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賈詡歸順,為李君越獻上毒計投名狀
開局結交孫堅,截胡傳國玉璽 作者:喪屍愛吃小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01賈詡歸順,為李君越獻上毒計投名狀
“武虎,去將這個賈詡,給我帶過來。”
李君越當即對武虎說道。
“是,主公、”
武虎走後,徐庶看向李君越問道:“怎麽,主公也知道這位賈詡賈文和?”
“嗯。”
李君越微微點頭:“此人是個有能力的人、
並且,他不是關中士族的人。”
徐庶一聽李君越這口氣,就知道李君越要重用此人。
甚至是打算,用賈詡來對付關中士族們,解決關中這邊的土地兼並問題。
但是,徐庶此時心裏卻有些擔憂。
因為,對於這個賈詡賈文和的名聲,他徐庶可是聽說過。
也是和之前的李儒一樣,不是個正派人士,做事狠辣沒有底線。
並且,他和李儒一樣,都是出身西涼一派。
如果讓這個賈詡,也得到李君越的重用,西涼一派在李君越這邊的話語權就很重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
此時,李君越的手下文官體係,主要分為幾個派係了。
最大的莫過於,以柳叔,林浩然這些人,組成的最初的本土派。
他們也是李君越最信任的人,雖然他們能力差點。
但有些崗位,需要更多的是忠心,能力反而是其次。
然後,就是以徐庶,荀悅兩人為代表的潁川派,雖然徐庶不是潁川人,但也屬於潁川派。
他們也是此時,李君越手裏掌握了最大實權的文官派係。
其次,就是李儒為首的西涼派係,這個派係人不多。
後麵還有,蔡然為首的河東士族派係,並州之前主動歸降李君越的各地方文官,也有山頭。
其中,最讓徐庶警覺的,就是李儒的西涼派係。
別看李儒這邊,人數不多,但是也是掌握的實權,僅次於徐庶,荀悅的。
現在的李儒,就是河東郡丞,李君越不在,他就總管河東郡所有事務。
此人能力也不弱,不僅將河東士族們收拾的服服帖帖,更是將河東郡變成了李君越手下最大的糧倉。
就是李儒的名聲太差,與河東士族勢同水火。
徐庶懷疑,李君越就是故意這麽幹的。
徐庶望著李君越,那盡管一直裝成熟,但還是略顯稚嫩的臉龐。
不由得感慨,這才幾年啊,當初那個少年,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主公了。
但徐庶還提醒李君越:“主公,賈文和此人和李儒一樣,名聲都不太好。
主公要是用他,也需要謹慎。”
“我知道。”
李君越點頭。
他當然知道賈詡的‘毒士’之名,這種人物使用,確實要謹慎。
但是,這不妨礙賈詡確實有能力。
而且,此時關中這邊的局勢,早已經惡化到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
重病需猛藥。
賈詡就是李君越為關中這邊的困局,挑好的一味猛藥。
主要是,賈詡不是關中士族出身,李君越更不用擔心他和關中士族同流合汙糊弄自己。
李君越用李儒在河東,就有奇效。
這一套,李君越依然準備複製在關中這邊。
當然,對賈詡的考驗,還是要有的。
沒多久,李君越和徐庶就在大堂這邊,等來了賈詡賈文和。
“賈詡,參見並州刺史。
不知刺史大人,召見賈某有何事情?”
賈詡見到李君越後,也是好奇的打量了李君越幾眼,隨即恭敬的詢問道。
在過來的路上,賈詡也在想,李君越為什麽召見他?
