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有人給說媒,對象是蔡文姬
開局結交孫堅,截胡傳國玉璽 作者:喪屍愛吃小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50有人給說媒,對象是蔡文姬
“不行,這個計策太危險了。
還是我去吧,你坐鎮這裏對付董卓老兒。”
孫堅聽到李君越要親自帶人,去偷襲董卓的糧草大營,也是搖頭不同意。
“別,文台兄,你別和我爭了。
我去做合適。
這裏需要你坐鎮。
就這麽定了。
今天夜間,我就率領五百輕騎出發。”
李君越很堅定地說道,不容孫堅拒絕。
因為,李君越知道,孫堅肯定是不能走的、
畢竟,李君越和孫堅的聯軍,孫堅的部隊占多數,所以孫堅不能走。
而這次任務,又太重要。
李君越不放心其他人去做,還是自己親自去好了。
“既然賢弟心意已決,那為兄也不勸阻你了。
一切小心。”
當天晚上,李君越就帶著典韋,還有五百輕騎兵,借助夜幕的掩護。
悄悄離開了軍營,沒有引起董卓軍那邊的注意。
李君越走後,將自己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了黃忠。
讓他配合孫堅接下來的戰事。
接下來幾天,李君越和典韋帶著五百騎兵,連夜趕路,晝伏夜行,往西趕往潼關。
兩日後,李君越他們到了潼關東麵十幾裏外。
“主公,再往前就是潼關了。
往北就是風陵渡。”
武虎在旁邊,拿著一份地圖,指著一個岔路口對李君越說道。
“走,去風陵渡守著。”
李君越沒有朝著潼關進發,而是轉頭往北,去了風陵渡。
風陵渡,是潼關東北方向上,黃河上的一處渡口。
位置很緊要。
半日後,李君越就帶人到了風陵渡這邊。
李君越之所以到風陵渡這邊,他要在這裏,等一支隊伍。
一支從河東郡安邑城,前往長安的商隊。
李君越這一等,就是兩天。
終於在兩天後,從風陵渡對麵過來一支船隊。
船隊的渡口卸貨後,迅速裝上馬車,沿著官道前往潼關。
李君越看到這個商隊,所打出的旗幟,和徐庶信裏說的一樣。
“就是他們了。
走,想辦法和他們接上頭。”
小半日後,李君越先派人,前去和這個商隊帶頭人接觸。
確定了對方真實身份後,李君越才帶著手下現身。
“蔡兄,在下李君越,這次拜托你們了。”
李君越對著商隊領隊,一個中年蓄胡男子拱手說道。
“李將軍客氣了,你們討伐董賊,匡扶漢室,你們是英雄。
相助你們,是應該的。
再說,你還有徐元直的親筆信。
那這個忙,我就更要幫了。
我和元直上次見麵,還是三年前了,沒想到他現在也加入討伐董卓的聯軍裏了。”
領隊男子名叫蔡然,是徐庶的至交好友。
要不然,換成其他人,恐怕不會幫助李君越這個忙的。
徐庶之所以,能在各地結交這麽多朋友。
這也和他早年做過遊俠,四處行俠仗義有關。
所以才能在各地,結交了不少好友。
“李將軍,你們得將甲胄和武器,全都卸下來。
不能帶著入關。
要不然,肯定過不了關的。”
蔡然看著李君越手下騎兵,一身的甲胄長弩馬刀的,太紮眼了。
一看就不是普通護衛,而是正兒八經的軍隊士卒,太容易暴露身份了。
隨即對李君越說道。
按照徐庶給李君越出的計謀。
他帶著手下騎兵,跟著蔡然的商隊,假扮是商隊的護衛。
然後混進函穀關內。
“喂,你說什麽呢。
我們把甲胄和武器全都卸了,我們入關後怎麽打仗啊!”
聽到蔡然的這個要求,旁邊的典韋大聲喊道。
十分不滿。
“惡來,閉嘴。”
李君越對著典韋嗬斥道。
然後給蔡然賠禮:“蔡兄不要生氣,這醜漢脾氣不好,不要跟他計較。”
“至於甲胄和兵器,我們全都留在關外。”
李君越其實也同意,蔡然的這個要求。
不卸甲的話,他們不可能混過潼關。
至於奇襲奪取潼關,就憑李君越手下這區區五百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先不說,潼關的險要,易守難攻。
這一次,董卓為了保護自己的糧草大營,在潼關這邊留下兩千多精銳守軍。
哪怕是,李君越偷襲潼關成功了。
可是,這一次李君越的目的,不是為了奪取潼關。
是為了奇襲華陰的董卓糧草大營。
他們哪怕是偷襲潼關得手了,也就走漏了風聲,讓華陰那邊董卓糧草大營的守軍,警惕起來。
燒毀糧草的任務,也就不用做了。
隨即,李君越就下令,讓所有將士將甲胄,武器全都留下來。
在林中找了一處位置,挖了一個大坑,將這些甲胄和武器,全都埋在裏麵。
等戰後,李君越再想辦法迴來取走。
然後,李君越和典韋等士卒們,就換上了蔡家商隊的護衛衣服。
大搖大擺的朝著潼關進發。
李君越這個時候,身上還有數千軍功,沒有使用。
所以,入關後沒有武器和甲胄的問題,對於其他人來說,不太好解決。
但是,對於李君越來說,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路上,李君越和蔡然閑聊,知道蔡家原來是河東大族。
商業遍布大半個東漢。
現在,哪怕是朝廷被董卓把控,他們到長安的生意,依然沒有停下。
畢竟,長安那麽多人口,對於貨物的需求量,是很巨大的。
哪怕是董卓掌權後,也沒有阻止這些各地商人,到長安進行的商貿行為。
這個時候的河東郡,也有一大半,處在董卓麾下大將牛輔的統治之下。
兩人閑聊著,李君越很快也發現。
在蔡然的商隊裏麵,除了一輛輛拉著貨物的馬車外。
在商隊最中間,還一輛帶篷馬車,明顯是用來拉人的。
“商隊裏,還有其他貴人?”
