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清婉趴在書案之上又把之前給蓮香她們的紙張又默寫了一遍,隨後吹幹了墨漬,帶著這兩張紙去了皇後的坤寧宮。
她如果自己讓人把這兩張紙送給康熙的話,傳出去的名聲可不一定好聽,還是先把它們交給皇後,讓皇後拿著給雍正看好了,而且以她和皇後二人之間的關係,皇後也不可能貪了她這一點功勞的。
來到坤寧宮殿外,剛一踏進去就聽到裏麵皇後和康熙二人的談笑,於是清婉的腳步就頓住了,顯然這個時候並不是她進去的好時機,向後退了兩步,轉身就準備打道迴府,不想打擾二人難得的獨處時光。
隻是還不等她走上幾步就聽到皇後充滿了調侃的聲音在她背後響起:“阿婉妹妹怎走的如此著急?這才剛踏進來人就準備走了,難不成姐姐今天不好看了?讓阿婉如此嫌棄不成?那姐姐可真的就要傷心了呢。”
聽到皇後這話,清婉向前踏步的腳硬生生的定在了原地,隨後轉身看向了身穿鳳袍,頭戴珠翠,麵若芙蓉的皇後,眼神之中明晃晃的都是姐姐你長這麽好看為何自謙的意味。
不過在目光觸及到康熙之後,卻還是忍住了脫口而出的話,蹲身行禮:“嬪妾那拉氏,見過陛下,見過皇後娘娘。”
看著規規矩矩行禮的清婉,皇後倒是有些不適應了,於是在康熙開口叫起之後,便起身來到了清婉身旁,伸手拉著她一起坐了迴去,開口問道:“怎的今天剛一來這裏就準備走啊?沒了你這個皮猴在身邊嘰嘰喳喳的,這坤寧宮沒由來的都冷清了幾分呢。”
聽到皇後這話之後,清婉也不再矜持,當著康熙的麵就把鹹豬手放在了皇後的腰上,整個人都黏糊了上去:
“皇後姐姐說哪裏的話,還不是昨天皇後姐姐和陛下賞賜了好多東西,結果蓮香和蓮霧兩個竟然不識數,硬生生的等著阿婉迴去親自把那東西入庫,這不是今天請完了安之後就迴去教他們怎麽認字數數了嘛,阿婉可不想以後每次收到賞賜都要親自去點一遍,真的好累哦。”大風小說
抱怨完之後,清婉就一副獻寶的模樣吧,一直拿在手中的兩張宣紙遞給了皇後:
“姐姐你看這就是阿婉整理出來的一套,非常有用又省勁兒的記賬小技巧,阿婉教教姐姐好不好?這樣姐姐以後管理後宮事務的時候就會輕鬆很多,不會那麽累了,每天看著姐姐倦怠阿婉都好心疼的。”
這一大堆的甜言蜜語糖衣炮彈,不要錢似的說了出來,聽了皇後臉上笑容就如同盛放的花兒一般,好看極了。
而這時一直被晾在一旁的,康熙就坐不住了,這都怎麽迴事兒?這兩人咋就能如此目無旁人的黏黏糊糊的?敢情他坐在這裏倒是成了多餘的那個了,這這這………
這在康熙心裏有些醋味開始泛濫的時候,就聽到清婉的聲音響了起來:
“皇後姐姐你看,在阿婉整理的這些計數方法之中,這些一二三四阿婉稱之為大寫數字,而這些1234是小寫也是經常要用到的,咱們現在的技術之中也有這些數字,但是都不成體係,也不甚方便,學起來也麻煩。
所以阿婉就想出了這些,還有這些符號分別都是加減乘除,比起算籌和算盤來說,都要簡單很多,還有一些方便計算的公式之類的東西啊,隻是現在時間有限,阿婉就簡單給姐姐展示一下。”
說著,清婉讓坤寧宮的侍女給她拿了一套筆墨紙硯過來,隨後讓皇後出題她來算,一連幾道全都答對,並且正確率都是百分之百後,一直坐在旁邊的康熙也來了興趣,開口出了一道目前為止,他自己都還沒有解出來的難題:
“今考六經字數《春秋》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字,《禮記》九萬九千零二十字,《周禮》四萬五千八百零六字,《毛詩》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尚書》比《毛詩》少一萬三千五百二十四字,《尚書》又比《周易》多一千四百九十三字,問六經共字幾何?”