“賈詡啊,有人向我舉薦你,說你才能出眾,有王佐之才。
不知你可願意過來輔佐本刺史啊。”
李君越微笑著說道。
至於所謂的舉薦,不過是李君越隨口胡謅的。
賈詡一聽李君越這話,也是有些懵,誰舉薦我的。
我現在在長安,可沒什麽朋友,誰會舉薦我。
忽悠誰呢。
隻不過,賈詡也是人精,也猜到這可能是李君越胡亂說的由頭,也不多想。
當即便應下來:“賈詡沒有什麽王佐之才,但如果刺史大人要用到在下。
在下一定竭盡全力去做。”
賈詡是聰明人,而是知道順勢而為,所以他才能在曆史上善終。
此時,既然李君越招攬他,他此時也沒有更好的去處。
跟隨李君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拒絕,反而會有危險。
賈詡是一個很懂自保的人。
但同樣的,他也不忠心於任何人,他隻為自己和家族謀劃。
此時,跟隨李君越是對他來說,最優的選擇,那他就會這麽做。
其實,這也是很多文臣的寫照,能忠心於人的文臣,也是很少的。
這對於李君越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很好。”
聽到賈詡如此識時務,一點不出乎李君越的預料之外。
隨即,李君越繼續問道:“賈詡啊,如果我讓你執掌關中內政。
現在,你可知道關中這邊,最大的麻煩是什麽。”
賈詡一聽,這是考自己呢。
同時,也對李君越說的,讓自己執掌關中之地,也是頗為心動。
沒人不在乎名利,賈詡更在意這個。
李儒在投靠李君越之後,就直接被李君越任命,坐鎮河東的事情。
賈詡可是一直都是知道的。
現在,這或許也是他的機會。
隨即,賈詡恭敬說道:“主公,現在在關中麵臨的最大難題,無非就是錢糧問題。
畢竟,長安這邊的難民太多了。
而錢糧問題,歸根到底其實是土地問題。
但想要解決關中這邊的土地問題,涉及到的利益團體太多,沒人敢輕動。”
李君越聽賈詡這麽說,微微點頭。
這些曆史名士,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們對於這種事情看的很透徹。
“你可有解決辦法?”
李君越繼續問道。
“有。”
“說。”
“我這有上中下三策,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一一說來。”
“下策,則是主公用自己的錢糧,賑濟難民,渡過這個難關。
同時,下令在關中開墾荒地,過個幾年,便可慢慢解決這個問題。”
“太慢。”
李君越搖頭。
“中策,則是主公遷移關中之地百姓,到河東,並州安頓他們,也可解決問題。”
“還是太慢。”
李君越對於賈詡的這兩計,都不滿意。
這兩種辦法,他也知道。
但是李君越不願意做,太費時耗力。
“那就隻有上策了。”
賈詡低聲說道。
其實,他早就猜到,李君越不會同意他的這兩個中下之策。
賈詡也早就聽說過,李君越在河東那邊,用李儒整治河東士族的辦法。
當初李儒的那一道狠辣之策,瞞得過其他人。
瞞不過賈詡的眼睛。
所以,此時賈詡其實心裏知道,李君越肯定是想拿關中的世家大族和皇親貴族們開刀。
因為,這是最快最省時,而且治標的辦法。
隨即,賈詡深吸一口氣,他也是豁出去了。
既然投靠了李君越,這投名狀總是要交的,不然李君越怎麽信任他。
反正,自己和關中這邊的士族貴胄們,一直也不怎麽對付。
現在有機會可以狠狠的坑他們一把,賈詡根本沒有猶豫。
“主公可以在關中,重新劃分田地,將城中世家大族這些年吞並田地,重新收歸官府,然後分發給主公麾下的有功將士。
以及城外的幾十萬難民,同時製定下新規。
規範那些世家大族,對外收取佃租的比例。
同時,分發耕牛和農具,給城外難民,讓他們以未來三年的糧食,逐漸還清這些耕牛和農具的花費……”
賈詡詳細的說著。
李君越很快就點頭:“嗯,就這個辦法,我喜歡。
你說說,具體你要怎麽做?”