李君越看著商隊中間那輛豪華馬車,對蔡然問道。
“哦,我的一個遠親族妹,從陳留過來。
跟著我們商隊,一起前往長安。
要不然,他一個女孩子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太不安全了。”
蔡然笑著跟李君越說道。
“嗯,也是。”
李君越本沒想再過多詢問,畢竟這是人家的家事。
蔡然眼睛在李君越,和那輛馬車之間,來迴看了幾眼,意有所思。
突然,蔡然對李君越問道:“少將軍,今年多大?”
李君越看了蔡然一眼,不知道對方為什麽突然問他年紀。
但李君越還是禮貌的迴答:“過了年,就十七了。”
“少將軍年後才十七?”
蔡然有些驚訝。
“果然英雄出少年啊,少將軍前途無量。”
蔡然看向李君越的目光,那是越來越滿意。
隨即,他指向前麵那輛豪華馬車,對李君越說道:“這馬車內坐著我一遠親族妹,年芳十五。
正值婚嫁的年紀,那長得也是清水芙蓉。
俗話說,英雄配美人。
我覺得,我族妹配少將軍就蠻般配的。”
“嗯?”
李君越也沒想到,蔡然竟然要給自己說媒。
這讓他哭笑不得。
“將軍放心,我族妹的家室,也絕不會辱沒了將軍。
我族妹也是出身陳留大族,父親乃是當朝左中郎將,蔡邕,蔡伯喈。
我族妹名蔡琰,字文姬(人家本字昭姬的,這裏就不改了,就叫蔡文姬)。”
“誰?你說誰?”
“律!”
李君越聽到這裏,也是緊急拉住馬繩,不可思議的看著蔡然。
“不行,這個計策太危險了。
還是我去吧,你坐鎮這裏對付董卓老兒。”
孫堅聽到李君越要親自帶人,去偷襲董卓的糧草大營,也是搖頭不同意。
“別,文台兄,你別和我爭了。
我去做合適。
這裏需要你坐鎮。
就這麽定了。
今天夜間,我就率領五百輕騎出發。”
李君越很堅定地說道,不容孫堅拒絕。
因為,李君越知道,孫堅肯定是不能走的、
畢竟,李君越和孫堅的聯軍,孫堅的部隊占多數,所以孫堅不能走。
而這次任務,又太重要。
李君越不放心其他人去做,還是自己親自去好了。
“既然賢弟心意已決,那為兄也不勸阻你了。
一切小心。”
當天晚上,李君越就帶著典韋,還有五百輕騎兵,借助夜幕的掩護。
悄悄離開了軍營,沒有引起董卓軍那邊的注意。
李君越走後,將自己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了黃忠。
讓他配合孫堅接下來的戰事。
接下來幾天,李君越和典韋帶著五百騎兵,連夜趕路,晝伏夜行,往西趕往潼關。
兩日後,李君越他們到了潼關東麵十幾裏外。
“主公,再往前就是潼關了。
往北就是風陵渡。”
武虎在旁邊,拿著一份地圖,指著一個岔路口對李君越說道。
“走,去風陵渡守著。”
李君越沒有朝著潼關進發,而是轉頭往北,去了風陵渡。
風陵渡,是潼關東北方向上,黃河上的一處渡口。
位置很緊要。
半日後,李君越就帶人到了風陵渡這邊。
李君越之所以到風陵渡這邊,他要在這裏,等一支隊伍。
一支從河東郡安邑城,前往長安的商隊。
李君越這一等,就是兩天。
終於在兩天後,從風陵渡對麵過來一支船隊。
船隊的渡口卸貨後,迅速裝上馬車,沿著官道前往潼關。
李君越看到這個商隊,所打出的旗幟,和徐庶信裏說的一樣。
“就是他們了。
走,想辦法和他們接上頭。”
小半日後,李君越先派人,前去和這個商隊帶頭人接觸。
確定了對方真實身份後,李君越才帶著手下現身。
“蔡兄,在下李君越,這次拜托你們了。”
李君越對著商隊領隊,一個中年蓄胡男子拱手說道。
“李將軍客氣了,你們討伐董賊,匡扶漢室,你們是英雄。
相助你們,是應該的。
再說,你還有徐元直的親筆信。
那這個忙,我就更要幫了。
我和元直上次見麵,還是三年前了,沒想到他現在也加入討伐董卓的聯軍裏了。”
領隊男子名叫蔡然,是徐庶的至交好友。
要不然,換成其他人,恐怕不會幫助李君越這個忙的。
徐庶之所以,能在各地結交這麽多朋友。
這也和他早年做過遊俠,四處行俠仗義有關。
所以才能在各地,結交了不少好友。
“李將軍,你們得將甲胄和武器,全都卸下來。
不能帶著入關。
要不然,肯定過不了關的。”
蔡然看著李君越手下騎兵,一身的甲胄長弩馬刀的,太紮眼了。
一看就不是普通護衛,而是正兒八經的軍隊士卒,太容易暴露身份了。
隨即對李君越說道。
按照徐庶給李君越出的計謀。
他帶著手下騎兵,跟著蔡然的商隊,假扮是商隊的護衛。
然後混進函穀關內。
“喂,你說什麽呢。
我們把甲胄和武器全都卸了,我們入關後怎麽打仗啊!”
