想過雙線作戰引發的連鎖反應。”
“單單糧草消耗就不一定能吃得消,再加上糧草運送需要大量的郡兵縣兵,若真如此,並州可就真的空了,若是有諸侯聯合鮮卑,並州就算守住,也將大傷元氣。”
“如今我不妨給將軍透個底,幽州需要三足鼎立方可無憂,將軍切莫壞了主公大計,方知兵者無小事,若因將軍之冒失,而致使主公功虧一簣,將軍項上人頭安有在乎。”
郭嘉一席話,讓張白騎臉色變得蒼白,如果不是郭嘉在此,他恐怕接到命令會直接出兵,在他認知中,能打勝仗,能給張遠搶奪下幽州就是大功一件,如今想來,若是真的因自己而導致並州陷入戰亂,張遠就是再不想殺自己也隻能揮淚而斬。
經此一事,張白騎徹底老實下來,不再催促郭嘉下令。
三天時間裏,袁紹再次對公孫瓚發動了一次攻擊,而公孫瓚再次折損數千人,劉和奪取了上穀郡,把守住了居庸關,烏恆騎兵進可入幽州,退可迴草原,幽州徹底暴露在烏恆人的鐵蹄下。
公孫瓚這下可是徹底坐不住了,經過和麾下謀士商議,眾人一致決定向並州求援。
求援信使剛離開,袁紹軍再次開始進攻,而此次進攻袁紹軍改變了戰法,袁紹軍從河麵佯攻,麴義帶著大量硬弩,帶著八百先登營從界橋上進攻。
大戰再次拉開,袁軍在損失四千人後再次登岸,雙方在河岸上打的難解難分,而公孫瓚還沒意識到,界橋爭奪戰發生了意外。
剛開始袁紹命一校士兵從橋上過,傷亡過半終於過了橋,而過了橋後,迎接這些人的是白馬義從精湛的騎射,不等後麵的援軍支援,過去的人就全軍覆滅了,袁紹又派了幾次人,結果都是如此,損失了三四千人,袁紹和其麾下的謀士才明白,這界橋就是公孫瓚給他們設置的陷阱,為的就是讓袁紹不斷派人從橋上進攻,消耗袁紹軍的士兵和士氣。
想明白了以後,袁紹後麵不再派人從橋麵上強攻,而是做為佯攻,借機牽製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公孫瓚得到張遠的支持,組建了五千白馬義從,公孫續帶走了一千,剩餘四千都在此地。
界橋後麵公孫瓚整整布置了兩千白馬義從,其餘兩千分別在界橋的左右兩側。
連續幾次大戰,白馬義從不過損失百騎,而死傷在白馬義從手中的袁軍高達五六千,可見其戰力的彪悍。
今日同以往一樣,袁紹派人搶奪界橋,剛開始同以往一樣,等白馬義從衝出來後,袁紹當即派麴義帶著八百先登營出擊。
麴義的先登營雖然精銳奈何人數太少,袁紹命淳於瓊帶著一千精銳步卒隨麴義一起衝殺。
不管是麴義的先登營還是淳於瓊的一千精銳步卒,全都攜帶大號硬弩,一架硬弩需要三人操作。
以三人之力才能拉開,射擊之時兩人在前用肩膀扛著,一人發射,箭矢可射三百步,一百八十步可洞穿甲胄。
橋麵狹窄,隻能容納五人並行,前麵一千人手持盾牌向前,麴義淳於瓊帶兵緊跟其後,從對麵看,絲毫沒察覺異常。
袁紹軍剛到橋中間,鋪天蓋地的箭矢落在盾牌上,金鐵交鳴之聲不絕於耳。
一路走一路不斷有袁軍被射殺,離對麵三四十步時,無數投槍落在盾牌上,勢大力沉的投槍將盾牌瞬間擊碎,伴隨著投槍的還有羽箭,袁軍傷亡劇增。
袁軍好不容易過了橋,迎接他們的是刀車。
刀車高三米,前麵有擋板,擋板遍插刀刃,後麵由二十人向前推,刀車所過之處,屍體遍布,盾牌的防禦在刀車麵前似紙糊般脆弱。
刀車後麵弓箭手不斷拋射,過橋的袁軍陷入進退兩難之地,隻能絕望的等死。
眼看袁軍的進攻要再次落空,橋中間的麴義立刻命先登營拔刀劈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