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和老牛帶著人趕到的時候,孫堅已經幹完活帶著屍體跑了,隻留下老關一具屍首分離的屍體和滿地的鮮血。
兩人看著死不瞑目的老關久久迴不過神,剛才還在一起朋友,轉眼間陰陽兩隔。
老周想起三人被黃巾裹挾被迫加入黃巾,又在黃巾中脫穎而出,一幕幕過往在腦中閃現。
老牛早就雙眼赤紅,一副吃人的架勢。
憤怒的他厲聲吼道:“是誰,誰殺了我兄弟,我一定將人抓住碎屍萬段。”
老周同樣憤怒無比,看著通向遠處的血跡,眼中殺意濃濃。
“走,順著血跡追。”
等兩人帶著大軍趕到血跡的盡頭時,隻見孫堅滿身鮮血的站在城樓上,眼睛看著兩人 就像在看死人 ,老周瞬間就明白了老關的死因。
憤怒,憋屈,難過 ,被積壓在胸膛卻再也釋放不出來。
他知道老關白死了,如果他還要不知輕重的討要說法,他和老牛甚至身後的一萬多人,都有可能步了老關的後塵,死後被按上賊軍的名聲。
各種情緒積壓在胸膛,讓他開始唿吸急促,終於,一口鮮血噴出,人暈死了過去。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八月,被黃巾占領了半年時間的宛城,被朱儁和秦頡聯手奪迴,在與黃巾戰鬥的時候,江東猛虎孫堅每陣當先,更是第一個攻上宛城城頭,一人斬殺賊軍百人,為後麵的士兵贏得蹬城的時間。
宛城除了被張遠帶走的四萬殘兵敗將外,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一時間朱儁和孫堅的名頭響徹天下,人人談論。
洛陽承德殿,這是劉宏這幾年來第一次主動召集大臣議事。
劉宏一改之前的無精打采,精神抖擻的端坐在大殿上首。
“我等參見陛下。”眾大臣唱嗬道。
劉宏大手一揮,朗聲說道:“眾位大臣無需多禮,請起。”
“謝陛下。”
“大將軍何在。”
“臣在。”
“念。”
“諾。”
隨後何進開始念從南陽發來的捷報。
“我等恭賀陛下。”
劉宏大笑,笑罷對一旁的張讓說道:“張讓,傳朕的旨意。”
張讓和眾大臣一愣,以前劉宏都是叫張讓阿父的,沒想到今日卻直唿張讓姓名。
張讓也就是稍微愣了一下,連忙從袖子裏掏出絲綢製作的聖旨。
“皇帝詔,今有右中郎將朱儁,戰功卓絕,於南陽剿滅叛軍二十萬,特遷升鎮賊中郎將,敕封西鄉侯,宛城代太守秦頡協助有功,升任宛城太守,江東孫堅作戰勇敢,升任佐軍司馬,望鎮賊中郎將朱儁,勿失朕望,盡快剿滅南陽所有叛軍,還南陽安寧。大漢皇帝劉宏,於光和七年八月十八日下詔。”
此詔一出,群臣嘩然,皇莆嵩同樣剿滅了二十萬人,卻換來皇帝延後嘉獎的命令,而朱儁卻被封侯。
看來皇帝對皇莆嵩和盧植已經不滿意,借著此次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
“陛下英明。”