聽到蔡然的這個要求,旁邊的典韋大聲喊道。
十分不滿。
“惡來,閉嘴。”
李君越對著典韋嗬斥道。
然後給蔡然賠禮:“蔡兄不要生氣,這醜漢脾氣不好,不要跟他計較。”
“至於甲胄和兵器,我們全都留在關外。”
李君越其實也同意,蔡然的這個要求。
不卸甲的話,他們不可能混過潼關。
至於奇襲奪取潼關,就憑李君越手下這區區五百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先不說,潼關的險要,易守難攻。
這一次,董卓為了保護自己的糧草大營,在潼關這邊留下兩千多精銳守軍。
哪怕是,李君越偷襲潼關成功了。
可是,這一次李君越的目的,不是為了奪取潼關。
是為了奇襲華陰的董卓糧草大營。
他們哪怕是偷襲潼關得手了,也就走漏了風聲,讓華陰那邊董卓糧草大營的守軍,警惕起來。
燒毀糧草的任務,也就不用做了。
隨即,李君越就下令,讓所有將士將甲胄,武器全都留下來。
在林中找了一處位置,挖了一個大坑,將這些甲胄和武器,全都埋在裏麵。
等戰後,李君越再想辦法迴來取走。
然後,李君越和典韋等士卒們,就換上了蔡家商隊的護衛衣服。
大搖大擺的朝著潼關進發。
李君越這個時候,身上還有數千軍功,沒有使用。
所以,入關後沒有武器和甲胄的問題,對於其他人來說,不太好解決。
但是,對於李君越來說,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路上,李君越和蔡然閑聊,知道蔡家原來是河東大族。
商業遍布大半個東漢。
現在,哪怕是朝廷被董卓把控,他們到長安的生意,依然沒有停下。
畢竟,長安那麽多人口,對於貨物的需求量,是很巨大的。
哪怕是董卓掌權後,也沒有阻止這些各地商人,到長安進行的商貿行為。
這個時候的河東郡,也有一大半,處在董卓麾下大將牛輔的統治之下。
兩人閑聊著,李君越很快也發現。
在蔡然的商隊裏麵,除了一輛輛拉著貨物的馬車外。
在商隊最中間,還一輛帶篷馬車,明顯是用來拉人的。
“商隊裏,還有其他貴人?”
李君越看著商隊中間那輛豪華馬車,對蔡然問道。
“哦,我的一個遠親族妹,從陳留過來。
跟著我們商隊,一起前往長安。
要不然,他一個女孩子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太不安全了。”
蔡然笑著跟李君越說道。
“嗯,也是。”
李君越本沒想再過多詢問,畢竟這是人家的家事。
蔡然眼睛在李君越,和那輛馬車之間,來迴看了幾眼,意有所思。
突然,蔡然對李君越問道:“少將軍,今年多大?”
李君越看了蔡然一眼,不知道對方為什麽突然問他年紀。
但李君越還是禮貌的迴答:“過了年,就十七了。”
“少將軍年後才十七?”
蔡然有些驚訝。
“果然英雄出少年啊,少將軍前途無量。”
蔡然看向李君越的目光,那是越來越滿意。
隨即,他指向前麵那輛豪華馬車,對李君越說道:“這馬車內坐著我一遠親族妹,年芳十五。
正值婚嫁的年紀,那長得也是清水芙蓉。
俗話說,英雄配美人。
我覺得,我族妹配少將軍就蠻般配的。”
“嗯?”
李君越也沒想到,蔡然竟然要給自己說媒。
這讓他哭笑不得。
“將軍放心,我族妹的家室,也絕不會辱沒了將軍。
我族妹也是出身陳留大族,父親乃是當朝左中郎將,蔡邕,蔡伯喈。
我族妹名蔡琰,字文姬(人家本字昭姬的,這裏就不改了,就叫蔡文姬)。”
“誰?你說誰?”
“律!”
李君越聽到這裏,也是緊急拉住馬繩,不可思議的看著蔡然。