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郡柳城,烏恆人難樓正在集結部眾準備出兵。
幾天前,匈奴,劉虞兩人都派出了使者,讓丘力居出兵定襄,切斷我軍糧草通道,將我軍困死在雲中郡。
“叔父,大軍已經集結完畢。”
“塌頓啊!讓他們帶上自己的牛羊。”
塌頓疑惑的問:“劉州牧不是我替我們征集糧草嗎?為何我們還要帶上牛羊?”
丘力居嚴肅的對年輕的塌頓說:“塌頓你要記住,不管是匈奴人,還是漢人,我們都不能得罪,因為我們的勢力最弱,隻能在夾縫中生存,這些年鮮卑有一統的趨勢,我們要為部落的未來著想。”
“漢匈之爭我們不能參與太深,我讓部落的人帶著牛羊,一邊走一邊放牧,若是張絕戶敗了,我們立刻搶占定襄郡,若是匈奴敗了,我們隻不過是到平成附近放牧,你明白了嗎?”
“侄兒明白了,不管是誰勝誰敗,對我們都有好處。”
“你說說看。”
“若是匈奴勝了,定襄就是我們出兵的好處,若是匈奴敗了,我們得到了劉虞提供的糧草。”
“不錯,所以我們不但要趕著牛羊,還要帶上牧民,大軍湊足三萬人,漢匈對峙的越久,我們的好處越多。”
“謝叔父教導。”
“要想在夾縫中生存,既要做到誰都不得罪,又要得到壯大我們的機會。”
“侄兒明白了,侄兒這就去重新部署。”
“嗯,好,你去吧!”
在匈奴和劉虞的再三催促下,烏恆人終於出兵了,除了九千騎兵以外,塌頓按照丘力居的意思,又準備了三萬牧民,二十萬頭牛羊,一路浩浩蕩蕩的向平城靠近,沿途一路走一路放牧,悠然自得,完全沒有征戰的樣子。
北平太守府,公孫瓚正在大罵劉虞:“劉虞此人狼子野心,竟然幫助匈奴人對付漢人,莫非想要養寇自重,豈有此理。”
坐在下首的劉備聞言嘴角直抽搐,罵累的公孫瓚望向下麵說道:“既然丘力居能去平城放牧,本太守也能去柳城附近狩獵,嚴綱。”
“末將在。”
“召集兩千白馬義從,隨我去柳城附近狩獵。”
“諾”
劉備連忙站起來說:“伯圭兄請慢。”
“玄德有何事?”
“伯圭兄貿然出兵,會被朝廷算作張遠一黨,對伯圭兄的名聲和前途產生影響,還請伯圭兄三思。”
“小師弟如今也是朝廷重臣,奉命收複被匈奴和羌胡占領的地方,劉虞竟然敢私自派兵幫助匈奴人,若是因此小師弟大敗,豈不是助長異族的氣焰。”
“伯圭兄可曾想過,為什麽劉州牧出兵,朝廷卻沒有任何動作,原因就是,小師弟的兵馬太多了,已經對我大漢產生了威脅,若是小師弟隻有十萬兵馬,朝廷不但不會處處刁難他,還會讓他做穩州牧一職,鎮守邊塞,若是伯圭兄突然插手,不但是害了自己,還害了小師弟,更是害了老師。”
“可就這樣看著小師弟敗亡,我不甘心啊!”