“既然眾位大臣無異議,那就將聖旨昭告天下,並派人去接收朱儁的繳獲。”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朱儁是因為上交了黃巾賊的財物,才換來的升遷。
此聖旨一出,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是以朱儁為首的南陽軍。
愁的人就多了去了,皇莆嵩曹操兩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明白這是劉宏敲打他們,一是沒有向朝廷上交繳獲,二是讓張遠跑去了南陽。
張角同樣憂愁,潁川,南陽,接連被剿滅,讓他看到了黃巾敗亡的場景。
盧植同樣憂愁,他率領的是朝廷最精銳的兵士,卻沒有任何建樹,空耗錢糧,以劉宏的財迷程度,如果三大軍都沒有繳獲上繳,劉宏雖然肉疼,卻也說不得什麽,可如今朱儁打破了這一平衡。
盧植其實心中有一計劃,就是派人攔截向冀州被黃巾裹挾的百姓,迫使張角出兵決戰,不過一但如此,恐怕會造成大量百姓的傷亡,這與他的理念不同。
正在盧植苦惱不知所措的時候,有兵士稟報,有三人率數百鄉勇來投靠。
自從盧植來到冀州後,不時有人帶領鄉勇投靠他,這也使得他兵力增長了許多,此時聽聞有人投靠,盧植也沒當迴事,讓兵士找宗員安排。
兵士聽完盧植的話並沒有離開,而是猶豫的說道:“啟稟將軍,來人自稱你的徒弟,姓劉名備。”
盧植一愣,腦中想起了那個愛穿華服的少年。
他本就不喜劉備張揚的性格,如果是平時的話,他會拒絕見劉備,不過此時他正拿不定主意,想找人商討一番,而偌大的軍營中,有見識的他不敢去找。
此時劉備來尋,讓他心中有點歡喜。
想到這裏,盧植對兵士說:“既然玄德想為朝廷分憂,無論是以老師的身份,還是將軍的身份都要見上一見,你出去喚他,讓他進來見我。”
兵士答應後,出去沒一會兒帶進來三個人,領頭之人雙耳比平常人大一倍,走動之時雙臂下垂 ,雙手過膝,麵容溫和,一看就是謙謙君子。
跟在他左手邊的那人,身高九尺,丹鳳眼,臥蠶眉,臉如重棗,一看就不凡。右手邊跟著的那一人,臉色黝黑,短須如剛針,長得孔武有力,看其模樣定是一員猛將。
三人進來後,拱手行禮道:“劉備,關羽,張飛,見過中郎將。”
盧植對劉備的印象不由好了很多,捋著胡須臉帶笑容的說道:“玄德能來助為師,為師心中甚慰。”
“老師言重了,備雖家道中落,不過還是高祖之後,如今朝廷發文廣招義兵,備雖不才,願盡綿薄之力。”
“玄德說的好啊!若人人有玄德此想法,何愁賊軍不滅。”
“老師過謙了。”
盧植感慨的說道:“我與玄德一別多年,沒想到今日再見玄德,玄德性格敦厚,說話謙遜,不枉為師一番教導,吾心甚慰。”
“備慚愧,年少不經事,多有孟浪,還好老師不棄,教我文韜武略,讓備不至於在大漢危機之時,空留歎息。”
盧植越發滿意,對劉備說:“玄德遠道而來,本該讓其好生歇息,不過為師卻有一事拿不定主意,想耽擱玄德一點時間,商議一下,不知玄德願否。”
“老師言重了,還請老師吩咐。”
盧植卻沒有說什麽事,而是開口詢問道:“不知玄德身後二人是何人?”