辦法和李君越,徐庶想的一樣,李君越最重要是想聽賈詡如何去解決。
辦法不難想,難得是如何具體執行,如何做到。
因為,具體執行的時候,可就不是這麽幾句話了。
到時候,他們將麵臨城內世家大族,各大皇親貴族們的阻撓。
李君越這邊,必須想出讓他們無法阻撓的理由,這樣才行。
這樣到時候,城內世家大族有人再阻撓的話,李君越也能出師有名,將其滅掉了。
“主公,這個也簡單。
主公隻需要下一道命令,就說朝廷要清查這些年,長安周圍所有田地的地契、
更換新的地契,如不更換地契,將視為無主之地,收歸朝廷。
這樣,主公就能搞清楚,城外那些田地,現在到底都被哪一家大族跟兼並了。
然到時候,主公也能知道,後麵可能和您作對的大族,有哪些。
到時候,主公可以提前拉攏那些,兼並土地不嚴重的世家大族,分化瓦解他們。”
聽到賈詡這麽說,一旁的徐庶也是微微點頭。
“繼續說。”
“如果微臣所料不錯,能在長安附近,大量兼並土地的,城內有資格做到的,總共也就那麽一小批。
基本上都是之前,在朝廷上做官的。
接下來,主公就可以發布有針對性的政策。
比如,主公下令,現在陛下既然已經移駕許昌,那朝廷那些沒走的高官們。
是不是也跟跟著離開了,不然如何體現,他們對朝廷,對陛下的忠心呢。”
“嘿,妙啊。
道德綁架是不,”
李君越聽到賈詡這一招,也是笑了起來。
不愧是老陰比。
這一招打出去,那些要是不願意走的朝廷高官,那你們就是不忠於朝廷,不忠於陛下。
對於這種不忠之人,那李君越再對其下手,輿論風向就不會職責李君越了。
隻要這些高官貴胄離開長安,他們家族還想占有這麽多田地?
做夢呢。
李君越相信,這隻是賈詡的第一招,後麵肯定還有更惡毒的招數。
“還有呢?”
“接著,主公就可以找城內,曾經被這些世家大族們,強行逼迫出賣田地的百姓。
讓他們向官府告狀,狀告那些世家大族曾經的罪行。
這些年,這些士族貴胄們,這種事情做的太多了。
留下的破綻自然也就多,這種百姓很好找。
到時候,屬下會出麵,為他們做主。
先殺雞儆猴,這樣的話,會有一些聰明的世家,主動交出兼並的土地的。
剩下的,都是最頑固的、
到時候,就隻能繼續揭發他們的罪行,引起民怨,百姓自然會撕碎他們的。”
“嘿,這又是很熟悉的一幕啊。
這不就是,李儒在河東那邊用的那一套嘛。
隻不過,賈詡這一招更高明,不需要用刀兵殺人。
而是要借助民意民心殺人。
總之目的就是一個,就是清算城內土地兼並嚴重的世家大族。
一個用武,一個用文,雖然都很惡毒。
但確實賈詡更高明一些。
這樣,到時候不僅拉攏了民心,更讓那些世家大族說不出話來。”
李君越聽賈詡說完,也是笑了起來。
徐庶在一旁卻冷著臉,賈詡的手段,讓他很不喜歡。
但是,徐庶也沒說什麽,因為賈詡的辦法,確實能幫李君越解決現在的最大難題。
“嘿嘿,賈詡。
我現在就認命你為侍郎中,掌管關中三郡的內政之事。
另外,為了以防萬一,我會讓張遼將軍配合你。
如果需要動用兵馬,你可以去找張文遠。
他會配合你。
但我希望,盡可能不要在長安妄動刀兵,更不可以引起大規模騷亂。
要將局勢控製住一定範圍內。
這樣,你多長時間,可以解決這一切。”
“三個月,主公給我三個月即可。”
“哈哈,好。
我就給你三個月。
如果三個月內,你解決這件事。
未來關中三郡之地的政務,我就交給你來管理。
如果完不成,我就把你打入大牢,讓你吃牢飯去。”
李君越許諾了賈詡,足夠大的甜頭,得給人家一些動力。
“是,主公。
主公等屬下的好消息吧。”
很快,賈詡就走馬上任,開始了他那大刀闊斧的治理行動。
而李君越暫時也沒有離開關中,四萬大軍,除了兩萬被李君越分散到西麵和北麵各地鎮守邊關了。
其他的兩萬大軍,就坐鎮在長安城外。
李君越不走,和城外的兩萬大軍坐鎮,就是給賈詡這樣大膽治理長安土地兼並問題,最大的底氣。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李君越對外不再接見任何人。
任何城內殘留的朝廷高官,什麽世家大族,或是皇親貴族,李君越一概不見。
來人問,就是李君越帶人出城打獵去了。
任憑賈詡在城內,推行他的計劃。
反正,隻要李君越在,兩萬大軍在,長安城就亂不起來。
剩下的,就看賈詡和長安世家大族們,慢慢交鋒了。
“武虎,去將這個賈詡,給我帶過來。”
李君越當即對武虎說道。
“是,主公、”
武虎走後,徐庶看向李君越問道:“怎麽,主公也知道這位賈詡賈文和?”