“伯圭兄不必擔心,小師弟此人計謀過人,一定會化解危機。”
公孫瓚考慮再三,才同意劉備說的按兵不動。
當收到烏恆人南下的時候,我立刻就憤怒了,立刻讓徐晃率領他的部曲準備返迴定襄郡。
戲誌才連忙勸道:“主公切莫亂了陣腳,烏恆人隻是投機取巧罷了,若是我們的計劃順利完成,烏恆人會立刻撤迴去。”
看我聽進去了,戲誌才才繼續說道:“如今之計,是等畦固和卜巳的兩支軍隊到達,對雲中城發起強攻。”
“史阿,那兩人什麽時候到達。”
“最遲兩天。”
“雲中城的匈奴可有異動。”
“目前還沒有。”
“張燕和白騎走了三天了,我估計匈奴要出兵了,傳令給畦固和卜巳,讓他們留下一部保護百姓,其他人極速行軍,爭取盡快到達。”
“諾”
第二日一早,史阿來報,匈奴一萬騎兵追擊張燕去了。
直到第三日,畦固和卜巳才帶著大軍到達。
“啟稟公子,畦固和卜巳在營外求見。”
我沉著臉說道:“請兩位將軍進來。”
“末將畦固,卜巳,參見少將軍。”
我皮笑肉不笑的對兩人說:“兩位將軍辛苦了,兩位一路風餐露宿,又要保護百姓,應當記頭功,張遠給你們騰地方,你們二位請上座。”
兩人聽我說話如此客氣,噗通就跪在地上,連忙求饒:“少將軍恕罪。”
“你們兩個怎麽不過幾日再過來。”
畦固抬頭看著我說:“少將軍啊!不是我二人不盡力,實在是手下兵將太難管了。”
卜巳也開口吐苦水:“少將軍你是不知,我們兩人的隊伍裏,都是一些青州兵和黑山軍,還有就是其他人挑選剩下不要的刺頭,這些人大事不犯,小事卻是不斷,你要殺一儆百吧!這些人都沒犯死罪,你要是打軍棍吧!這些人皮糙肉厚的,過幾天就好了,好了繼續犯。”
畦固連忙接口說:“還有就是他們認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駐守,就是運送糧草,再不就是護送百姓,將士們都說,我們說是西征,可連一個匈奴人的影子都沒見過。”
我凝重的問道:“這種想法是你們的想法還是將士們的想法。”
兩人對視一眼,齊聲說道:“這是我們和全師將士的想法。”
我一拍桌子站起身對兩人罵道:“你們兩個混蛋,發生這麽大的事,竟然敢隱瞞,你們知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知道還敢隱瞞不報,去,我給你們一炷香時間,讓將士們集合。”
畦固為難的說:“少將軍,一炷香時間太短,你看能不能一個時辰。”
我憤怒的吼道:“滾,要是一炷香時間完不成,我把你們兩人的腦袋擰下來。”
兩人連忙爬起來,一刻都不敢耽擱,連忙跑了出去。
“去將吳霸叫進來。”
“少將軍你找我?”
“吳霸,你是從南陽的時候跟著我的吧!”
“是。”
“還記得你任職軍紀官的時候,我和你說過的話嗎?”
“少將軍不是告訴我,讓我看好大軍嗎?我一直在認真的看著不讓他們違反軍紀。”
“所以,你一直注意軍紀。”
吳霸疑惑的說:“不管軍紀我管什麽?”
“老子是讓你看著大軍,意思是軍中的一切不尋常都要及時稟告。”
“啊!我還以為少將軍是讓我看好大軍的軍紀。”
我是徹底無語了,緩了一會我問道:“梁仲寧怎麽樣?”
“梁仲寧挺好的啊!”
我咬著牙說:“我是問你,梁仲寧怎麽也沒有向我匯報大軍的不尋常。”
“少將軍沒和我兩人說清楚啊!”
“梁仲寧有沒有和你說過什麽?”
“他就說,他恨不得砍幾個人。”
我無力的對戲誌才說:“誌才,你和他解釋一下,我頭疼。”
戲誌才對我拱了拱手才對吳霸說:“吳將軍,梁將軍有沒有和你說過軍隊有異常。”
“說過,不過我說,咱們就是軍紀官,管好軍隊的軍紀就行,其它的不用管。”
戲誌才頭疼的說:“其它軍紀官不但要負責軍紀,還要注意大軍的風向,將軍們的忠誠。”
吳霸驚訝的說:“那不是要監視所有人?”
戲誌才被問的啞口無言,隻能委婉的說:“那不是監視,是要時刻保持將士對主公的忠誠。”
看吳霸還是不太了解,戲誌才繼續說道:“吳將軍可知此次軍隊的危機。”
“什麽危機,不知道。”
戲誌才耐心的說:“此次你們兩軍將士多有怨言,輕則會對主公的威信產生影響,重則可能會導致士兵嘩變。”
“士兵嘩變,不可能吧!”