這道題康熙也是偶然得知,但卻一直沒有解開,一方麵是教導他算數的那個洋人說話他聽不太明晰,另一個就是這裏麵未知的東西太多,所以到現在還一直沒有解開,之所以會把這道題拿出來,也就是想要為難一下清婉而已,畢竟自己被她們兩人晾了這麽久,康熙心裏也是也是酸溜溜的。
而在聽完了康熙出的這道題之後清婉心中確實有些無語,這玩意兒怎麽穿越了之後都還能夠伴隨著她?!
想當初她還沒死,想考清華的時候,可研究了不少清華的試卷,若沒記錯的話,這道題竟然和清華某一屆的試卷上麵的四道題其中一題一模一樣,至於具體數字一不一樣,這一點清婉就記不清了。
但這道題對於她來說還真的就沒有什麽太大的難度,於是便拿起毛筆在宣紙之上刷刷刷的寫了起來,不過一會兒的功夫便得出了結論,開口道:
“《春秋》:196845字
《禮記》:99020字
《周禮》:45806字
《毛詩》:39224字
《尚書》比《毛詩》少:3524字。”
說完了自己的答案之後,清婉一臉自信的把目光看向了康熙,眼中充滿了狡黠的意味:“陛下,嬪妾說的答案對不對?”
雖然康熙發明了一元二次方方程不假,但是現在的康熙還年輕啊,學問也還沒到發明一元二次方方程那種程度,所以現在這題康熙自己應該是還沒有解出來的,而他現在故意這樣問,就是想要看康熙的笑話。
不過清婉到底也沒讓康熙為難多久,在看到他臉上隱現難色之後便主動開口為康熙解了圍:“嬪妾知道陛下一定是早就知曉了答案,那嬪妾就來說說嬪妾算出這答案的過程吧,也好合並下心中的答案互相印證,看看嬪妾所說的可否全對如何?”
她如果自己讓人把這兩張紙送給康熙的話,傳出去的名聲可不一定好聽,還是先把它們交給皇後,讓皇後拿著給雍正看好了,而且以她和皇後二人之間的關係,皇後也不可能貪了她這一點功勞的。
來到坤寧宮殿外,剛一踏進去就聽到裏麵皇後和康熙二人的談笑,於是清婉的腳步就頓住了,顯然這個時候並不是她進去的好時機,向後退了兩步,轉身就準備打道迴府,不想打擾二人難得的獨處時光。
隻是還不等她走上幾步就聽到皇後充滿了調侃的聲音在她背後響起:“阿婉妹妹怎走的如此著急?這才剛踏進來人就準備走了,難不成姐姐今天不好看了?讓阿婉如此嫌棄不成?那姐姐可真的就要傷心了呢。”
聽到皇後這話,清婉向前踏步的腳硬生生的定在了原地,隨後轉身看向了身穿鳳袍,頭戴珠翠,麵若芙蓉的皇後,眼神之中明晃晃的都是姐姐你長這麽好看為何自謙的意味。
不過在目光觸及到康熙之後,卻還是忍住了脫口而出的話,蹲身行禮:“嬪妾那拉氏,見過陛下,見過皇後娘娘。”
看著規規矩矩行禮的清婉,皇後倒是有些不適應了,於是在康熙開口叫起之後,便起身來到了清婉身旁,伸手拉著她一起坐了迴去,開口問道:“怎的今天剛一來這裏就準備走啊?沒了你這個皮猴在身邊嘰嘰喳喳的,這坤寧宮沒由來的都冷清了幾分呢。”
聽到皇後這話之後,清婉也不再矜持,當著康熙的麵就把鹹豬手放在了皇後的腰上,整個人都黏糊了上去:
“皇後姐姐說哪裏的話,還不是昨天皇後姐姐和陛下賞賜了好多東西,結果蓮香和蓮霧兩個竟然不識數,硬生生的等著阿婉迴去親自把那東西入庫,這不是今天請完了安之後就迴去教他們怎麽認字數數了嘛,阿婉可不想以後每次收到賞賜都要親自去點一遍,真的好累哦。”大風小說
抱怨完之後,清婉就一副獻寶的模樣吧,一直拿在手中的兩張宣紙遞給了皇後:
“姐姐你看這就是阿婉整理出來的一套,非常有用又省勁兒的記賬小技巧,阿婉教教姐姐好不好?這樣姐姐以後管理後宮事務的時候就會輕鬆很多,不會那麽累了,每天看著姐姐倦怠阿婉都好心疼的。”
這一大堆的甜言蜜語糖衣炮彈,不要錢似的說了出來,聽了皇後臉上笑容就如同盛放的花兒一般,好看極了。
而這時一直被晾在一旁的,康熙就坐不住了,這都怎麽迴事兒?這兩人咋就能如此目無旁人的黏黏糊糊的?敢情他坐在這裏倒是成了多餘的那個了,這這這………
這在康熙心裏有些醋味開始泛濫的時候,就聽到清婉的聲音響了起來:
“皇後姐姐你看,在阿婉整理的這些計數方法之中,這些一二三四阿婉稱之為大寫數字,而這些1234是小寫也是經常要用到的,咱們現在的技術之中也有這些數字,但是都不成體係,也不甚方便,學起來也麻煩。
所以阿婉就想出了這些,還有這些符號分別都是加減乘除,比起算籌和算盤來說,都要簡單很多,還有一些方便計算的公式之類的東西啊,隻是現在時間有限,阿婉就簡單給姐姐展示一下。”
說著,清婉讓坤寧宮的侍女給她拿了一套筆墨紙硯過來,隨後讓皇後出題她來算,一連幾道全都答對,並且正確率都是百分之百後,一直坐在旁邊的康熙也來了興趣,開口出了一道目前為止,他自己都還沒有解出來的難題:
“今考六經字數《春秋》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字,《禮記》九萬九千零二十字,《周禮》四萬五千八百零六字,《毛詩》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尚書》比《毛詩》少一萬三千五百二十四字,《尚書》又比《周易》多一千四百九十三字,問六經共字幾何?”
這道題康熙也是偶然得知,但卻一直沒有解開,一方麵是教導他算數的那個洋人說話他聽不太明晰,另一個就是這裏麵未知的東西太多,所以到現在還一直沒有解開,之所以會把這道題拿出來,也就是想要為難一下清婉而已,畢竟自己被她們兩人晾了這麽久,康熙心裏也是也是酸溜溜的。
而在聽完了康熙出的這道題之後清婉心中確實有些無語,這玩意兒怎麽穿越了之後都還能夠伴隨著她?!
想當初她還沒死,想考清華的時候,可研究了不少清華的試卷,若沒記錯的話,這道題竟然和清華某一屆的試卷上麵的四道題其中一題一模一樣,至於具體數字一不一樣,這一點清婉就記不清了。
但這道題對於她來說還真的就沒有什麽太大的難度,於是便拿起毛筆在宣紙之上刷刷刷的寫了起來,不過一會兒的功夫便得出了結論,開口道:
“《春秋》:196845字
《禮記》:99020字
《周禮》:45806字
《毛詩》:39224字
《尚書》比《毛詩》少:3524字。”
說完了自己的答案之後,清婉一臉自信的把目光看向了康熙,眼中充滿了狡黠的意味:“陛下,嬪妾說的答案對不對?”
雖然康熙發明了一元二次方方程不假,但是現在的康熙還年輕啊,學問也還沒到發明一元二次方方程那種程度,所以現在這題康熙自己應該是還沒有解出來的,而他現在故意這樣問,就是想要看康熙的笑話。
不過清婉到底也沒讓康熙為難多久,在看到他臉上隱現難色之後便主動開口為康熙解了圍:“嬪妾知道陛下一定是早就知曉了答案,那嬪妾就來說說嬪妾算出這答案的過程吧,也好合並下心中的答案互相印證,看看嬪妾所說的可否全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