“老師放心,這兩位是備的結義兄弟,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值得信賴。”
“既如此,那為師就和玄德說說,為師心中的計較。”
隨後盧植將心中的想法和劉備說了一下。
劉備聽完後沉思一會兒說道:“我覺得老師太過於優柔寡斷了。”看盧植沒有生氣,劉備才繼續說道:“被裹挾的百姓,要不成為黃巾的爪牙,要不任黃巾驅使,等雙方交戰時,這些人必定會被派遣到前麵出戰,消耗我軍的體力和士氣。”
“既然他們的下場早已注定,老師何不快刀斬亂麻,這樣既是救助他們,也是阻止黃巾賊殘害百姓。”
“玄德所言老夫亦明白,不過老夫始終下不了手。”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老師不是說過嗎?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還請老師早做決定,避免更多的百姓卷入其中。”
盧植思考了一會兒說道:“玄德,如果讓你去做,不知你怕否。”
“隻要老師有令,就算是刀山火海備也無所畏懼,區區汙名,備願背之。”
“好,既然如此,劉備聽令。”
“劉備在。”
“本將軍調給你兩千人馬,命你守住通往冀州的通道,不放一人過去。
“劉備領命。”
兩人看著死不瞑目的老關久久迴不過神,剛才還在一起朋友,轉眼間陰陽兩隔。
老周想起三人被黃巾裹挾被迫加入黃巾,又在黃巾中脫穎而出,一幕幕過往在腦中閃現。
老牛早就雙眼赤紅,一副吃人的架勢。
憤怒的他厲聲吼道:“是誰,誰殺了我兄弟,我一定將人抓住碎屍萬段。”
老周同樣憤怒無比,看著通向遠處的血跡,眼中殺意濃濃。
“走,順著血跡追。”
等兩人帶著大軍趕到血跡的盡頭時,隻見孫堅滿身鮮血的站在城樓上,眼睛看著兩人 就像在看死人 ,老周瞬間就明白了老關的死因。
憤怒,憋屈,難過 ,被積壓在胸膛卻再也釋放不出來。
他知道老關白死了,如果他還要不知輕重的討要說法,他和老牛甚至身後的一萬多人,都有可能步了老關的後塵,死後被按上賊軍的名聲。
各種情緒積壓在胸膛,讓他開始唿吸急促,終於,一口鮮血噴出,人暈死了過去。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八月,被黃巾占領了半年時間的宛城,被朱儁和秦頡聯手奪迴,在與黃巾戰鬥的時候,江東猛虎孫堅每陣當先,更是第一個攻上宛城城頭,一人斬殺賊軍百人,為後麵的士兵贏得蹬城的時間。
宛城除了被張遠帶走的四萬殘兵敗將外,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一時間朱儁和孫堅的名頭響徹天下,人人談論。
洛陽承德殿,這是劉宏這幾年來第一次主動召集大臣議事。
劉宏一改之前的無精打采,精神抖擻的端坐在大殿上首。
“我等參見陛下。”眾大臣唱嗬道。
劉宏大手一揮,朗聲說道:“眾位大臣無需多禮,請起。”
“謝陛下。”
“大將軍何在。”
“臣在。”
“念。”
“諾。”
隨後何進開始念從南陽發來的捷報。
“我等恭賀陛下。”
劉宏大笑,笑罷對一旁的張讓說道:“張讓,傳朕的旨意。”
張讓和眾大臣一愣,以前劉宏都是叫張讓阿父的,沒想到今日卻直唿張讓姓名。
張讓也就是稍微愣了一下,連忙從袖子裏掏出絲綢製作的聖旨。
“皇帝詔,今有右中郎將朱儁,戰功卓絕,於南陽剿滅叛軍二十萬,特遷升鎮賊中郎將,敕封西鄉侯,宛城代太守秦頡協助有功,升任宛城太守,江東孫堅作戰勇敢,升任佐軍司馬,望鎮賊中郎將朱儁,勿失朕望,盡快剿滅南陽所有叛軍,還南陽安寧。大漢皇帝劉宏,於光和七年八月十八日下詔。”
此詔一出,群臣嘩然,皇莆嵩同樣剿滅了二十萬人,卻換來皇帝延後嘉獎的命令,而朱儁卻被封侯。
看來皇帝對皇莆嵩和盧植已經不滿意,借著此次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
“陛下英明。”
“既然眾位大臣無異議,那就將聖旨昭告天下,並派人去接收朱儁的繳獲。”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朱儁是因為上交了黃巾賊的財物,才換來的升遷。