“嗯。”
李君越微微點頭:“此人是個有能力的人、
並且,他不是關中士族的人。”
徐庶一聽李君越這口氣,就知道李君越要重用此人。
甚至是打算,用賈詡來對付關中士族們,解決關中這邊的土地兼並問題。
但是,徐庶此時心裏卻有些擔憂。
因為,對於這個賈詡賈文和的名聲,他徐庶可是聽說過。
也是和之前的李儒一樣,不是個正派人士,做事狠辣沒有底線。
並且,他和李儒一樣,都是出身西涼一派。
如果讓這個賈詡,也得到李君越的重用,西涼一派在李君越這邊的話語權就很重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
此時,李君越的手下文官體係,主要分為幾個派係了。
最大的莫過於,以柳叔,林浩然這些人,組成的最初的本土派。
他們也是李君越最信任的人,雖然他們能力差點。
但有些崗位,需要更多的是忠心,能力反而是其次。
然後,就是以徐庶,荀悅兩人為代表的潁川派,雖然徐庶不是潁川人,但也屬於潁川派。
他們也是此時,李君越手裏掌握了最大實權的文官派係。
其次,就是李儒為首的西涼派係,這個派係人不多。
後麵還有,蔡然為首的河東士族派係,並州之前主動歸降李君越的各地方文官,也有山頭。
其中,最讓徐庶警覺的,就是李儒的西涼派係。
別看李儒這邊,人數不多,但是也是掌握的實權,僅次於徐庶,荀悅的。
現在的李儒,就是河東郡丞,李君越不在,他就總管河東郡所有事務。
此人能力也不弱,不僅將河東士族們收拾的服服帖帖,更是將河東郡變成了李君越手下最大的糧倉。
就是李儒的名聲太差,與河東士族勢同水火。
徐庶懷疑,李君越就是故意這麽幹的。
徐庶望著李君越,那盡管一直裝成熟,但還是略顯稚嫩的臉龐。
不由得感慨,這才幾年啊,當初那個少年,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主公了。
但徐庶還提醒李君越:“主公,賈文和此人和李儒一樣,名聲都不太好。
主公要是用他,也需要謹慎。”
“我知道。”
李君越點頭。
他當然知道賈詡的‘毒士’之名,這種人物使用,確實要謹慎。
但是,這不妨礙賈詡確實有能力。
而且,此時關中這邊的局勢,早已經惡化到不能再糟糕的地步了。
重病需猛藥。
賈詡就是李君越為關中這邊的困局,挑好的一味猛藥。
主要是,賈詡不是關中士族出身,李君越更不用擔心他和關中士族同流合汙糊弄自己。
李君越用李儒在河東,就有奇效。
這一套,李君越依然準備複製在關中這邊。
當然,對賈詡的考驗,還是要有的。
沒多久,李君越和徐庶就在大堂這邊,等來了賈詡賈文和。
“賈詡,參見並州刺史。
不知刺史大人,召見賈某有何事情?”
賈詡見到李君越後,也是好奇的打量了李君越幾眼,隨即恭敬的詢問道。
在過來的路上,賈詡也在想,李君越為什麽召見他?