“現在看來是沒什麽,若是置之不理,一但有心人挑撥,軍隊就會失控,最後嘩變。”
幾天前,匈奴,劉虞兩人都派出了使者,讓丘力居出兵定襄,切斷我軍糧草通道,將我軍困死在雲中郡。
“叔父,大軍已經集結完畢。”
“塌頓啊!讓他們帶上自己的牛羊。”
塌頓疑惑的問:“劉州牧不是我替我們征集糧草嗎?為何我們還要帶上牛羊?”
丘力居嚴肅的對年輕的塌頓說:“塌頓你要記住,不管是匈奴人,還是漢人,我們都不能得罪,因為我們的勢力最弱,隻能在夾縫中生存,這些年鮮卑有一統的趨勢,我們要為部落的未來著想。”
“漢匈之爭我們不能參與太深,我讓部落的人帶著牛羊,一邊走一邊放牧,若是張絕戶敗了,我們立刻搶占定襄郡,若是匈奴敗了,我們隻不過是到平成附近放牧,你明白了嗎?”
“侄兒明白了,不管是誰勝誰敗,對我們都有好處。”
“你說說看。”
“若是匈奴勝了,定襄就是我們出兵的好處,若是匈奴敗了,我們得到了劉虞提供的糧草。”
“不錯,所以我們不但要趕著牛羊,還要帶上牧民,大軍湊足三萬人,漢匈對峙的越久,我們的好處越多。”
“謝叔父教導。”
“要想在夾縫中生存,既要做到誰都不得罪,又要得到壯大我們的機會。”
“侄兒明白了,侄兒這就去重新部署。”
“嗯,好,你去吧!”
在匈奴和劉虞的再三催促下,烏恆人終於出兵了,除了九千騎兵以外,塌頓按照丘力居的意思,又準備了三萬牧民,二十萬頭牛羊,一路浩浩蕩蕩的向平城靠近,沿途一路走一路放牧,悠然自得,完全沒有征戰的樣子。
北平太守府,公孫瓚正在大罵劉虞:“劉虞此人狼子野心,竟然幫助匈奴人對付漢人,莫非想要養寇自重,豈有此理。”
坐在下首的劉備聞言嘴角直抽搐,罵累的公孫瓚望向下麵說道:“既然丘力居能去平城放牧,本太守也能去柳城附近狩獵,嚴綱。”
“末將在。”
“召集兩千白馬義從,隨我去柳城附近狩獵。”
“諾”
劉備連忙站起來說:“伯圭兄請慢。”
“玄德有何事?”
“伯圭兄貿然出兵,會被朝廷算作張遠一黨,對伯圭兄的名聲和前途產生影響,還請伯圭兄三思。”
“小師弟如今也是朝廷重臣,奉命收複被匈奴和羌胡占領的地方,劉虞竟然敢私自派兵幫助匈奴人,若是因此小師弟大敗,豈不是助長異族的氣焰。”
“伯圭兄可曾想過,為什麽劉州牧出兵,朝廷卻沒有任何動作,原因就是,小師弟的兵馬太多了,已經對我大漢產生了威脅,若是小師弟隻有十萬兵馬,朝廷不但不會處處刁難他,還會讓他做穩州牧一職,鎮守邊塞,若是伯圭兄突然插手,不但是害了自己,還害了小師弟,更是害了老師。”
“可就這樣看著小師弟敗亡,我不甘心啊!”