此聖旨一出,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是以朱儁為首的南陽軍。
愁的人就多了去了,皇莆嵩曹操兩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明白這是劉宏敲打他們,一是沒有向朝廷上交繳獲,二是讓張遠跑去了南陽。
張角同樣憂愁,潁川,南陽,接連被剿滅,讓他看到了黃巾敗亡的場景。
盧植同樣憂愁,他率領的是朝廷最精銳的兵士,卻沒有任何建樹,空耗錢糧,以劉宏的財迷程度,如果三大軍都沒有繳獲上繳,劉宏雖然肉疼,卻也說不得什麽,可如今朱儁打破了這一平衡。
盧植其實心中有一計劃,就是派人攔截向冀州被黃巾裹挾的百姓,迫使張角出兵決戰,不過一但如此,恐怕會造成大量百姓的傷亡,這與他的理念不同。
正在盧植苦惱不知所措的時候,有兵士稟報,有三人率數百鄉勇來投靠。
自從盧植來到冀州後,不時有人帶領鄉勇投靠他,這也使得他兵力增長了許多,此時聽聞有人投靠,盧植也沒當迴事,讓兵士找宗員安排。
兵士聽完盧植的話並沒有離開,而是猶豫的說道:“啟稟將軍,來人自稱你的徒弟,姓劉名備。”
盧植一愣,腦中想起了那個愛穿華服的少年。
他本就不喜劉備張揚的性格,如果是平時的話,他會拒絕見劉備,不過此時他正拿不定主意,想找人商討一番,而偌大的軍營中,有見識的他不敢去找。
此時劉備來尋,讓他心中有點歡喜。
想到這裏,盧植對兵士說:“既然玄德想為朝廷分憂,無論是以老師的身份,還是將軍的身份都要見上一見,你出去喚他,讓他進來見我。”
兵士答應後,出去沒一會兒帶進來三個人,領頭之人雙耳比平常人大一倍,走動之時雙臂下垂 ,雙手過膝,麵容溫和,一看就是謙謙君子。
跟在他左手邊的那人,身高九尺,丹鳳眼,臥蠶眉,臉如重棗,一看就不凡。右手邊跟著的那一人,臉色黝黑,短須如剛針,長得孔武有力,看其模樣定是一員猛將。
三人進來後,拱手行禮道:“劉備,關羽,張飛,見過中郎將。”
盧植對劉備的印象不由好了很多,捋著胡須臉帶笑容的說道:“玄德能來助為師,為師心中甚慰。”
“老師言重了,備雖家道中落,不過還是高祖之後,如今朝廷發文廣招義兵,備雖不才,願盡綿薄之力。”
“玄德說的好啊!若人人有玄德此想法,何愁賊軍不滅。”
“老師過謙了。”
盧植感慨的說道:“我與玄德一別多年,沒想到今日再見玄德,玄德性格敦厚,說話謙遜,不枉為師一番教導,吾心甚慰。”
“備慚愧,年少不經事,多有孟浪,還好老師不棄,教我文韜武略,讓備不至於在大漢危機之時,空留歎息。”
盧植越發滿意,對劉備說:“玄德遠道而來,本該讓其好生歇息,不過為師卻有一事拿不定主意,想耽擱玄德一點時間,商議一下,不知玄德願否。”
“老師言重了,還請老師吩咐。”
盧植卻沒有說什麽事,而是開口詢問道:“不知玄德身後二人是何人?”
“老師放心,這兩位是備的結義兄弟,二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值得信賴。”
“既如此,那為師就和玄德說說,為師心中的計較。”
隨後盧植將心中的想法和劉備說了一下。
劉備聽完後沉思一會兒說道:“我覺得老師太過於優柔寡斷了。”看盧植沒有生氣,劉備才繼續說道:“被裹挾的百姓,要不成為黃巾的爪牙,要不任黃巾驅使,等雙方交戰時,這些人必定會被派遣到前麵出戰,消耗我軍的體力和士氣。”
“既然他們的下場早已注定,老師何不快刀斬亂麻,這樣既是救助他們,也是阻止黃巾賊殘害百姓。”
“玄德所言老夫亦明白,不過老夫始終下不了手。”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老師不是說過嗎?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還請老師早做決定,避免更多的百姓卷入其中。”
盧植思考了一會兒說道:“玄德,如果讓你去做,不知你怕否。”
“隻要老師有令,就算是刀山火海備也無所畏懼,區區汙名,備願背之。”
“好,既然如此,劉備聽令。”
“劉備在。”
“本將軍調給你兩千人馬,命你守住通往冀州的通道,不放一人過去。
“劉備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