“賈詡啊,有人向我舉薦你,說你才能出眾,有王佐之才。
不知你可願意過來輔佐本刺史啊。”
李君越微笑著說道。
至於所謂的舉薦,不過是李君越隨口胡謅的。
賈詡一聽李君越這話,也是有些懵,誰舉薦我的。
我現在在長安,可沒什麽朋友,誰會舉薦我。
忽悠誰呢。
隻不過,賈詡也是人精,也猜到這可能是李君越胡亂說的由頭,也不多想。
當即便應下來:“賈詡沒有什麽王佐之才,但如果刺史大人要用到在下。
在下一定竭盡全力去做。”
賈詡是聰明人,而是知道順勢而為,所以他才能在曆史上善終。
此時,既然李君越招攬他,他此時也沒有更好的去處。
跟隨李君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拒絕,反而會有危險。
賈詡是一個很懂自保的人。
但同樣的,他也不忠心於任何人,他隻為自己和家族謀劃。
此時,跟隨李君越是對他來說,最優的選擇,那他就會這麽做。
其實,這也是很多文臣的寫照,能忠心於人的文臣,也是很少的。
這對於李君越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很好。”
聽到賈詡如此識時務,一點不出乎李君越的預料之外。
隨即,李君越繼續問道:“賈詡啊,如果我讓你執掌關中內政。
現在,你可知道關中這邊,最大的麻煩是什麽。”
賈詡一聽,這是考自己呢。
同時,也對李君越說的,讓自己執掌關中之地,也是頗為心動。
沒人不在乎名利,賈詡更在意這個。
李儒在投靠李君越之後,就直接被李君越任命,坐鎮河東的事情。
賈詡可是一直都是知道的。
現在,這或許也是他的機會。
隨即,賈詡恭敬說道:“主公,現在在關中麵臨的最大難題,無非就是錢糧問題。
畢竟,長安這邊的難民太多了。
而錢糧問題,歸根到底其實是土地問題。
但想要解決關中這邊的土地問題,涉及到的利益團體太多,沒人敢輕動。”
李君越聽賈詡這麽說,微微點頭。
這些曆史名士,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們對於這種事情看的很透徹。
“你可有解決辦法?”
李君越繼續問道。
“有。”
“說。”
“我這有上中下三策,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一一說來。”
“下策,則是主公用自己的錢糧,賑濟難民,渡過這個難關。
同時,下令在關中開墾荒地,過個幾年,便可慢慢解決這個問題。”
“太慢。”
李君越搖頭。
“中策,則是主公遷移關中之地百姓,到河東,並州安頓他們,也可解決問題。”
“還是太慢。”
李君越對於賈詡的這兩計,都不滿意。
這兩種辦法,他也知道。
但是李君越不願意做,太費時耗力。
“那就隻有上策了。”
賈詡低聲說道。
其實,他早就猜到,李君越不會同意他的這兩個中下之策。
賈詡也早就聽說過,李君越在河東那邊,用李儒整治河東士族的辦法。
當初李儒的那一道狠辣之策,瞞得過其他人。
瞞不過賈詡的眼睛。
所以,此時賈詡其實心裏知道,李君越肯定是想拿關中的世家大族和皇親貴族們開刀。
因為,這是最快最省時,而且治標的辦法。
隨即,賈詡深吸一口氣,他也是豁出去了。
既然投靠了李君越,這投名狀總是要交的,不然李君越怎麽信任他。
反正,自己和關中這邊的士族貴胄們,一直也不怎麽對付。
現在有機會可以狠狠的坑他們一把,賈詡根本沒有猶豫。
“主公可以在關中,重新劃分田地,將城中世家大族這些年吞並田地,重新收歸官府,然後分發給主公麾下的有功將士。
以及城外的幾十萬難民,同時製定下新規。
規範那些世家大族,對外收取佃租的比例。
同時,分發耕牛和農具,給城外難民,讓他們以未來三年的糧食,逐漸還清這些耕牛和農具的花費……”
賈詡詳細的說著。
李君越很快就點頭:“嗯,就這個辦法,我喜歡。
你說說,具體你要怎麽做?”