“伯圭兄不必擔心,小師弟此人計謀過人,一定會化解危機。”
公孫瓚考慮再三,才同意劉備說的按兵不動。
當收到烏恆人南下的時候,我立刻就憤怒了,立刻讓徐晃率領他的部曲準備返迴定襄郡。
戲誌才連忙勸道:“主公切莫亂了陣腳,烏恆人隻是投機取巧罷了,若是我們的計劃順利完成,烏恆人會立刻撤迴去。”
看我聽進去了,戲誌才才繼續說道:“如今之計,是等畦固和卜巳的兩支軍隊到達,對雲中城發起強攻。”
“史阿,那兩人什麽時候到達。”
“最遲兩天。”
“雲中城的匈奴可有異動。”
“目前還沒有。”
“張燕和白騎走了三天了,我估計匈奴要出兵了,傳令給畦固和卜巳,讓他們留下一部保護百姓,其他人極速行軍,爭取盡快到達。”
“諾”
第二日一早,史阿來報,匈奴一萬騎兵追擊張燕去了。
直到第三日,畦固和卜巳才帶著大軍到達。
“啟稟公子,畦固和卜巳在營外求見。”
我沉著臉說道:“請兩位將軍進來。”
“末將畦固,卜巳,參見少將軍。”
我皮笑肉不笑的對兩人說:“兩位將軍辛苦了,兩位一路風餐露宿,又要保護百姓,應當記頭功,張遠給你們騰地方,你們二位請上座。”
兩人聽我說話如此客氣,噗通就跪在地上,連忙求饒:“少將軍恕罪。”
“你們兩個怎麽不過幾日再過來。”
畦固抬頭看著我說:“少將軍啊!不是我二人不盡力,實在是手下兵將太難管了。”
卜巳也開口吐苦水:“少將軍你是不知,我們兩人的隊伍裏,都是一些青州兵和黑山軍,還有就是其他人挑選剩下不要的刺頭,這些人大事不犯,小事卻是不斷,你要殺一儆百吧!這些人都沒犯死罪,你要是打軍棍吧!這些人皮糙肉厚的,過幾天就好了,好了繼續犯。”
畦固連忙接口說:“還有就是他們認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駐守,就是運送糧草,再不就是護送百姓,將士們都說,我們說是西征,可連一個匈奴人的影子都沒見過。”
我凝重的問道:“這種想法是你們的想法還是將士們的想法。”
兩人對視一眼,齊聲說道:“這是我們和全師將士的想法。”
我一拍桌子站起身對兩人罵道:“你們兩個混蛋,發生這麽大的事,竟然敢隱瞞,你們知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知道還敢隱瞞不報,去,我給你們一炷香時間,讓將士們集合。”
畦固為難的說:“少將軍,一炷香時間太短,你看能不能一個時辰。”
我憤怒的吼道:“滾,要是一炷香時間完不成,我把你們兩人的腦袋擰下來。”
兩人連忙爬起來,一刻都不敢耽擱,連忙跑了出去。
“去將吳霸叫進來。”
“少將軍你找我?”
“吳霸,你是從南陽的時候跟著我的吧!”
“是。”
“還記得你任職軍紀官的時候,我和你說過的話嗎?”
“少將軍不是告訴我,讓我看好大軍嗎?我一直在認真的看著不讓他們違反軍紀。”
“所以,你一直注意軍紀。”
吳霸疑惑的說:“不管軍紀我管什麽?”
“老子是讓你看著大軍,意思是軍中的一切不尋常都要及時稟告。”
“啊!我還以為少將軍是讓我看好大軍的軍紀。”
我是徹底無語了,緩了一會我問道:“梁仲寧怎麽樣?”
“梁仲寧挺好的啊!”
我咬著牙說:“我是問你,梁仲寧怎麽也沒有向我匯報大軍的不尋常。”
“少將軍沒和我兩人說清楚啊!”
“梁仲寧有沒有和你說過什麽?”
“他就說,他恨不得砍幾個人。”
我無力的對戲誌才說:“誌才,你和他解釋一下,我頭疼。”
戲誌才對我拱了拱手才對吳霸說:“吳將軍,梁將軍有沒有和你說過軍隊有異常。”
“說過,不過我說,咱們就是軍紀官,管好軍隊的軍紀就行,其它的不用管。”
戲誌才頭疼的說:“其它軍紀官不但要負責軍紀,還要注意大軍的風向,將軍們的忠誠。”
吳霸驚訝的說:“那不是要監視所有人?”
戲誌才被問的啞口無言,隻能委婉的說:“那不是監視,是要時刻保持將士對主公的忠誠。”
看吳霸還是不太了解,戲誌才繼續說道:“吳將軍可知此次軍隊的危機。”
“什麽危機,不知道。”
戲誌才耐心的說:“此次你們兩軍將士多有怨言,輕則會對主公的威信產生影響,重則可能會導致士兵嘩變。”
“士兵嘩變,不可能吧!”
“現在看來是沒什麽,若是置之不理,一但有心人挑撥,軍隊就會失控,最後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