辦法和李君越,徐庶想的一樣,李君越最重要是想聽賈詡如何去解決。
辦法不難想,難得是如何具體執行,如何做到。
因為,具體執行的時候,可就不是這麽幾句話了。
到時候,他們將麵臨城內世家大族,各大皇親貴族們的阻撓。
李君越這邊,必須想出讓他們無法阻撓的理由,這樣才行。
這樣到時候,城內世家大族有人再阻撓的話,李君越也能出師有名,將其滅掉了。
“主公,這個也簡單。
主公隻需要下一道命令,就說朝廷要清查這些年,長安周圍所有田地的地契、
更換新的地契,如不更換地契,將視為無主之地,收歸朝廷。
這樣,主公就能搞清楚,城外那些田地,現在到底都被哪一家大族跟兼並了。
然到時候,主公也能知道,後麵可能和您作對的大族,有哪些。
到時候,主公可以提前拉攏那些,兼並土地不嚴重的世家大族,分化瓦解他們。”
聽到賈詡這麽說,一旁的徐庶也是微微點頭。
“繼續說。”
“如果微臣所料不錯,能在長安附近,大量兼並土地的,城內有資格做到的,總共也就那麽一小批。
基本上都是之前,在朝廷上做官的。
接下來,主公就可以發布有針對性的政策。
比如,主公下令,現在陛下既然已經移駕許昌,那朝廷那些沒走的高官們。
是不是也跟跟著離開了,不然如何體現,他們對朝廷,對陛下的忠心呢。”
“嘿,妙啊。
道德綁架是不,”
李君越聽到賈詡這一招,也是笑了起來。
不愧是老陰比。
這一招打出去,那些要是不願意走的朝廷高官,那你們就是不忠於朝廷,不忠於陛下。
對於這種不忠之人,那李君越再對其下手,輿論風向就不會職責李君越了。
隻要這些高官貴胄離開長安,他們家族還想占有這麽多田地?
做夢呢。
李君越相信,這隻是賈詡的第一招,後麵肯定還有更惡毒的招數。
“還有呢?”
“接著,主公就可以找城內,曾經被這些世家大族們,強行逼迫出賣田地的百姓。
讓他們向官府告狀,狀告那些世家大族曾經的罪行。
這些年,這些士族貴胄們,這種事情做的太多了。
留下的破綻自然也就多,這種百姓很好找。
到時候,屬下會出麵,為他們做主。
先殺雞儆猴,這樣的話,會有一些聰明的世家,主動交出兼並的土地的。
剩下的,都是最頑固的、
到時候,就隻能繼續揭發他們的罪行,引起民怨,百姓自然會撕碎他們的。”
“嘿,這又是很熟悉的一幕啊。
這不就是,李儒在河東那邊用的那一套嘛。
隻不過,賈詡這一招更高明,不需要用刀兵殺人。
而是要借助民意民心殺人。
總之目的就是一個,就是清算城內土地兼並嚴重的世家大族。
一個用武,一個用文,雖然都很惡毒。
但確實賈詡更高明一些。
這樣,到時候不僅拉攏了民心,更讓那些世家大族說不出話來。”
李君越聽賈詡說完,也是笑了起來。
徐庶在一旁卻冷著臉,賈詡的手段,讓他很不喜歡。
但是,徐庶也沒說什麽,因為賈詡的辦法,確實能幫李君越解決現在的最大難題。
“嘿嘿,賈詡。
我現在就認命你為侍郎中,掌管關中三郡的內政之事。
另外,為了以防萬一,我會讓張遼將軍配合你。
如果需要動用兵馬,你可以去找張文遠。
他會配合你。
但我希望,盡可能不要在長安妄動刀兵,更不可以引起大規模騷亂。
要將局勢控製住一定範圍內。
這樣,你多長時間,可以解決這一切。”
“三個月,主公給我三個月即可。”
“哈哈,好。
我就給你三個月。
如果三個月內,你解決這件事。
未來關中三郡之地的政務,我就交給你來管理。
如果完不成,我就把你打入大牢,讓你吃牢飯去。”
李君越許諾了賈詡,足夠大的甜頭,得給人家一些動力。
“是,主公。
主公等屬下的好消息吧。”
很快,賈詡就走馬上任,開始了他那大刀闊斧的治理行動。
而李君越暫時也沒有離開關中,四萬大軍,除了兩萬被李君越分散到西麵和北麵各地鎮守邊關了。
其他的兩萬大軍,就坐鎮在長安城外。
李君越不走,和城外的兩萬大軍坐鎮,就是給賈詡這樣大膽治理長安土地兼並問題,最大的底氣。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李君越對外不再接見任何人。
任何城內殘留的朝廷高官,什麽世家大族,或是皇親貴族,李君越一概不見。
來人問,就是李君越帶人出城打獵去了。
任憑賈詡在城內,推行他的計劃。
反正,隻要李君越在,兩萬大軍在,長安城就亂不起來。
剩下的,就看賈詡和長安世家大族們,慢慢交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